商业保险——购买养老商业保险是补充养老金的另一佳径,商业养老保险一般宜占总养老费的40%。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可以作为养老金积累的险种大致分为四类: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型寿险。传统型和分红型养老回报额度较为确切,投入较少,适合一般工薪阶层;而投连险和万能险由于投入较高,适合投资意识较强、高收入的人群。现在市场上最畅销的是分红型年金险,产品具有保本+保息+收益分红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抵制通胀率。
对于30岁左右的年轻家庭,传统型和投资型两类养老保险的最佳分配比例为3:7。30%~40%的资金投入传统或分红型的养老年金保险,以直接锁定将来的收益,也就是明确自己将来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有多少。而把60%~70%的资金投入万能险或投连险,这种投资虽然无法锁定未来的收益,但可以通过长期的理财积累,追求未来几十年资本市场带来的更高收益。
选择商业养老险时,应同时兼顾意外、健康险等保障类商业保险,以抵御人生中各种风险。如阳光人寿推出的一款针对退休养老的理财计划,该保险理财计划年交保费5.2万元,交费20年。其保障如下:60岁退休时一次性领取累积生存金和累积红利约87万元;从61岁开始每年领取生存金及当年度红利约2.6万元,一直领到79周岁;年满80周岁,除领取当年度生存金及红利约3万元外,一次性领取100万元的满期祝寿金;保险期间内,一直享有2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受保障的重疾种类多达30种;如发生重疾,获得重大疾病赔付金,还能享受保费豁免;一旦发生不测,还享有不少于100万元的身故保障。
投资黄金——从长期来看,不管在金融危机,还是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黄金都能表现出不错的收益,事实上也能有效抵抗通胀。黄金投资同样可以采用定投方式,以避免盲目追高,黄金在家庭资产中的配比可占约20%。
华安基金公司网站上有一篇介绍基金定投的文章,文中写道,从30岁起,每月定投1000元购买股票型基金,按照香港恒生指数30年复合年均收益率11.88%计算,到60岁退休时,净资产可以达到310万元。专家介绍,从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走势情况来看,基金定投是长期抵抗通胀较好的方式。
保险,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定投基金——长期基金定额定投是取得市场平均收益的理想工具,特点和优势是平摊风险、积少成多、复利增值,帮助工薪家庭实现长期的养老规划目标。
养老理财钱途几多
科学——在养老金理财方面,有了目标、资产配置方式后,还需要注意自己领取年龄与退休年龄的衔接,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养老金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波动。领取方式也尽量选择按期分批领取,一次性领取后很容易导致资金被挪用,影响养老质量。
安全——养老金的首要要求就是安全,因此,在养老金理财时应适当控制风险,年龄越大,投资的风险应越低。但一味求安全而忽视投资效益也是不适宜的。很多人退休后,为怕蚀老本,将养老金存银行定期。理财师认为,储蓄的优势确实是安全性高、保本保息,且变现性强、存取方便,但是无法抵御通货膨胀风险。通胀是财富最大的敌人,它无声无息,日夜不断吞噬着财富。单纯依靠储蓄养老,无法维持购买力,将使退休生活大打折扣。
专家提醒,女性的退休年龄比男性要早,但普遍寿命又比男性长,所以在退休金规划上,更应早作准备,且资金的储备也应该更多,甚至可以超过男性的三分之一。
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趁早——理财绩效由三个因素决定:本金、时间、投资回报率。在相同的本金和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时间越长,收益也相应会越大。因此,理财专家认为,人过五十再想如何规划养老理财,已经有点晚了。正确的做法是:年轻人参加工作伊始,就应该为退休之后的生活做个理财规划,未雨绸缪。养老问题专家忠告:养老理财规划是“越早规划越主动,越早动手越踏实”。
养老理财恪守原则
据了解,汇丰银行“卓越理财家庭金融服务”开发的“财务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客户发现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计算资金缺口,从而全方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财务安排来填补缺口,其提供的金融保障型服务涵盖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安家置业、退休养老等家庭基本需求。为客户定制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等,不但保障自身,同时惠及家人,帮助客户满足退休的保障需求。
在大致算出退休后的主要费用开支项目和数额后,就要设想如何能满足这一需求,算算自己现有的资金、财产状况,预期的一些收益情况等。综合自己现在的投资状况,调整资产的配置,向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
专家认为,在养老规划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退休目标,其中包括退休年龄、退休时比较舒适状态下的基本生活花费、养老医疗费用基金、应急基金等。通过这种倒推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养老缺口,也更容易认识到养老责任的紧迫性。
保险,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阳光人寿副总裁兼总精算师陈兵指出,构建个人养老理财体系就像建造金字塔,社保和商业保险是塔基,其次是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再次是企业年金,最后才是由子女扶养等额外之喜带来的天伦之乐。可见,充足的养老金储备还需要“自理”。
虽然我们每个月都会缴纳社保养老基金,但指望它养老,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准。专家介绍,退休后能领到的社保退休金一般是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35%-45%,这绝对无法让我们保持在职时的生活水平。因此,希望退休后依然保持体面而高质量的生活品质,还需另谋钱途。
老而富足还需“自理”
也有人想的是,退休后住到养老院去,将自家住房出租,补贴养老院费用。但从目前看,这种想法的实现也难度增加。一是养老院有限,居家养老还是主要养老模式。二是房价大涨,首付提高,买房不易。而持房也不易,房屋出租的租金与购房总价相比,回报率只有3%左右;且房产保有税一旦开征,持房成本还将上升。
但此款方式在我国全面推行实施,至少还存在几大障碍。第一,国外“啃老族”少,但国内却比比皆是。而中国父母爱子尤深,“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很多人如今背债买房,聊以自慰的就是将来留给子女,免得孩子再当房奴。第二,银行和保险公司至今未推出相关产品和计划加以响应。第三,国外推行的重要原因是开征遗产税,但国内目前尚属空白。第四,“以房养老”是“夫妻连身保险”,如何保证共同权益,相关法律制度还处于缺位状态。
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以房养老”是国外的一种时尚的“养老方式”,它主要表现方式为“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即指房屋产权的拥有者,把自由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一定年限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人所有。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澳洲一个教授置下几套房产,在国外,房价不像我们这里似火箭飙升,买进卖出的差价赚不了多少。教授的想法是,每隔个10年卖掉一套房,房款就当养老金。但这种养老方式肯定不适合我们这个国度的绝大多数人,因为很多人即使买上房,可能毕生手里也只有一套房,所以,尽管这套房价格二三十年后翻了几倍,也不大可能卖了充作养老金。
养老钱的筹划之所以在大多数中年人中都排不上号,一方面是因为觉得离退休还遥远,另一方面是认为有房在手就不愁养老金。不少人把希望寄托于“退休前人养房,退休后房养人”。
以房养老未必如愿
韶华易逝,二三十年弹指即过,但大多数人对养老钱的规划却有些漫不经心。凤凰网近日线上调查显示,40%的人是到四五十岁以后才开始考虑养老钱规划,25%的人是到五六十岁以后才开始养老钱的规划。事实上,钟伟教授所言的2027年的退休者,如今正是40岁左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正在为买房子拼搏,为孩子的生活费、教育费拼搏,养老钱的储备,甚至都排不上号。
保险,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缺乏养老钱,日子怎么过?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到了退休年龄却不敢退休。这方面日本已有前车之鉴,在人口红利逆转之后,巨大的资产泡沫顷刻间破灭,经济持续低迷,许多人到了60岁,因为没有足够的积蓄,仍不敢退休,去做出租车司机、餐馆服务员,甚至搬运工。
这已经够耸人听闻的了。但总不能顿顿吃盒饭吧?如果再加上医疗费、旅游费和人情往来,也许真的需要三五百万元养老钱。有位理财师曾以一个男主人50岁已有100万元养老储备金的中产家庭做过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够养老。
按这家媒体记者计算,现在一般盒饭的市场价格接近10元,假设以4%通胀率计算,30年后的盒饭每盒要涨到32元左右。一日三餐都是盒饭,一天下来每个人约需100元。30年就是100万元,夫妻两人就要200万元。
与钟伟教授1000万元不够养老的观点同时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家媒体算的一本“盒饭账”:30年后,哪怕顿顿吃盒饭,30年也要100多万元。
养老规划漫不经心
专家支招:养老钱早规划早安心理财专家的建议是:养老钱,趁早存。
“1000万元养老还不够”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千万元数字是危言耸听,有人说百万元养老已足够。其实,不管钟伟教授1000万元的数字预测是否合理,但这个论点却提醒我们:二三十年的光阴弹指即过,退休后的生涯长达二三十年,我们如何才能体面地安度晚年?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近日刊文称,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居民若2027年退休,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怕不够。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