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保险专业代理发展的问题,根本在于通过整合提升行业资源效率与壮大机构实力,使行业具备承载保险产销分离历史使命的能力,在全国销售网络与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在专业化、规模化基础上,深化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201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14527亿元,其中:保险公司直销占比28.36%,保险公司管控的营销员营销占比32.29%,银行、车商、邮政等兼业代理占比33.90%,专业经代占比5.45%。保险公司渠道业务(兼业与专业)占总保费收入的39.3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保险业尚未实现真正的产销分离;专业经代还没有成为保险销售的主渠道。我国保险业与改革开放同期发展,兼业代理相伴保险业发展的整个历程,1992年后营销员逐步成为寿险市场拓展的主力。专业经代在短短十年的发展,虽然暂时没有成为主渠道,但必将作为保险销售的主流。笔者认为无论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产业链合作模式,还是结合中国国情的实践体验,保险业的发展都将最终实现产销分离。而我国保险中介模式也将在推动产销分离基本框架形成的总体思路上,重点扶植以机构形式为主的保险中介模式的形成;保险销售市场,应该是以专业代理人为主体,并与兼业代理和个人代理人协调发展的格局。与个人代理人和兼业代理人相比,专业代理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如产权明晰、资本约束严格、专业能力与信誉水平较高、容易避免短期行为等。应该说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发展,能够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也必将成为我国保险销售渠道发展的主要方向。产业扶植政策效应的显现“十一五”期间,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与保险中介市场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从鼓励市场创新、防范和化解风险、完善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促使整个中介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加速转型。保监会2007年发布(保监发[2007]107号)《关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市场化重组与并购,推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影响力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全国性服务网络。鼓励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从政策层面鼓励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建立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引导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明确各自定位,找准合作切入点,理顺合作机制,提高合作层次,实现保险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2010年9月,保监会出台《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开启产销分离的新时代。011年3月,由保险公司投资的华泰保险销售(上海)公司、浙江联创保险销售公司、紫金保险销售公司等专属销售公司出世。2009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管理规定》,提高专业代理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了华康、大童、浙商、太阳联创、博达、京铁、上禾、国福家庭、天勤、泛华世纪、泛华联兴等一批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千万元的集团化全国保险代理(销售)公司的设立,泛华、华康等中介集团正着手全国渠道网络的总分制整合,一批实力机构的全国牌照也在申办中。资源整合规模发展的趋势保险专业代理之所以尚未成为保险销售的主渠道,主要原因:一是发展历史短,本世纪初起步至今才走过10年;二是产销分离过程中与保险公司内部中介(营销)的竞争冲突,影响了行业成长的速度;三是资本金普遍有限,使绝大部分机构难以集中更多资源实现全国销售网络的布局。截至2010年底,1883家专业代理机构平均注册资本159.57万元,超过2/3的机构其注册资本低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低限200万元。少数走上集团化发展并开始全国销售网络布局的较大规模机构,如泛华、华康、大童、美臣等,无一不经风险投资早期注入而以资本纽带整合资源发展壮大。风险投资的注入,最重要的意义,是使代理机构的模式创新与经营创新得以实现。起步时间与发展运营模式的不同、资金人才实力的差异等,导致专业代理市场马太效应明显。2010年,专业代理机构实现佣金收入63.09亿元,CR20市场份额28.1%,平均佣金收入8862.87万元,是其余机构平均佣金的35.81倍(其余平均247.49万元),表明市场高度集中与资源高度分散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并非由于寡头垄断,而是因为绝大部分资源的严重低效。解决保险专业代理发展的问题,根本在于通过整合提升行业资源效率与壮大机构实力,使行业具备承载保险产销分离历史使命的能力,在全国销售网络与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在专业化、规模化基础上,深化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
[1]2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