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池类信托产品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构建先于项目的资金调转平台,把项目的长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进行匹配,通过灵活申赎以降低整体募资成本,搭建多层次多品种的全权委托理财服务模式及增加管理人的金融运营能力。
然而世事,天使与魔鬼的转换常常发生于不经意间。以前很多资金池都是为银行服务的。现在突然说不能做了,且银行的资金都没了,相当于切断了信托资金池的水源,能不出问题吗?据CCFC了解到,近几年一些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期限错配产品,比如,1-6个月的产品,但实际却通过期限错配投资到1-2年期的产品中。市场上一些信托公司和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发行过季度期限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多都被投到市场上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中。这类产品可能首当其冲地会在这轮流动性危机中出现风险。
这些产品很好赚钱。比如发行半年期的产品,给客户6%左右的收益,通过期限错配,转而投入到1-2年期收益10%左右的产品中,在这之间,能够轻而易举地赚到4%左右的利差。但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者在3个月到期后想退出、赎回资金,可资金实际上已经被锁定在1-2年期的理财产品中,不能退出,于是出现“爆仓”。即使项目本身没有出现问题,但流动性错配还是会导致产品不能兑付。
这种期限错配类产品就像“庞氏骗局”,没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派祥和,因为不断有新的资金进入,击鼓传花可以不断维持下去,但在目前“很差钱”的情况下,流动性一旦收缩,新的资金跟不上,很多产品就要现出原形了。
CCFC认为,资金池的转移、合并或其他不规范操作恐埋下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后续资金无法跟上,或投资标的出现系统性风险就会引发类似核弹爆炸的巨大影响,破坏整个金融体系。信托“资金池”可能要出“大问题”了。
可以这样说,只要是资金池,最终都会出问题,风险都会爆发;资金池的规模越大,破坏力越大;区别只在于,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如果出现问题,腾挪的空间更大。而信托公司等注册资金不过区区十几亿,一旦资金池出问题没法掩盖。据公开信息,目前发行资金池产品较多的为中信信托、中融信托、金谷信托、湖南信托、华信信托、华能信托、江西信托、新时代信托、中航信托等国内多家主流信托公司。
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银行的资金紧张,而资金需求强烈不减,给信托公司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但资金池类产品的风险却不得不防,如果单笔的信托计划或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问题,其影响好比是"炸弹",那么一旦整个资金池出问题,影响就像"核弹",对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市场的冲击是不容小觑的。
最近“钱荒”的幽灵笼罩在市场上挥之不去,CCFC认为,如果央行“按兵不动”用意在于敦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整顿影子银行风险,切断银行与信托、证券、基金等的渠道,影子银行体系将面临极大的清偿和流动性压力,尤其是资金池类信托产品,或许要出大问题。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