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棕榈树研究】从商业模式看P2P平台风险——平台

文|贾尚乘(棕榈树​研究员)
行业监管政策即将落地,各路资本涌入搅局,不但提高了草根平台和不合规平台的生存成本,而且加剧了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投资者也在逐渐回归理性,越来越注重P2P平台的风险,不再像以前那般狂热。
P2P平台的风险,目前主流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平台背景、品牌以及资金实力、管理团队资质、平台信息披露程度、标的资金去向、风控措施(背景、平台信息、知名度、团队、资金托管、风控、透明度、资金去向、实地考察、利率)等方面去考察一个平台,甚至有些评估方法直接把平台背景和实力放在首要位置。笔者认为,有一个好的“干爹”和充裕的资金确实能在短期内规避挤兑风险,对坏账兜底、引入优秀团队和提高平台实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除了平台的硬实力之外,商业模式也逐渐成为一个P2P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前面提到的评估元素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关注一下平台的商业模式。
当前,P2P平台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理财端、P2P平台、资产端。以下我们逐个分析各板块的风险:
二、P2P平台
一般来说,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业务团队和风控团队。平台自身最大的风险就是要在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平台要严格进行风控,但也需容许少部分坏账的存在。目前这个平衡点在行业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规模的发展速度;2.平台标的金额大小;3.平台杠杆率。
1.业务规模的发展速度
现在多数平台的风控手段都是沿用银行的传统做法,体系较完善,认真执行可规避掉大部分风险,但平台的业务量也会随着减少,平台收入降低。平台同时也要考虑生存问题,特别是刚上线的草根平台,为了快速收回之前的大额投入并迅速打开市场,有可能会盲目扩张业务量,淡化风控机制,使平台坏账率上升,风险不断累积。
2.平台标的金额大小
P2P平台原本定位于坚持小额分散原则的中介平台,但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互利网金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过客成本高等因素,平台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如果要坚持小额分散的模式,那么平台必须要占据更多的市场,继而形成规模后才能获取较大利润。因此,业内部分平台转型走大标模式,主攻大金额的业务,从而大大提高自身收益,但风险也集中化,一旦发生坏账,资质一般的平台有可能就直接宣告倒闭。
3.平台杠杆率
最近关于限制P2P平台杠杆率的传闻引起了业界热烈讨论。杠杆限制一般是用于金融机构。P2P平台作为一个信息的中介方,本来与杠杆这个词八竿子打不着的,但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发明了风险准备金制度甚至有些平台声明自担保来对投资者进行本息保障。加上多数人理财观念不成熟,保本意识强烈,无法接受高收益与高风险对应以及风险自担的理念,进一步促使P2P行业的畸形发展。
随着监管即将落地,行业逐步规范,平台去担保化将是大势所趋。杠杆限制将针对与P2P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此外,如果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得以保留,那么也是需要设定杠杆的,如果按照目前传统金融的规定,10倍杠杆将是对安全性的要求。
原文链接:http://www.zongls.cn/Research/ReportDetail_101034001_100000861266511.html
棕榈树 P2P行业,客观、独到、深度、权威的高品质思路和分析,这里是棕榈树互联网金融俱乐部 www.zongls.cn 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欢迎关注棕榈树微信公众号:zonglvshu111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