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用农药的时候,很多的农民朋友们会遇到很多的误区,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农药使用的常见误区。
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农民朋友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生产中在农药的使用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现具体总结如下:
误区1:发病初不用药,不见虫不用药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症状很轻,此时用药效果好,等大面积爆发后,用药再多也难以扼住。
还有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有的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特别是在农药价格高涨的情况下,
此类情况尤为严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盲目用药,轻则贻误时机,影响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农作物绝收。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误区2: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
农药配置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和其他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超过规定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发生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的抗药性。
有的农民朋友甚至本身就存在着误解,认为农药浓度越大,对病虫的防效越高。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 然而在农药使用中,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细菌多集中于叶背面、临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加大使用浓度还能强化病菌,害虫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有可能发生药害。
叶面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是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
激素类农药过高时,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
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你,往往适得其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药液的有效成分浓度通常是以百万份之几来计算。随意更改浓度,产生的效果往往差距极大。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属于微量浓度用药。
还有些农民朋友过量施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误区3: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概要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
二十采取加大用药量的方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抗药性,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误区4:追求性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 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性的,原因是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边表现出效果。
尽管有些生物农药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变现慢,在后期效果才好,而不为农民朋友所认同。
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皮或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而被农民朋友忽视。如使用杀虫农药时追求性,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
农民朋友追求性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误区5:农药常识欠缺
农药市场已经开放,农药经营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利用农民对农药知识的欠缺,误导农民。
不在证照不全的经营者处购买农药,过期或标识可疑的农药坚决不使用。因此,在使用农药前,到正规有资质的植保部门进行咨询,力求农药的对症使用。
农药使用的误区,必须知道,在农药使用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依然增大药量,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误区6:不能对症下药
这是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很多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二十盲目用药,从而贻误防治时机。
误区7: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少农民用几种杀菌剂与微肥、杀虫剂、病毒剂等5~8种混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误区8:缺乏保护和利用天敌意识
当害虫较少而天敌较多时,可不喷药,害虫较多,非喷药不可的,尽可能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影响不大的农药。
而有的农民朋友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治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
误区9:防治一次,一劳永逸
杀虫、杀菌剂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防治一次虽能去的明显效果,单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及受礼金地块的影响,仍有发生的隐患,应间隔7~15天,连续用药数次,才能达到防效。
叶面肥、激素类农药喷施后,植物只能从叶面微量吸收,宜在试用期“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误区10: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观念。
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
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