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又称之为小麦黑脚病,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茎基部,农民朋友及时根据作物病害进行药剂防治。
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小麦全蚀病小麦种植技术,小麦全蚀病之症状,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主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赂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引起植株死亡。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小麦全蚀病之传播途径,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言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小麦全蚀病之发病条件,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
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兑水100-150ml,拌20-25斤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在上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ml后,对水2-3kg,拌麦种50kg,拌后堆闷2-3小时,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虫。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667平方米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对水60L,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之药剂防治,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