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介绍:

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首页www.bertelsmann.com.cn

环境,介绍,员工。战略,合作。

贝塔斯曼。

大事记/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贝塔斯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到了20世纪中叶,莱恩哈德·摩恩为公司演变成一个现代国际传媒集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历程回顾了贝塔斯曼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835-1850
卡尔·贝塔斯曼

1835年7月1日,印刷商卡尔·贝塔斯曼(1791-1850)在德国居特斯洛创建了以本人命名的图书印刷公司C.BertelsmannVerlag。贝塔斯曼的*本畅销书Theomele(《圣歌》)是一本基督教圣歌和赞美诗集。卡尔·贝塔斯曼以出版公司为武器,支持Minden-Ravensberg的新教徒觉醒运动,特别是与他密切合作的运动主要倡导者JohannHeinrichVolkening。此外,他还出版了普教图书和两份报纸,其中"EvangelischesMonatsblattfürWestfalen"(《威斯特伐利亚新教徒月刊》)成为了Minden-Ravensberg觉醒运动中最重要的期刊。这份期刊一直出版到1929年。

从一开始,卡尔·贝塔斯曼便理所当然地非常关注社会参与:身为居特斯洛教会会长和市政委员的卡尔·贝塔斯曼在社会活动中非常活跃,他组织公社福利事业,并捐助成立了Evangelisch-Stiftisches高级中学(当地的新教徒中学)。

*1850-1887
海因里希·贝塔斯曼领导下的出版社
海因里希·贝塔斯曼(1827年-1887年)追随父亲在企业和宗教/政治方面的理想。从19世纪中叶的14名员工开始,贝塔斯曼的员工数量迅速增长到60名。随着公司吸纳其它出版商和出版领域——从单一的神学开始扩展到了小说、哲学和教育学,公司的出版项目也稳步壮大。作为保守派"VolksblattfürMinden-Ravensberg"(1859年,三年后更名为"KonservativerVolksfreund")的创始人之一,海因里希·贝塔斯曼(他本人也在其中发表了一些署名文章和社论)对东威斯特伐利亚地区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由于出版业务的扩张,迁址已势在必行。

*1887-1921
乔汉纳·摩恩的领导和神学主题的回归
1881年,来自于莱茵兰德的牧师之子乔汉纳·摩恩(1856-1930)与海因里希*健在的后代弗里德里克·贝塔斯曼(1859-1946)结婚。摩恩在贝塔斯曼接受过出版商培训,并在岳父过世后接掌出版业务。在他的领导下,实用神学著作再度成为重要部分。他是新教徒传教运动的积极成员,他资助传教杂志和丛书,确立了出版社作为著名传教出版商的地位。当时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等规模的企业,并继续发展。1910年,员工人数达到80人——而当时居特斯洛的人口总数不过18,000人。乔汉纳·摩恩还担任了一系列职务,也是许多组织的会员:在其众多社会身份中,他还是市议员、长老、首席长老、Evangelisch-Stiftisches高级中学校董、多个传教协会的主席,以及新教徒书商协会管理委员会的委员。

*次世界大战对他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他的经历的重压下",他的儿子兼继承人海因里希后来写道,他丧失了自己的力量。1921年,乔汉纳·摩恩移交了出版业务。

1868年,公司离开Kirchplatz的原址,迁往Bahnhofsstrabe(后来的Eickhoffstrabe)。世纪之交时,新址建筑中增添了一间印刷车间。1976年以前,这里一直是公司的总部。和父亲卡尔一样,海因里希·贝塔斯曼也投身于许多城市的宗教事业和社会组织。他还于1887年建立了*公司养老金和残疾人基金。

*1921-1930
*海因里希和出版社的现代化

海因里希·摩恩(1885-1955)成为这个家族企业的第四代代表。1921年他接掌帅印的时候,出版社拥有84名员工,年收入700,000马克。他曾在*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军官,他为公司的销售、会计和生产成本计算建立了新的基础,重新构建了出版项目,使出版社走上了现代化的轨道。公司的发行活动是基于与新教徒协会和组织的密切合作——在此期间,他创立了小说项目活动的先例,小说项目后来得到了坚持,并焕发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虽然20世纪20年代的通货膨胀带来了巨额损失,摩恩仍然在20年代结束前设法在日益艰难的情况下巩固了神学出版业务。即便是在世界性的大萧条期间,传教士约翰尼斯·佐力克的杂志仍然具有高额发行量,为确保出版社的生存屡建奇功:期刊FurunsereKinder(《为了我们的孩子》),FuralteAugen(《为了老人的眼睛》)以及小册子"AchtSeitenFreudezubereiten"(《给予快乐的八页》)旨在教堂活动时散发,它们的读者共达数百万人。

*小说的基础
出版社的神学传统构成了小说部门的基础,并在之后就走上蓬勃扩张的道路。"DerChristlicheErzahler"(《基督教解说》)杂志于1927年首次出版,这标志着出版社开始进入目标群体的“述事文学",但它的焦点仍然投向了教区活动和信仰文学。同年,海因里希·摩恩的亲密同事弗里茨·威克斯福斯(FritzWixforth)出任销售总监,他建议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小说部门。但是,虽然DerChristlicheErzahler和几本小说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数年之后小说才实现了深入广大读者的突破。

*新的销售战略
弗里茨·威克斯福斯始终勤勉如一地倡导现代销售和广告方法。现在,由于引进了巨大的彩色海报和特殊橱窗排列,小说部分的销售已获得了更多的注意。以后又增加了"Neuigkeitspakete"(新奇包)——盒装小说和赠品——它更引起了顾客的注意。到1934年,小说部门开始盈利。通往广大读者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1930-1940
*贝塔斯曼与第三帝国
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口味,出版社不断扩大古典文学和大众小说的范围,其中包括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甚至反犹太主义的内容。影响广泛的"民族主义"诗人兼主管纳粹文学的官员威尔·威斯普在启动这一市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于1932年成为签约作者。1934年,随着战争经历书籍的出版,商业效益迅速上升。这些书籍以自传体的方式纪录了自由军团(志愿军部队)中前线德国战士的经历和同志感情。对于出版社而言,这些武装部队书籍的利润特别优厚。1939年以前,这些书籍发挥了为前线战士提供文学作品,帮助他们驱散心头萦绕的战争恐惧的作用。"完美世界"的设想和古典文学和民族——国家主义的信息一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爆发前,公司员工总数达到了*400人。贝塔斯曼公司成为了国防军的*书籍供应商,并在遍及欧洲的各个地点印刷自己的产品。出版社把自己保守的基督教传统与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合起来,融入了自己的项目和企业文化中。出版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与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的联盟。

*第三帝国中的神学
海因里希·摩恩与认信教会(BekennendeKirche)联合,继续进行利润微薄的神学项目。但这一领域也存在与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联系,如著名的神学家保罗·亚瑟斯(PaulAlthaus)这样的作家。凭借1934年推出的"VolksmissionarischeHefte"系列,摩恩延续了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大众传教运动,并使之在30年代继续代表出版社的形象。1939年,由于官方的调整,出版社的神学部分移交到了卢佛印刷公司(Ruferimprint),并继续保持与认信教会的联系。由于采取了审查措施和对于印刷纸定量的配额日渐严格,从1941年以后,公司没有再出版神学书籍。

*1940-1950
*国防军的书籍供应商
随着战争的爆发,出版社开始提供一系列武装部队特别版书籍。它们的印刷量高踞不下,总印刷量达到1900万本,从而使得利润猛增;到1943年,贝塔斯曼成为了生产统计量*头号出版商。从组织上而言,这一切变为可能的*和首要因素是自己印刷厂的效率和向波兰和东欧等占领地的外购订单。武装部队版书籍涵盖了出版社的全部内容范围,即德国古典文学、民族-国家主义文学,甚至还有反犹太主义倾向的书籍。与此同时,公司与纳粹文化和经济机构产生了冲突,尤其是卢佛印刷公司,后者于1943年关闭。

*诉讼和歇业
由于非法获取纸张存货诉讼的结果,也作为德国经济总动员的一部分,贝塔斯曼公司于1944年关闭。违规使用国防军的"纸张检查"导致了针对三名管理人员的法律诉讼,其中高级管理梯队也牵涉到柏林纸张投机商马提亚·莱卡斯。虽然缴纳了行政罚款,它最终仍导致一项指控,直到战争即将结束前方才取消。一个独立历史委员会调查了公司自1921年至1948/49年的历史,并于2002年发表了题为《第三帝国时期的贝塔斯曼》的综合报告。

*毁灭和新生
1945年3月,在英军对居特斯洛的一次空袭中,贝塔斯曼公司大部分设施被摧毁。只有印刷机器幸免于难,因而出版社得以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即重新开业,印刷英国军政府委托的教材。在1947年的许可谈判期间,海因里希·摩恩移交了公司的管理大权。他的儿子莱恩哈德·摩恩(1921年生)于前一年从美国战俘营归来。他没有承担政治责任,并接管了公司的帅印——成为领导出版社的第五代家族成员。

*1950-1960
*读者圈"启动
虽然莱恩哈德·摩恩保证了公司领导的连续性,公司仍需克服货币改革带来的严峻经济困难。新推行的德国马克及其真正的对等价值导致食物和便利品的消费增加——而当时书籍等文化商品却被束之高阁。为了保持销售数字的增长,销售总监弗里茨·韦克斯福斯和邮购书商约翰尼斯·瑟德逊首创了书友会的想法,这一概念的要义就是直接向顾客交付书籍,无需后者前往书店。

于是,1950年6月1日,"贝塔斯曼读者圈"应运而生。它的客户直销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仅仅6个月后,读者圈已有52,000会员,12个月后,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100,000人。1954年,读者圈迎来了*百万名会员,1960年,这个数字已攀升到300万。读者圈,也就是今天的"贝塔斯曼DerClub"(德国书友会),成为了贝塔斯曼这个现代媒体公司背后的制胜法宝。

*项目拓展
20世纪50年代标志着贝塔斯曼新时代的来临,这是一个起步和试验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尤其是鲁道夫·温多夫(RudolfWendorff)领导下的专业出版,它创立了一个独立的百科全书团队;它出版的*本参考书是1953年的"IchsagDiralles"(《万事通》)。真正的百科全书作品是从1953-55年的四卷本"DasBertelsmannLexikon"开始的。它把一个德国品牌——贝塔斯曼推上了百科全书专业知识代名词的地位。今天,贝塔斯曼的参考书籍通过直销(GrobeBertelsmannLexikothek)和书店销售(WissenMediaVerlag)方式发售。它们的内容精粹可以从德国著名的信息门户网站Wissen.de上获得。

*进军音乐业务
1956年,贝塔斯曼建立"Schallplattenring(乐友会)",开始出售唱片。为了在这一市场上达到盈利规模,贝塔斯曼于1958年创立了Ariola品牌和Sonopress刻录工厂。ZarahLeander和Dalida等一批明星产生的收益和声誉鹊起的唱片品牌效益不相上下。由于旗下PeterAlexander、Heintje、RobertStolz和UdoJürgens等群星闪耀,Ariola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德国最成功的音乐品牌。

*技术的进步
在赫伯特·穆萨普特领导下的印刷部门也同样募得一批经验丰富,锐意创新的人才,并把创新成功地付诸实践。贝塔斯曼早在1956年就开始实施胶版印刷——今天,MohnMedia是欧洲*胶版印刷公司。1954年,读者圈的会员管理开始转向一种基于穿孔卡片的技术系统——"霍勒内斯电动制表系统"。

*企业文化的革命
由于巨大的市场成功,20世纪50年代末,贝塔斯曼从一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大型企业。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莱恩哈德·摩恩的领导艺术。从一开始,他就给予员工广泛的自由——这培养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对公司的认同感。莱恩哈德和他的员工们一起,于1959年构思了一种新的组织结构,这种新的组织结构和其它事项一起,在*公司章程——当时被称为"基本秩序"——中得到了表达。"基本秩序"于1960年开始生效。

*1960-1970
*贝塔斯曼125周年庆典和企业宪章的形成
1960年形成的“贝塔斯曼原则和企业结构”奠定了莱恩哈德作为德国企业文化先行者的地位。在公司庆祝125年诞辰的时候,它把出版社的传统与自己未来的雄心结合在一起。原则和企业文结构的核心因素仍然是今天《贝塔斯曼企业精神》的一部分:分权经营、责任授予、伙伴型领导和公司的社会责任。

*海外市场的*步
新的组织结构让贝塔斯曼采取了扩张路线的姿态,它在德国达到了更高的阶段,也超越了国界。1962年,CírculodeLectores(西班牙俱乐部)在巴塞罗那成立。书友会迅速响誉西班牙文坛。今天,西班牙人将图书俱乐部——荣誉会员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王后索非亚——与歌剧和巴塞罗那相提并论,同为该加泰罗尼亚语首都的三大文化机构。1966年,贝塔斯曼购入了奥地利图书公社Donauland的股份。1970年,FranceLoisirs(法国俱乐部)成立。随后,葡萄牙、英国、意大利、美国和荷兰的图书俱乐部也接踵而至。

*多样化
在向欧洲国家扩张的同时也伴随着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当时许多德国公司中形成的一种惯例。1964年,公司从德意志银行购进Ufa的股份,标志着贝塔斯曼开始涉足电影和电视行业。BertelsmannFernsehproduktionsgesellschaft(BFP)于1960年成立,现已与柏林的Ufa-Fernsehproduktion合并。有人争论说,贝塔斯曼最不寻常的商业冒险是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首席代表ManfredKohnlechner庇护下的农业项目,在沃尔姆斯南部的Gimbsheim建立了一座养鸡场,养殖的鸡迅速飙升至一百万只。传播到居特斯洛的著名的"双黄蛋"奇闻至今仍广为流传。直到1971/1972年以前,"Hennengold"养鸡场一直是公司的一部分。

*传媒业务的扩张
1969年,公司以25%股权参股了汉堡出版社古纳雅尔,贝塔斯曼开始涉足杂志领域。古纳雅尔曾经书写了德国传媒的历史。到1973年,贝塔斯曼的小股份变成了多数控股权,古纳雅尔也变成了重要的公司部分。

*1970-1980
*专注媒体业务,私人有限公司(AG)形成
1971年,莱恩哈德·摩恩建立了贝塔斯曼集团,完成了从中等规模的家族企业到管理层领导的现代传媒企业的转变。执行委员会由莱恩哈德·摩恩(主席)、赫伯特·穆萨普特(HerbertMulthaupt)(技术运营)、鲁道夫·温尔多夫(RudolfWendorff)(出版)和曼弗雷德·费歇尔(ManfredFischer)(公司、法律和财务)组成。监事会由乔德·巴修里斯(GerdBucerius)担任主席,他曾经购买由他的Zeit印刷公司持有的古纳雅尔德股票投入贝塔斯曼集团,作为股权交换的一部分。1972/73财年,执行委员会扩展,吸收了赫曼·霍夫曼(HermannHoffmann)(企业)和汉斯·佐普(HansZopp)(俱乐部业务),而曼弗雷德·费歇尔成为古纳雅尔的首席执行官。分权经营的原则仍然得到了坚持,新成立的公司部分仍然作为自主的单位开展业务。持续的发展对于集团的管理需要也很有意义,1976年,公司入驻卡尔·贝塔斯曼大街的的企业中心。

*国际化
从计划的观点来看,20世纪70年代的贝塔斯曼回归了核心业务的坚实基础:书籍、杂志和音乐。为了准备应对书籍行业中面临的挑战,公司将德国商业出版社迁到了慕尼黑,并一直延续至今。随后几年内,这个传媒公司系统化的国际化进程开始超越欧洲版图。从西班牙开始,书友会扩展到中、南美洲。随着阿里斯塔(Arista)品牌的收购,音乐业务也开始登陆美国市场。书籍出版业务同样不甘落后:1977年,贝塔斯曼收购了深受好评的矮脚鸡出版社的部分业务。

*员工利润分成
为了实现自己的公司文化,1970年,莱恩哈德·摩恩为贝塔斯曼的员工实施了利润分成制度。"只有那些员工与公司命运息息相关的企业才能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这种态度需要物质上的公正。"这便是摩恩做出这一决定的理由。同样,为了支持管理发展的透明度和可评估性,新的工具也制定出来。例如公司于1977年实施了*次员工调查,时至今日,每隔一定时间就会重新进行一次调查。

*贝塔斯曼基金会成立
1977年,莱恩哈德·摩恩建立了非营利组织——贝塔斯曼基金会,今天,这个基金会持有集团的大部分资本股份。作为一个积极的基金会,它将改革的观念注入了结构僵化的组织中:政治,德国国家、政府,大学,卫生部门和公共图书馆。

*1980-1990
*执行委员会的改革
1981年,正是莱恩哈德·摩恩的花甲之年,他辞去了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转而接替监事会主席。他的继承人是曼弗雷德·费歇尔,古纳雅尔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1983年余思乐(MarkWossner)继他之后接掌帅印,开始了公司漫长的扩张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公司特别把目光投向了国际传媒市场。

*出版和音乐业务的国际化
20世纪70年代始于出版业务中的收购政策扩展到了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和海外。贝塔斯曼收购了西班牙出版社Plaza&Janes,然后又将美国出版社矮脚鸡图书(1980年)和道布尔戴(Doubleday)(1986年)收归旗下——这两家公司都是以深受好评的纸面图书出版商而闻名于世;其中道布尔戴还包括两家书友会,"道布尔戴书友会"和"文学公会"。1986年,音乐品牌RCA也被贝塔斯曼纳入囊中。这些重要的收购都是在一个月之内宣布的,从而最终奠定了贝塔斯曼在美国传媒市场上的突破。投资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巩固整合:美国的出版业务此后作为矮脚鸡-道布尔戴出版集团开展业务。1987年,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业务也被整合进总部位于纽约的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

*进军商业电视……
1984年,德国的商业电视时代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贝塔斯曼就已投身其中。古纳雅尔和贝塔斯曼将他们的电子媒体业务合并成汉堡Ufa电影公司(UfaFilm-undFernseh-GmbH)。Ufa对*家德语私人电视频道RTL拥有40%的股权。RTL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成功广告筹资(或"自由")电视频道,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这个传媒集团最重要的中流砥柱。

*企业文化的革命
1985年,贝塔斯曼庆祝了自己的150岁生日。在国际化不断推进的同时,公司也在德国以外的公司部门中逐步奠定了重要的企业文化基础:从奥地利书友会Donauland开始,员工调查开始逐渐推广到欧洲的书友会单位;贝塔斯曼"企业精神"的范围扩展到更多的国家,贝塔斯曼管理代表委员会也扩展成为管理人员的国际代表机构。

*1990-2000
*贝塔斯曼投资东德、中欧和亚洲
柏林墙倒塌后,贝塔斯曼的俱乐部、杂志业务向东德和中欧扩张,其印刷业务也进入了前东德。这也意味着进军日报业的决心:1991年,贝塔斯曼收购了DresdnerDruck-undVerlagshaus("SachsischeZeitung")的大部分股份,随后又于1992年入主柏林人报("BerlinerZeitung"、"BerlinerKurier");2000年,公司参股英格兰皮尔逊集团,建立了新的商业日报《德国金融时报》。

同时,公司还密切关注着新兴亚洲市场:1997年,经过数年的基础工作以后,贝塔斯曼进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上海建立了*书友会。

*贝塔斯曼基金会成为大股东
1993年,莱恩哈德将大多数股份资本转移到非营利组织贝塔斯曼基金会。"公司的资产应有别于个人可以随意处置的资产",他这样解释这非同寻常的一步。摩恩的让位确保了公司的持久生存。

*贝塔斯曼进入互联网
1995年,贝塔斯曼进入多媒体时代。它与美国在线合作,成立了在线服务公司AOLEurope。此外,贝塔斯曼还收购了当时的德国多媒体领头羊Pixelpark。多媒体领域的挺进配合以因特网技术服务领域的参与,一切更趋完美:1996年,贝塔斯曼与Debis携手成立了德国第二大网络供应商mediaWays公司。

*欧洲的电视和广播业务
1997年1月,贝塔斯曼将UFA电影公司(undFernseh-GmbH)与卢森堡电视公司(简称CLT)合并,后者自1931年即涉足私营电视业。欧洲*电视公司由此诞生:CLT-UFA在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瑞典和捷克共和国开展广播和电台业务。

2000年,CLT-Ufa和英国公司皮尔逊电视台合并成立了RTL集团:十个欧洲国家的22个电视频道和18个电台——这些制作公司在全世界35个国家每年制作11,000小时的节目——RTL、《海滩救生员》("Baywatch")、《好时光,坏时光》("GoodTimes,BadTimes")的等品牌把RTL集团推上欧洲市场上广告筹资(自由)电视和电视制作的领头羊宝座。它是贝塔斯曼旗下*完全上市的业务部门:RTL集团已经在数个欧洲股票交易所上市。

*美国成为贝塔斯曼最重要的市场
1998年7月,贝塔斯曼接管了声名显赫的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社,它的作家阵容享誉世界,包括JohnUpdike,ToniMorrison,JohnLeCarre,和MichaelCrichton。贝塔斯曼将其与矮脚鸡——道布尔戴-戴尔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出版集团——兰登书屋公司——这是公司历史上耗资*单笔投资,同时也是在信息时代来临时对书籍出版业的庄严承诺。此外,地区重心也随之转移:美国也成为时下贝塔斯曼最重要的市场。

*贝塔斯曼管理公司
继贝塔斯曼集团资本的主要部分于1993年转移到BertelsmannStiftung后,1999年1月,莱恩哈德·摩恩又将他的投票权转移到BertelsmannVerwaltungsgesellschaft(BVG)以保持公司的连续性和对外界影响的独立性。今天,BVG控制着贝塔斯曼集团75.0%的投票权。它的股东有监事会主席、贝塔斯曼集团监事会的另一个成员、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贝塔斯曼持股的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成员、一名员工代表和三名摩恩家族的成员。

1998年11月,托马斯·米德霍夫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贝塔斯曼开始扩张互联网项目。1999年,公司创建了贝塔斯曼在线(BOL),一家销售书籍和音乐的国际媒体商店。贝塔斯曼还收购了世界上*科学机构——斯普林格专业出版社,它的作家阵容中包括120位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司很快意识到了新媒体市场上的波动,于是撤出了互联网接入市场,重新把战略焦点放在媒体内容、终端客户业务和媒体服务上。这些措施的获益非常明显:仅2000年AOLEurope的股权出售就为贝塔斯曼带来了67.5亿美元以上的收益。同年,贝塔斯曼把网络服务提供商Mediaways出售给西班牙电话公司Telefonica。

*2000-2006
*贝塔斯曼的未来(业务):RTL集团
2001年,贝塔斯曼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两步,巩固了前景看好的电视业务:该传媒公司首先接管了RTL的大部分股权。在一次股权交换中,比利时投资公司GroupeBruxellesLambert(GBL)接受了贝塔斯曼25.1%的资本股权和25.0%的投票权;作为回报,贝塔斯曼集团接受了GBL对RTL集团30%的控股权。这项交易带来了一个新的可能性:GBL可能要求贝塔斯曼首次公开招股(IPO),同时在此过程中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股权。此后,2002年1月,贝塔斯曼从皮尔逊手中接管了该电视广播集团另外22%的股权,RTL集团由此成为贝塔斯曼*公司部门,贝塔斯曼在RTL集团的股权也上升到大约90%。

*高层变动,关注核心业务2002年8月,冈特·蒂伦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加强了公司内部分权经营和企业家精神的原则——这是贝塔斯曼的成功背后的一个秘诀。经过初步的巩固阶段以后,又采取了几项重要的企业措施:2003年5月,贝塔斯曼出售了专业出版集团斯普林格。兰登书屋收购了慕尼黑的Heyne出版社,后者旗下拥有RobertHarris、JohnGrisham、StephenKing和NicholasSparks等畅销书作家。直销业务成为了新的战略焦点:2002年底,贝塔斯曼直接集团剥离了BOL等纯娱乐的电子商务公司,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在19个国家拥有3000万会员的媒体俱乐部上。目前,俱乐部业务也进入了乌克兰:2004年8月,直接集团在那里接管了当地著名的图书俱乐部。贝塔斯曼的资产组合趋于稳定,开始了依照"发展与创新"(GAIN)计划的发展新阶段。

*柏林大楼开张
2003年11月,位于德国首都的"BertelsmannUnderdenLinden1"欢庆开张盛典。它为开展关于当前事件、未来的问题和社会与经济发展前景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

*音乐业务的承诺
2002年,贝塔斯曼接管世界上*独立音乐公司Zomba,加强了BMG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这一举措为它的艺术家阵容中添加了JustinTimberlake和布兰妮等超级巨星。BMG也攀升为世界上第三大音乐发行公司。2004年7月,欧盟和美国的反托拉斯当局批准SonyMusic和BMG旗下的唱片业务合并,成立SonyBMG音乐娱乐合资公司,总部位于纽约。这两家合作伙伴各拥有新公司50%的股份。这家合资公司的成立更凸显了贝塔斯曼对于音乐业务的承诺。

*新发展
2005年,贝塔斯曼通过战略性并购加强了其核心事业。古纳雅尔购买了杂志出版商MoterPresseStuttgart的大部分股份,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古纳雅尔印刷公司仅在2005年一年里就成功启动了16种新杂志的发行。RTL集团强化了它的国际合作。在俄罗斯购买了Ren-TV的股份,并在英国获得5频道的其余股权。直接集团的法国俱乐部购买了法国*独立图书连锁店Privat。直接集团还购买了北美*DVD零售商ColumbiaHouse.这一投资为集团增加了800万新顾客。欧唯特与古纳雅尔成功创办了一家与AxelSpringer集团合资的印刷公司Prinovis。欧唯特利用其在数据管理领域的专长,与AZDirect,BFSFinance,Infoscore合资,创建了欧洲首屈一指的数据信息管理服务供应商。

*购回股权
2006年7月,贝塔斯曼集团出价45亿欧元买回了曾由GroupeBruxellesLambert(GBL)掌控的25.1%股权。从此,贝塔斯曼集团有了新的股份结构:贝塔斯曼基金会拥有76.9%的股份,其他23.1%由摩恩家族掌握。BertelsmannVerwaltungsgesellschaft(BVG)拥有全部表决权。股份的购回意味着贝塔斯曼集团自1973年以来*次没有外界股东。

**总代表处在北京成立
继纽约、布鲁塞尔、柏林之后,贝塔斯曼的第四家海外总代表处于2006年1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贝塔斯曼*总代表处位于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凯德大厦,如柏林及布鲁塞尔办公室一样,北京办公室将致力于加强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为贝塔斯曼在*的业务起到整体协调和提供咨询的作用,并且将努力推进中德文化交流。CEO冈特蒂伦主持了开幕典礼,在欢迎到场的政府及媒体贵宾的欢迎词中指出:“新办公室是贝塔斯曼在*的形象代言。”CEO把办公室的成立视为在*市场中发展的重要一步:“对贝塔斯曼来说,*是通往亚洲的门户。与此同时,贝塔斯曼也能成为*走向世界的桥梁。”

企业责任/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贝塔斯曼的企业责任
贝塔斯曼企业精神是在公司章程的基础上制定的,它体现了贝塔斯曼全体员工、管理人员和股东的目标及基本价值观。我们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将此加以推广,并以身作则。贝塔斯曼企业精神反映了全体成员当前的一致意愿,也必将在实践中得到评估、修正和改进。

*我们的使命
贝塔斯曼作为一家国际传媒集团,通过提供信息、娱乐和媒体服务,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立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努力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并实现相应的资本回报以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我们的业务重点是内容创新和客户关系。我们也着力为员工创造公正、积极的工作环境,并致力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伙伴关系
贝塔斯曼企业文化的基础建立于员工和企业间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上。那些主动积极并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是贝塔斯曼保证质量、效率、创造力、和发展的动力。伙伴关系的特点是相互信任、尊重和授权,给于员工充分的自主权以发挥所长,员工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参与决策并且共享公司成功的喜悦。我们致力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并谋求长期的工作机会。

*企业家精神
分权经营的原则是贝塔斯曼管理指导思想的核心。它使得员工能够灵活地开展工作,负有责任感,创造高效率并自主地经营业务。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员来经营贝塔斯曼的各个业务:他们享有充分的独立性,并对其公司的业绩全权负责。我们各个业务的领导者不仅关心其所在公司的利益,同时有义务兼顾集团的整体利益。

*创作自由
我们为在所有我们业务领域内的艺术家、作家等有创作天赋的人士创建一个人才家园。帮助他们在创作与商业方面取得双重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提倡艺术自由和思想自由、维护民主与人权、尊重传统和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宣传的内容反映了相当广泛的观点和意见。从客户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不断改进和创新是我们在媒体服务和内容领域取得成功的基石。

*社会义务
贝塔斯曼管理公司(BertelsmannVerwaltungsgesellschaft;BVG)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投票权,这保证了贝塔斯曼作为公司实体的独立性和业务的持续发展。我们的股东认为财产的拥有权附带着对社会的义务。他们坚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合法性来源于其对社会作出的宝贵贡献。

简介/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创建于1835年,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传媒集团。目前,在全球58个国家,贝塔斯曼集团拥有300多家下属公司,82,162名雇员(至2001年6月30日截止),业务内容涵盖信息、教育、娱乐,2000/2001财年,贝塔斯曼总收益比上一年的165亿欧元增加了21%,达到200亿欧元;其2000/2001财政年度在支付利息、税款及偿还分期债务前的盈利达到31.6亿欧元,比上年的17.7亿欧元增加了79%,净利润增长了44%,达到9.68亿欧元。其收入状况按按业务分:RTL集团占20%,蓝登书屋(RandomHouse)占10%,贝塔斯曼音乐娱乐集团(BMG)占18%,古纳亚尔(Gruner Jahr)占15%,贝塔斯曼斯普林格(BertelsmannSpringer)占4%,阿瓦多集团(Arvato)占15%,贝塔斯曼直接集团(DirectGroupBertelsmann)占18%;收入状况按按区域分:美国占31%,德国占31%,除德国以外的欧洲地区占31%,其它国家占7%。

贝塔斯曼是一个非上市(non-listedstock)公司,目前,theBertelsmannFoundation(贝塔斯曼基金会)持有57.6%的股份,theMohnfamily(莫恩家族)持有17.3%的股份,GroupeBruxellesLambert持有25.1%,【其中0.1%为非决策(non-votingshares)股份】。贝塔斯

曼的董事会人员构成为:ThomasMiddelhoff(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rnoldBahlmann(贝塔斯曼基金),KlausEierhoff(贝塔斯曼直接集团),BerndKundrun(古纳亚尔),SiegfriedLuther(首席财务执行官),PeterOlson(蓝登书屋),RolfSchmidt-Holtz(贝塔斯曼音乐娱乐集团/内容),GuntherThielen(阿瓦多集团)。

贝塔斯曼制作媒体内容、提供媒体服务并销售媒体产品。我们的内容来自欧洲*电视广播集团——RTL集团;全球*图书出版集团——兰登书屋;欧洲*杂志出版公司——古纳雅尔;BMG(贝塔斯曼音乐集团),包括SonyBMG音乐娱乐和BMG音乐发行公司。欧唯特提供媒体服务,而贝塔斯曼直接集团通过俱乐部和在线业务销售媒体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

在*,贝塔斯曼开设有贝塔斯曼书友会和贝塔斯曼在线,以及授权出版BMG(贝塔斯曼音乐集团)的CD与磁带。

参考/德国贝塔斯曼集团

bertelsmann./

bertelsmann/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