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北京交通大学

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

首页www.bjtu.edu.cn

教育网站,北京高校。高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地图,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文化传统/北京交通大学

学校标识●校徽1、校标中的外圈圆形与齿轮圆形为同心圆。
2、校名为毛体“北京交通大学”。3、英文采用黑体“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4、“1896”代表学校的创办时间。5、圆形中的铁砧、榔锤、链条、齿轮象征工业制造及产品;书本象征理学和知识;齿轮象征管理,体现学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校训国立交通大学时期: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北京交通大学时期:知行校训释义:2003年9月,“北方交通大学”恢复使用1923年老校名“北京交通大学”,重新启用当时的“知行”老校训,旨在传承百年老校优良的治学传统,弘扬交大立校精神,砥砺学子们创造优秀的学术品格,把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知行统一、注重实践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为了对“知行”校训有一个全面了解,学校立“知行”校训石碑以示后人,并作碑文诠释“知行”校训,全文如下:“知行”学说,博大精深,乃人类认识世界之哲学基础。数千年来,中华哲贤,各展睿智,真理逐显。上纪廿代,交大定“知行”为校训,实乃治学育才之良策。万千交大学子,循“知行”之路,精读课业,践实笃行,尽心竭力,恭行不怠。当此新纪星耀,校训重振,交大学人,铭记“知行”,与时俱进,共创新辉。碑文意在唤起交大学子,既要从*传统学习理论中汲取智慧,又要从现代知行理论中,把握“知行”的创造性时代内涵,以达到体现传统学习理论与当代学习理论的结合。●校歌国立交通大学(北平)校歌平畴辽阔兮奠邦基,大陆关河万里。农产富饶兮庶物繁,贸迁赖吾曹综理。乐同轨之相交之兮,驰骤遍中原大地。河山险阻关塞庄严,固吾圄、男儿事。欢愉当此际,青梅竹马,数年华远大相期。美哉我平院,山林隐城市,有珊瑚绿树交织。美哉,交大,管国家流通之机。美哉,交大,看纵横宇内飞驰。交通大学平院校歌词作者为梁启超之弟、著名词学家梁启勋,于该校任教时编写。北京交通大学校歌(1999年版)北京交大,北京交大,百年辉煌,桃李天下。北京交大,北京交大,巍巍学府,温馨我家。红果园中,承前启后,思源楼里,意气风发。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坚韧不拔。交融世界,通达古今,造福社会,奉献国家。母校恩泽,如何回报?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世纪呼唤,怎样应答?肩负使命,振兴中华。肩负使命,振兴中华。1999年版校歌词曲作者为*著名作曲家、《红楼梦》音乐的创作者王立平文化建设北京交通大学拥有优秀的500余人规模的学生艺术团,成立以来,在首都和*历次高校比赛及对外交流演出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和国安剧院演出,《长征组歌》已成为北京交大合唱团名牌节目。学生艺术团和合唱团在2005年*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学生艺术团还多次赴欧洲、美洲、非洲进行巡演。2009年11月由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和女子排球队组成的93人访问团访问台湾,以“真爱与美”为主题举行专场巡回义演,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台湾“8·8水灾”受灾同胞,这是大陆*赴台大学生交响乐团。北京交大女子排球队还与台湾师范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以及台中联队等队伍进行友谊比赛。2010年北京交大合唱团代表*铁路文工团参加了2010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表现优异。2011年8月两岸青年同唱抗战歌曲演唱会在北京交大天佑会堂拉开帷幕,北京交大合唱团和来自台湾师范大学、新竹交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的合唱团联袂演出,此次演唱会是两岸历史上首场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大学生合唱团联合演出。继2008年ACM/ICPC代表队晋级全球总决赛后,学校代表队再次成功晋级2009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33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学校也成为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后*大陆第8所连续两次晋级ACM/ICPC全球总决赛的学校。北京交通大学拥有一支百余人的优秀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7项(次)冠军。其中学校羽毛球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过所有项目的冠军,共获得44块金牌。在第22届波罗的海大学生运动会和第10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分获6金3银4铜和4项冠军;在2008年第12届*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取得了5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由学校韩松老师指导的朱鹏凯在北京残奥会上以1114分夺得男子标枪F11/12级冠军,并且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在2009年12月11日泛印度洋亚洲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大赛上,北京交通大学羽毛球队代表*代表队包揽了所有的金牌和所有单项。2012年伦敦奥运会,北京交通大学2008级法学专业学生田卿(队友赵芸蕾)取得女子双人羽毛球金牌。

发展历史/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曾培养出**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以及*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

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19世纪末,在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中,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承载着历史与民族的厚望应运而生。这是*近代*所专门培养邮电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启了*近代铁路工程、电信工程和管理教育之先河。

创校初期

清宣统元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所管理学校。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电信工程之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
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
1921年同年,为整合交大三校学科,将平校的无线电、有线电科、电气工程科以及唐校的电机科调往上海,沪校的土木科调整到唐校,部分交通管理科师资调往北平。 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
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北京更名为北平,6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10月,学校改隶属于铁道部。次年2月,时任铁道部部长孙科训令平院独立,学院更名为“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7月,又更为“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抗战时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先后沦陷,由于时局紧张,向以培养工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享誉国内
外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部分学生在专任教师王芳荃带领下搭乘海轮南下到上海,找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商洽,打算借该校校舍复校。未几,上海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此时又有一部分学生沿京广铁路南下,齐聚汉口,组成校友会致电上海,敦请王芳荃前往主持复院开课事宜。国难当头,面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呼唤,王芳荃带着抵沪学生辗转奔波,搭乘英商太古公司的客轮,溯江西上抵达汉口。 当王芳荃得知他在清华执教时的学生顾毓琇随同陈立夫任职教育部次长时,便亲自去找顾商议复校开学之事。师生见面,顾毓琇深为王芳荃坚守教职、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打动,后又得到本校1925年毕业校友张冲从中帮助,取到了复学开课的批文。自此,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得以复校。
1938年,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平校与同在湖南省湘潭县的唐山工程学院合并,5月迁至该省湘乡县。后由于日军进犯,次年1月,学校被迫迁至贵州省平越县(今福泉市)

。抗战期间,交大师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平越度过,当地人称之为“平越交大“。学校一路颠沛流离,图书所剩无几,在交大平院校友金士宣倡议下,向各地校友募捐、购置图书千余册。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中还能看到盖有“交大平院旅渝校友赠募”章和校友名章的书。2009年北京交大新校史馆竣工落成,福泉政府将遗存的平越交大校舍基石和珍贵史物送至北京交大,来纪念抗战期间国立交大内迁贵州福泉这段历史。
1941年7月,教育部将国立交通大学北平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两年后,学校又迁至四川省璧山县丁家坳(今属重庆市),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1943年,美国对日宣战,大批美军来华作战急需大量英语翻译。教育部通令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征外事局昆明议员训练班来交大平院征调当时中印缅战区美军译员。经考核,有40多名交大学子投笔从戎,共赴国难,投身抗日洪流。
1946年4月,教育部令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回迁,学校迁回北平府右街校址,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新*时期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同年7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下令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与唐山工学院组建为“*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任命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校长、*交通运输学科的奠基人、铁道运输专家金士宣为副校长。学校校部设在北京,下辖唐山学校,增设铁道电信系。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次年,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原帖至今保存在北京交大校史馆内。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西南交通大学校名中的“交通大学”四字都是从我校原帖取得。8月,学校由府右街迁往西直门外上园村现址,并增设铁道商务系。1950年3月1日,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北方交通大学成立,同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由铁道部直接管理,所址就在交大院内,今天发展成与北京交大一墙之隔的*铁道科学研究院。
1952年院系调整,北方交通大学材料系,建筑系等一大批著名的院系被调整至外校,材料管理系和材料工程系调至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包括彭一刚院士在内的建筑系则被调往天津大学,材料鉴定专修科调往清华大学,电信系以及电信专修、俄文专修科调往哈尔滨铁道学院。学校被改为“北京铁道学院”。此时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基本分解调整至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余下部分改名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国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四川峨眉,1972年改称西南交通大学。
1953年,铁道部决定哈尔滨铁道学院与北京铁道学院合并。1956年,学校新建恢复了铁道建筑(土木)系、铁道机械系、电气化工程系和应用理学系。
1958年,北京交大电信系、运输系、电机系部分师资成建制迁入兰州同唐山铁道学院部分师资组建兰州铁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当时*铁道运输学科奠基人之一的林达美教授(留美学者)、*著名有线通信专家孙祺荫教授、著名无线电技术专家班冀超教授同时调入兰州铁道学院。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北京铁道学院为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正常教学、招生工作。1969年,根据林彪批准的1号令,学校全体师生被疏散到焦枝铁路施工现场劳动一年。1970年,*人民解放军铁道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向国务院业务组报告,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学校准备迁往河北省石家庄市,隶属河北省及铁道部双重领导,但由于学校仪器、图书、物资太多,实际上仍在北京办学。1977年,文革结束,国务院批准学校关系由石家庄市转回北京,同年,成立电子工程系。
1981年,北京交大成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相继批准可自行审定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1985年,北京交大建筑系复系,恢复本科招生,1991年改学制为5年。
1994年,学校通过铁道部组织的“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1995年,北京交大法律系复系。1997年,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铁道部专家评审。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学校成为在“九五”期间启动“211工程”建设的*61所高校之一。
2000年,原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从铁道部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2008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2012年5月,教育部、铁道部、北京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协议,北京交大实现新一轮“两部一市”共建。学校也成为*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参与“省部共建”的*高校。
2013年4月,由北京交通大学独立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14所中心之一。
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及北京建设*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机遇,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校名沿革1909-1910 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 The School of Railway Management
1910-1917 交通部交通传习所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
1917-1920 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 Beijing Railway Management School
1921-1922 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Chiao Tung University Beijing Branch School
1923-1926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1927-1928 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The Third Chiao Tung University of the Communications Ministry
1928-1941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Chiao Tung University (Beiping Railway Management College)
1942-1946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Guizhou Campus)
1946-1948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National Beiping Railway Management College
1949-1950 *交通大学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1951-1952 北方交通大学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1952-1970 北京铁道学院 Beijing Railway College
1970-2002 北方交通大学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3-现今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知名校友/北京交通大学

学术巨擘郑振铎:*科学院院士、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五四运动学生领袖。1920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铁路管理学校)。金士宣:*铁路运输学科首创人和奠基人、铁路运输专家。茅以升:*科学院院士。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学家、教育家。建国后任北京交通大学首任校长。翁文灏:著名地质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民国时期)。1920年代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院士,1923~1925年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千家驹:著名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1948年开始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徐叙瑢:*科学院院士,光学物理学家,*发光学主要奠基人。理学院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宏嘉:*科学院院士,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家。姚建铨:*科学院院士,理学院光学工程博士生导师。衣宝廉:*科学院院士,理学院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何德全:*工程院院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沈昌祥:*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志明:*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简水生:*科学院院士,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电磁兼容科学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系。葛昌纯:*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冶金物理冶金专业。高玉臣:*科学院院士,力学物理学家。梁晋才:*工程院院士,航天自动控制专家。材料系校友。王梦恕:*工程院院士,隧道与地铁工程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徐寿波:*工程院院士,*技术经济学创始人。施仲衡:*工程院院士,地铁工程科学家。曾广商:*工程院院士,机电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友梅:*工程院院士,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翁宇庆:*工程院院士,机电学院。洪 涛:*工程院院士,理学院。陈志南:*工程院院士,理学院。系统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彭一刚:*科学院院士,1951年入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雷清泉:*工程院院士,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专业博士生导师。顾国彪:*工程院院士,电气工程学院电机及控制专业博士生导师。孙永福:*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副部长,经管学院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傅志寰:*工程院院士,铁道部部长,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王淀佐:*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理学院光学专业博士导师。杜彦良:*工程院院士, 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1989 年获得北方交通大学硕士。张榴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982年北交大电气系毕业。高自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权 龙: IEEE院士( Fellow,2009年当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交大电信系。张 涛 :IEEE院士(Fellow,2010年当选),美国贝尔实验室,1987年毕业于北京交大通控系。牛志升: IEEE院士(Fellow,2011年当选),清华大学教授,1985年毕业于交大通控系。沈卫明: IEEE院士(Fellow,2013年当选),加拿大国家研究院,1983年本科、86年硕士毕业于交大机械系。宁 滨 :IEEE院士(Fellow,2014年当选),1982年北京交大毕业,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刘瀚:*无线电台创建人。应尚才:**台大马力蒸汽机车发明者著名机械工程学家。专家学者杨汝梅:原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1920年毕业于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刘 瀚:**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广播之父”。1914年毕业于交通传习所无线电科。应尚才:著名机械工程家,**台蒸汽机车设计师。楼宇庆:芝加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毕业于北京交大物理系,哈佛大学博士。于 雷:美国德克萨斯州南方大学科技学院院长,终身教授。杜锡钰:通信专家、教育家。**台可编程数字滤波器发明者。1946年美国普渡大学硕士。李承恕:无线电通信专家,交通大学通控系毕业。王郴平:著名华人学者,美国阿肯色大学终身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刘炽晶: 著名经济学家,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院长。1926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刘小平: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教授谢 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应兆:台湾铭传大学创办人、校长。谷士文:湖南大学校长、华中师大校长、长沙铁道学院院长。1967年毕业于交大电信系通信专业。张树京:原北京交通大学校长。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后留学苏联,1962年获副博士学位。谈振辉:无线通信专家,原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北京交大本科、硕士,东南大学博士。朱劭天:原北京铁道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英哲: 朝鲜平壤铁道大学校长。陈春阳:现任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原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杜 林: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王稼琼: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原北京物资学院校长。199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交大。王岳森: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200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经管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郑吉春: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原北京印刷学院党委书记。获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李学伟:现任大连交通大学校长,原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副校长。王永生:现任北京印刷学院校长,原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副校长。张绪潭: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曾任北京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汪明浩:现任北京市台办主任,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吴绍曾:著名铁路运输专家。1917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夏克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194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北京交通大学)。王芳荃:*英语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教育家,芝加哥大学硕士,1939年任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主任。王元化:著名文学评论家。1946年到1948年在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任教。许 靖:*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铁路运输专家和教育家,1921年考入交通大学北京学校。沈奏廷:铁路运输学家,教育家。民国时期在学术界与许靖教授一起被称为著名的“南沈北许”。王竹亭:著名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该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开拓者。1925年毕业于北京交大。林达美: 著名铁路运输学家,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赵传云:铁路运输经济学家,1923年*名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科,伊利诺伊大学硕士。汪禧成:铁道信号工程专家,教育家,*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袁保宗: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1953年毕业于北方交大,1960年获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学位。吴 风 :铁路运输专家。铁道部运输局总工程师。1945年考入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梁康之: 国际著名交通规划设计专家。1981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美国马里兰州公路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向哲浚: 法学泰斗。“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留学美国耶鲁大学,1925年回国在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王余杞 :左翼作家,创办《当代文学》杂志,1936年北方左联改组成立作家协会,被选为执行主席。金士宣:*交通运输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郑振铎:*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商界精英莫若愚: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新加坡环美家具集团创始人和董事会终身名誉主席、吉象木业集团创始人、伟业木业集团董事会主席。1948年7月毕业于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运输系。王旭宁:九阳豆浆机的发明人。九阳股份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裁。1991年毕业于北京交大电气系。李河君: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工商联副主席。北京交大88届铁道车辆专业。2014*首富。王幼君: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交大1982届计算机系。钱 瑞: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交大1990届计算机系。贾石琏:2012华人经济领袖。美国领先的软件公司Interwoven创业人。张志强:现任山特维克大中华区总裁 ,原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宗 坚:现任*包装总公司总经理 。胡晓玲: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北方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及经济学硕士。武克钢:香港通恒集团董事长,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76年毕业于电信系无线通信专业。马 骋:*通号集团总经理、董事长。李燕青 现任*通号集团党委书记。郑昌泓:现任*南车总裁。张 军:现任*南车副总裁。周晓阳: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裁赵吉斌:*移动副总裁兼*铁通董事长。1984年毕业于北方交大运输系。张光辉: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74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何京翔:英特尔(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区总经理。张新宁:现任*南车总工程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翁景庆: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会计学专业66届毕业生。政界英才丁关根: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曾任中宣部部长、铁道部部长等职务。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铁道管理系,同年该系整体并入北方交通大学。丁关根本人于1972年~1975年任职北方交通大学留学生处副处长。韩杼滨:原*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任铁道部部长、上海铁路局局长、*法学会会长等职。李森茂:原铁道部部长。194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孙安民:现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200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封明为:原北京市副市长。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谢 光:解放军中将、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1948年考入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石万鹏:原国家纺织总会会长(即纺织工业部)、国家经贸委副主任。1960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徐锡安:原北京市委常委,市教育工委书记。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吴昌元:原海南省常务副省长,1969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系。安立敏:现任铁道部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1982年毕业于北方交大机械系。屠由瑞:原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1954年毕业于北交大车务系。黄四川:原铁道部党组成员、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顾云飞:原中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正部长级)。1953届本科、1959届研究生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国 林:原铁道部副部长。曾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北京铁路局局长。何洪达:原铁道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曾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毕业于北京交大运输系。陈兰华:现任国家铁路局副局长,曾任铁道部安全总监,安监司司长,毕业于北京交大运输系。李永海 :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田 卿 :世界冠军。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2008级北京交大法学系。张 冲: 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会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西安事变时期 曾伴周恩来一登莫干、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促使国共合作大局以成。

办学条件/北京交通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14年12月,全校有在职教职工29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08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674人)。有*科学院院士4名,*工程院院士8名,*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在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6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教学团队8个。
专职院士(5人)简水生、徐叙瑢、王梦恕 、徐寿波、翁宇庆
双聘院士(7人)马志明、姚建铨、曾广商、施仲衡、洪涛、刘友梅、陈志南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张宏科 、高自友、 张顶立、翁宇庆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宋永端、沈鸿、郭斯彦、Jin Ho Kwak、闫学东、张丹
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12人)黄卫平、于雷、吴建平、高自友、汪越胜、杨庆山、王均宏、许立达、林兴强、李德才、赵耀、张丹
国家教学名师(5人)王玉凤、陈后金、荣朝和、王移芝、阮秋琦
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育部创新团队
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隧道及地下工程安全性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
未来互联网络体系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
载运工具关键设备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
*教学团队(8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
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交通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等13类专业学位。
*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2个)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2个)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原铁道部重点学科(4个)二级(4个)系统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省级重点学科(18个)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固体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系统分析与集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车辆工程系统工程
学科评估在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一级学科评估中,北京交通大学共有22个学科参评,系统科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名列前茅,信息与通信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等学科位于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等学科具有优势。
序号学科名称排名序号学科名称排名
1系统科学1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6
2交通运输工程313城乡规划学26
3信息与通信工程814机械工程29
4安全科学与工程81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0
5光学工程1016马克思主义理论31
6统计学1117设计学31
7应用经济学1218软件工程34
8土木工程1519外国语言文学40
9建筑学1820环境科学与工程46
10力学2121法学57
11电气工程2222材料科学与工程68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4年12月,学校近5年来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8个专业进入国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获评“十二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建有*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批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课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34种42册。
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电工电子和大学物理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交通运输实验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实验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特色专业(13个)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物流管理 、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国家精品课程(32个)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信号与系统、桥梁工程、大学物理、电气工程导论、交通安全工程、企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数字逻辑与系统、大学英语、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物流学、运输组织学、交通规划、铁路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运输经济学、ERP理论与实践、铁路运输设备、大学物理实验等
●教学成果截至2014年12月,学校在近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北京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29项。学校1997年、2006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学校设立理科试验班(思源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点班(知行班)、海外项目经理班、轨道交通试点班、本硕(博)连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截至2014年12月,学生艺术团曾获全国*、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一等奖,并多次赴欧洲、非洲以及美国和台湾等地演出,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学校师生的原创话剧《茅以升》成功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高水平运动队在*及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冠军104项(次),其中羽毛球队在世界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冠军72项。合作交流学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之一,是中法“4+4”项目高校之一.项目高校是*5所高校和法国5所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截至2014年12月,学校与美、英、德、法等37个国家的近200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比利时鲁汶、美国休斯敦和巴西坎皮纳斯办有孔子学院。主办或承办国际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铁道工程、低碳物流等领域的多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国际文化节”,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海内外成立地方校友会28个,吸纳董事单位77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社会评价
排行名称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
1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109(大陆高校第28)128(大陆高校第30)129(大陆高校第27)171(大陆高校第34)
2网大*大学排行榜暂未发布3114(本科教育)32
3HER*大学排行榜29323533
4武汉大学*大学排行榜433335N/A
5*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46535345
6上交版两岸大学排行榜暂未发布33(大陆)32(大陆)33(大陆)
7人大版*大学50强暂未发布373535
8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56605755

学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科研平台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6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
*科研平台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分中心(1个)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中心(2个)轨道交通国家安全评估中心
轨道交通国家培训中心
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电磁兼容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结构强度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土木工程检测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网络管理国家认可实验室(3C认证)
省部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隧道与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与运用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铁路基础数据整合及信息服务平台(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技术研究与咨询中心
文化部研究基地(1个)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数字文化研究基地
北京实验室(3个)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
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参建)
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参建)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物流管理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城市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
(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5个)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光纤技术及铁路应用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系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基地(4个)北京市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截至2014年12月,近5年,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1000余项,科研经费近38亿元;发表SCIE检索论文2135篇、EI检索论文3873篇;申请专利2047项,获授权专利1262项。创立学术交流品牌并连续主办8届“*交通高层论坛”、35场“交大大讲堂”,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42次。获得*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1项,2011年主持完成的“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主持完成的“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和“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主持完成的“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主持完成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学校于2007年和2013年两次获*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术资源学术期刊学校于1975年创办了《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原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是*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入选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都市快轨交通》入选*科技核心期刊。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以本校特色学科铁路交通为文献特色,同时注重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献收藏:总量为793.85万余册,其中纸本资源总量为189.62万余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257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约347.2万余册。拥有CNKI、万方、SCI、SSCI、EI等中外文数据库185种,拥有网络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3.1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276.8万余册,中外文会议论文、法规标准全文7.7万余册。图书馆收藏有比较丰富、珍贵的铁路交通运输文献,如:清末邮传部*次路政统计表、*期交通官报;1911年起交通部各铁路线职员录;铁路各线建设纪要;借款合同、铁道会计、铁道法规,以及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长春铁路移交文件等。

校区建设/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海淀西直门主校区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区,教学、科研设施、硬件设备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校内遍植银杏,每至金秋交大银杏是北京高校一景。学校正在北京平谷建设2200亩新校区暨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工程,将建设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全国*水平的综合交通科研平台。作为国际合作办学区的北京交大威海校区也已开工兴建。北京交大即将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平谷校区2011年北京交大正式启动2200亩平谷新校区暨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将建设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新校区是北京交大第二个百年发展的奠基工程。自2009年初项目启动筹建以来,确定了选址和项目方案,并于2010年与平谷区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2011年,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复,随后与平谷区签订土地供应协议,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项目未来定位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中心,面向国际、辐射*的交通专门人才培养培训中心,**水平的综合交通研究平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兴学科和产业创新中心,示范*的低碳高教园区。初步规划包括现代轨道交通产学研创新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教基地和新校区三大组团。项目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先期动工建设20万平方米的校舍和12万平方米的创新基地。威海校区2013年11月26日下午,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双方在威海南海新区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威海南海新区是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根据建设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需要,为服务国家蓝色经济建设和威海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特在威海南海新区设立威海校区,主要定位于国际合作办学。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以国际联合办学为主,设置理、工、人文社科等学科及专业,坚持“高起点、新模式、国际化”的办学方针,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海洋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及专业,并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孵化、重大决策咨询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等工作。

基本简介/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硅谷”中关村,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个学院(系),设有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地处河北省黄骅市的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百十年来,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目前学校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0个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4类专业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校在编教职工2812人,有专任教师1706人,其中教授310人,副教授6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8%。有*科学院院士3名,*工程院院士7名,有*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计划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0余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教学及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建设人才。现在校本科生13965人,博士研究生2202人,硕士研究生6197人,成人学生7098人,外国留学生2010年累计突破500人。近年来获*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教学团队6个;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基地被评为优秀国家工科教学基地;4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通信工程等1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验班、本硕联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学生艺术团在首都和全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赴台湾和欧洲丹麦等地演出,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北京市各类比赛中共获得56项(次)冠军,羽毛球队在近几年国内大学生重大比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47块金牌。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日益增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6.37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153.39万册,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33万余册,网络资源等累计195万余册,学位论文全文118万余篇,建有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已建成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有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和*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4000余项。2006年以来3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立项。2008年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09年“双主持”项目“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学校建立了GSM-R技术实验室,主要进行*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调度指挥和无线传输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秦线、胶济线与青藏铁路,填补了*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取得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应用于城轨亦庄和昌平线。2010年科研合同经费达6.2亿。2009年在全国高校SCI排名第58位,EI第38位,ISTP第15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北京市在我校设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术转移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及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交通高层论坛”,并已形成独特“品牌”。北京交通大学重视和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与美、英、德、法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商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还在比利时鲁汶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文化;每年主办和承办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加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行业、社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65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3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和期望,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