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曹素功

介绍:

曹素功

http://www.laozhouhuchen.com(随时间推移、准确性敬请分辨)

公司继承了周虎臣和曹素功300多年的传统技艺,精心研制,多款可选!欢迎来电咨询021-51698918.。画笔款式品种近千种,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周虎臣毛笔,笔墨纸砚生产与销售,曹素功墨锭墨汁,生产毛笔,生产墨锭数百款及油烟墨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墨纸砚,周虎臣,品牌故事,曹素功墨锭墨汁。上海周虎臣毛笔。

历史/曹素功

在1914年世博会上,曹素功十一世孙曹麟伯细选的墨庄各类精品,荣获金质奖章。12年后的美国费城博览会,曹素功墨庄又选送“大好山水”等11种名品,再次获奖。

曹素功第14代后裔曹家琨与第14代传人鲁建庆,曹素功十四世孙曹家琨;曹素功第14代传人、“中国制墨大师”鲁建庆,前者是金陵东路上“曹素功墨苑”的经理,后者为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的副总。他们,或因血脉相承或因技艺相传,都难能可贵地仍与这个享誉世界的文房瑰宝,关联密不可分。

曹素功墨的300多年历史分为三个高峰。其一,墨庄创始。曹素功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了秀才,康熙六年(1667年)被授布政司却一时无实职,故在家乡安徽歙县开设墨庄,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其二,六世孙曹尧千,有“尧千氏为曹氏之冠”之说。其三即十一世孙曹麟伯接掌时期。1864年九世孙曹端友带了世代积累的1万余副墨模迁至万商云集的上海,制墨配方愈加完善。自幼喜爱绘画的曹麟伯又经著名墨模雕刻艺人王绥之授艺,曾亲自执刀刻模创制“若耶风韵”等书画墨精品。参加东京博览会那个时期墨庄名声很盛,日本著名书画家富冈铁斋向墨庄定制产品,此墨至今还是书画墨市场的*产品。不过曹麟伯早逝,其弟接掌,做得也不错,冯玉祥曾亲笔题赠“艺林至宝”。1949年,曹麟伯的弟弟过世,直接由十三世孙,即我的父亲接管。在1978年进了墨厂当学徒。那时跟着师傅程加臣的5名学徒,如今仅余我一人。别看曹尧千在宫廷表演锤敲墨坯时馨香四溢、众口赞叹,实际上打锤子是件很累的活,学徒时起码得先打半年,8磅(约3.6公斤)的锤,每天要锤数千下,第二天手都举不起。但我庆幸坚持到今,不仅纯手工的制墨工艺得以传承,这座城市的珍贵文化记忆也得以承载。

在打造世博纪念墨“百花齐放”,一套四锭,一锭分量62克,图案清雅秀丽,幽趣盎然。复杂的雕模就耗时两个月,墨锭干透还需半年到8个月。好墨难求,这是一个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代书法家高式雄、张森、王冬龄、许思豪,每人各题两个字,分别以篆书、隶书、狂草及行草,在墨的正面题写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这是我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期待曹素功这个中华老字号能再借世博契机发扬光大。

子孙发展/曹素功

曹素功死后,他的子孙代代相沿,继承祖业,有的并有所创新。为了开拓市场,咸丰年间其九世孙便携带墨具,先迁到苏州,再迁到上海,在老城区南京小东门附近,开了一爿墨店,以店带工,继续制墨。

上海是我国*经济中心,万商云集,工商业和文化都很发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曹氏子孙秉承祖上的制墨配方和经营特点,从职工中选拔谙熟经营之道的经理人才,努力开拓,墨肆逐渐扩大,跻身于上海文房四宝名店之列,并迁到文化用品商店比较集中的河南中路。“徽歙曹素功墨庄”的店号招牌,为谭延闿手笔。

艺术风格/曹素功

社会名流和书画家们,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书画艺术特点,很讲究文房四宝的选择。曹素功墨庄重视制墨质量,常根据客户要求,为名家定制墨锭,不少书画家和喜爱书画的名流,都和曹素功墨庄有交往。

已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向曹家定制“鸳鸯七志斋”墨。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都曾向曹家定版制墨。据老职工回忆,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每次到上海,大都要到曹氏墨庄选购一些文房四宝,并亲笔题赠“艺林至宝”赞语。

概述/曹素功

(1615-1689)明末清初著名制墨高手.名圣臣,字昌言,原名孺昌、一字荩庵.安徽歙县岩镇人.曹氏制墨,子孙相传,历十三代,绵延300多年,在我国制墨史上是一位著名人物.曹素功制墨,借明末制墨名工吴叔大之基础,接受、承继吴氏墨名、墨模.后将吴氏开设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乾隆年间,曹家后代将墨肆迁到苏州,咸丰年再度迁至上海. (1615-1689) the famous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ink expert. Ming-Sheng Chen, word Changyan, formerly known as Ru-chang, the word loyal Um. Shexian rock town in Anhui Province. Caos ink,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according to legend, history, 13 generations, stretching 300 years, in our system is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Mexico. Cao reactive ink, by the late Ming and ink were the foundation work WU Shu-large, accepting, inherit the name Wu ink, ink mode. after Wu opened "Xuan Su Vegetarian "to" Arts millet Studios. " Qianlong Cao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ink Stanford moved Suzhou, Shanghai Xianfeng was re moved.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