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长春大学

介绍:

长春大学

首页www.ccu.edu.cn

长春大学欢迎您。

长春大学首页,致全体教师的一封信。紧急通知,长春大学,声明。

院系设置/长春大学

本科部

学院专业名称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工业设计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工业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国际教育学院电气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 (自动化)
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外国语言文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俄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林学院园林
风景园林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统计学
管理学院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会计学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外国语学院俄语(俄英双语方向)
日语(旅游方向)
英语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商务经济方向)
金融学
金融工程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化产业管理
行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美术学院绘画
艺术设计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音乐表演(歌舞方向)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方向)
音乐学
莱弗士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企业管理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航空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航空仪电)
飞行器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
艺术设计
绘画
推拿
音乐

其中机械工程、工商管理是 “ 十二五 ”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研究生部学术型硕士

学院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
审计学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运营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
生态旅游
旅游文化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项目管理
创新管理
投资经济与管理
知识经济与管理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加工与控制技术
智能磨削测控技术
激光加工技术
机械加工自动化
机械CAD/CAM技术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控制技术
机电液一体化应用技术
在线检测理论与技术
液压传动及控制
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及理论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可靠性设计
机械性能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
机械CAD/CAM/CAE技术
机器视觉及智能检测技术
车辆工程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
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理论与控制技术
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
汽车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食品科学食品酶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微生物
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
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大豆深加工理论与应用
谷物科学与加工技术
蛋白质化学与工程
油脂化学与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功能碳水化合物
膳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农副产品加工及利用
音乐学院音乐学(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艺术学
音乐学
舞蹈学
戏剧戏曲学
课程与教学论
美术学院美术学(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国画
油画
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理学院数学(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专业型硕士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
控制工程

科研中心/长春大学

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
在国际视障教育协会司库、香港盲人辅导会行政总裁陈梁悦明女士的资助下,内地*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于2004年9月7日正式在长春大学成立。资源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盲生随班就读和科学研究。提供视障学生学习所需的一切资源设施,为视障教育与国际倡导的“一体化教育”、“全纳性教育”的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科委以《国成字【95】009号文》批准,依托"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建立的*研究中心。经民政部批准承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大豆及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和任务。"中心"主要从事大豆与农副产品深加工研究工作,"中心"行政关系隶属长春大学,承担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萨满文化研究中心
“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长春大学校属处级研究机构,成立于2004年6月,隶属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艺术委员会。中心下设萨满文化办公室萨满文化博物馆、陈汉军旗萨满文化研究室、萨满神谕研究室、萨满艺术研究室、萨满文化音像资料室6个机构。

办学规模/长春大学

学校现有19个教学院部,5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594人,其中本科生14622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招收171人,毕业134人,在读37人其中特殊教育学院,是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全国*所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视障、听障和肢体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长春大学

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了1700多名品学兼优的残疾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残疾人事业的骨干。多人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有7名听障学生被评为世界聋人美术家。有多人被评为省市“文明大学生”、“十佳大学生”。视障学生楚洪波曾获“全国五四奖学金”,是全国*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残疾大学生。特教学院学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残奥会、残亚会和远南运动会等国际赛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祖国和学校争得很多荣誉。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35亿元;图书馆是吉林省先进图书馆,纸质藏书141万册;校舍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万平方米;学校体育运动场馆总面积5.35万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新建、改建工程,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成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的6.9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成为长春市南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学校有五个展馆:特殊教育展览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成果展馆、萨满文化博物馆、生物标本展馆、姚俊卿书法艺术展馆。

教学成果/长春大学

教学成果显著。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15项。学校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在教育部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共有7项成果获奖。在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奖评选中,有42项成果获奖。在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我校教师的油画作品获得一项银奖,一项铜奖。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28门。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

学校现有3个*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高等教育视障资源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萨满文化吉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重点学科。

学校承担*项目55项,省市级项目6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会科学基金15项,科研经费总额51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各类奖项18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6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45部。

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其中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从高温豆粕中提取高纯度大豆低聚肽”、“高纯度异黄酮”等9种技术和产品,被国家评为 “优秀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企事业委托及成果转化项目共70余项,如“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等3项专利转让给吉林省松原市泓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办学特色/长春大学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经历了办学层次的升降,专业科类的调整,隶属关系的改变,学校名称的变更。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不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济,奋斗进取,务实求强”的校风;“严谨、严肃、严格、言传身教,育人精良”的教风;“勤学、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学风。确立了立足吉林,服务吉林,面向全国,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谋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原则。明确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综合性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体现青年学生时代风貌的“团风”精神,受到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与肯定,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法宝。二是首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创建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现任领导/长春大学

党委书记

朱勇征

校长

潘福林

党委副书记

陈忠礼

副校长

门树廷

副校长

史美君

副校长

李占国

学校简介/长春大学

长春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里曾是 1938 年伪满洲国*学府长春建国大学的校址。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这里创办了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 1954 年国家院系调整时,改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 1958 年学校下放吉林省,改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83 年改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1987 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 4 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春大学,李鹏同志为学校题词:“立足地方,面向未来”。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6年学校取得了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经历了办学层次的升降,专业科类的调整,隶属关系的改变,学校名称的变更。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同时,不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形成了“同德、同心、同济,奋斗进取,务实求强”的校风;“严谨、严肃、严格、言传身教,育人精良”的教风;“勤学、勤思、勤做,立志成才,健康向上”的学风。确立了立足吉林,服务吉林,面向全国,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谋生存、求发展的办学原则。明确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综合性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体现青年学生时代风貌的“团风”精神,受到团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与肯定,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有效法宝。二是首创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创建了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

学校下设17个教学院部,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农、法、医、管理、经济、教育九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717人(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2亿元;图书馆是吉林省先进图书馆,藏书147万册;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万平方米;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总面积5.35万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共投资2.08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新建、改建工程,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成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东北地区高校单体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成为长春市南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学校有五个展馆:特殊教育展览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展馆、萨满文化博物馆、生物标本展馆、姚俊卿书法艺术展馆。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资源是高校*人力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07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318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0.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67人,占80.2%。获得国家和省、市级以上各种大称号的教师63人次,其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高级专家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1人。

学校外事和国际文化交流工作连续10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在开放式办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的允许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先后接收了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留学生和短期研修生来校学习。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的3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联合创办了长春大学莱佛士学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105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任教,并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管理干部出国访问和留学深造。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务实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86个,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兴趣爱好。学校已连续举办14届青年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列车大型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等,为青年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校园文化活动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2005年全国*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连续11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近几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全国银奖1项,铜奖4项,并多次被评为挑战杯竞赛全国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党委被长春市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在历年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学团工作、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军民共建、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妇女工作、关工委工作等连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作为“团风”的故乡,学生先进事迹层出不穷,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团风”事迹宣讲团成员曾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团风”志愿者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我校《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荣获二等奖。

改革中崛起的长春大学,以崭新的形象、迅猛的发展势头和较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广泛认同。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秉承“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校训,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塑造品牌,朝着具有鲜明特色、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达到省内一流综合性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师资力量/长春大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资源是高校*人力资源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校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5人,其中正高级97人,副高级292人,教授107人,副教授32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21人。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68人次,其中有省社会科学院副主席1人,中组部直管专家2人,省政府第三届决策咨询委员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2人,吉林省管优秀专家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2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3人。

学校标志/长春大学

校训的形成

2005年9月30日,学校下发了《中共长春大学委员会、长春大学关于开展校训征集活动的通知》,拟定了校训征集的宗旨、要求等事宜,动员全校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参与征集活动。2006年3月27日,第七次校长办公会议对征集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评定,较后初步拟定学校校训为“知行合一,诚信至善”。

校训内涵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明阳提出的。知,是指应掌握的专业理论与素养;行,是指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于学校来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能力较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师生来讲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运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去,坚持身体力行,做到知行统一,学有所用,不断地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诚信”即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将“诚”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道德范畴;“信”就是信义、信誉、信用、信任、信赖。“诚”和“信”一脉相承,以诚待人,以信立世,传承文明,治学育人,追求完美,是思想和行动达到的*境界。“至善”出自《四书》的《大学》,“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止于至善”。强调通过追求“至善”的实践而不断进取,以达到*境界,寓示长大人做人、做学问、干事业追求尽善尽美,永不无止境。

校徽的形成
按照学校的要求,学校办公室于2005年下半年面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校徽的设计方案,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收集到各类作品50余件。2006年3月27日,经第七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并初步确定了现在的校徽图案。

校徽内涵
新校徽在原有图案上增加了一个火炬图标,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长春大学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的事业,同时也象征着长大人薪火相传、再接再厉的精神追求。新校徽以红色为主色,寓示着长大人火热的激情;蓝色为衬色,彰显了学校精神的厚重与理性。“CCU”是长春大学英文名称的缩写,是长春大学国际化的象征,更是长春大学走向世界的标志。

历史沿革/长春大学

1946年长春大学农学院。
1949年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52年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4年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8年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60年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62年吉林省工业学校。
1970年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
1983年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1987年长春大学。

领导题词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