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东莞市气象局

介绍:

东莞市气象局

首页www.dg121.com

东莞天气。

台风信息。气温,科普馆,预警信息,雨量。

地址/东莞市气象局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坦公塘1号(市植物园内)。

现任领导/东莞市气象局

局长:肖永彪

副局长:陈明先

纪检组长:陈润全

历史/东莞市气象局

东莞气象风貌级业务部门为主与本级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下设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气象台、防雷设施检测所等科室。在东莞境内建有1个人工观测站、100个自动气象站,还建成了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公用数据通信网为辅的气象业务和政务通信体制及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传递分发气象信息。对外提供非常丰富的产品,包括短时(0-12小时)天气预报、短期(三天内)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4-10天)、长期(月、季、年度)天气趋势预报、森林火险、城市火险、防火气象预报警报、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气候诊断与评价和环境评价。另外,气象部门还提供城市空气质量等与公众生活、交通、经济紧密相关的专业气象预报。

东莞气象风貌气象史是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东莞市的气象事业从1957年至2010年,已积累了40多年完整、连续、准确的气象资料,东莞市的气象事业已发展成为集大气探测、气象预测、气象服务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行业。在1957年至2010年近50年来气象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东莞市气象局的运作模式及服务范围与时俱进,随着东莞市的发展和要求而发展。它的大事记客观地记载着它的发展过程:

1956年, 樟木头筹建气象站,正式进行气象观测。

1958年,迁移至莞城镇篁村掘笃山华佗庙地域,组建成为东莞县气象站,开始气象观测记录。

1959年, 气象站与水文站合并,统称水文气象站。全县各公社建立气象哨。

1960年, 广东省气象局决定东莞县水文气象站改称东莞县水文气象服务站。

1961年, 增设地面较高温度、水银气压表、气压计和日照计。

1962 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水文气象机构分离,设立东莞县气象服务站。

1963年, 开始担负拍发小图报任务。

1966 年,东莞县气象服务站试点预、测项目改革。

1968年,停止使用维尔达风压板,改用电接风测风。

1969年,水文、气象两系统合并;废除本站改革试点制定的观测项目。

1970年,气象、水文两系统分离。

1971年,逐步恢复各公社气象哨。

1972年, 逐步恢复各公社气象哨。

1973年,气象站内部工作实行分工,设立测报组、预报组。

1976年, 该站定为广东省农业气象基本站,并派员在县农科所进行农业气象调查和试验。

1977年,东莞县气象站内部增设农气组。

1978年,执行广东省各类灾害性天气标准。

1980年,开始固定向广州民航拍发航危报;农气预报两业务合署办公。

1981年,实行局站合一,两个招牌一套人马,东莞县气象站为县局级单位。

1982年,采用79型短波定频传真机接收气象信息。

1983年,开始实施气象专业有偿服务。

1985年,分开预报组、农气组;设立JZD—5/301Ⅲ型甚高频无线电话。

1986年,开始向东莞电视台发布24小时电视天气预报。

1989年, 市编制委员会批复组建下属单位“东莞市避雷设施检测站”。

1990年,正式开展防御雷电检测工作。

1992年,东莞市气象局由县级站升格为地级局,实行局台合一。

1993年, 建立气象预报警报接收系统和卫星云图接收机。

1997年, 东莞市气象局9210工程子站通过验收。

1998年,X.25网络投入使用;开通局域网络。

1999年, 虎门、常平、麻涌、自动气象站纳入全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基地二级站。开通“121”气象信息咨询自动电话。

2000年,执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法;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办法。

2001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经与电视台协商,由我局制作播放;4月21日首次发布预警信号,9时发布黄色预警信号, 10时30分,改挂红色暴雨信号, 13时解除暴雨信号。

2001 年,制订了《东莞市2001—2005年气象事业建设规划》(即“东莞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

2001年,“121”气象信息咨询电话开通移动用户拨打业务。

2002年,开通东莞市气象网站。

2003年,新“121”系统软件22日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2004年,正式开通与板岭观测站的专线连接,投入业务应用。气象民心工程实施方案获得东莞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该工程以提高东莞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核心,以实现“监测面广、通讯迅速、预报准确、服务及时”为目标,计划3 年内完成。

2005年,东莞市气象局编制的《东莞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写入《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纳入《东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其中全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自动站气象网共计投资5400万元,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开始组织实施。

2005年11月16日,东莞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防雷安全工作会议。

2005年11月26日、12月8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副局长王守荣先后率业务调研组在广东省省气象局余勇局长的陪同下莅临该局调研,肯定该局发展思路及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12月8日,朝鲜气象代表团来莞参观,副市长李小梅会见了王守荣副局长和朝鲜代表团一行。

2005年,东莞市气象局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中央和省驻莞机关先进单位,被广东省气象局授予“2005年度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奖”、“气象业务管理奖”等,市气象局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委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4月10日,东莞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东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

2006年6月30日,东莞市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探测基地正式奠基。

2006年10月30日,东莞市政府以88号令下发《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

2006年1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视察了东莞市南城板岭植物园内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探测基地,并对东莞市气象局工作给予指导。

2006年11月15日,以“情融风雨、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华风奖”全国气象行业首届文艺汇演在东莞市东城中心剧场举行。活动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广东省气象局、东莞市政府联合承办。

2006年12月1日,东莞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开始业务试运行。

2006年,东莞市气象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洪救灾“模范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委2006年度中央和省驻莞机关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承办广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优秀组织单位”,被广东省气象局授予“2006年度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奖”,目标管理排名全省第二。

2007年4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台风专家陈联寿和美国飓风专家Perter Black,在省局梁建茵副局长的陪同下,专程莅临东莞考察气象工作。

2007年4月23、24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在省气象局余勇局长的陪同下,到东莞市气象局视察指导工作。

2007年7月9日,东莞市气象局与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签订了《关于建立气象灾害联合试验基地的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与科学实验、建立研究型业务、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达成了协议。

2007年10月9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府〔2007〕111号)。

2007年10月31日,东莞市气象行政服务中心和防雷设施检测所新址启用。

2007年,东莞市气象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中央和省驻莞机关先进单位,被广东省气象局授予“2007年度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奖”,目标管理排名全省*,被广东省气象局评为“2007年度广东省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等。

2008年1月29日,召开2008年东莞市气象工作会议,东莞市政府陈林佐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8年2月2日,李小梅副市长莅临东莞市气象局,对低温阴雨气象服务工作尤其是春运气象保障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3月24日,东莞市气象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建成,东莞市气象局整体搬迁到植物园内。

2008年5月16日,首次以东莞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气象防灾减灾大会。

2008年6月19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同志和市长李毓全同志在东莞市气象局报送的《关于6月12-14日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该局预报服务工作。

2008年7月17日,东莞市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08〕188号)。

2008年8月28日,广东省气象局余勇局长莅临东莞市气象局指导工作。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会见了余勇局长一行。

2008年12月10日上午,东莞市李毓全市长、梁国英副市长一行莅临东莞市气象局检查指导工作,对气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东莞市气象局被中国气象局授予2007-2008年度“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称号,被东莞市委、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中央和省驻莞机关先进单位,气象台何春燕同志被中国气象局评为“2008年度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