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宁波大红鹰学院
首页:
www.dhyedu.com
宁波财经学院、.nbufe.edu.cn。
nbufe。edu,宁波财经学院,cn。
办学特色/宁波大红鹰学院
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战略,侧重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学科专业的创新、交叉与融合,建设地方性、应用性特征明显的学科专业;逐步构建起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依托校企多元、紧密合作,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主线,促进大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中小企业中高端技术、管理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重视与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及社会专业团体发展密切伙伴关系,重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配套服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产教融合、协同驱动,融合多方资源,利用各方优势,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建设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解决区域中小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
学校坚持"致良知、育实才、立善业 "的办学理念,坚持"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的学校精神,坚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学"的办学理想,以"自信、专注"为校训,以特色创建和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努力建设成为一所国内领先、有改革创新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教学服务型大学。
学术科研/宁波大红鹰学院
科研成果2013年,该校共获得4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宁波市软科学项目获批立项,共资助85万元,其中市级软科学项目名列全市*;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3项;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7项。李宇辉老师的成果《浙江民间美术在大学生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价值探析》获宁波市第五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专项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该校共获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科研课题16项,2012年度省社科规划“社会重大舆情调研”专项课题立项1项,2013年度省哲学社科规划“社会重大舆情”专题研究预立项课题1项。
科研平台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应用传播研究所、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语言翻译研究所、中小企业管理与发展研究所、区域金融研究所、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所、先进装备技术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机械工程研究所、图像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服务外包工程中心、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示范中心等科研平台。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宁波市社会科学第三轮研究基地,建立了全国*大学语文研究所。
学术资源截至2014年5月,该校图书馆共有藏书218余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9万册,电子文献59万册,馆藏文献涉及工、经、管、文、艺等多个学科。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可访问的数据库系统18个。
文化传统/宁波大红鹰学院
校徽学校标志主体是一只振翮高飞的雄鹰,中英文校名分别环绕鹰的上下方,整体为一圆形。标志以“雄鹰”、“红心”和“U”为设计元素,并以红色注入“勇气”、“活力”、“青春”的色彩支持。
标志形意1、鹰——振翮高飞,志在万里“未肯平原浅草飞”,“自有云霄万里高”;标志中的雄鹰目眺远方,展翅劲飞,象征着“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的大红鹰教育精神,同时也体现大红鹰学院师生自信专注、志存高远、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
2、心——回报社会,大爱无形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围绕成一个心形,体现举办者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蕴含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拳拳之心,同时也寓意莘莘学子都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3、U——多元合作,开放办学
标志中雄鹰的翅膀同时也构成U型,代表UNIVERSITY、UNIVERSE、UNITE。
一则寓意大学应该是文化的殿堂,是一所兼并包容的UNIVERSITY;
二则寓意学校要开放办学,广泛融合社会各界的办学要素和教育资源,努力创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服务型大学。
社团活动截至2010年,该校有校级社团30余个,各分院建有社团80余个,社团成员约5000人。2009年至2010年,该校共有5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省市表彰。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创新活动为学院品牌活动,多次荣获省市表彰。
优势推介/宁波大红鹰学院
地域优势Δ学校所在地宁波属副省级城市,是“中国*幸福感城市”和“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中排名前10,未来数年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Δ新校区地处宁波杭州湾新区,依傍世界*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在主导产业上将重点发展以低碳经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金融、物流等服务业,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宜居宜商宜业的高品质国际化现代城市。
就业优势Δ自2005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行职业指导师制度,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服务。
Δ学校有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网络,与许多品牌企业、事业单位建有良好就业合作关系,多渠道为毕业生推荐就业。
Δ学校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建立多个职业资格鉴定站,学生在校内可直接参加40多种职业资格考证,涵盖全院所有专业。
Δ学校内建有2000平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直接参与研发、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活动。
Δ学校建立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动力机制和多元紧密、双赢长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校内建有实验、实训基地150个,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135个。2009年度有多项校企合作获省市优秀案例,其中汽修、园林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实践案例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宁波市高校十大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
Δ学校每年在校内举办应届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平台。
Δ历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95%以上的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年薪平均水平在浙江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专业优势Δ2009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招聘会人才需求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职位需求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分别是: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外语类、土建类、医学类、法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工与制药类。我校所设的12个本科专业均名列其中、有19个专科专业也是就业大热门。
Δ学校现有省市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历年累计荣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26项。
人才培养优势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Δ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积极实施以“明德、博雅”为目标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开办大学生创业班、国学班、女子班、管理班等特色创新班,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应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我校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共有70余个奖项20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表彰;在文体科技活动竞赛中,共获*奖项2项、省级52项、市级93项。
Δ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如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研究室、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给予学生全程关爱。
师资优势Δ学校以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先进教育理念和奉献精神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为核心,积极打造科研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已有多个省市级教学团队,满足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Δ学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均由教授、博士生担纲,教师整体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业务过硬,治学严谨,善教乐教。
Δ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以建设一流民*院校为目标,全面启动“人才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工程,计划两年内再引进30名教授和博士,使教授规模达到100名以上。
校园文化优势Δ学校注重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致力于建设体现自身特质的大学校园文化。构建以“百折不挠、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崇高目标”的大红鹰教育精神和校训“自信、专注”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形成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为主体,以技能节、管理节、英语节、电脑节、人文之光等各分院特色活动为支撑,以新生节、大型文艺晚会、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辐射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Δ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目前有校级社团30余个,各分院建有社团80余个,社团成员约5000人。
Δ2009年以来,学院共有5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省市表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创新活动已成为学院品牌活动,多次荣获省市表彰。
历史沿革/宁波大红鹰学院
宁波大红鹰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97年12月的宁波职业教育专修学院。2002年5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11月,成为中国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35所高校之一。2004年3月,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同年9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组建了以本校为龙头的浙江信息职业教育集团。2005年9月,荣获“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称号,随后又被授予“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6年12月,获省级“平安校园”荣誉称号。2007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同年12月,接受了中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学院“申本”工作的考评。2008年4月,正式升格更名为宁波大红鹰学院。
学校领导/宁波大红鹰学院
办学规模/宁波大红鹰学院
办学设施学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浙江省宁波市。现有两个校区:本部校区位于宁波市区学院路;杭州湾校区位于宁波市杭州湾
宁波大红鹰学院新区,紧邻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端。校园总占地面积1587亩,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218余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9万册,电子文献59万册,馆藏文献涉及工、经、管、文、艺等多个学科,图书馆拥有可访问的数据库系统18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9千余人,其中本科生1万6千余人。
师资力量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加以强力、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四项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良好、能适应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目前,全校教师总数108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0%,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3%,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教坛新秀4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8人,列入浙江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6人。
院系专业目前,学校设有信息学院、机电学院、经管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创业学院、微学院、基础学院、高职学院、社科部、公共体育部、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10院2部2中心,同时设有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和应用科技研究院、蓝源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共开设46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5大学科门类,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艺术学、新闻学等四个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宁波市品牌专业,动画专业为宁波市特色专业,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信息技术专业群被列为宁波市重点专业群,同时还有5个专科专业为宁波市重点专业。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