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大连理工大学

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

首页www.dlut.edu.cn

人才招聘。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高校大学,教育网站,辽宁高校。

学校领导/大连理工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张德祥
校长:申长雨
党委副书记:孔宪京
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姜德学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邵龙潭
副校长:薛光
副校长:郭东明
副校长:邹积岩
副校长:卢中昌
副校长:李志义
副校长:宁桂玲

历任领导

大连大学时期:
李一氓,教育家,大连大学*任校长
吕振羽,历史学家,大连大学第二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段玉明,原大连大学党委书记
屈伯川,教育家,化学家,大连大学工学院*任院长兼科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

沈其震,大连大学医学院院长(后调任中央卫生研究院院长)

大连工学院时期:

屈伯川,大连工学院*任院长
吴健,大连工学院*任党委书记
白长和,大连工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
崔健,大连工学院第三任党委书记
周明,大连工学院第四任党委书记
钱令希,教育家,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大连工学院第二任院长

大连理工大学时期:

雷天岳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党委书记
钱冬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第六任党委书记
金同稷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第三任校长,第七任党委书记
林安西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第四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
程耿东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第五任校长,工程力学专家,*科学院院士
欧进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现任校长,土木工程和工程力学专家,*工程院院士

历史沿革/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学校独立为大连工学院。
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6年设研究生院。
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1995年起由教育部与辽宁省、大连市共同建设。1997年起全面开始“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
2004年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 。
2006年中央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2012年正式启动领军型大学建设工程。
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该校区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

人才培养/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以传承文明、传播思想、培育精英人才为己任。目前,学校拥有本科专业68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4个,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法6个学科门类,体现了“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在注重适度增设新专业的同时,尤其重视已有专业的建设与调整,有两个专业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名列*。

“十五”期间,学校建成了32门校优秀课程,14门辽宁省精品课程和3门*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共出版教材418部,其中12部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9部为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有4部教材被列入2003年国家“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已开发CAI课件208个,其中77个已通过鉴定或正式出版。

“十五”以来,学校每年设立1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支持教改项目。共支持458项校内教改项目,20项*教改项目和5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001年获*教学成果5项,其中一等奖2项(含与校外合作1项),二等奖3项(含与校外合作1项);2005年获*教学成果4项,其中一等奖2项(与校外合作),二等奖2项。2004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19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2001年至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共87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36项)。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淘汰的要求,在实践中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定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立了主要质量监控点,开展课程评估,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全校范围的课程评估。

“十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层次明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步增长,全日制本科生规模从2000年的11919名增加到2005年的17526名。研究生规模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0年的3041名增加到2005年的13690名,其中在校博士研究生为258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超过7000人。目前,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0.78。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传统与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多方探索,坚持并发展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等多类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实施了融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基本实验与科研训练为一体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全校公共基础课按理、工、经、管、文、法学科打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按学科大类打通,体现了基础坚厚化、专业宽广化、专业方向柔性化、培养学生个性化。

在“十五”“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的同时,学校重点建设了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实验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等十多个教学基地、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已初步建设成有特色的示范性的教学实验基地。“十五”“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本科生开放;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使学生了解科研前沿;学校制订了“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开展科研助手活动,引导学生“科研助学”。创新教育的气氛日趋浓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批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重点建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基础力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基础等34门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更新的基础上,学校还在改进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十五”“211工程”建设中,招收外国留学生工作也有较大的突破,5年来共招收各类外国留学生495人。与此同时,研究生培养的种类增加,培养模式多样化。启动了硕士生“以课题为牵引、以团队为基础”的培养模式,提倡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设立了博士点点长和研究生培养督导组,负责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了导师基金,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建立博士论文基金和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基金,这些措施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5年来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4篇,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1篇。

学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

科研成果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个*技术中心(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3个国家培训中心(*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大连ITU互联网培训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近百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所。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教学、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4项。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公共技术创新平台,7个技术创新基地,2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精细化工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联合地方)电子政务模拟仿真(联合地方)船舶制造
*工程实验室
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联合地方)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精密与特种加工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
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
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
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模塑制品制造管理技术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
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微纳米技术及系统内燃机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
生物基化学品制造管理信息化工程防灾减灾
太阳能光伏系统先进光电子技术先进连接技术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处理与传输海水淡化
集成电路技术能源材料化工化工资源清洁利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土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电子政务制造执行系统
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先进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精细化工
先进船舶高性能树脂工业生态与环境
车辆先进设计制造起重机械工业装备分布式控制
先进连接制造物联网与协同感知硼镁资源化工与新材料
辽宁省教育厅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微系统与微制造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工程
水科学和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
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生物工程省级高校石油化工技术与装备
辽宁省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教育厅)
先进船舶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工业生态与环境
大连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大连市先进船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市先进焊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市工业装备节能控制工程实验室
大连市制造管理信息化工程实验室大连市热能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大连市电子政务工程实验室
大连市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工程实验室大连市结构安全监测与控制装备大连市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工程实验室
大连市功能化学品合成及应用工程实验室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有299.2余万册。形成以理工科为主,兼顾社科、管理等学科文献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50年,是由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性双月刊。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曾荣获首届*期刊奖提名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会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一级期刊等。被多家国内外检索工具收录为源刊,并和国外几十家大学图书馆进行刊物交换。
《计算力学学报》,原名《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和*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1984年2月创刊,1997年更名为《计算力学学报》。作为*计算力学领域的代表刊物,主要刊登计算力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设有多种栏目:学术论文、综合评述、工程应用、研究简报、程序设计和程序绍、短文、专题讲座、学术动态、问题讨论等。
是*"力学类"核心期刊、*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是《*科学引文数据库》和《*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论文摘要被《*力学文摘》、《*数学文摘》、《*物理文摘》收录,《*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由《*期刊网》和《*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全刊收录,是德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应用力学评论》、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2002—2012)的核心期刊,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的来源期刊。
此外学校还有数学研究及应用(英文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热科学与技术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等学术期刊。

校园环境/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截至2014年5月,学校总占地面积43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4.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99.2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8万余种。学校现有运动场馆面积21.5万平方米。同时,学校拥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网络体系。(截至2014年5月)
校园无线网络成为亚洲高校中*运用双频接入900兆的校园无线网络,是当前商用无线网络的较高速率标准。

著名校友/大连理工大学

园丁篇:
吕振羽:*历史学家。
王大珩:*科协副主席,*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钱令希:工程力学家。
张大煜:*化学家。*科学院院士。
毕德显:原*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电子学家和教育家。
彭少逸:化学家。
杨槱:船舶设计专家。
吴式枢:理论物理学家。
郭可信:材料科学家、晶体学家。
邱大洪: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
王希季:*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
钟万勰:工程力学、计算力学专家
齐康: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王立鼎:*科学院院士,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专家。
何友声:流体力学与船舶流体力学专家。
林皋:土木工程专家。
赵国藩:土建结构工程专家
胡永康:*工程院院士
顾元宪:力学专家
桃李篇:
王之江: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
胡宏纹:有机化学家,*科学院院士、
尉健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彭士禄:核动力专家,*工程院首批院士。
殷国茂:全国首批优秀企业家*工程院院士、
俞鸿儒:气体动力学家*科学院院士、
保铮:电子学家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
陈佳洱:著名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
王越: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高德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戚元靖:曾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徐性初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科学院院士。、
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工程院院士、
叶连松:曾任河北省省长、党组书记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周光耀:无机化工专家*工程院院士、
程耿东:工程力学专家曾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
闻世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丁德文: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
倪润峰:前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得第三届日经亚洲大奖经济界奖,是亚洲获此奖的*人。


办学规模/大连理工大学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5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7个学部(共下设29个院系),7个独立建制的学院、教学部,3个专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盘锦校区设有基础教学部和6个学院;设有77个本科专业。

校区学部(院)下设院(系)
大连凌水主校区研究生部(院)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机械学院
化学学院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半导体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系
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船舶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MBA/EMBA中心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MPA教育中心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艺术教育中心
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系
艺术系工业设计系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系光电工程系
外国语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体育教学部
国际教育学院
国防教育学院
创新实验学院
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开发区校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工程系服务科学与工程系
数字媒体技术系软件工程系
网络工程系
盘锦校区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与环境学院
生命与医药学院
文法学院
商学院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711人,其中专任教师2140人,包括*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1人、双聘院士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5人,博士生导师578人,教授等正高职人员65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人员1150人。
两院院士(11人):邱大洪、钟万勰、程耿东、王立鼎、林皋、赵国藩、王众托、欧进萍、申长雨、郭东明、蹇锡高
双聘院士(20人):齐康、王之江、曾毅、殷国茂、沈闻孙、高金吉、邹竞、胡永康、何德全、王浩、刘玠、陈清泉、岑可法、杨凤田、林宗虎、顾国彪、赵晓哲、高文、王景全、王超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吴微、王友年、张洪武、董闯、李宏男、周晶、彭孝军、林焰、全燮、胡祥培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人):唐春安、孙立成、滕斌、李宏男、王友年、沈永明、董闯、张洪武、全燮、张淑芬、彭孝军、贾振元、邱介山、雷明凯、程春田、刘黎明、胡祥培、吕小兵、郭旭、贺高红、陈景文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1人):崔占峰、姜辛、宋春山、陈震、侯召民、陈超美、陈国华、宋钢兵、Yury Gogotsi、周荫强、仝立勇
*突出贡献专家(16人):王众托、钟万勰、洪承礼、林钧岫、邱大洪、林 皋、程耿东、杨大智、马腾才、宋玉普、蹇锡高、胡家升、王永学、李宏男、欧进萍、李洪兴
校特聘教授(海外兼职):王晓钢、崔占峰、初文昌、季绍波、刘瑞明、崔天宏、宋钢兵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董闯、唐春安、欧进萍、胡平、郭东明、全燮、张洪武、胡祥培、贾振元、吕小兵、刘黎明、董国海、邱介山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唐春安、董闯、欧进萍、王永学、王伟、滕斌、李宏男、沈永明、徐永平、张洪武、胡平、申长雨、郭东明、全燮、张淑芬、吕小兵、唐 莉、彭孝军、邱介山、雷明凯、胡祥培、郭旭、程春田、段春迎、刘黎明、朱庆华、贺高红、陆安慧、李克秋、陈景文、孙希明
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高占先、孟长功、李志义、梁延德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8人):王永学、孔宪京、王延章、周集体、栾茂田、林焰、李廷举、彭孝军、殷福亮、王友年、宁桂玲、全燮、郭东明、张淑芬、唐春安、雷逢春、胡平、李洪兴

学科建设

截止2014年5月,学校建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涵盖1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10个类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动力机械及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5月,学校有*特色专业23个,*精品课程19门,*教学团队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单位7个,*教育、教学基地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之一,首批教育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之一。

*特色专业(建设点)(23个)
批次专业名
*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
第二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第三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船舶与海洋工程
第四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
第六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生物工程
第七批功能材料能源化学工程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2010年11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在上海同济大学宣布签署《*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全方位合作,并宣布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 重庆大学于次月宣布加入,至此,*联盟基本形成。
国际交流
截止2014年5月,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建立两所孔子学院;聘请330位海外知名学者和人士作为学校的名誉、客座教授。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每年近1600人次。
学校专门设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化基金”,简称“校国际化基金”,用以资助海外学者聘请、教师国外进修、参加重要学术会议、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合作办学。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本基金专门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留学直通车“3+1+1”本硕连读项目,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国内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实现“学分互认。课程衔接,中外合作”的运作模式。学生可选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完成本科、硕士学位。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了2013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资助项目,该校申报的“大连理工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本科生交流项目”等18个项目(共46人)全部获批,获批项目率达到100%,位居各高校前列。
合作学校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
英国:杜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16张)
瑞典:皇家工学院、丹麦技术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
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日本: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广岛大学;
韩国:仁荷大学,成均馆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延世大学。

文化传统/大连理工大学

校训

求实,创新,进取,团结
求实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探寻真理,追求真知;创新是勇于开拓,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在传承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进取是要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团结是要求有合作和团队的意识,不以小我为中心。

校歌

作词:刘 健、王续琨
作曲:郑述诚
你屹立在凌水河畔,你昂首在黄海之滨,
啊~大连理工大学桃李芬芳,笑浴万里春风。
你在朝霞中诞生,你与共和国同龄,
啊~大连理工大学岁月峥嵘,创业发展走过光辉历程。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是你光荣的传统,
造就英才,科教兴国,是你神圣的使命。
啊~大工,科学的殿堂,在拼搏中发展,
啊~大工,人才的摇篮,与新时代同行,与新时代同行。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