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鄂州市

介绍:

鄂州市

首页www.ezhou.gov.cn

鄂州。

站群导航,鄂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专题聚焦,鄂州,新媒体。

政治概况/鄂州市

领导班子
2013年鄂州市委领导 2013年鄂州市政府领导
市委书记李兵
市长 叶贤林
市委副书记、 市长叶贤林
巡视员 严国本
市委常委、 副市长杨军
常务副市长 陈新林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陈新林
副市长 杨军
市委常委、秘书长熊明新
副市长 程少云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建平
副市长 汪继明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毕华
副市长 吴友安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运星
副市长 唐小明
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李长江
市长助理 李军杰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海涛
秘书长 黄开如
行政改革
2013年鄂州先后承担了36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鄂州市行政审批事项由380项精简至74项,市场准入类项目审批时限由56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著名人物/鄂州市

楚国熊渠东晋陶侃彭楚藩吴兆麟范鸿戢刘伯垂张裕钊万籁声万籁平张金保赵怡忠【22】张柏青

交通状况/鄂州市

鄂州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四条高速(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汉鄂高速)”井”字型分布;有11条通道与武汉对接,与武汉融为一体;武九铁路穿境而过,沟通京广和京九;武鄂黄和武鄂冈两条轻轨并经全域。共享武汉火车站和天河机场。公路交通网络密度居湖北省湖北省*。长江航道鄂州段全长80.1公里,丰水期水深50-65米,可通万吨级船舶;枯水期水深30米,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江水*流速3.1米/秒,最小为1.7米/秒。

历史演变/鄂州市

新石器文化遗存、夏商周 (约前3000年------前221年)据考古发现,前3000年前后,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华容和尚山村落遗址具屈家岭文化特征。蒲团吴家大湾村落遗址具龙山文化特征。新庙罗家嘴、西山团鱼山、葛店坟山地、华容螺丝眼、庙岭大山、太和金盆垴、长岭鸡鸣祠等地亦发现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文化遗存。

约前2550——前2070年,帝尧时为樊国。罗泌《路史·国名纪》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前2070——前1600年,夏为古三苗之地。

前1600——前1046年,殷商时为鄂国。《史记  殷本纪》载:“纣王封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沙窝陈林寨、燕矶侧船地、七窑山及太和梅家祠等地遗址出土商代青铜觚、爵和陶器,其中青铜器大都有氏族铭文及族徽。

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熊咢铸“夜雨楚公钟”(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庙楼塘、华容码头、沼山金老坟、葛店平顶山、段店城子山、涂镇金盆地、公友龟山等西周至东周遗址。

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始铸铜镜。子皙与鄂地越人泛舟于鄂渚,有越人歌谣流传。灵王时,子皙为楚之令尹。

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吴,旧传县东三里有接渡石。泽林申映湾传为申包胥故里。

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

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安徽寿县出土),鄂邑水陆商队货运楚国各地。

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云:“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前223年(楚负刍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嬴政从汉水至鄂渚樊口,废负刍为庶人。楚亡。

秦汉三国(前221年——280年)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其领域西北界长江、东抵江西、南接湖南。

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荆王刘贾于沼山大战淮南王英布,战死,刘邦为其立荆王庙。

208年(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樊口。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魏、蜀、吴三国鼎立势成。

209年(汉建安十四年),孙权与周瑜、鲁肃、张昭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遂筑凤凰台。

220年(魏黄初元年),孙权在樊口设樊山戍。

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分江夏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筑吴王城。次年铸数千铜釜。

224年(吴黄武三年),佛门名士支谦与印度僧人维祗难、竺律炎居武昌,共译《法句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江南始传教。

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后出土有孙权之侄铭文弩机、侄孙“孙将军门楼”。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朱应著《扶南异物志》,康泰著《吴时外国传》。

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在南郊筑坛祭天。传有黄龙蟠于江心矶上积日方去,遂改元黄龙。由建业迁富户千家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万。于西山建避暑宫、读书堂。颁屯田令,鼓励垦荒。武昌为全国四大铸镜中心之一,有“铜镜之乡”美誉。九月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为吴陪都。

238年(吴赤乌元年),传武昌麒麟现。

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不愿意离建业者编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童谣,樊口鳊鱼始名“武昌鱼”。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271年(吴建衡三年),吴监池司马孟宗卒。宗居武昌,事母至孝,民间流传“孟宗哭竹冬生笋”故事。

两晋南北朝(280——581年)
280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太康元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濬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

291年(西晋元康元年),武昌郡属江州。

311年(西晋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于城东辟“夷市”,开集贸;城西植“官柳”。西山东麓建陶侃读书堂,堂前有“陶公井”。后出土“侃”字印。

322年(东晋永昌元年),荆州刺史王敦镇守武昌,两年后杀郭璞于南冈,叛晋。温峤、庾亮讨伐王敦。东晋咸和元年,温峤守武昌。咸和三年,温峤、庾亮推陶侃为盟主,率武昌兵攻建康平苏峻、祖约叛军。

334年(东晋咸和九年),陶侃卒于樊口。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世称南楼为庾亮楼。

307——312年(东晋永嘉年间),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葛山、洪港、葛店及神山乡、洪道乡因其得名。有葛山石洞、洗药池、琴床石、葛店斗牛观、白鹿矶等遗迹。

381年(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挂锡寒溪,于吴王避暑宫故基建寺,倡“净土宗”。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重修此寺,更名“古灵泉寺”。

420年(东晋元熙二年),车胤卒,葬燕矶车湖。胤幼贫勤学,囊萤照读,传千古佳话,后封临湘侯。植物学家、武昌人戴凯之著中国*部《竹谱》。

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

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

546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邵陵王萧纶于樊山建无相寺。

551年(南朝梁大宝二年),湘东王萧绎派王僧辩、陈霸先率军平侯景之乱,大败侯景于芦洲。

557年(南朝陈永定元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三县。

隋唐五代(581——960年)
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

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之端。

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

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755年(唐天宝14年),韩仲卿(韩愈之父) 任武昌县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李白作《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来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

763年(唐广德元年),元结辞官隐居武昌,自号“漫郎”,撰《退谷铭》、《抔湖铭》、《广宴亭记》等。

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于小北门外江边建亭,书法家李阳冰以篆书题名“怡亭”并序,裴虬拟铭文,李莒以八分体书铭刻于崖,世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2年(唐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楼夜》、《悲吴王城》等诗。

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艺发达,今梁子岛有瓦窑澥遗址。

宋元(960——1368年)
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泛舟南来,游憩于樊口、西山。写有《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樊山记》、《菩萨泉铭并序》等。苏辙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武昌九曲亭记》诗文。元佑元年,苏轼于汴京作《武昌西山诗》,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三十余名士唱和。西山寺“东坡饼”为江南名点。

1078——1085年(宋元丰年间),潘鲠居樊口开酒肆,史称“潘生酒”。诗人潘大临从苏黄游,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传世。

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秋,黄庭坚重游西山,写有《松风阁》诗(原件为书法史珍品,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张耒、秦观、范成大、王十朋等游武昌,留有诗作。

1102——1106年(宋崇宁年间),奖劝农桑,武昌人口比唐时倍增。

1134年(宋绍兴四年),岳飞抗金有功,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有岳鄂王庙遗址。

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县令薛季宣建城台、弦歌堂,重修殊亭、寒溪堂,撰《松风阁记》、《武昌土俗编》。

1171年(宋乾道七年),陆游游武昌,作《武昌感事》、《泊三江口》诗。

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次年改名寿昌军,为江西路治所。

1239年(宋嘉熙三年),宋将孟珙屡败蒙军,后谕葬武昌金紫山。

1277年(宋景炎二年),寿昌军升为散府,仍领武昌县。

1301年(元大德五年),废散府,武昌县属武昌路。

1345年(元至正五年),蒙古人铁山任武昌监邑,于江中龙蟠矶建寺,后名观音阁。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陈友谅占领武昌,县治一度迁保安。

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丁鹤年避乱武昌,人称“丁孝子”,隐居南湖畔,留诗甚多。

明清(1368——1911年) 
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书“清峰古刹”匾额。

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谌谦建文星塔,次年在凤凰台建凤台书院。乾隆年间书院重修,更名“古凤鸣寺”。

1570年(明隆庆四年),知县李有朋建凤凰塔。

1571年(明隆庆五年),抗倭名将、武昌人熊桴卒。西山有“伏虎楼”遗址。

1573年(明万历元年),始建武昌石城。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武昌人孟登任云南知州,后归隐西山,建积烟楼、冷光亭,著有《吴游草》、《诗经匡说》、《史讽韵语》。

1634年(明崇祯七年),三月地震,绵亘地动二千余里。

1637年(明崇祯十年),马迹乡李华率农民起义。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城。

1644年(清顺治元年),武昌人邬明昌辞钱塘令归隐峒山,峒山有“邬进士墓”。

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与清军战于武昌。

1666年(清康熙五年),知县熊登重修文星塔、松风阁、庾亮楼;始纂修《武昌县志》。

1723年(清雍正元年),葛店白浒镇创办全县*家铸造作坊。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长岭人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历任武昌勺庭、江宁凤池、保定莲池、襄阳鹿门等书院主讲。其书法衍为宗派,并传入日本。著有《濂亭文集》。

1852年(清咸丰二年),彭大士、柯一贵、王安德等聚众于灵溪、马迹山区反清,号称“三十六王”,与太平军相呼应。

1862年(清同治元年),葛店人范鸣和任内阁中书,曾为太子侍读,帝赐御书“门生天子”匾额。著有《澹灾蠡述》。

1870年(清同治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重修西山九曲亭。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宗景藩捐俸银购回桑苗,倡导植桑养蚕织绸,人称“宗公桑”、“宗公绸”。

1878年(清光绪四年),兵部尚书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闸、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武昌人黄大华著《东汉皇子王世系表》等十多种历史分类详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废书院,办学堂,改寿昌书院为武昌高等小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创办武昌邮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太和人朱子春、朱梦春、朱茂春“同胞三进士”传为佳话。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意大利神甫来武昌,建城关天主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兴办寒溪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寒溪中学。泽林人程清泉创制轧花机和人力纺织机,在全国工业机械促进会上获银质奖。

1910年(清宣统二年),成立县商会。

中华民国(1911——1949年)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义。吴兆麟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后授陆军上将)。胡廷佐、胡廷翼、马荣、徐达明、程正瀛、周德胜、余品龙等八十余名鄂州籍志士参加进攻督署和阳夏之战,功勋卓著。

1913年(民国二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熊晋槐创办小轮公司,首辟汉口至葛店航线。

1914年(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

1919年(民国八年),王遇甲组建*家官商企业鄂城铁矿有限公司。

1920年(民国九年)夏,段店人刘伯垂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回湖北创建中共武汉支部。

1922年(民国十一年)。吴兆麟督修樊口大堤和民信闸、民生闸。

1924年(民国十三年),设立烟酒事务局。如意斋石印馆开业。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国民党鄂城县党部分别成立。

1927年(民国十六年),城关集会庆祝北伐胜利。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移驻鄂城,并整编独立第十五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共青团鄂城县委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葛店人范鸿劼与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叶挺率第二十四师追剿叛军夏斗寅部师次鄂城。

1928年(民国十七年),葛店人张金保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开设鄂城电报支局。

1929年(民国十八年),张南生创办震寰电灯公司。

1930年(民国十九年),彭德怀率工农红军进入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1年(民国二十年),8月长江水位26.1米,粑铺大堤溃口。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盛浩如组织农民运动被国民党杀害于长岭。陈扶生开办震亚机器米厂。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武汉至鄂城电话线架通,设立鄂城电话局、葛店电话所。武汉至鄂城公路建成通车。城关首映无声电影。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28日,日军飞机四次轰炸鄂城。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五师率民众浴血奋战。 10月23日,鄂城沦陷。王水、况公仆、王苏等组建梁湖抗日游击队。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日军进犯梁子,造成高桥惨案。

1941年(民国三十年),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遭日伪袭击,造成葛店夏家榜惨案。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会战谈家桥。日伪军下乡扫荡,制造郭家垱惨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张体学指挥月山战斗,歼灭顽匪马钦武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城欢庆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为大冶专区治所。

1950年,组建鄂南文工团、县文艺工作团。鄂城鑫亚京剧团成立。

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鄂城县属黄冈专区。

1953年,建国后首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48.7万。

1954年,武汉关水位29.23米,新港、三江口、雷山脚下三处分洪。杨先台抗洪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1955年,李先念视察鄂城。

1956年,*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协委员会会议召开。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词句使武昌鱼蜚声中外。肖敬满创造水稻良种丰产经验。

1957年,鄂城钢铁厂兴建。

1958年,毛泽东途经临江视察棉花生产。武(昌)大(冶)铁路通车。武钢程潮铁矿兴建。

1959年,国家运动健将、临江人董良驹在莫斯科国际手枪射击比赛中破国家纪录。人工繁殖武昌鱼成功。

1960年,董必武视察杨家巷电灌站。撤销鄂城县,设立鄂城市。次年恢复鄂城县。

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

1972年,鄂城银鱼、鳜鱼、鲫鱼、武昌鱼被省列为名贵鱼种。

1973年,樊口大闸建成。

1974年,兴建花马湖泵站。桥梁专家、段店人熊清章逝世。

1977年,兴建樊口电排站。磨刀矶节制闸建成。戏剧家、葛店人万籁天逝世。

1979年,鄂城县、市分设,同时划属黄冈地区。全县遭受大冰雹和8级大风。雕刻艺人陈新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刻制巨幅屏风。哲学教授、段店人汪奠基逝世。

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四个派出区。

1984年,鄂州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立。《鄂州报》创刊。市政府公布*批91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民党陆军中将、太和人邓定远在台湾逝世。

1985年,鄂州市被批准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鄂港合资企业鄂州制衣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

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撤销四个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市辖区。中央军委授予鄂州籍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称号。西山列为*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鄂州市被批准为全省*批改革开放试验区。

1989年,出土文物孙将军门楼、鎏金画文带神兽镜、柿蒂八凤镜等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中国通史陈列》用。

1990年,设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SANJO CITY OF JAPAN)、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努市(ABENGOUROU CITY OF COTED’IVOIRE)、澳大利亚怀阿拉市(WHYALLA CITY OF AUSTRALIA)先后结为友好城市。武术家、葛店人万籁声逝世。

1993年,省政府公布鄂州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鄂州电厂兴建。

1997年,多佳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股票上市。国泰证券有限公司营业部开业。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樊口外江水位达27.26米。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开工。滨湖大厦落成,中共鄂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迁入办公。

1999年,杨叶派出所率先实行治安承诺制受公安部表彰。鄂州获“湖北省小康市”称号。

2000年,童话京剧《小凤》获国家“文华奖”。鄂州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 西山重建吴王避暑宫、议政殿、读书堂、武昌楼。全市总人口102万。

2001年,中日合建的张裕钊陵园竣工。梁子湖被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兴建凤凰广场,重建凤凰台。

2005年,鄂州高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

2007年,鄂州已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称号,正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

交通旅游/鄂州市

交通鄂州地理位置优越,在长江流域处于“得中”地位。东去上海,西上重庆,水路距离都在1100公里左右。万里长江依市而过,境内江岸线长达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达,常年可泊5000吨级轮船。106国道纵贯市区南北,武(昌)九(江)铁路、316国道和宜(昌)黄(石)一级公路三线并行,横穿鄂州东西。宁(南京)汉(武汉)渝(重庆)光缆数控通讯工程的开通,又使鄂州成为鄂东南地区的通讯枢纽。鄂州基础设施完备,通讯、供电、供水条件完备。
旅游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鄂州是是长江之滨的旅游城市,山、水、城浑然一体,有以西山、梁子湖、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的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是国内有名的“古铜镜之乡”的发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为“三国旅游线”和“长江旅游带”上的重要城市,成为湖北楚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鄂州市

2012年末,鄂州市公安户籍人口109.36万人,常住人口105.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79万人。按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62.09%,居湖北省第二位。

2012年全年出生14372人,出生率为13.14‰,死亡7506人,死亡率为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8‰。

2007年,鄂州市有25个少数民族,计3687人。其中,土家族904人、回族529人、壮族470人、满族436人、苗族207人、蒙古族154人、瑶族139人、黎族130人、侗族123人、朝鲜族122人、彝族87人、高山族76人、锡伯族73人、白族67人、羌族48人、纳西族34人、藏族26人、维吾尔族20人、番族18人、水族15人、布依族15人、仫佬族2人、毛难族1人、僳僳族1人、仡佬族1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鄂钢、程潮铁矿、鄂州大学等大型企业,大专院校。除自然出生者外,多以升学、就业、经商流入境内。

历史演变/鄂州市

新石器文化遗存、夏商周(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1年)据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后,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华容和尚山村落遗址具屈家岭文化特征。蒲团吴家大湾村落遗址具龙山文化特征。新庙罗家嘴、西山团鱼山、葛店坟山地、华容螺丝眼、庙岭大山、太和金盆垴、长岭鸡鸣祠等地亦发现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文化遗存。

约公元前2550——前2070年,帝尧时为樊国。罗泌《路史·国名纪》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为古三苗之地。

公元前1600——前1046年,殷商时为鄂国。《史记 殷本纪》载:“纣王封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沙窝陈林寨、燕矶侧船地、七窑山及太和梅家祠等地遗址出土商代青铜觚、爵和陶器,其中青铜器大都有氏族铭文及族徽。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熊咢铸“夜雨楚公钟”(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庙楼塘、华容码头、沼山金老坟、葛店平顶山、段店城子山、涂镇金盆地、公友龟山等西周至东周遗址。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始铸铜镜。子皙与鄂地越人泛舟于鄂渚,有越人歌谣流传。灵王时,子皙为楚之令尹。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吴,旧传县东三里有接渡石。泽林申映湾传为申包胥故里。

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安徽寿县出土),鄂邑水陆商队货运楚国各地。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云:“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五年),秦攻楚,俘楚王,秦王政从汉水至鄂渚樊口,废负刍为庶人。楚亡。

秦汉三国(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其领域西北界长江、东抵江西、南接湖南。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荆王刘贾于沼山大战淮南王英布,战死,刘邦为其立荆王庙。

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樊口。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魏、蜀、吴三国鼎立势成。

公元209年(汉建安十四年),孙权与周瑜、鲁肃、张昭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遂筑凤凰台。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孙权在樊口设樊山戍。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分江夏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筑吴王城。次年铸数千铜釜。

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佛门名士支谦与印度僧人维祗难、竺律炎居武昌,共译《法句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江南始传佛教。   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后出土有孙权之侄铭文弩机、侄孙“孙将军门楼”。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朱应著《扶南异物志》,康泰著《吴时外国传》。

公元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在南郊筑坛祭天。传有黄龙蟠于江心矶上积日方去,遂改元黄龙。由建业迁富户千家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万。于西山建避暑宫、读书堂。颁屯田令,鼓励垦荒。武昌为全国四大铸镜中心之一,有“铜镜之乡”美誉。九月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为吴陪都。

公元238年(吴赤乌元年),传武昌麒麟现。

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不愿意离建业者编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童谣,樊口鳊鱼始名“武昌鱼”。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公元271年(吴建衡三年),吴监池司马孟宗卒。宗居武昌,事母至孝,民间流传“孟宗哭竹冬生笋”故事。   两晋南北朝(公元280——581年)

公元280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太康元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濬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   公元291年(西晋元康元年),武昌郡属江州。

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于城东辟“夷市”,开集贸;城西植“官柳”。西山东麓建陶侃读书堂,堂前有“陶公井”。后出土“侃”字印。

公元322年(东晋永昌元年),荆州刺史王敦镇守武昌,两年后杀郭璞于南冈,叛晋。温峤、庾亮讨伐王敦。东晋咸和元年,温峤守武昌。咸和三年,温峤、庾亮推陶侃为盟主,率武昌兵攻建康平苏峻、祖约叛军。

公元334年(东晋咸和九年),陶侃卒于樊口。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世称南楼为庾亮楼。

公元307——312年(东晋永嘉年间),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葛山、洪港、葛店及神山乡、洪道乡因其得名。有葛山石洞、洗药池、琴床石、葛店斗牛观、白鹿矶等遗迹。

公元381年(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挂锡寒溪,于吴王避暑宫故基建寺,倡“净土宗”。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重修此寺,更名“古灵泉寺”。

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车胤卒,葬燕矶车湖。胤幼贫勤学,囊萤照读,传千古佳话,后封临湘侯。植物学家、武昌人戴凯之著中国*部《竹谱》。

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

公元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

公元546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邵陵王萧纶于樊山建无相寺。

公元551年(南朝梁大宝二年),湘东王萧绎派王僧辩、陈霸先率军平侯景之乱,大败侯景于芦洲。

公元557年(南朝陈永定元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三县。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

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之端。

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公元755年(唐天宝14年),韩仲卿(韩愈之父) 任武昌县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李白作《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来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

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元结辞官隐居武昌,自号“漫郎”,撰《退谷铭》、《抔湖铭》、《广宴亭记》等。

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于小北门外江边建亭,书法家李阳冰以篆书题名“怡亭”并序,裴虬拟铭文,李莒以八分体书铭刻于崖,世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楼夜》、《悲吴王城》等诗。

公元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艺发达,今梁子岛有瓦窑澥遗址。

宋 元(公元960——1368年)

公元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泛舟南来,游憩于樊口、西山。写有《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樊山记》、《菩萨泉铭并序》等。苏辙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武昌九曲亭记》诗文。元祐元年,苏轼于汴京作《武昌西山诗》,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三十余名士唱和。西山寺“东坡饼”为江南名点。

公元1078——1085年(宋元丰年间),潘鲠居樊口开酒肆,史称“潘生酒”。诗人潘大临从苏黄游,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传世。

公元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秋,黄庭坚重游西山,写有《松风阁》诗(原件为书法史珍品,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张耒、秦观、范成大、王十朋等游武昌,留有诗作。

公元1102——1106年(宋崇宁年间),奖劝农桑,武昌人口比唐时倍增。

公元1134年(宋绍兴四年),岳飞抗金有功,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次年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有岳鄂王庙遗址。

公元1162年(宋绍兴三十二年),县令薛季宣建城台、弦歌堂,重修殊亭、寒溪堂,撰《松风阁记》、《武昌土俗编》。

公元1171年(宋乾道七年),陆游游武昌,作《武昌感事》、《泊三江口》诗。

公元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次年改名寿昌军,为江西路治所。

公元1239年(宋嘉熙三年),宋将孟珙屡败蒙军,后谕葬武昌金紫山。

公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寿昌军升为散府,仍领武昌县。

公元1301年(元大德五年),废散府,武昌县属武昌路。

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蒙古人铁山任武昌监邑,于江中龙蟠矶建寺,后名观音阁。

公元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陈友谅占领武昌,县治一度迁保安。

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丁鹤年避乱武昌,人称“丁孝子”,隐居南湖畔,留诗甚多。

明清(公元1368——1911年)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书“清峰古刹”匾额。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谌谦建文星塔,次年在凤凰台建凤台书院。乾隆年间书院重修,更名“古凤鸣寺”。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知县李有朋建凤凰塔。

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抗倭名将、武昌人熊桴卒。西山有“伏虎楼”遗址。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始建武昌石城。

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武昌人孟登任云南知州,后归隐西山,建积烟楼、冷光亭,著有《吴游草》、《诗经匡说》、《史讽韵语》。

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三月地震,绵亘地动二千余里。

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马迹乡李华率农民起义。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城。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武昌人邬明昌辞钱塘令归隐峒山,峒山有“邬进士墓”。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与清军战于武昌。

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知县熊登重修文星塔、松风阁、庾亮楼;始纂修《武昌县志》。

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葛店白浒镇创办全县*家铸造作坊。

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长岭人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历任武昌勺庭、江宁凤池、保定莲池、襄阳鹿门等书院主讲。其书法衍为宗派,并传入日本。著有《濂亭文集》。

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彭大士、柯一贵、王安德等聚众于灵溪、马迹山区反清,号称“三十六王”,与太平军相呼应。

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葛店人范鸣和任内阁中书,曾为太子侍读,帝赐御书“门生天子”匾额。著有《澹灾蠡述》。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重修西山九曲亭。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宗景藩捐俸银购回桑苗,倡导植桑养蚕织绸,人称“宗公桑”、“宗公绸”。

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兵部尚书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闸、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公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武昌人黄大华著《东汉皇子王世系表》等十多种历史分类详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废书院,办学堂,改寿昌书院为武昌高等小学。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创办武昌邮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太和人朱子春、朱梦春、朱茂春“同胞三进士”传为佳话。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意大利神甫来武昌,建城关天主堂。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兴办寒溪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寒溪中学。泽林人程清泉创制轧花机和人力纺织机,在全国工业机械促进会上获银质奖。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成立县商会。   中华民国(公元1911——1949年)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义。吴兆麟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后授陆军上将)。胡廷佐、胡廷翼、马荣、徐达明、程正瀛、周德胜、余品龙等八十余名鄂州籍志士参加进攻督署和阳夏之战,功勋卓著。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熊晋槐创办小轮公司,首辟汉口至葛店航线。

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

公元1919年(民国八年),王遇甲组建*家官商企业鄂城铁矿有限公司。   公元1920年(民国九年)夏,段店人刘伯垂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回湖北创建中共武汉支部。

公元1922年(民国十一年)。吴兆麟督修樊口大堤和民信闸、民生闸。

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设立烟酒事务局。如意斋石印馆开业。

公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国民党鄂城县党部分别成立。

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城关集会庆祝北伐胜利。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移驻鄂城,并整编独立第十五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共青团鄂城县委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葛店人范鸿劼与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叶挺率第二十四师追剿叛军夏斗寅部师次鄂城。

公元1928年(民国十七年),葛店人张金保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开设鄂城电报支局。

公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张南生创办震寰电灯公司。

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彭德怀率工农红军进入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公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8月长江水位26.1米,粑铺大堤溃口。

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盛浩如组织农民运动被国民党杀害于长岭。陈扶生开办震亚机器米厂。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武汉至鄂城电话线架通,设立鄂城电话局、葛店电话所。武汉至鄂城公路建成通车。城关首映无声电影。

公元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28日,日军飞机四次轰炸鄂城。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五师率民众浴血奋战。

10月23日,鄂城沦陷。王水、况公仆、王苏等组建梁湖抗日游击队。

公元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日军进犯梁子,造成高桥惨案。

公元1941年(民国三十年),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遭日伪袭击,造成葛店夏家榜惨案。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

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会战谈家桥。日伪军下乡扫荡,制造郭家垱惨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

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张体学指挥月山战斗,歼灭顽匪马钦武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城欢庆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 )

公元1949年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三军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中共鄂城县委员会成立。鄂城为大冶专区治所。

公元1950年,组建鄂南文工团、县文艺工作团。鄂城鑫亚京剧团成立。

公元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鄂城县属黄冈专区。

公元1953年,建国后首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48.7万。

公元1954年,武汉关水位29.23米,新港、三江口、雷山脚下三处分洪。杨先台抗洪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公元1955年,李先念视察鄂城。

公元1956年,*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协委员会会议召开。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词句使武昌鱼蜚声中外。肖敬满创造水稻良种丰产经验。

公元1957年,鄂城钢铁厂兴建。

公元1958年,毛泽东途经临江视察棉花生产。武(昌)大(冶)铁路通车。武钢程潮铁矿兴建。

公元1959年,国家运动健将、临江人董良驹在莫斯科国际手枪射击比赛中破国家纪录。人工繁殖武昌鱼成功。

公元1960年,董必武视察杨家巷电灌站。撤销鄂城县,设立鄂城市。次年恢复鄂城县。

公元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

公元1972年,鄂城银鱼、鳜鱼、鲫鱼、武昌鱼被省列为名贵鱼种。

公元1973年,樊口大闸建成。

公元1974年,兴建花马湖泵站。桥梁专家、段店人熊清章逝世。

公元1977年,兴建樊口电排站。磨刀矶节制闸建成。戏剧家、葛店人万籁天逝世。

公元1979年,鄂城县、市分设,同时划属黄冈地区。全县遭受大冰雹和8级大风。雕刻艺人陈新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刻制巨幅屏风。哲学教授、段店人汪奠基逝世。

公元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四个派出区。

公元1984年,鄂州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立。《鄂州报》创刊。市政府公布*批91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民党陆军中将、太和人邓定远在台湾逝世。

公元1985年,鄂州市被批准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鄂港合资企业鄂州制衣有限公司成立。

公元1986年,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

公元1987年,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撤销四个派出区,设立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市辖区。中央军委授予鄂州籍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称号。西山列为*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公元1988年,鄂州市被批准为全省*批改革开放试验区。

公元1989年,出土文物孙将军门楼、鎏金画文带神兽镜、柿蒂八凤镜等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中国通史陈列》用。

公元1990年,设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公元1992年,李鹏来鄂州考察。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SANJO CITY OF JAPAN)、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努市(ABENGOUROU CITY OF COTED’ IVOIRE)、澳大利亚怀阿拉市(WHYALLA CITY OF AUSTRALIA)先后结为友好城市。武术家、葛店人万籁声逝世。

公元1993年,省政府公布鄂州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1994年,鄂州电厂兴建。

公元1997年,多佳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股票上市。国泰证券有限公司营业部开业。

公元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樊口外江水位达27.26米。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开工。滨湖大厦落成,中共鄂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迁入办公。

公元1999年,杨叶派出所率先实行治安承诺制受公安部表彰。鄂州获“湖北省小康市”称号。

公元2000年,童话京剧《小凤》获国家“文华奖”。鄂州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 西山重建吴王避暑宫、议政殿、读书堂、武昌楼。全市总人口102万。

公元2001年,中日合建的张裕钊陵园竣工。梁子湖被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兴建凤凰广场,重建凤凰台。 

公元2007年,鄂州已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称号。

公元2009年,鄂州荣膺“国家园林城”称号。

公元2010年,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目前,正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

行政区划/鄂州市

市人民政府驻鄂城区。邮编:436000。代码:420700。区号:0711。拼音:Ezhou Shi。

东汉以前为鄂邑、鄂郡、鄂县。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

1914年改寿昌县为鄂城县。1949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黄冈专区,1960年改鄂城县为鄂城市。1965年属咸宁专区,1970年属咸宁地区。1979年属黄冈地区,并划城关镇及近郊置鄂城市。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鄂城市、鄂城县,设立鄂州市(地级)。以鄂城市、鄂城县及黄冈县的黄州镇为其行政区域。1985年,设立鄂州市鄂城区、黄州区。

1987年2月2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41号)撤销鄂州市黄州区,将原黄州区恢复为县辖镇,划归黄冈县。1987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139号)鄂州市行政区划调整:(1)将花湖、杨叶、沙窝、杜山4乡和燕矶、汀祖、泽林、碧石渡4镇划归鄂城区。(2)设立华容区,辖临江、蒲团、大湾三乡和庙岭、胡林、葛店、华容、段店4镇,区政府驻华容镇。(3)设立梁子湖区,辖沼山、公友2乡和东沟、太和、涂家垴、梁子4镇,区政府驻太和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鄂州市总人口1023285人。其中: 粱子湖区173896,华容区246073,鄂城区603316。

2004年底,全市辖4个街道、17个镇、3个乡,54个居委会、314个村委会。面积1503平方千米,总人口1039839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鄂州市辖3个市辖区:鄂城、华容、梁子湖3区。全市共有24个乡级单位(4个街道、17个镇、3个乡)。

社会状况/鄂州市

科技1990年,鄂州建立了湖北省*开发区——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天生物、人福药业、安致药业、康源药业、浩信药业、趋势生物科技、武大氨基酸等30多家大中型药业企业在这里落户;美国波尔亚太、香港中华制漆、美国欧文斯科宁新材料、晨光科技、兴达集团、华硕新材料*批知名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化学研究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在这里转化。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研发在武汉,基地在鄂州”、”总部在武汉,创业在鄂州”的创新企业群。省政府批准葛店开发区为湖北省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部批准葛店开发区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卫生

到2011年底,鄂州鄂州市拥有卫生机构458个,其中,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站、所)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5个。

卫生工作人员58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912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886人,注册护士1788
人。鄂州市卫生机构床位达到3800张,比上年净增220张。2011年,鄂州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9.9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增长7.9%。

环境保护

2011年,鄂州市鄂州市建设了鄂钢生产工艺循环等项目,实施了鄂钢TRT发电、球团厂烟尘治理等重点工程,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634.99万吨标煤,比2010年增长11.4%。其中,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550.9万吨标煤,增长13.2%。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4.11%。2011 全年,鄂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0%;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1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 有344天,优良率为94.2%。二氧化硫0.03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31毫克/立方米。城镇化2011年鄂州主城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21亿元,四年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鄂州鄂州市新增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8%,居湖北省湖北省第二。对外交流鄂州市与日本三条市、非洲科特迪瓦阿本古鲁市、澳大利亚怀阿拉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

城市简介/鄂州市

鄂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蛮荒时代的鳄鱼部落到今天的中国中部地标城市,历经了数千年的变迁。千百年来,鄂州的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丰饶的大地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今天的鄂州地级市,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湖北省辖中等城市。

鄂州市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三个县级区和国营长港农场、湖北省葛店开发区,以及古楼、樊口、西山、凤凰等四个直管街道办事处。鄂城区辖泽林、杜山、新庙、燕矶、汀祖、杨叶、花湖、碧石渡、长港、沙窝等10个乡镇;华容区辖华容、庙岭、段店、临江、蒲团等5个乡镇;梁子湖区辖太和、东沟、沼山、长岭、涂家垴5个乡镇和梁子岛生态旅游区;葛店开发区辖葛店镇。2009年末总人口106.97万人。2010年生产总值395.3亿元。鄂州是鄂东水陆交通枢纽。面积1505平方千米,人口107万。市境东部属岗丘地带,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有铁、硫铁、铜、铅锌等矿藏;其中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西部和东北部为滨江平原,地势低平,湖泊密布,盛产稻、麦、棉,是著名的武昌鱼的原产地。市内工业有钢铁、水泥、机械等部门。武大铁路,长江、长港2航线,武全、鄂黄、鄂汤诸公路在市内交汇。鄂城西山有吴王避暑宫、九曲亭、西山古刹、菩萨泉、涵息泉、滴滴泉、彭楚藩烈士墓、怡亭铭摩崖石刻、龙蟠矶等名胜。

文化风情/鄂州市

方言鄂州位于江淮官话区、西南官话区和赣方言区交汇处,其方言可划分为两大片。东部、北部和西部属江淮官话区,包括杨叶、花湖、沙窝、燕矶、新庙、石山、凤凰、古楼、樊口、临江、杜山、蒲团、长港、庙岭、胡林、段店、华容、葛店等二十个乡、镇及办事处。这一片以城区话为代表,最突出的特点是古代入声字仍读入声。东南和南部地区属赣语区,包括太和、汀祖、泽林、碧石渡、东沟、沼山、公友、涂家恼、梁子等九个乡、镇。而由于鄂州市被定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导致鄂州市的梁子湖居民一跃成鄂城社区居民,大量的梁子湖区的居民涌向城区,因此梁子湖方言就成了”有方言而无人说的现象”,在城里说鄂州腔,回老家说太和腔。鄂州两种方言的状况堪忧。市树樟树,1988年,鄂州市一届人大25次会议决定鄂州市市树为樟树。主要栽植地点:城区主干道。市花腊梅,1988年,鄂州市一届人大25次会议决定,鄂州市市花为腊梅。主要栽植地点:凤凰广场、古城路。文艺活动梁子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武昌鱼的故乡。自2000年开始,鄂州市每年举办的捕鱼旅游节,梁子湖捕鱼旅游节也因此成为全国100个重点旅游节之一。

与此同时,该市还举办了三届武昌鱼国际旅游文化节。截至2006年9月底,共计举办“周周乐”活动300多期,文化部《文化要情》、省委《要情专报》专门介绍鄂州市开展“周周乐”和“月周日”活动的经验。鄂州市成功举办了三届武昌鱼国际文化旅游节、七届梁子湖捕鱼文化旅游节,其中《走进武昌鱼故乡·中国鄂州》、《凤鸣吴都》、《相聚鄂州》三台大型群星演唱会,成功地运用市场机制,文化既搭台又唱戏,实现了以文养节。成功举办了三届社区文化节、两届农村文化巡礼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文化活动的开展。2011年,鄂州鄂州市共举办”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61场次,参演节目600多个,观众达15万人次。开展”周周演”活动50场,观众达4万人次。送戏下乡50场,送书下乡1万余册。鄂州市图书馆藏书达到37.8万册 ,年接待读者30万人次。鄂州市”牌子锣”继雕花剪纸后成为鄂州鄂州市第二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湖北省获奖。民间歌曲《摘黄瓜》、创作歌曲《山那边》,进入”湖北名歌大家唱”百首入围歌曲名单。其中,创作歌曲《永恒的旗帜》荣获”2011全国新红歌创作大赛”一等奖。作品《廉政之光》、《暗访》分获湖北省湖北省反腐倡廉文艺作品征文活动一、二等奖。

鄂州鄂州市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3%和98.5%。书画艺术鄂州书画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馆藏书画有苏东坡、黄庭坚、唐伯虎、郑板桥、张裕钊、杨守敬、康有为、刘复、朱峙山等一大批名家真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的《怡亭铭》摩崖石刻,被世人誉为“三绝之一”。宋代苏东坡的《西山诗》、黄庭坚的《松风阁》及其书法诗是宋代经典之作。还有清代彭玉麟的梅花石刻,官文组诗石刻,都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绘画遗存。2000年该市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晚清著名书法家张裕钊先生名噪清末文坛,鄂州市通过引资200多万元,在西山博物馆建起张裕钊陵园,园内建有“张裕钊师生纪念碑亭”、“张体书派碑廊”、“张裕钊纪念馆”、“张裕钊墓”、“樱花园”等设施。陵园由中国鄂州与日本东京书象会张裕钊第二、三代弟子共同修建。展出“张裕钊生平及书法成就展”,碑廊为日本弟子书法作品100幅。鄂州市内莲花山建有书法碑林,共有1万多块,是全国较大的书法碑林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学习观摩。

文化界名人朱穆之、周巍峙、王蒙、启功、舒同、沙孟海、刘炳森等名人墨迹题匾随处可见。9教育编辑学校分布大学鄂州大学中专鄂州中专、中南职业技术学校、鄂州职业大学。中学秋林高级中学、鄂州市*中学、车湖中学、沙窝中学、湖北鄂州私立华森中学、湖北省鄂州高中、鄂州四中地址、鄂州三中、湖北省鄂州市第二中学、鄂州市葛店高中、胡林中学、新华中学、庙岭中学、鄂州市石山中学、石桥中学、东沟中学、泉塘中学、沼山中学、太和中学、涂家垴镇中学、华中师范大学影视工程学院附属艺术中学、钮墩中学、澜湖中学、鄂州市鄂钢高级中学、鄂州田家炳中学、葛店中学、映山中学、华容中学、鄂州市吴都中学。教育建设2011年,鄂州鄂州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39人,在校生11468人,鄂州大学图书馆毕业生3550人。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33人,在校生11668人,毕业生5702人。普通中学招生20058人,在校生72431人,毕业生24293人。普通小学招生16495人,在校生91806人,毕业生1333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52人,在园幼儿数11626人。

经济发展/鄂州市

概况

鄂州是长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服装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撑,形成了以冶金、服装、建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鄂东的商品集散中心。

基础设施通讯:15万门程控电话与国际国内联网,传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设施齐备,特快传递俱全。
供电:鄂州地处华中电网中部,电力供应充足,市区现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2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期工程60万千瓦已建成发电。
供水:市区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40万吨。
其它: 鄂州市是全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市区内各类银行和证券机构齐全,拥有6座公园、游园,8个大中型购物商场,30多家宾馆,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
开放鄂州投资环境优越。198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鄂州为乙类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为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批准鄂州为全省的“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鄂州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确定的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口岸,是湖北省*“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二十佳开发区之一,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花湖民营开发区已具有一定规模。有近300多个中外合资项目。
资源鄂州矿藏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的物质基础。从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看,计有铁、铜、钴、金、银等金属矿数十种和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属矿30余种,其中尤以铁、铅矿藏储量大、品质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矿藏,并发展了冶炼事业,史称“冶石为器,千炉齐设”。三国时期,鄂州的金属采炼、瓷器制造、铜镜加工和造船业就相当发达,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矿冶古城和手工业中心,又是“古铜镜之乡”,有“铜绿山矿冶遗址”。宋乾德5年(967年)割武昌三乡置大冶县,将今黄石、大冶一带都划了出去,矿产资源亦随之划去不少,但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工业1949年后,鄂州进行了重点投资开发建设,兴办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武汉钢铁公司的重要矿山-程潮铁矿,湖北省*地方钢铁基地鄂城钢铁厂,国内有名的立窑水泥厂-鄂城水泥厂。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后,发展了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等新兴产业,成为产业结构比较协调、产品布局比较合理的新兴工业城市。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鄂州电厂建设起来后,鄂州将为鄂东南的重要能源基地。以钢铁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服装和纺织为主体的纺织工业,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机床、模具和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锶盐、化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食品、造纸和日用消费用品为主体的轻工业,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药品、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初步形成。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鄂州名人/鄂州市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

鄂州人有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李白、苏轼、丁鹤年等,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有《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近现代,鄂州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范鸿戢、刘伯垂等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还有书坛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女活动家张金保,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

自然环境/鄂州市

地理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中,中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气候

鄂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中纬度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冬暑期时间短,主要灾害天气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和冰冻等。市年均气温17.0摄氏度,为鄂东地区*值。地温的变化同气温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月在元月,*月在八月。月际变化与气温一样。随着深度的增加年平均地温基本无变化。

春季(3至5月中旬)气候特征:升温快、雨日多、天气变化剧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气候特征:初夏:暴雨多、湿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后:晴热少雨、高温高湿,日照强,蒸发大。
秋季(9至11月)气候特征:秋高气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度的季节,北方冷空气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秋收秋播。入秋后,气温下降比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气候特征:寒冷少雨,气候干燥,以偏北风为主。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早晚有霜冻现象。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量者之间。

风向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偏东风。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5%,为鄂东地区高值区。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