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者,加入我们,ch,了解详细。实习生。
加入和退出
凡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赞同“自然之友”的宗旨和章程,愿为“自然之友”的事业贡献力量的个人,经申请并获理事会批准,可成为“自然之友”会员;凡从事或热心于环境保护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赞同“自然之友”章程,能在其日常工作中遵循“自然之友”宗旨,支持并能经常参加“自然之友”活动的,经理事一人介绍,本身提出申请,获理事会批准,可成为“自然之友”团体会员。
会员的权利
1,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
3,经理事会同意,以会员名义在适当范围内举办符合“自然之友”宗旨的活动并获得指导和协助;
4,分享“自然之友”的信息资源及对外交流机会;
5,对“自然之友”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
6,推荐新会员。
会员的义务
1,身体力行并主动传播本会宗旨;
2,遵守“自然之友”章程;
3,按规定交纳会费;
4,维护“自然之友”的权利和声誉;
5,为“自然之友”志愿服务。
会费和经费
自然之友会员会费数额及交纳办法,由每届理事会具体规定;“自然之友”接受会员会费以外的捐助。自然之友接受社会机构、团体及个人以资金、服务、设备、图书资料或其他形式给予的赞助和捐赠,并将根据捐助情况以适当形式致谢。自然之友会员在会内的服务属志愿性质,不付报酬,根据情况,可提供餐旅性补贴;对于受理事会聘请,用较多工作时间从事本会特别委托之任务的会员,其酬谢办法由理事会根据情况另行规定。自然之友的全部收入都将用于开展其环保活动,财务公开,定期向会员及捐助者公布账目。
梁从诫,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1988年,出身名门,身为出版社编辑,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梁从诫辞去公职,致力环保事业,后在1994 年创建了我国*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截止2010年的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各地会员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由“自然之友”会员发 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绿色人物奖”和菲律宾“雷 蒙·麦格赛赛奖”等。
2010年10月28日,自然之友沉痛宣告: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于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协会章程
*章 总则核心价值观
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健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
一、倡导和推动环境领域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反映和代言弱势的呼声,影响环境公共政策;
二、通过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倡导更多公众增强环境意识,提升行动意愿和能力,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三、促进环境NGO的合作交流,形成合力; 支持草根环保力量的发展,扶持其成长;
四、建立良好的会员机制,稳步发展会员;构建定位明确、机制合理、团队能力较强、拥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优势渐成的民间环保组织。
1、“自然之友”以推动群众性环境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的环保事业以争取中华民族得以全面持续发展为宗旨。
2、“自然之友”支持*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及社会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活动,并愿与它(他)们合作;同时,根据条件,对与此相悖的事进行监督、批评、揭露和吁请有关方面予以制止。
3、“自然之友”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地区间)民间合作;根据条件,参与全球性环境保护活动。
4、“自然之友”开展环境教育、传播绿色文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学校课外教育、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出版物、美术和音像作品、大众传媒、群众性活动等;特别注重通过各类活动在青少年中培养环境意识。
5、“自然之友”根据条件支持和组织会员开展环境科学和环境理论研究、收集环境信息,进行社会调查,以为其环保活动提供依据,并提高团体自身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会员间的联谊和交流。
绿色希望行动项目
绿色希望行动是一项由自然之友与*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德国米索尔友爱团结基金会资助的非赢利的、主要依靠志愿者推进的社会公益活动。项目开始于2000年,每年自然之友都会组织和培训志愿者,并派遣他们前往各地的希望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将绿色的希望种子带到广大的农村中去。
绿地图项目
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清楚地标示出环境中与你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这就是绿地图(Green Map)。它帮助你发现熟悉的周遭可能被忽略的绿色资源,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居住环境,让你在喧嚣拥挤的都市,能用一种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生活。
自从1992年*份“绿地图”——纽约市绿色生活地图(Green Apple Map)诞生以来,绿地图的概念已经在世界各大洲扎根落户,到今天,有超过30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绿地图”小组,公开出版了274份“绿地图”。自然之友是 “绿地图系统 (Green Map System)” 在*大陆的*正式合作伙伴。
“自然之友”希望通过“绿地图”项目,在市民中倡导绿色文化概念,并开发出一套鼓励市民自发参与保育活动,关心、考察并监督社区变化的活动工具与参与途径。同时由志愿者自发协作而成的“绿地图”产品,也将以北京市特色名片的方式,成为一种介绍北京社区风貌,传达环保人文理念的宣传媒介。
绿色文化论坛自然之友开展的“绿色文化论坛”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学术界从多角度和多文化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持续的探讨研究,使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有丰富系统的理论分析,社会各部门和民众从各自层面和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流动教学推广是自然之友和德国伯尔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一个环境教育项目,她与自然之友的另外一个环境教育项目——羚羊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谓“流动教学”就是指以流动的教学车为载体来装载和运输教具和培训师到没有条件开展环境教育的地区进行教学的服务模式,而“推广”则是要将这种可以打破资源和地域限制的流动教学模式及方法向各地的民间环保组织进行宣传和推广。流动教学推广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工作坊,能够逐步在*发展建立起一个流动教学的全国网络。
羚羊车项目
“羚羊车”是一辆流动环境教学车,也是一个环境教育项目。 2000年自然之友从德国引进了流动环境教学模式,运行了**辆环境教育教学车 —— “羚羊车”。多年来,“羚羊车项目”以这辆流动环境教学车为载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累计访问全国各地400多所小学,约50,000多名师生受益。2001年,“羚羊车项目”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美境行动项目
美境行动是一项环保实践活动,意指青少年携手创建“美好的环境”。项目通过提供方案经费鼓励城市中小学生关注身边环境,善于发现环境问题,由学生设计方案并予以实施,来激发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动手改变环境问题。
“美境行动”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和惠州六个城市开展。北京市的“美境行动”由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北京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北京市环境教育研究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以下简称“自然之友”)五方联合主办。
除了给予环保方案经费支持以外,“美境行动”曾多次开展教师培训、各地教师交流会及学生夏令营等各项活动,并通过网站和《优秀方案汇编》营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尽可能为热心环保的中小学生和教师们提供所需资源。
自然保育类项目保护草原联合项目自2005年起,为保护草原生态和传统文化,自然之友和曾经草原网站、志愿者团体草原之友(后更名为“塔林汗”,蒙语的草原之友)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保护草原联合项目工作5人委员会,共同推进草原保护工作。
自2006年6月起, 自然之友与韩国环境运动联合合作, 启动, 项目主任由曾经草原网站站长兼职。
保护地与公众参与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在*,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部分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和生物多样性全球热点地区,然而*也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人口压力和快速经济发展给环境和生物资源带来的严重威胁,不仅使*濒危物种数量和受威胁物种的程度远远大于通常估计的水平,而且由于保护地经费短缺,管理混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行政干扰,导致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丧失仍在继续。特别是混乱无序的旅游开发、水电开发和矿产开发,使得*一些重要保护地的有效性面临空前的威胁和丧失的危险。由于*先后签署和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保护地的破坏有损于*做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保护地的问题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制止一切破坏性经济开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确保环境与资源的有效保护,已为当务之急。“自然之友”理事会经集体讨论决定,将推动*保护地的有效性公众评估建立与基层保护地的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联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以教育公众、影响决策、促进我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2004年3月,自然之友开始启动这个项目。
绿色消费类项目骑行北京“骑行北京”目前的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政策建议 —— 进行关于自行车交通的各种信息收集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提出《关于实施并完善北京市自行车交通规划的建议书》。
出行调查 —— 发布线上交通调查问卷,以了解北京市民交通使用习惯,收集*手资料。网上问卷第二版于2006年2月发布,*份出行调查报告也已经完成。
骑行宣传 —— 由志愿者组成的宣传小组在市内繁华街道进行骑行倡导活动。目前已经在北京市进行了6次宣传活动。参加的人员包括公司员工,学生,大学环保社团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
绿色选择
*政府已经意识到面临的环境挑战并开始解决相关问题,而普通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却知之甚少。民众在自身行为方式对当地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及相应应承担责任方面的认知非常不足。
自然之友 (FON) ,地球村(GVB)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 (CESDRRC) 三家非政府组织正联合起来致力于提升公众(以北京开始试点)环境意识的活动项目,鼓励民众在生活中做出有利环境的“绿色选择”。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绿色选择(北京)网站 , 该网站为访问者提供大量环保信息、数据以及各类小提示、小常识以促进公众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倡导行动类项目《自然之友通讯》是主要面向自然会员的内部刊物,自1996年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十年,一直是会员沟通的有力工具,同时其读者群也日益拓宽,并被认为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环保读物。该刊为双月刊,关注*环保事业的发展,反映公众声音,在公众与环保组织、媒体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其特色栏目包括:特别关注、绿色寻呼、同行者、社会论坛等。
该刊免费邮寄给自然之友会员、相关环保组织。如果不是会员,但希望能每期收到《自然之友通讯》,可与工作人员联系,订阅本刊。
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
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是自然之友对其他NGO、团体提供小额经费支持的项目,*期蒲公英于2003年-2005年实施执行,由德国米苏尔基金会支持。2005年底,*期蒲公英正式关闭。
几年来,中NGO迅速发展,针对中草根NGO提供经费和能力建设的机构也日益增加。考虑到自然之友作为一个会员制NGO的独特性,和大量会员在当地积极开展环保活动的现状,自然之友于2008年2月22日重新启动蒲公英小额资助,即第二期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已成立的会员小组、主题小组开展针对当地环境问题的各项活动。第二期蒲公英小额资助项目经费来源为指定捐助和自然之友自筹经费相结合,指定捐助意为基金会、企业提供的项目支持,如2006年和2008年起西铁城手表有限公司通过义拍向蒲公英捐款;自然之友自筹经费为自然之友通过一些义拍活动获得的收入,也将部分进入小额资助项目。
26度空调节能行动
26度空调节能行动开始于2004年6月26日新一轮夏季用电高峰到来之前,此活动由6家民间社团发起并组织。在3个月的时间中,6家机构举办了各种活动,如“7.13志愿者自行车环城宣传”、“7.16企业参与者颁奖活动”、“8.22空调26度健康讲座”、“8.28‘菲比寻常’王菲演唱会宣传活动”、“9.4《后天》放映及气候变化讲座”等。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中,活动共吸引承诺加入“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企业10家,使馆等机构2家;发放宣传品7000余份;参与活动志愿者百余名;表示志愿参加活动并在活动条幅上留下姓名的个人上百人。
2005年6月26日,“26度空调节能行动”再次启动,除了2004年发起倡导的6家民间组织,*环境文化促进会、香港地球之友、保护国际也加入到主要倡导组织行列中。2005年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重点在于承诺,9家环保民间组织将组织志愿者向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发放承诺卡,由愿意加入者填写,倡导单位将在这三个月中收集承诺卡并进行监督。
2005年7月2日,9家组织发起35名环保志愿者到50家宾馆酒店、商场、书店测量室内温度。这是2005年入夏已来*次针对公共建筑进行室温测量和监督。此次活动的结果经随行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以后由市政府领导组班的抽查活动中,受到曝光的公共建筑均已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度。
调查研讨类项目白河行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北京的水资源现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环境活动的机会,自然之友于2004年8月组织了白河考察。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河北赤城县、延庆、怀柔最终注入密云水库。密云水库是北京主要的供水水源,约占全市年地表供水量的73.3%。考察活动从2004年8月14日开始,到8月22日结束 ,历时9天。考察的重点是北京段的白河,100公里左右,为期7天,主要以徒步的形式沿白河进行全面的考察,每天行程20公里左右。河北段的白河主要以点为形式,重点考察赤城地区,云州水库地区,白河源头等。
环境绿皮书*本尝试从环保组织的社会视角与民间视角,提供有别于政府-国家视角或学院派定位的绿色观察。
试图更多地表达*线环保
人士、记者、律师、NGO 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公众的观点,同时也注意到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和态度。在坚持公众视角和民间立场的前提下,“自然之友”也希望此书的撰稿人能够尽量跳出自身的职属范围,尽量客观地去审视和记录*这一年来环境状况的喜与忧。力图把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成果,向非专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作一个通俗、简明转达。中韩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韩荒漠化防治合作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现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环境课题。在东北亚,人口的增加、盲目开垦、超载放牧等原因已令荒漠化问题愈加严重。防治荒漠化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需要更多及更有效的跨国合作。为此,自然之友与韩国环境运动联合自2004年开始共同举办中韩“荒漠化防治与公众参与”年度国际专题讨论会,共享为治理*荒漠化问题,在各地做出不懈努力的政府、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各种经验和信息,积极探讨有效治理方案及未来合作方向。
1993年6月5日,自然之友的几位发起人举办了*首次民间自发的环境研讨会 —— “玲珑园会议”。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标志着**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诞生。创始人是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和王力雄。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书院导师梁从诫教授任会长,社会文化和教育问题专家杨东平教授任副会长。自然之友支持政府保护环境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措施,尽可能地予以配合和监督。十多年来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8000多人,其中活跃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奖15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各地会员热忱地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已有多位会员荣获各级嘉奖,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已有十多家。历经十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NGO, 对*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已成为标志性组织之一。
愿景:以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为基石,建立和传播具有*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事业。
目标: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创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培育*民间环保力量。
定位:推动完善公众参与的理念、制度、途径和进程;敏锐有力地发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的前沿课题;集合自身和各方力量推动观念、知识传播、推进制度的创新和实践;创建成为一个集调研、倡导和行动的公共平台。
优先行动领域:环境教育、自然保育、公众参与。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