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格尔木

介绍:

格尔木

首页www.gem.gov.cn

首页 - 格尔木市人民政府。

省内要闻,经济发展,财政信息,政府办文件。本地要闻。

经济产业/格尔木

概述

2012年,格尔木市生产总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人均生产总值130265元,增长16.5%。*产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6.76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71亿元,增长15.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0.89:77.89:21.22转变0.87:78.20:20.93,第二产业上升0.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29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6%、82.3%和17.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16.5和3.4个百分点。

*产业

2012年,格尔木市农业总产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7.5%;林业增加值0.12亿元,增长42.4%;牧业增加值0.83亿元,增长20.2%;渔业增加值51万元,下降70.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10 万元,增长7.5%。

第二产业

2012年,格尔木市工业增加值2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2012年,格尔木市实施项目144个,比上年增加26个。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2个(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房地产业完成投资7.39亿元。全年保障性住房开工2102套、竣工3396套、入住4528套。

第三产业

2012年,格尔木市固定资产投资210.42亿元,增长39.9%。建筑安装工程107.27亿元,增长28.3%;设备工器具购置82.31亿元,增长36.1%;其他费用20.85亿元,增长2.3倍。按产业分,*产业投资2.59亿元,增长5.8倍;第二产业投资186.89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186.81亿元,增长39.3%;第三产业投资20.93亿元,增长39.7%。从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54.84亿元,增长42.8%;民间投资完成46.72亿元,增长24.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完成8.85亿元,增长96.3%。

2012年,格尔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0亿元,增长19.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77亿元,增长39.8%;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1.73亿元,增长6.2%。

2012年,格尔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74.49万人次,增长20.0%。入境游客2059人,同比减少8.7%。实现旅游收入6.4亿元,增长46.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3.05万美元,同比下降17.8%。星级宾馆15家。居民消费价格比2011年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9%,衣着类价格下降0.4%,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下降1.4%,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13.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7%。

2012年,格尔木市完成货运总量2495.05万吨,增长26.8%。其中:铁路1510.03万吨,增长0.1%,公路985万吨,增长114.6%,民航275吨,增长65.8%;完成客运总量120.59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9.9%。其中:铁路84.95万人次,增长7.9%,公路26.63万人次,增长11.4%,民航9万人次,增长27.8%。

2012年,格尔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33.82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259.93公里,高速公路80.05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05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420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189辆。

2012年,格尔木市邮电业务总量2.94亿元,增长15.3%。其中,邮政业务量0.19亿元,增长21.8%;电信业务量2.75亿元,增长14.9%。年末固定电话装机量6.31万户,减少0.19万户;移动电话29.61万部,增加3.69万部;3G电话7.3万部,增加3.02万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57万户,增加0.5万户,增长16.2%。

2012年,格尔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84亿元,增长26.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84亿元,增长21.7%;企业所得税完成0.98亿元,下降17.0%;营业税完成4.20亿元,增长29.9%;资源税完成2.15亿元,增长17.7%;个人所得税完成0.20亿元,下降44.3%;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88亿元,增长63.1%。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8.86亿元,增长19.9%。在各项支出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5.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29.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1.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0.5%。

2012年,格尔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36亿元,比年初增加25.7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85.4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1亿元,个人存款余额86.2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元,其他存款1.64亿元,比年初减少0.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6.27亿元,比年初增加64.7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8.99亿元,比年初增加2.6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2.38亿元,比年初增加58.87亿元。

2012年,格尔木市保费收入2.37亿元,增长1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13.5%;寿险保费收入1.09亿元,增长17.1%。全年赔款支出0.59亿元,增长23.1%。其中,财险赔款0.53亿元,增长25.2%;寿险赔款685.5万元,增长9.1%。

民族文化/格尔木

格尔木市的蒙古族以“那达慕”盛会是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中,主要是人在一生中要过三大喜事,举行“婴儿洗礼”、“剪发礼”、“结婚仪礼”,还有祭火、祭天、祭山、祭敖包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和习俗。藏族的文体习俗有赛马、赛牛、藏棋、对歌、拉伊、藏舞、藏戏、藏历等。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掸尘、除夕、送年、中秋节等。市区居住的回族,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行政区划/格尔木

1980年6月14日改县建市后,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

1988年底共有7个基层政权机构,即3个办事处(昆仑路办事处、金峰路办事处、河西办事处)、4个乡(唐古拉山乡、乌图美仁乡、大格勒乡、郭勒木德乡),24个居民委员会,28个村(牧)民委员会。

1992年成立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2002年升格时隶属格尔木市管理),2002年又增设了两个办事处(黄河路办事处、西藏路办事处),下设24个社区、38个村(牧)民委员会。

2002年市政府又设置了三个副县级工行委(东城区工行委、西城区工行委、察尔汗工行委)。格尔木市仍隶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管辖,为副地级市。

2001年底,辖3个副县级行政委员会,3个街道、4个乡,34个居委会、34个村(牧)委会。

行政区划一览表

名称辖区
东城行政委员会2个街道,2个乡,17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6个牧委会
昆仑路街道八一路、中山路、江源路、光明路、育红巷、青钾、柴达木路、黄河路、昆仑路、铁中区、铁东区、铁西区、南海路居委会
金峰路街道*,第二,第三,第四居委会
大格勒乡东村,中村,西村,新庄村,村委会
唐古拉山镇格日罗,措里玛,拉智,多尔玛,努日巴,要盖牧民委员会
西城行政委员会1个街道,2个乡,17个居委会,24个村(牧)委会
河西街道北郊、盐桥北路、青年路、小岛、八一、盐桥中路、金峰西路、开拓巷、河西市场、交通巷、星光巷、西藏路、援藏路、盐桥南路、南郊、黄河路、河滩居委会
郭勒木德乡东村、中村、西村、小岛、宝库、城北、盐桥、新村、新乐村村委会、阿拉尔、托拉海、清水河、秀沟牧委会
乌图美仁乡俄尔腾、察汗乌苏一、察汗乌苏二、哈夏图二、乌壮美仁一、乌兰美仁二、柴开、伯力其牧委会;中村、西村、三百亩湾村委会

社会事业/格尔木

教育科技

2012年末,格尔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39所。中学20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10所,幼儿园8所。中学在校学生11291名(初中7436名,较上年减少74名;高中3855名,较上年增加79名);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78名,较上年增加511名;小学在校学生19261名,较上年增加353名;教职员工共2012名,较上年增加62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小学入学率100%。

2012年,格尔木市全年申报科技项目27项,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040万元。专利申请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荣获海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得格尔木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格尔木市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3项。

文化事业

2012年末,格尔木市共有文化馆1个(部颁一级馆)、图书馆1个(部颁三级馆)、博物馆1个,影剧院5个,文化活动公园3处,大型文化广场7处,会展中心1个;城区文化活动中心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6个,村文化活动大院21个,农(牧)家书屋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42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2个。该市拥有专业歌舞团1个、演艺经纪公司1个,音乐、舞蹈、文学等文化协会6个,夕阳红老年艺术团、书画工作室、花儿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10个,艺术工作室12个。电视有线播放节目116套、无线节目4套,广播、电视复盖率分别为100%和99.1%。全年藏书量11万册,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6万册。报纸出版量265期,发行103.4万份。成功申报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暨将军楼旧址、三岔口细石器遗址、纳赤台细石器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成功申报命名郭勒木德镇*木雕刺绣之乡和乌图美仁乡*那达慕之乡。

医疗卫生

2012年末,格尔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6个。其中综合医院5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家、公共卫生监督所2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中心血站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家、乡镇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64个(含流动村卫生室21个)、社会力量办医44家。医生409人,卫生技术人员1181人,床位数1040张,全市注册护士402人。

体育事业

2012年,建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全市有自行车、摩托车、射箭、羽毛球、乒乓球、钓鱼等各类体育运动协会14个,会员1500余人。在西北协作区射击比赛中,射击运动员一人获得女子气步枪第1名,一名运动员获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第2名,3人获得卧射团体第1名。

社会保障

2012年末,格尔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2711人,增长9.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6.49亿元,增长20.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6154元,增长9.5%。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23人,“4045”人员新增就业129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6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7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组织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52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19.49万元。

2012年,格尔木市发放失业保险金307.31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96个,参保职工15212人,增加1136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322家,参保职工26268人,参保净增4510人,增长20.7%,征收养老保险金29184.2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1260人,增长8.7%,征收养老金315.14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2037人,比上年增加3441人,增长18.5%(其中,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的人数2313人,增加193人,增长8.3%)。参加医疗保险的单位572家,增加12家,参保职工31650人,增长3.1%,全年收缴医疗保险金14942万元,增长32.9%,城镇居民参保人数30788人;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31692人,增长2.4%。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单位218家,参保职工7874人。

2012年,格尔木市有34239户城镇家庭纳入了*生活保障范围,参保人员93746名,共发放*生活保障金1718.11万元。全年有6462户农村家庭纳入了*生活保障范围,参保人员20681名,共发放*生活保障金271.87万元。

城市荣誉/格尔木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城市、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

地理环境/格尔木

位置境域

格尔木市坐标:94.89°,纬度36.42°。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780米。截至2010年,辖区总面积11.8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辖区面积*城市,市区建成面积27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格尔木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貌复杂,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该市居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世界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盆地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沼泽众多,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是*盐湖,号称“盐湖之王”。

气候

格尔木市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源充足。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型高山地貌,气候寒冷,仅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4.2℃,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无*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

自然资源/格尔木

矿产资源

格尔木市盆地辖区盐湖资源储量大。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矿区,其面积相当美国西尔斯盐湖的50倍,是中国*镁锂盐矿床。其中集约了600亿吨的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沉矿物质。钾、镁、锂、硼、溴、碘、铷等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唐古拉山地区水晶、铅锌、煤等矿藏,储量丰富,有待开发。

生物资源

唐古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白唇鹿、野驴、雪豹、雪鸡、黑颈鹤、雪莲等,是极为珍贵的稀有品种。

农牧业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甜菜和绵羊。

旅游景点/格尔木

概述

格尔木市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开辟了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昆仑山道教寻祖、察尔汗盐湖观光、胡杨林自然风景、蒙古族草原风情、玉珠峰登山探险等十余条具有旅游线路,相继建成了昆仑山口、玉虚峰、西王母瑶池、昆仑神泉、万丈盐桥、胡杨林、昆仑文化碑林等景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

昆仑山

昆仑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昆仑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华夏儿女的寻祖地,也是神话传说的会聚中心和仙山圣地。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南八仙和牛鼻子梁一带,是历经千百年风蚀而形成的地貌。它由各种奇形怪状的泥岩组成。人们称此为“魔鬼城”。夏季时常有可以见到“瀚海蜃楼”景观。

长江源

冰川融水成为万里长江*河——沱沱河的原流,位于东经90.7′,北纬33.28′。属格尔木市辖区——唐古拉山区。长江源头还蕴藏着丰富的水晶石、硫铁矿、铅锌矿、高原裸鲤、雪鸡等资源。山坡和山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有丰富的耐寒植物及野生动物。长江源和黄河源、澜沧江源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西王母瑶池

西王母瑶池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250公里,海拔4300多米,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07米,湖面呈如意形,是道教信徒不远万里来此朝拜的目的地。

昆仑神泉

昆仑神泉位于昆仑河北岸,是一眼四季不冻的冷泉,被誉为“人间圣水”。

胡杨秋色

格尔木胡杨林海拔高度2770米,是世界上海拔*胡杨林。

纳赤台清泉

纳赤台清泉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在昆仑山系的沙松乌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尔山之间,昆仑河北岸,亦称昆仑泉。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一年四季从不会封冻,为昆仑山中*不冻泉。纳赤台泉水量大而稳定,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气体,被人们誊为“冰山甘露”。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察尔汗盐湖中有好几个奇特的湖中套湖,一环套一环,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湖中湖”。察尔汗盐湖的奇观万丈盐桥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上的平整宽阔的公路,这座桥造型独特,与众不同,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全是用盐修成的,素称“万丈盐桥”。盐公路光滑平坦,与柏油马路并无两样。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即可填平。

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口为青海、西藏两省(区)分界线,海拔约5231米,是青藏公路的*点。距青海省格尔木市604公里。山口立有为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人民解放军雕像纪念碑,海拔高度碑以及“军民共建兰西拉光缆工程竣工纪念碑”。

玉虚峰

玉虚峰海拔5980米,距格尔木市区200公里,地处昆仑中段主脉的北麓,是道教尊神原始天尊的道场、姜子牙曾在此师从原始天尊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被誉为“道教的洞天福地”“神山之最”,也是道教朝觐中心之一,道教昆仑派的主道场。

三江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距青海省格尔木市200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海拔*湿地生态景观和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铁路特大桥

青藏铁路*高桥——三岔河铁路特大桥,海拔3800多米,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高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有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历史沿革/格尔木

远古时期

在格尔木市东140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有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

两晋南北朝

西晋末年,辽东鲜卑吐谷浑部迁入甘青地区,其后渐渐强大,以青海为其活动中心。至南北朝时期,在广大羌人的支持下,实现了对长期分散“无相长一”的诸羌的统一,建立起以鲜卑人为中心与诸羌领袖的联合政权吐谷浑国。格尔木地区成为吐谷浑国属地。北朝到隋初,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丝绸南道“青海道”一度十分兴盛,青海通分南、北两分道,其中南分道即过日月山,由青海湖南经都兰,格尔木西入新疆及其经西地区的交通线。格尔木以其冲要位置,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发挥过作用。

隋朝时期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隋灭吐谷浑国,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其中西海郡治吐浴浑故都伏俟城(青海湖西15里铁卜恰古城),郡下设宣德、威定二县,威定县治约在今都兰县境,从此格尔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统一王朝的版图,虽然接受中原封建王朝的管辖时间很短(仅7年),隋亡,吐谷浑便复其故地,但这对该地区经济开发、民族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唐朝时期

唐初,吐蕃王国在西藏崛起,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占吐谷浑故地,从此格尔木地区的游牧民族便由鲜卑与羌人的结合逐渐变成吐蕃民族。吐蕃统治河西陇右地区时,曾辟有逻些(拉萨)至沙州(敦煌)的交通驿道。9世纪中叶吐蕃王国分裂后,格尔木地区如同青藏高原的其他地方一样,处在部落割据局面中。

元朝时期

13世纪中叶,元朝开始直接统辖整个藏区,结束了青藏高原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元顺帝时封蒙古贵族卜烟帖木儿为宁王,率蒙古兵士镇守柴达木地方。1955年秋,在格尔木农场*作业站平地造田时,发现元代纸币一包。1958年冬,在诺木洪发现一具蒙古族武将的干尸。

明朝时期

元代复亡后,宁一卜烟帖儿于明洪武七年(1374)降明,次年被封为安定王,仍驻守原地。明朝于其地设立定安、阿端、曲先、罕东四卫。史称“西宁塞外四卫”。这时居住的民族以撒里维吾尔人(又称黄头回纥,即今裕固族的前身)为主,也有藏、汉、蒙古族等。格尔木地区曾属于四卫中曲先卫活动范围。明武宗正德初年,东蒙古进入柴达木地区,残破四卫,役属诸番。16世纪中叶,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数万人进入青海地区,约半个多世纪后,这一支势力渐衰,占据青海的是蒙古喀尔喀部。明崇祯九年(1636)秋,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在其首领固始汗的率领下自今新疆伊犁进入青海,几年后略定卫藏,统治了全国藏区。

清朝时期

清雍正三年(1725)清朝开始直接统治蒙藏地区,将青海各部划定游牧地界,仿内蒙札萨克制度,统一编为二十九旗,分左、右翼两盟。旗长称札萨克,由蒙古贵族王、公、贝勒、台吉等担任,扎萨克之下有佐领,什长等。各旗之间互不统属,不得私自往来,清政府在西宁设有“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简称西宁办事大臣),统一管理各旗军政事务。格尔木地区属于左翼盟和硕特西左翼中旗,为固始汗史哈纳克上谢图后裔之封地。雍正三年始封都领公中札萨克,授一等台寺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赐公品级,民国二年(1913)晋封辅国公。该旗初封时有户1200户,民国时(1938年)约1050户。原定牧地东起诺木洪河,西至格尔木河,北至河西走廊疏勤河接嘉峪关界,南至诺木罕木鲁接玉树边界,后驻牧于乌图美仁河一带的台吉乃尔,故该旗俗称台吉乃尔旗。

民国时期

民国六年(1917)秋,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在都兰寺(今乌兰县东)设置都兰理事,民国十九年(1930)即青海建省后第二年改为都兰县,包括游牧于格尔木地区的西右翼中旗在仙的蒙古十旗,还有藏族五族统归都兰县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月,在德令哈设通新设治局,和硕特西右中旗隶通新设治局。民国三十五年(1946)裁通新设治局。台吉乃等旗仍归都兰县辖。1934年,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哈蒺克族群众因不堪忍爱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反动统治,奋起反抗失利后,开始由新疆向甘、青、新边界迁移,1936年哈族约4000户、30000人东逃,途中遭受盛世才军队的追击和轰炸,人畜伤亡很大,来到甘青地区后,生活很困难。1939年前后,格尔木一带也成了哈族常常流动居住的地方。青海军阀马步芳一开始利用回族和哈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一关系,欺骗哈族,后来向哈族要款派差,大量勒索其牲畜和财产,又强拉壮丁修公路,使哈族生活更加贫困不堪。马步芳还挑拨民族关系,致使哈、蒙、藏等民族间长期残杀掳掠,游牧于格尔木的蒙古族被迫迁出本地,流落到诺木洪和甘肃北一带。哈萨克人民也过着长期游泳逃亡的苦难生活。

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久,活动在格尔木地区的主要是哈萨克族。1949年9月5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解放。1950年8月,中共青海省委派哈族代表哈里木等5人来到海西联系哈萨克族,争取解放。后住在尕斯一带的哈萨克族派哈木、尼哈买提到省里接洽,省政府安排他们去北京参观学习。1951年,潜伏在哈族中的国民党残余分子、反革命匪特偷袭、伏击人民解放军。在他们的挑拨、威胁下,哈族人未及时获得解放。再次到处流浪,过着穴居野处的非人生活。1952年8月,甘、青、新三省共同派出代表全面开展了对哈族群众的政治争取工作,青海派出的代表哈木、尼哈买提等来到阿尔顿曲克(哈萨克语,意为“金色的山峰”,即今格尔木市西郊,因地在今昆仑山北麓,故名),从昆仑山中召回205户群众。中共都兰县委决定由当时担任都兰县副县长的哈木、县政府副主席的尼哈买提在阿尔顿曲克代表政府行使权力,从此格尔木正式解放。1953年9月11日,西北行政委员会民族访问团来格尔木访问期间,宣布成立了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4年7月15日召开了阿尔顿曲克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从此正式成立了海西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3月1日成立了格尔木工作委员会(195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为县级领导机构。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5次会议批准撤销格尔木工委,设立格尔木市。1966年3月27日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6月14日又改设市。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