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官网。
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官网。经典,新浪微博,qq,支付宝。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路线交通:莆田市区21路、29路公交车直达
地理位置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又名南山)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进行扩建,改名“金仙寺”。
唐景云二年(711),寺院住持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请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志彦禅师遂将隋时天台宗无际禅师持诵《妙法莲华经》的感应、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至此,灵岩寺名扬天下,被称为闽中一大丛林。会昌五年(845)诏毁
天下佛寺,勒令僧尼还俗,寺僧灵敞、无了匿于民间。宣宗李忱继位,兴教复寺,禅宗南岳系无了禅师复出主持寺院修建。咸通六年(865)寺为飓风所毁,住持涅募缘修复并创建山门。天钓二年(905)节度使王审知令人写经5000卷付寺入藏,并命监察御史、名士黄滔撰《莆山灵岩寺碑铭》以纪其盛。
宋朝时,凤凰山佛教寺院盛极一时,在当地官员的护持下,共兴建了二寺、十院、百二十庵,住众僧尼千余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赐额广化寺,并修缮殿宇,使之“檐楹相摩,轩宇层出”。
公元979年宋朝廷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兴化军”,故民间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说。云门宗其辩禅师曾来寺驻锡。
元至正间(1341―1368),寺遭火灾被毁。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僧慧广、源彻等相继营建,使其逐渐恢复当年盛况。
弘治年间(1488―1505),著名学者黄仲昭来游,赋诗云:“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窗半是云。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莆,寺宇又遭焚毁。历任住持慧广、极中、源彻相继大力经营。
万历八年(1580)住持慧广、智潜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住持云章、圆材主持修复溪声阁和大雄宝殿;
三十九年(1611)住持法果建山门;翌年,住持真一与法果建藏经阁、巢云楼和香积厨。
清康熙二年(1663),二胜和尚增建法堂。
三十一年(1692),镇守福建兴化、泉州等处的总兵王万祥捐资进行全面修建,历时四载始竣,并将旧法海寺和小南山庵归入寺内。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台风毁寺。西塔院僧淡恒为修复寺宇,于同治八年(1869)东渡台湾劝募,备尝艰苦而宏愿未竟。至光绪十二年(1886)全寺除观音阁外,皆成瓦砾蔓草,住僧仅剩2人。
光绪十六年(1890)住持善和于废墟之上建造大雄宝殿及客堂、禅堂、方丈室、净行堂等处,使其形成今天寺院的格局,又于后山顶创建天马岩。
三十三年(1907)本如建大悲阁。前此一年,善和和尚发愿赴京请藏经,途经厦门而圆寂。本如和尚继其遗志晋京,于宣统二年(1910)奉御颁《龙藏》7000余卷归山,随后本如和尚往南洋怡保募造藏经楼;于法堂之上加层增建,至1923年落成。1926年藏经阁落成。
1933年修观音阁。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寺常被据为驻兵之所。
新中国成立后,广化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
1949年底住寺僧人约60人,土改中分到田地与山场。寺僧还管理龙眼、荔枝等果树300多株,种植香蕉500多株,加上山林100多亩,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1956年在海外侨僧及华侨的资助下,重塑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像。直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且一直保持农禅生活。1966年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寺再罹厄运。寺院被迫关闭,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被占据改作厂房。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1979年12月12日,印尼万隆协天宫住持圆禅回国,他向政府表达了海外侨胞要求修复千年古刹的愿望。政府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寺内驻军于一星期内撤离;不久县塑料厂搬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这座千年古刹也重现辉煌。1980年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广化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相继成立了“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对古刹按旧观进行全面修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海外侨僧和信徒的热心资助下,1984年12月,广化寺的主体修复工程宣告竣工。12月7日(农历闰十月十五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法会,中外佛教界人士1400多人参加这了一庆典。修复后的广化寺占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坐西朝东的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卧佛殿(下为祖堂)等,全长385公尺,主体突出,巍然壮观。东侧次第为东罗汉殿、钟楼、五观堂、伽蓝殿、尊客尊、水云乡、圆通门、溪声阁等建筑。西侧次第为西罗汉殿、鼓楼、学戒堂、祖师堂、净行堂(念佛堂)、烟霞窟、住持室、看山楼。寺后东西两角的*密林深处,相对耸立着观音阁和小南山,玲巧别致。漫步其间,可尽览全寺风色,聆听溪声、泉声,眼下殿堂密布,身后竹林松柏,清净幽远,令人心旷神怡。
这次修复,耗资上千万。寺庙规模比原来也有所扩大,照壁、山门与牌坊都向前推移重建。在东西两侧也增建了东西罗汉殿和看山楼。罗汉堂内新塑着五百罗汉像。每尊坐像高1.5米,面谱、服饰为印度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韦驮、龙天以及5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山门左右塑有4米多高的密迹金刚,观音阁中有8米高的观世音立像。这些塑像都是修复时塑造,造型庄严,雕刻精致。
大雄宝殿为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建于2.7米多高的台基之上,面阔5间,进深4间,高22米,建筑面积837平方米。
重檐歇山顶,殿顶瓦片每块重3.2公斤。殿后部的外檐下还保存宋代的4根瓦楞形石住。大殿正中供奉着3尊高达5米的金身佛像。两侧列坐着十八罗汉像,也为泥塑金身,每尊高2.5米。大殿雄伟壮观,堂内佛像庄严,法物、法器完备。
1980年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莆田广化寺对外开放。同年3月26日,成立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由圆拙老法师主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寺宇焕然一新。圆拙老法师在重修寺院的同时,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丛林制度的完善,将明清以来沦为子孙庙的广化寺改制为十方丛林。为了佛法的普及与弘扬,老法师还率先创办了名闻遐迩的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1983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是年,福建佛学院男众部设于广化寺。
1984年12月7日,广化寺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1986年,寺院推举毅然法师为改革开放以来*任方丈。
1989年,年仅24岁的学诚法师当选为住持,时为全国重点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在他率领下,一大批道心坚固、信仰纯正、德行高洁的法门龙象脱颖而出,整肃的道风更使寺名远播。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1996年10月至1997年元月15日,广化寺举行了108天规范传戒。此次规范传戒,为便于管理,更好地体现规范,组成了以赵朴初会长、圆拙老法师为顾问,刀述仁副会长为主任,学诚、妙华法师为副主任的筹委会。根据广化寺的实际情况,首先将受戒人数控制在300人以下。戒子们分别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最小年龄20岁,*年龄50岁,平均年龄为27.4岁。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3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9人。此次传戒,戒子无论是年龄还是文化素质,都比以往有较大改善。
此次聘请的三师、七证、开堂、陪堂等均是多次参加传戒法会的大德法师 ,对戒坛律仪、唱念都有丰富的经验,堪为新戒师承。本次传戒礼请茗山、一诚、传印三位法师为一师,均是德高望重、闻名海内外的老和尚;还礼请了悟道(浙江新昌大佛寺住持)、成刚(吉林长春院般若寺住持)、能荣(福建莆田广化寺后堂)、学诚(福建莆田广化寺住持)、妙华)中国佛教教务部副主任)法师为七尊证。此次传戒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为40天,主要学习佛教礼仪、丛林制度以及教理。如《沙弥律》、《遗教经》、《朝暮课诵》、《般若心经》、《丛林制度》、《佛教礼仪》。第二阶段为28天,正式传授三坛大戒。
第三阶段为40天,主要学习戒律、经教以及法律与宗教政策。
《四分律》、《梵网经》、《楞严经大意》、《普贤行愿品》、《法律与宗教政策》等。
在传戒中,每一步骤均严格按《传戒正范》。11月10日传完沙弥戒,此后学习有关内容七天,并请三师七证讲开示,礼通宵。11月21时起,传授比丘戒,三人一坛,每日八小时,共传了三天。12月5日授菩萨戒。
戒期自始至终按议定的日程如法如律地进行。108天的规范传戒于1997年元月15日圆满。
广化寺坐西朝东,建筑上是以殿群、院落、楼阁、庑廊组成的一座大丛林。经过1980年这次的修复与扩建,总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为藏经楼)、祖堂(上层为卧佛殿)。左右两翼为庑廊,左边自卧佛殿旁般若堂起,依次是看山楼、方丈室;经烟霞窟(通中藏庵、地藏殿)而下为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直至天王殿。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阶而下是放生池。放生池左右侧建有高达13米的三层钟楼与鼓楼,与其毗连的为五百罗汉堂。其南向与方丈室并列处有如意楼(原为中藏庵旧址)。楼前随中轴线而延伸的是长庑双层楼却尘居。如意楼南向高坡处是小南山地藏殿,殿在中轴线之右。中轴之左是观音阁。殿阁雄峙冈阜,遥遥相对,自成格局。大雄宝殿建筑在高2.7米的基台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造型,高22米,面积827平方米。殿后外檐下还保存宋代四根石瓜楞柱。
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云水堂、风月趣两座双层建筑。重建后的广化寺,寺宇格局显得更雄伟、古朴。
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由圆拙长老始创于1983年。
前世纪七十年代末,宗教政策开放,寺院逐步恢复重建,宗教活动逐渐开展,但经书法宝奇缺,连最常用的早晚功课本都很难看到,而信众又希求殷切。圆拙长老应信众祈求,发心满众生愿。首先从海外请得早晚功课本,并在为修复寺院劳碌奔波繁忙工作之余,亲力亲为,通过手抄、手工装订等方式制成最原始的手工功课本,赠送信众念诵使用。这些法本虽然工艺简单,但在那时弥足珍贵。渐渐地,求的人多了,量也增大,手抄已满足不了需求,遂发展为刻蜡纸油印。圆拙长老将海内外供养自己的钱作为印经基金,广化寺佛经流通处渐现雏形。多年以后,刻蜡纸油印也逐渐为电脑排版印刷等方式替代。
“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众生离苦之达道”。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流通处克服了种种困难,励精图治,现已渐具规模,成为全国较完善的集编辑、设计、排版、印制和发行为一体的佛教书籍流通机构,并与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携手合作,为弘法利生开辟新的天地。流通处点点滴滴的成长,凝聚着圆拙长老、学诚大和尚等一大批高僧大德的悲心宏愿,也得到了十方善信及社会各界人士虔心护持。
佛说:“末法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佛教书籍,作为承载思想的媒介,传承佛陀的慈悲与智慧。现在,流通处印行的佛教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括经典、经解、戒律、论著、后世文集传记语录开示、辞典、经忏、劝信等,约五百种,不仅在中国大陆流通,还流传至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
福建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分男众、女众二部,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男众部设在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福建莆田广化寺内,女众部设在享有“江南*女众丛林”之称的福州象峰崇福寺内。
福建佛学院由当代已故高僧圆拙长老、妙湛长老及普雨法师等发起创办于1983年春天,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
及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并於同年6月份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复。普雨老法师任院长,圆拙老法师任副院长,男众部教务长向善法师,女众部教务长会静法师。演莲、怀山、圆智等法师为主讲法师。加入学院教师队伍的界诠、济群、性光等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的法师,使学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智敏、观空、白光等老法师们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巩固了学院的教育基础。
2015年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带领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副主任夏畦、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副司长刘金光一行6人,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洪捷序、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厅长杨志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家荣、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副厅长林致知、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阮军的陪同下,莅临莆田广化寺调研佛教工作,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2014年2月7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副书记赖军,市委常委、秘书长郑春洪等陪同下,到南山广化寺参访。
2013年5月2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一行,在莆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光大、副主任王玉芳、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丽冰等的陪同下,莅临莆田南山广化寺参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大和尚热情接待,双方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2011年3月7日下午4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文清,中共莆田市委书记杨根生,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长梁建勇等陪同下,莅临莆田广化寺参观视察。莆田南山广化寺监院空性法师、福建佛学院教务长振宇法师等热情接待了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一行。
2009年11月,全国政协委员、民宗委副主任仲兆隆,全国政协委员、民宗委驻会副主任邓宗良带领的全国政协民宗委视察团一行20余人在福建省莆田市市政协副主席许永玉、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莆田市南山广化寺视察。
公元55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明月与海天共色,松涛与海潮交响,郑露在“湖山书堂”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了神人——西方金仙。金仙身高丈余,鹤发麻衣,悲天悯人,恳请他将书堂舍为佛宇,以度众生。郑露梦醒之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书堂献为金仙院,改儒家传道之处,为释家清修之门。
要解开郑露梦中的金仙身份,还需要考察发生在这500年前的另一个梦,那是个皇帝梦。公元65年,东汉明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次日,通人博毅告诉皇帝,这神人即是佛。因此,郑露梦中的金仙即是佛,身有日光,金光闪闪。汉明帝的皇帝梦,让京都洛阳拥有了汉传佛教*座寺院——白马寺;郑露的书生梦,使南山拥有了莆田境内*座寺院,这也是当时莆田以南福建境内*座重要寺院。两个梦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便是佛教从洛阳传播到莆田的时间差。
金仙院的开山祖师,虽然不是金仙本人,但当然是金仙的弟子。这位法号失考的伟大僧人带来了博大精深的释家文化,并做通了儒生郑露的思想工作,在南山建立起了传播佛学的文化基地。于是,书院居僧像佛,成为道场。
自此之后,南山不仅成为莆阳儒家文化,也成为莆阳释家文化的文脉。
其时,莆田尚未塍海,南山与壶公隔海相望。南山峰峦深秀,既翕复张,犹如一只展翅飞翔在万顷碧波之上的凤凰,故又名凤凰山。山上石瘦林深,泉急涧寒,唐人黄滔以“莆山”誉之,叹为神授。金仙院居于南山钟灵毓秀之地,缁锡日萃,院落日竣,很快就成为莆阳大地信众的精神家园。隋开皇九年(589),金仙院经朝廷批准,升格为金仙寺。寺院七堂伽蓝完备,规模恢宏,寺左寒涧蜿蜒,流水有声,飞珠溅玉;寺右危岩叠嶂,松涛阵阵,榕高蔽日。
此后,金仙寺经过百多年的岁月锤炼,终于成为一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寺院。佛教乃佛学教育,寺院乃教育重地。寺院具有全国性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寺院内驻有全国性影响的宗师。唐景云二年(711),金仙寺的律宗大律师——律宗为隋唐时代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只有在律学上造诣甚深并善于讲解戒律的高僧大德才能称为律师——志彦律师被召入大内讲解《四分律》。
唐睿宗李旦听完这位大律师的授课后,深感满意,赐予志彦“聪明”称号。志彦既称聪明,自然极具随机隐显的能力,在和谐的氛围内,他向皇帝谈起了金仙寺的历史,提到了隋唐之际,金仙寺内曾有天台宗无际和尚,每日在寺外坐石诵颂《妙法莲花经》,感动顽石涌出泉水,无际和尚圆寂之后,泉水越变越清的往事。李旦随之敕金仙寺改名为“灵岩寺”。后来,柳公权题写了寺匾。后世士大夫多以为柳公权是“奉敕”题写,先贤们并非学识不足,只是想当然尔。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与唐睿宗敕改寺名相差半个多世纪,中间还隔着好几个皇帝,因此奉敕二字并不可信。
柳公权为莆田题写过两个寺匾,另一个是“空寂寺”(失考),郑樵《金石略》载:“柳公权书灵岩寺、空寂寺,题在兴化军。”其实,柳公权为灵岩寺题匾与其说是奉敕,莫如说是受托。*可能性是受林藻之托。
与柳公权同时代在朝为官的莆田人有三个半,一是林藻,二是林蕴,三是许稷,还有半个是莆田女婿欧阳詹。在这4人中,林藻*是当时着名的书法家,他是颜真卿的真诚崇拜者,有《深慰帖》流传于世,被宋徽宗收入《宣和书谱》。柳公权与林藻一样,受颜真卿影响极大,并形成独特了柳体,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颜柳”并称。其次,林藻与柳公权都崇佛,林藻的行书笔法得自于王羲之的七世孙僧人智永。柳公权则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传世。较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唐大历年间(766-780),林藻与林蕴、欧阳詹在灵岩寺旁结庐苦读10年,建灵岩精舍,与灵岩寺结下不解之缘。
后来,林藻等三人联袂进京参加考试,均取得功名。贞元四年(788),林蕴明经及第;贞元七年,林藻进士及第,成为当时泉州全郡——当然也是莆田全县*榜次记载清楚的及第进士;贞元八年,欧阳詹成为泉州第二个及第进士。但林蕴长期在地方任职,欧阳詹早逝,而林藻在外放地方官前,长期为京官,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因此,只有林藻才最有可能请托柳公权为灵岩寺题匾。
笔者探幽索隐,不过希望先贤功德不被历史湮没。当然这种推想,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或许溢美了林藻,或许委屈了真正为灵岩寺求来柳公权题匾的某位先贤,或者大德,但这绝不是私心使然,而是阅读有限。
大历年间,来自灵岩精舍内林藻等人的朗朗书声,既是对两百多年前湖山书院绝响的回应,也是对后人的呼唤。这是莆阳文化的薪火相传,文脉相续。又一个世纪后,黄滔与从弟黄楷,同乡士子欧阳碣、陈蔚四人追寻着这阵阵书声来到了灵岩寺旁,修筑“东峰书院”,在晨钟暮鼓声中重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续篇。
此时,已是中晚唐时代,灵岩寺开山已超过300年。在这期间,莆田佛教以灵岩寺为中心,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全县先后有万岁塔、玉涧寺、华严寺、敬善寺、白重院、龟洋灵感禅院等重要寺院,并聚集了一大批高僧大德,律宗有庆玄、神蛟大律师,华严宗有行标大和尚,禅宗则有无了、谭空、妙应、慧忠等禅师。南山灵岩寺本身则先后有玄悟、玄准、慧全、省文、灵敞、无了等大德。
无了是从灵岩寺走出去开山立祖的*位禅师。无了7岁在壶公山白重院出家,18岁剃度,到灵岩寺受具足戒,后随玉涧寺庆玄律师学律。不久,无了出闽川往江西南昌参拜马祖道一,研习禅宗要旨,得马祖心法,为六祖慧能的三传得法弟子。马祖圆寂后,无了追随师兄百丈怀海,从江西奉新百丈山学习到禅僧共劳共习、清静修持的禅林新制度——“百丈清规”。又不久,无了回闽重驻灵岩寺。
灵岩寺在灵敞、无了等法门龙象的倡导下,一时法席繁兴,名扬闽中。唐长庆二年(822),年过半百的无了禅师携带着一根重18斤的锄头,只身离开灵岩寺,深入白云深处,开辟禅宗道场,在三紫山遇六眸神龟献山,创龟洋庵。龟洋庵在无了、慧忠师徒的努力下,修建了院宇9座的“龟洋福清禅院”,成为闽中继福清黄檗寺之后的第二座禅宗大禅林,最盛时僧众逾千人。
公元867年,无了禅师在龟山圆寂,世寿98岁,法腊80年。无了禅师圆寂后,法身千年不坏,黄滔誉之为“真身大师”,唐僖宗谥之为“真寂大师”。无了禅师是全国保存完好的唐代三尊肉身菩萨之一,*尊是圆寂于公元713年的六祖慧能,第二尊是圆寂于公元794年的九华山地藏王金乔觉,第三尊便是无了禅师。
因为无了禅师,闽中两座名刹灵岩寺与龟山寺结下了千年因缘。“文革”期间,无了禅师的肉身宝像被红卫兵毁坏,遗骨幸赖曾寿基等居士保存。改革开放后,曾寿基到南山广化寺落发为僧,法名慈成。1983年,慈成将无了禅师的遗骨请回剃度地广化寺。广化寺和尚邀请雕塑专家重塑宝像,送归龟山,供奉在龟山寺法堂。
南山的儒、释两家文化,在南陈时代尚是点点星火,只是涓涓细流,经过500年生养积聚终成燎原之势,汇成奔流川海。那是一个“水绕壶公山,此时大好看”的时代,那是一个人文之盛令一代宗师朱熹赞叹不已,迷惑不解的时代,那也是一个令后世书生向往的梦一样的时代。
南山金仙寺开山一个甲子后,经过陈、隋两个朝代二度置废,莆田终于在唐武德五年(622)再次设置县治,属泉州,辖区地域相当于今天的莆田市。莆田有谚“未出兴化,先有广化”,其实完全可以在这之前再添加一句:“先有金仙,后有莆仙。”
唐代莆田县城面朝大海,背靠青山,从南至北依次为南山(凤凰山)、石室山、天马山。南边凤凰山有开莆*寺,北边天马山有律宗重地玉涧寺。玉涧寺既是神蛟、庆玄两位大律师的驻锡之地,也是法门龙象华严行标和尚、雪峰义存禅师的出家寺院。石室山后来是妙应禅师伏虎示真的道场。
会昌五年(845),汉传佛教史上第三次法难降临了。这一年,唐武宗下令大规模灭佛。根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这次灭佛结果是:天下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多人;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朝廷的诏令是:“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在这次大规模的宗教迫害中,莆田寺院与僧人一样面临厄运:敬善寺被毁,“民井而居之”;玉涧寺被强拆,“民亩而田之”。无了禅师的出家地白重院,谭空禅师所居的万岁塔院,柳公权题匾的空寂寺从此再也不复见于史书——大约均毁于一旦了。
只有灵岩寺是个例外。
灵岩寺在厄难中,佛像法器等寺院标志性物品虽然受到了损害,但整个建筑物却被变相保护下来。法难期间,莆田豪门世族争相向官府输金,将灵岩寺买为自家幽宅。朝廷的政策,被信众的对策巧妙化解。灵岩寺虽然保存下来了,但寺僧却流落四方。灵敞和尚与龟山寺无了禅师等年老僧人戴帽易服,隐于民间,密持梵行。所谓“帽首绦腰,沉踪处晦”,灵岩寺其他僧人或被勒令还俗,或遁入深山老林,坚持修道,以待佛法重兴,佛门重开。
一年后,33岁的唐武宗李炎在服用道士赵归真的丹药后暴死,唐宣宗李枕诏令复寺。当时,无了禅师大德善行远近钦服,南北归敬,十方信众力请禅师到灵岩寺主持复兴大计。灵岩寺在无了、灵敞的主持下,“不越闰而其宇鳞鳞,其徒翼翼”。唐人黄滔将灵岩寺在短时间内得以复兴的原因归结为“山灵之感,行膻之慕,投金执斫,匪招匪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南山有灵,高僧有德,信众有心,是故不用招劝,寺院得以恢复,僧众散而复聚。
福建晚唐着名诗人周朴在游历闽中时,对修复后的灵岩寺大加赞叹,留下《题灵岩上方》一诗:
碧峰顶上开禅坐,纵目聊穷宇宙间。
白日才离东海底,清光先照户窗前。
唐咸通三年(862),无了禅师在灵岩寺力圆和尚的护送下,返还龟洋。咸通六年秋八月,灵敞和尚圆寂,是时灵岩寺大树折庭,大殿倾瓦,受到严重毁损。
灵敞圆寂、无了归山,修复灵岩寺的责任,历史地落到了禅界后起之秀妙应禅师身上。妙应禅师是福建历史上*传奇色彩的禅师,长期在囊山辟支岩洞内静坐参禅,不知时日,终于粉碎虚空,大彻大悟;他在福州西禅寺一杖点起五百病僧,得到长庆大安禅师的印证,成为六祖慧能的五传得法弟子;他在石室山龙舌洞收伏两虎,并相伴始终;他出口成谶,无不灵验,善相地脉,广结善缘(参见拙作《国欢文矩——妙应禅师传》中国文联出版社)。妙应禅师具备了普通百姓对佛教信仰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他驻锡灵岩寺,寺院自然很快就得以修缮一新。
不久,妙应禅师返回囊山,开创莆阳第三座大丛林——囊山慈寿禅寺。这一个时期,龟山寺、囊山寺因开山祖师具有不可思议的传奇色彩,僧人云集,香火日盛,灵岩寺便相对冷清下来。公元895年,黄滔漂泊京城24年,参加了20次考试,终于进士及第,他兴冲冲来到就读10年东峰书院,寻找灵岩旧僧。然而,迎接他的只有书堂内满阶的青苔,与低垂的龙眼树。黄滔的雪顶在满山的翠绿中时隐时显,寻找青年时代的记忆踪迹。他来到寺后欧阳詹墓旁,凭吊这位百年之前与韩愈齐名的晋江才子。欧阳詹青年时代到莆田游学,与林藻兄弟成为莫逆,娶林藻之妹林萍为妻,后来英年早逝,葬于灵岩寺旁。
黄滔对灵岩寺情有独钟,从中原回到福建辅佐王审知治闽后,经常向他提起灵岩胜境。王审知的妻子黄厥是黄滔的族女,本人又极崇佛尚教,是黄滔从叔妙应禅师的崇拜者,因此黄滔虽为幕僚,却也是他难得的知音。灵岩寺通过黄滔,印刻进了王审知的心头。天佑二年(905)春,王审知赐予灵岩寺五千卷经书入藏,黄滔书写碑铭以纪盛事。黄滔这篇《莆山灵岩寺碑铭》既是灵岩寺最早的寺志,又是南山前后三座儒家书堂的碑志,他感叹南山灵秀,有若神授。黄滔是当时福建的文坛领袖,有诗歌208首被收入《全唐诗》,文集4卷被收入《全唐文》。宋人洪迈认为黄滔诗、赋、文都是晚唐的代表作,尤其是诗歌成就可与刘禹锡、白居易比肩。洪迈感叹黄滔得官未几,即回到边陲福建,过早脱离了舆论中心首都,认为这是他未得大名的主要原因。黄滔书写的这座石碑与柳公权的寺匾一样,是灵岩寺的镇山之宝,可惜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发生在南山这350年的历史,是莆阳儒家文化与释家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儒生郑露、林藻、黄滔先后受到释家文化的滋养,他们又以各自的形式弘扬了释家文化,而这一切,便是因为南山灵岩寺。
转眼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赵宋帝国,妙应禅师驻世期间对天下大势的预言又一次得到了证实。当时,漳州、泉州两郡的统治者陈洪进,深信妙应禅师谶语无不灵验,审时度势,决定向宋廷称臣。公元964年,陈洪进奉表纳贡,并将妙应禅师关于天下将归赵氏,出现太平盛世的遗谶一并上奏朝廷。宋太祖下诏抚慰,在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的同时,赐予囊山寺良田20顷。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陈洪进奏请新任皇帝赵光义为灵岩寺重新题名赐额。赵光义遂将灵岩寺改名为广化寺。沿用了265年的灵岩寺寺名,从此成为历史,悬挂于寺门之上的书法大家柳公权题写的寺匾被摘了下来,收进了兴化军,成为文物。
3年后,宋廷将原属于泉州的莆田、仙游两县划出,设立兴化军,成为与泉州平级的行政机构,管辖莆田、仙游、兴化三个县,军治设在游洋。“兴化”两字的来源,据史料载系赵光义在浏览《泉福图志》时,“念游洋洞地险,思欲以德化之,乃即其地立兴化县。”如此看来,广化寺名与兴化军名其义相近,赵光义希望广化众生,让莆阳成为大宋的文明之地。
灵岩寺换了寺匾后,南山迎来了释家文化最为辉煌的时代,广化寺有下属10院120庵,那是怎样一种鼎盛的情形?几乎是十步一庵,百步一院。多少年后,明代学者黄仲昭仍然不无感叹地吟唱道:“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
同样辉煌的还有儒家文化,有宋一代,兴化军人口极盛时不过17万余人,不到相邻福州或者泉州的五分之一,但就是这蕞尔之邦,先后涌现出无数的名臣、孝友,与忠义之士,乃至理学、史学、诗词大家。《莆田市志》载,宋代兴化士子被朝廷赐予进士及第或出身者1678名,在这“龙门半天下”的身后,是“十室九书堂”肥沃土壤。南宋时代,兴化军每科参加取解试的举子经常超过6千人,军学容纳不下,竟连续12科借广化寺为考场,直到后来可容万人的贡院落成。
南山的儒、释两家文化,在南陈时代尚是点点星火,只是涓涓细流,经过500年生养积聚终成燎原之势,汇成奔流川海。那是一个“水绕壶公山,此时大好看”的时代,那是一个人文之盛令一代宗师朱熹赞叹不已,迷惑不解的时代,那也是一个令后世书生向往的梦一样的时代。
寺内的郑三先祠为纪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郑露三兄弟讲学遗址,祠内有一“开莆来学”的匾额,另有一“南山樾萌”石匾,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真迹,十分珍贵。寺东侧有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的释迦文佛塔,塔高约36米,为石筑五层八角形仿木楼阁式建筑,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宋治平二年(1065)造,呈五层八角形,一座无铭文,另一座刻着《佛顶尊
胜陀罗尼经咒》以及捐金助建者的姓名等,是研究梵文汉译与莆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外还有贝叶经等。
广化寺廨院,国内有仙游凤顶九座寺与莆田涵江如意堂;国外有7所,即印尼的万隆协天宫、三宝垄大觉寺、苏门答腊喃大兴庙、井里汶巴杞安潮觉寺、雅加达丹基百达新疆广化寺、苏门答腊巴东西兴宫与马来西亚的槟城吉打广福宫。
广化寺现任方丈学诚大和尚住持广化寺以来,不断加强信仰、道风、组织、人才、教制等五项建设,大力创办教育,培育僧才,安居、诵戒,住众由原来几十人增加至二百八十多人,并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实行科学化管理寺院,在承袭传统丛林优秀管理制度的同时,借鉴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分部门、分组别、分职责,确立组织架构、强化组织运作、加强团队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项管理制度。为了继承、建设、弘扬佛法、利益
社会、帮助更多的人改善生命、净化心灵,寺院每年还举行在家三皈五戒菩萨戒、精进佛七、万佛法会及寺院生活体验营法会。在佛教界寺院以坚守佛教传统戒律和重视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两方面的成绩而引人注目。
广化寺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起落,阅尽人间沧桑。在此新时代中,相信广化寺在教内外各界人士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播做出积极的贡献。
南山广化寺(福建广化寺、莆田广化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又名南山),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广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刹,与福州鼓山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广化寺占地3.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中轴线长达385米,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卧佛殿(下为祖堂)等,全长385公尺,主体突出,巍然壮观。其中释迦文佛塔、锻造钟、500罗汉堂被誉为广化寺“三宝”。大雄宝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高22米,面积837平方米,雄伟庄严,为福建诸名刹之冠。
南山广化寺有史以来,道风素著,国内外缁素莫不称誉。寺内现设有福建省佛学院。
广化寺占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坐西朝东的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卧佛殿(下为祖堂)等,全长385公尺,主体突出,巍然壮观。东侧次第为东罗汉殿、钟楼、五观堂、伽蓝
殿、尊客尊、水云乡、圆通门、溪声阁等建筑。西侧次第为西罗汉殿、鼓楼、学戒堂、祖师堂、净行堂(念佛堂)、烟霞窟、方丈室、看山楼。寺后东西两角的*密林深处,相对耸立着观音阁和小南山,玲巧别致。漫步其间,可尽览全寺风色,聆听溪声、泉声,眼下殿堂密布,身后竹林松柏,清净幽远,令人心旷神怡。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