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医学类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
团委,直属机构。university,学生工作,学术交流。
学科建设
邵阳学院是一所文、理、工学科并重,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举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有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地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音乐学、艺术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城市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学、音乐表演、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园林、会计学、法学、美术学、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网络工程、舞蹈学、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数字媒体艺术、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等45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7100余人,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1人,专任教师776人;有教授92人,副教授229人,博士68人,硕士41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聘请*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近5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28项;获*和省部级等教学、科研成果奖117项;发表学术论文4200余篇,其*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07篇,有309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80余部。
院系专业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14个系,食品工程、机械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共53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4个,校企共建的*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7个,各类研究所13个。
院系 | 专业 | 院系 | 专业 |
---|---|---|---|
经济管理系 | 管理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旅 游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 政法系 |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少数民族预科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输电线路工程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自动化专业 | 中文系 |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对外汉语 |
外语系 | 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两个方向)、商务英语专业 |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音乐系 |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 艺术设计系 |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 |
城市建设系 | 土木工程、地理科学、园林、城市规划和测绘工程 | 机械与能源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专业 |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 | 信息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会计系 | 会计学 | 体育系 |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
食品工程 | 机械工程 |
英语语言文学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区域经济学 |
汉语言文字学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50人,专任教师832人;有教授97人,副教授253人,博士68人,硕士46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聘请*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院长、兼职教授,常年聘请多名外籍教师。
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685项;获*和省部级等教学、科研成果奖146项;发表学术论文4360篇,其*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350篇,有328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85部。
办学理念
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行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特色铸校、勤俭建校战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办学之路。
截至2013年,该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14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1项、国家专利23项;在公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148篇,有97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出版学术专著90余部。
截至2013年,该校馆藏图书151.84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学术专业数据库20余个。教学设备原值7615万元,有配套齐全的各类实验室21个,其中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建成教育和生产实践基地186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
学校现有李子园、七里坪、江北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03亩;校舍面积43.9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8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原值8137.55万元;馆藏图书151.84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学术专业数据库20余个;有教育部*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湖南省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校企共建的*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7个,各类研究所13个,各类实验室23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实践生产基地129个,建有覆盖全校的现代高速校园网。
词:阎 肃 作曲:孟庆云
雪峰云,资江浪,魏源故里好课堂。
校园靓,天地广,桃李春风意气扬。
承载时代沉甸甸的厚望,沉甸甸的厚望。
心怀亲人殷切切的目光,殷切切的目光。
明德求真,共生超越,迎晨曦,向未来,展翅飞翔。
迎晨曦,向未来,展翅飞翔
作为办学将近半个世纪的邵阳学院,一批又一批名师在此执掌过教鞭,一茬又一茬学子在此深造成长。近五十年来,它育人数万,声名远扬。如今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更是万众一心,为把邵阳学院建设成省内外同类高校领先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为进一步激励莘莘学子弘扬传统,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院长谭镜星教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明德求真,共生超越”作为邵阳学院校训。我们认为,从语言文字层面来说简洁凝练,从思想内容来说,既反应了邵阳学院的历史传统和个性精神,又体现里了新世纪大学的理念和培养目标,并合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一、明德求真
“明德求真”中的明德二字源于《礼记》中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道理,在于净化自己光明的德行性,在于用这种德性去使民众自新,还在与使人们达到善的较高境界。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中,德性是*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百行以德为首”,恃力者亡”。诸如此类,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即德性在一个人各方面素质中占有首席的重要位置。好的品德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因为世界是被德性统治的。
莎士比亚说过:“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多么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存在。”在邵阳学院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聚集了众多的名家学者,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这些人的道德品性、思想精神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以自己的较高的人格和品德影响了一批又有一批的青年学子,使学校名扬四方。邵阳学院的发展历史证明,光明的德性对人们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一所大学,如果要拥有良好的校风和社会声誉。首先要具备的就是有光明德性的老师,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得以明德,师生相互感染,长此以往,教学相长,和谐共生,实现超越。只有拥有光明德性的师生,才能成为一所正派的学校,这是一个学校立足、生存、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在过去的年代是这样,在今天的现代社会,这个道理依旧是真理。因此,把明德二字放在了校训的最前面,以显示立德的头等重要地位。
“明德求真”中的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因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意思是说,虚伪还没发生之前去求真,真实的人性就能显示出来;罪过还没产生之前去求善,善良的人性就能显示出来。求真指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同时还意味着大学教育应讲究真才实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是诚信精神的较好体现,它是在明德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邵阳学院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要追求真知,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品德高尚、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
二、共生超越“共生超越”中的共生一词的原意指两种生物相互依存,追求相互利益而共同生存的现象,是一种生命化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理论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杜威认为学生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生长”的,教师承担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加工和改造,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因此,教育作为人的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表现为人与文化的双向建构过程,教师所选择、加工和改造的文化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今天,邵阳学院把共生定为校训的一部分,就是将生命化教学理论指导学校的办学实践,强调的就是办学要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校园理念。共生寓意深刻:首先,对学校而言,不仅要关心学生,也要关心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学校要尽较大可能地关心、爱护教师,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之中,学生才能成为较大受益者。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因为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师生只有在共同的交流中,方能感到生命的充实和意义。第三,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学校走出了象牙塔,其功能由以学术研究为主演变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高等学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只有与社会共生,才能共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第四,人与自然共生,共创环境友好型社会,学校,社会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共生超越”中的超越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始终把握教育的本质——面向未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适应与超越,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忽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创造未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促进文化转型的历史使命,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高等教育是促进文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但是,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实现双重超越。即一方面要超越自身,完善自我,把握住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根本方式;另一方面要超越现实文化,促进文化整合,坚持高等教育的文化理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邵阳学院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新的发展,新的发展需要从创新思维开始,才能不断超越今天,谋求明天的发展。面对学习型的社会,院长要是学习型的院长,教职工要是学习型的教职工,全院师生员工都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和追求。超越意味着永不满足,超越要付出代价,要忍受痛苦,需要勇气,但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留给邵阳学院不仅仅是桃李芬芳,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邵阳学院人秉承着前人的优良传统。在选择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实现超越。
“明德求真,共生超越”这条校训,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邵阳学院过去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邵阳学院在新世纪里崭新的办学理念和更高的目标、更远方向。我们认为,学校拟定的这条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校训,将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