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哈尔滨理工大学

介绍:

哈尔滨理工大学

首页www.hrbust.edu.cn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校领导,招生就业。

黑龙江高校。教育网站,高校大学。

学术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12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4 亿元。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9个,各学科领域实验室 86 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1所国家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重点科研机构
机构类型 机构名称 依托学科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博士点)
电气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工程电介质
(博士点)
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博士点)
电气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工程电介质
(博士点)
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机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点)
国家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
测控与仪器实验室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科)
现代制造与刀具开发实验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材料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电机及其控制实验室
电机与电器
(博士点)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博士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绿色化工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实验室
应用化学
(硕士点)
化学工艺
(硕士点)
材料物理化学
(硕士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材料化学
(本科)
环境工程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科技成果
学校共承担国家“973”、“863”等*项目181项;省部级项目980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50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另有1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论著3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2000余篇。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四种公开刊物,其中《电机与控制学报》被EI Compendex(核心版)收录,《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现任领导/哈尔滨理工大学

中共哈尔滨理工大学委员会领导名单
党委书记:赵国刚
党委副书记:李大勇(兼) 陆岩
党委常委:赵洪 孟大伟 魏新劳 郭二军 杨春 张苏
哈尔滨理工大学行政领导名单
名誉校长:王大珩
校 长:李大勇
副 校 长:赵洪孟大伟 魏新劳 孟上九 郭二军
工会主席:杨春

历史沿革/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电工学院
三校之一最早建校哈尔滨电工学院,曾被誉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建校史可追溯至1950年1月26日,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为恢复国民经济,培养东北地区电器工业电器中级技术人才,决定创建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为此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接管原抚顺市第二中学(校址在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区西路四号),并改校名为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设置电机、电讯、机械、工厂管理、工厂会计、电缆、电器应用化学共7个专业(科)。
1950年2月,抚顺市第二中学将学校移交给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后,1950年3月12日,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正式开学。*期学员即原抚顺市第二中学学生计449名。当时有教职工39名。
1952年10月18日,东北电气工业高级职业学校奉命由抚顺市迁往哈尔滨市香坊区马场(现哈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改校名为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1953年4月,哈尔滨电机工业学校隶属关系由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划归中央人民政府*机械工业部并定校名为哈尔滨电器工业学校。当时在校学生为781人,教职工25人。设电机制造、电器仪器、电缆电线制造、工具制造、机床设备、企业计划、厂房及住宅建设共7个专业。1956年隶属关系为电机制造工业部,改校名为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为了适应国家电机工业发展需要,经*机械工业部批准将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改建为哈尔滨电工学院,原有哈电机制造学校中专部保留,设电机系、电材系2个系、4个专业,在校生规模定为4000人(学制四年制)。
1970年哈尔滨电工学院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部分)复校哈尔滨电工学院
1978年8月,哈尔滨电工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
哈尔滨科技大学(原黑龙江工学院)
三校之一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是在黑龙江工学院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黑龙江工学院的前身是国家四部委所属的四所中等专科学校:一是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2年,隶属冶金工业部,1958年改名为哈尔滨冶金学校;二是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始建于1952年,隶属机械工业部;三是哈尔滨城市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隶属城市建设工程部;四是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始建于1952年,隶属建筑工程部。
1958年7月,黑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并报*龙江省委批准,合并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和哈尔滨机器制造学校,建立黑龙江工学院,当年招生330人,学制定为四年。同年11月,经*龙江省委批准,哈尔滨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和哈尔滨建筑工程学校合并为黑龙江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1959年1月13日,*龙江省委决定成立*龙江工学院委员会,黑龙江省副省长陈雷为黑龙江工学院*任院长(兼)。
1960年黑龙江工学院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学院部分)复校黑龙江工学院
1978年3月,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工学院更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隶属*科学院和黑龙江省双重领导,以中科院为主。经党中央批准,由*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光学专家、中科院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所长王大珩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倪伟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1982年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与*机械工业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合并成立机械工业部。同年8月25日,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的隶属关系改由机械工业部领导。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
1958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
1983年哈尔滨电机制造学校升格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
1993年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1995年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哈尔滨理工大学。三校均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96年首届教代会,学校确立了“一个龙头,两个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发展主题。
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8年获得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科建设历史上*次跨越。
2003年雷清泉教授当选*工程院院士。
2003年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
2004年哈尔滨市化学工业学校并入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年黑龙江省教育建筑设计院并入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被国家科技部授予“*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9年“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2008年、2009、2012年三年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学校被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8年,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2008年,学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2009年学校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0年学校“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0、2011年度分别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学校“黑龙江省高效切削及刀具技术工程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哈尔滨理工大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工程师”建设单位。
2012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100所工程将是继985、211工程大学后的又一重点建设高校计划,哈尔滨理工大学将成为继985、211之后的全国第三阶梯大学行列。
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体育总局命名哈尔滨理工大学为“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作为全国教育系统中*一所学校获此殊荣。

知名校友/哈尔滨理工大学

教育人士
*工程院院士—高文
长江学者—尹衍升
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洪延姬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岳继光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学伟
牡丹江技师学院院长-原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威
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刘景顺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元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焕平
哈工大工业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闫纪红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应立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宋之杰
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小平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徐可欣
哈工大博士生导师-叶东
哈工大博士生导师-王忠金
哈工大年轻博导—李美成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田永君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范瑜
沈阳工程学院院长—张铁岩
哈工大教学带头人—闫牧夫
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院长-刘志东
昆明理工大学校长-周荣
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蒋念东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李树丞
牡丹江大学校长-林韧卒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茂明
*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宇星
哈工大威海校区教学带头人-许承斌
政企领域
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显友
广西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秉恒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局党委书记-赵恒俊
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曹振全
*电工设备总公司党委书记-何公起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锐
原*证监会机关事务局局长-宋淑艾
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王玉柱
牡丹江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宝良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孙立军
原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石万俭
呼伦贝尔市副市长—金昭
呼伦贝尔市副市长—王宝成
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涛
中共双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宏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赵毅
中共鹤岗市委常委—王泉荣
中共鹤岗市委书记—朱清文
牡丹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明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客座教授—孙玉庆
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丛培模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贵海
同济大学环境测试技术研究室主任-陈玲
原黑龙江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张瑞林
*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书记,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赵若林
中科院党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原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党委书记、所长-李云龙
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
原锦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褚光宇
中共双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凤呈
绥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志鹏
绥化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张锡才
广东优秀民营企业家—饶陆华
哈尔滨汇鑫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可
龙电电气公司总经理-孙庆斌
北京华天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颂森
俄罗斯远东投资公司总经理-秦勇
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傅传明
*国际商会机械行业商会会长-孙喜田
朗讯(*)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孙贺影
创业从大学启航-葛维汉
哈尔滨帕特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家忠
新东北电气集团成套公司董事长-时延平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
哈尔滨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甄苏宁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松岭
信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刘社梅
广州公德量行商业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宫瑾瑛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官-王晓岩
知名出版家、企业家、儿童文学家-苏真
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毅
*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总经理-王竑弢
哈电集团电机实业公司总经理—焦钢军
阿里巴巴集团*万网首席战略官-鲁众
上海电缆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英培
大庆市杰出青年企业家-王新纯
金日科技团队领导人-郑志杰
上海电缆研究所所长-魏东
成都焊研威达*—金云龙
原辽宁省人大常务副主任—丛正龙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忠清
深圳海归派的*—张滨龙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阿里巴巴*万网总裁--鲁众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管理咨询业的现行者和领导者--于昆凌
安全专家江民科技副总裁-严绍文
内蒙古银行*-杨成林
广东富盈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世麟
大连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国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钟俊涛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副总工程师-汪猛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总工程师-汪传斌
*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长-计英春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大电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李广德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副所长-孙玉田
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重型机床公司高级工程师-李武
科技领域
*变频器专家—张海杰
航天六院研究员—马有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春玲
军队后勤科技管理专家-陈同柱
青年脑科学家-孙作东
“一双鞋”走出百项专利的发明大王-陈罘杲
辽宁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佟志忱
河南省电工材料专家-温胜军
沈阳铸造研究所研究员-朴东学
佳木斯市十大科技精英-黄东洙
清华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王雪
航天三院三部型号系统主任设计师-冯大伟
绿色工程铸辉煌-姜凤有
我校“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点创始人—王永乐
原北京交通大学电机与电器研究所所长—张奕黄
*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于伟东
广西冶金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柴万发
国内林业与木工机械行业知名学者-马岩
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苗立杰
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康乃真
禹衡光学的领路人—林长友
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陈平
IEC专家较高荣誉“IEC 1906奖”获得者—欧阳劲松
语句输入原创者—王晓龙
专利产品抢占市场—朱煜明
鞍钢学科带头人—赵振奇
其他领域
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于衍刚
*十大杰出青年—曾满军
画家—唐煜
哈尔滨大学生创业之星—肖明非
“新*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获得者-彭超群
马鞍山市十大杰出青年-王健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创作总负责人—李凤朗
心系西部的优秀志愿者—陈艳刚
华人环球航海*人—翁以煊
中科院力学所所长助理-夏原
畜牧业装备领域专家—杨世昆
2013*大学热点人物—邵梓翔
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贾群林
*首位速度滑冰冬奥会金牌得主—张虹

校园校貌/哈尔滨理工大学

教学楼新教学主楼又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大厦”,位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主校区西区的“新教学主楼",竣工时(2010年)为亚洲第二大综合教研楼。新教学主楼坐落于校园西区中轴线东端,惊压此校区一条边线,毗邻长寿路,它是集教学、科研、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建筑。
图书馆
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是1995年4月12日由机械部原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图书馆合并组成。
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大学科技园。哈理工科技园坐落在高校集聚区的学府路东侧,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相聚共生,具有科技、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集聚优势。经过几年的建设,哈理工科技园在软硬件环境建设、孵化器平台建设,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体育活动中心
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于2006年开工建设,它是一个综合性体育场馆。该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冰场面积61×30平方米,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设有分会场。场馆内有观众席3800个,各类附属房间29间。配备有大屏幕彩色记分牌、完备的网络通讯系统和电视转播设备。同时还设有公共服务区、新闻采访区等。体育活动中心的游泳馆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一个国际标准泳池和一个戏水池,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水质堪称一流。
校史馆
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史馆坐落在学校南教学区,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校史馆总体分四个展区和一个专题展馆——王大珩纪念馆。*展区:艰苦创业(1950年--1976年)。追溯创业沧桑砥砺,回顾建校至“文革”前三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足迹。第二展区:凝练特色(1976年--1995年)。 回眸改革创新之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三校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专业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第三展区:乘势而上(1995年—2010年)。彰显科学发展辉煌成就,展现三校合并后优化资源,快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第四展区:和谐发展(2010年至今)。昭示理工美好未来,展示学校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朝着新的目标迈进。王大珩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王大珩先生作为科学家、教育家的光辉一生及其所取得的非凡业绩。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史馆纵观学校发展的沧桑巨变,横跨学校发展的历史时空,集中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文化。整个展馆主要以图文形式布展,同时设实物陈列室及展柜,是一座集收藏、教育与交流等项功能于一身的校史馆。

办学规模/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科建设截至2012年,全校设有26个学院(教学部、教学实践中心),设有54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翻译硕士专业,1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专业。其中含有8个**类特色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有1个*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专业全国排名第9,其中高压绝缘全国第1。
*重点学科(1个)
哈尔滨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名单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国家特色专业(8个)
哈尔滨理工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评估批次 专业名称
第二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第三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第四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五批 信息与计算科学
金属材料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工学
电气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7个):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列举部分专业)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工学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介质工程(自设)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技术经济与管理
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0个)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列举部分专业)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工学
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介质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热能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系统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导航
制导与控制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艺
应用化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矿业工程 矿业工程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艺术学 设计艺术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
会计学
旅游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技术哲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教育学 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本科专业(54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会计学、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 、旅游管理、工业设计 、建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 、应用物理学、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经济学、英语 、对外汉语、自动化 、金融学、日语、哲学、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艺术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法学等54个专业。
院系设置
哈尔滨理工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位置 学院名称 专业设置(本科)
西区(学府路校区)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工业设计
机械基础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应用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
材料物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仪器科学与技术
通信与信息
安全工程
光学工程
传感网技术
测控技术及仪器
通信工程
后备军官学院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东区(三大动力路校区)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集成电路系统与设计
法学院 法学
成人教育学院
南区(植物园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化学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
经济学院 会计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外国语学院 日语
英语
朝鲜语
俄语
科技英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艺术学院 装潢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
艺术基础理论
绘画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沿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多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现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 拜罗依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匹兹堡州立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加拿大国立大学、加拿大凯普雷诺学院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办学。为推进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2006年与山东省合作,共同组建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

校园文化/哈尔滨理工大学

校徽以中英文校名、学校建校年号为基本构成元素,图案中三个圆形相套,顺时旋转,渐变汇合成一个整体正圆形,象征“三校合一”和“联合、团结、发展”的主题,同时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决心。数字“1950”水平横排,且位于三个圆形的起始点,清楚地表征了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学校历史的开始。校徽采用象征性创意手法,把图形、文字与数字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曲直对比,富于变化。既寓意深刻,又有鲜明的时代感,给人以简洁、美观、明快、易识别的视觉形象, 校徽主颜色为科技蓝。
校训
知行统一:“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统一”即部分成整体,归于一致。“知行统一”,源自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其意义在于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基础,崇尚实践,真正做到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博厚悠远:“博”指大、广、通、众多、丰富;“厚”指深、重、宽厚;“悠远”即长久,远大。“博厚悠远”出自《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其意义在于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不懈地以真诚的态度追求真理,要博学厚德,为人做事目光远大,不急功近利。
校风
团结: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团结就是力量。
奋进:奋发进取,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务实:勉力从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不求浮华。
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风
勤奋:要求理工师生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严谨:严肃谨慎,严密周到。教师要严谨治学,恪守学术道德,授业至真,育人至善;学者要形成严谨求是 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求是: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发展规律及事物本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自强:经过努力奋斗,克服各种困难,永不懈怠,成为强者。
校歌
校歌歌词紧紧围绕校训来创作表达,表述了在“校训”的感召下理工师生的精神风貌、思想状态、行事原则和理想追求,指出了理工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力求起到弘扬学校精神文化、陶冶师生情操的作用。
“知行统一、博厚悠远”是校魂、是座右铭,每一次读起它我们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每一次想起它我们都不禁感动,难耐激情。在我们的生命里,它是路标、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行,我们生命的激情由此点燃。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