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医院,重点专科,通知公告。
各地医院,生活服务,浙江医院。医疗保健。
医院创立之时由外籍修女大嬷嬷任院长,实行家长式管理。1 947年医院设立董事会,实行医师院长制。1951年1月医院被中国救济总会杭州I市分会接管,其后多次变更,较后直属杭州市卫生局管辖。医院的创立,为西医在杭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医院成立之初,除设立头等病房、普通病房、免费病房外,还设有海星幼稚园、海星女子中学、味增爵小学、仁爱高级护校。建国初期,医院为政府接管,聘王历畊为院长后,群贤毕至,医院学术氛围空前活跃,声名鹊起,直到1 965年,医院稳步前进。十年浩劫,医院遭受破坏,医务人员仍竭尽全力,救治病人。整顿恢复时期,医院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医查房、中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奠定了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石。医院此时开展了省内最早肾脏移植手术。1 995年成为全国*通过评审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十年代国内*例由中国人主刀心脏手术在我院成功,省内最早肾脏移植手术也在我院成功。
国家“十一五”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风湿免疫科、不孕不育科;结核科、肝病科;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风湿免疫肾病学、结核病学;
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不孕不育症、骨科、针灸科、消化科、老年病科;
杭州市医学重点专科:风湿免疫科、结核科、消化内科、不孕不育科、妇科、疼痛科。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八项免费服务措施,全年实行无节假日、无双休日医疗服务,是浙江省、杭州市
“医保”定点医院。医院通过IS09000和IS014000的认证,是浙江省、杭州市的绿色医院,杭州市涉外医疗单位
根据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浙江省中医“名院”项目建设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兴院,中西结合”的办院思路,着力于改革和创新,着力于人才、学科建设,着力于内涵建设,在“十一五”期末暨通过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周期的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显著、管理规范科学,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省内先进水平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的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城市东移对医疗服务资源的要求,力求满足现行医疗服务功能和未来多元化医疗服务发展的需求,规划在2008年完成5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完成医院总体布局调整,形成以医疗功能区、结核病诊疗功能区、行政文化功能区三大区域。 医院坚持“特色兴院、中西结合”的办院思想,现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名院”建设单位。
医院拥有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16排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数字肠胃机、钼靶乳腺X光机、全数字彩色心脏B超、全自动生化仪、发光免疫分析仪、五分类血球仪、电子胃镜、电子腹腔镜、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血透机、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低温灭菌机等仪器设备,总价值2亿多元。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医院始终专注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西医结合特色日益显著。1994年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7年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名院”建设单位。多年来,医院本着“中西并重”的宗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医疗业务量持续攀升,专科特色彰显,现全院有*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名科7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其中传染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风湿病科、妇科(不孕不育)为国家“十一五”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全院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
医院新落成启用的19层医疗综合楼是集门诊、急诊、住院、VIP病房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医疗综合大楼。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病房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倚窗可近观贴沙河,远眺钱塘江。大楼配套建设有400多个停车位的地面及地下停车场,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消控系统、电脑管理中心一应俱全。新医疗综合大楼住院部有普外、脑外、胸外、泌尿外科、内分泌、生殖医学科、妇科、产科、骨科等病区,病区设有双人、三人病房及VIP套间,并设有会客厅的VIP病区,可满足各界人士医疗康复需求。手术室拥有现代化手术间11个,其中洁净度一级的层流手术间1个。门诊部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中医诊疗区设施彰显中医传统文化特色,每层均设有两对双向自动扶梯,各诊区均采用电子叫号系统,候诊区温馨舒适,儿科诊区还专门设置了儿童活动区,以方便各类患者就诊。
随着新的医疗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医院将继续发扬克难攻坚的精神,创造团结、务实的医院文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承“仁爱精医,励志敦行”的院训宗旨,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力求突破,争创一流,为实现“千方百计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迟生病”和“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作出贡献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