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科研工作,国际合作,行业标准,杰出人才。创新团队。
研究所现有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和“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8个研究室;设有“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建有实验站(基地)9个;试验协作网3个;是全国农业资源信息中心和国土资源农业利用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也是国家遥感中心农业应用部、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和*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的挂靠单位。研究所编辑出版《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肥料》、《*农业资源与区划》、《*农业信息》和《农业科研经济管理》等学术刊物。
研究所设有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培养单位,拥有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水资源利用、农业区域发展、农业遥感、草地资源利用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作物生态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水资源利用、农业区域发展、农业遥感、草地资源利用、环境工程和农业生态学8个硕士学位培养点。目前在读研究生150人(其中博士生62人、硕士生88人),博士后流动站24人。
研究所在植物营养、土壤、农业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利用、农业遥感应用、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技术优势,拥有我国长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监测基地和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平台,包括覆盖全国的中、高精度数字化农田土壤肥力空间数据库和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气候、地形、农村经济和遥感图像信息。在土壤改良、施肥技术和粮食供求等方面拥有多项*科技成果,其*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奖142项,获发明专利16项。成果的应用率达8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于2003年5月由*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是国内一流的以土壤肥料、农业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为主导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
研究所设有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培养单位,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作物生态学、植物营养、土壤学、农业水资源利用、农业区域发展、农业遥感、草地资源利用、农业微生物学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培养点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水资源利用、农业遥感、农业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经营管理等14个专业。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覆盖农、理、工、管理学等四大门类。
目前,拥有研究生导师8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46名。“九五”以来,我所共招收研究生3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5人、在级硕士研究生184人、在职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后流动站24人、已有163名研究生获得学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54人,获得硕士学位109人,11名博士后出站。截止2010年11月,在读研究生共计150名,其中博士生62名、硕士生88名,博士后流动站在站21人。
研究领域和方向: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承担国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本领域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全国,研究探索农业资源环境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农业发展战略、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问题,培养农业高级人才。主要研究涉及植物营养、肥料、农业遥感、区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土壤学、草地科学、农情信息、现代农作制、食用菌、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水资源、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等13个学科。
科研条件:两所重组后,在学科建设、科研条件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一是学科、专业更加丰富,涉及农学、地学、土壤学、生态工程、微生物专业等。二是科研任务饱满,科研经费充足。2003年,全所在研课题共212项,其*家攻关专题9项、子专题9项,“973”项目9项,“863”项目19项,科技部基础性和公益性专项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6项,农业部948计划9项,其它部委等项目111项和国际合作19项。从课题来源和构成看,国家任务课题所占的比重较大,反映了我所作为*研究所的地位和作用。近20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也表明了我所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三是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现有“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和“植物营养学”两个农业部重点开放试验室,河北、山东、湖南三个野外试验台站和20余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四是人才优势突出。我所现有院士1人,院一、二级学科带头人11名和多名海外归国专家,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和教学经验较丰富的中青年专家队伍。上述优势为今后持续、高质量培养研究生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
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我所一直十分重视导师的队伍建设,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导师遴选工作中,根据我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并结合本所实际,始终坚持宁缺匆滥的原则,切实保证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献身于科学研究,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院杰出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等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组成。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90%以上为中青年专家,是一支朝气蓬勃高水平的研究和教育队伍。
研究生培养:研究所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一是在思想政治上,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和献身农业的情操。二是必须为人正派,品德高尚,要有艰苦奋斗,敢于拼博和团结协作作风。三是勤于思考,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是立足本专业,即要培养“科研型”的人才,也要重视培养“应用型”与“推广型”的人才。在管理方面,一是抓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鼓励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二是抓好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智、体全面评价,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中期考核使导师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明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思路和论文撰写进行指导。三是做好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严格按照研究生院的规定,对答辩材料是否齐全认真审查把关,并协助导师组织好学生答辩工作,为学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提供良好服务。
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设想
1、规范管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化。为使研究生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根据研究生院的要求和我所实际,一是要修改完善研究生工作管理制度。二是要组建由学生—导师—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小组,科研处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在时机成熟时成立研究生分会,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
2、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科研与教学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调整招生结构。一是学科结构调整,要打破均衡局面,向重点学科倾斜;二是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向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承担国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本领域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全国,研究探索农业资源环境领域中的理论与方法、农业发展战略、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等问题,培养农业高级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微生物、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农业、区域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等。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