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吉首大学

介绍:

吉首大学

首页www.jsu.edu.cn

教育网站,湖南高校。高校大学。

吉首大学,smalltopnav。校内门户。

办学成果/吉首大学

办学5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10000余名。学校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务实作风”为培养目标,着力开展以“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为体系的“立人”素质教育。近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奖项34余项,省部级奖项426余项。毕业生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践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过硬作风,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近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
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00余项。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项。另外获*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我校导师主持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达到41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1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7项,省部级课题129项,科研经费达到3340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 项,发表学术论文1038篇,发表论文被SCI、EI、ISTP 、CSSCI四大索引收录的达到291篇,出版学术专著53部。
学校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为重点,其中民族历史文化、民族语言、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多项成果被各级地方政府决策所采纳。自然科学研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取得了一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成果。
学校设有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70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50项,其中2012年立项24项,争取国家自科基金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2】;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0项,立项数连续多年居全省高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30万农民摆脱贫困。同时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乌克兰、日本及香港、台湾2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学校部分师生多次出国访学、交换学习,少数民族艺术团曾应邀赴美国、香港等地演出,影响广泛。
学校《吉首大学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了“立足大湘西,辐射大边区,服务“富民强省”,将吉首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学校将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积极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富国强民”战略,以及新一轮大湘西开发工作中做出新贡献,继续保持在四省市边区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建校历史/吉首大学

建校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腹地,古属夜郎国。解放前,是全国有名的匪患之地。为解放湘西,消除匪患。新中国成立后数十万解放大军开赴湘西剿匪,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外界对湘西的认识大多据此而得。1956年,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老百姓开始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刚刚成立不久的州人民政府就萌生了创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的想法。当年8月10月,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向湖南省教育厅呈报了《关于在吉首设立一所高等学校的意见》,并分别抄报国家教育部、高教部和国家民委。从此,湘西州的党政主要领导为此不停地奔走呼号,湘西人民都在梦想中翘首以待。第二年初,湘西苗族自治州扩充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的州人民政府成立后,依然把创办大学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再次向上级申请,反复陈述办大学的强烈愿望。1958年4月,共和国*任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复,同意设立吉首大学。消息传到吉首,山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仿佛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吉首大学是一个早产儿,在师资、校舍皆无,各项准备工作还未展开之际就呱呱坠地了。1958年9月,当*批学生进校时,就只能借用湘西苗文学校的部分校舍,教师也是从地方中学临时抽调来的。那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就是三栋隐没在一片乱坟岗和荆棘中的两层楼房!除了23名老师和189名学生,什么也没有。*一辆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木板车!
但是,湘西人民、吉大师生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对办好自己的大学倾注了百倍的热情。州政府把一块风水宝地划给学校。当时的校址居于城东拔地鼎立的三个小山头上,悠悠峒河环绕东、南、北三面,湘川公路由西通过,校区在城东居高临下,绿树掩映。三年苦日子时,没有饭吃,师生们就在学校周围开荒种地,养猪养鸡;没有柴烧,师生们就轮流到30里开外的山里去捡;没有电灯,师生们就点着煤油灯授课听课。为了建一座生化大楼,师生们早出晚归,到深山老林里伐木放排,然后扛回学校。为了平整场地,他们挖山填沟,背沙挑土。凭着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凭着对学校和事业的爱,硬是用一辆小板车推走了两个大山头,用一个大石磙碾平了每一座小山丘。那板车是小,那石磙却又大又沉,要几十个人才拉得动!想想看,当几十名师生在烈日下拉着石磙艰难前行时,那是一幅怎样感人的风景?三十多年后,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几家大媒体集体采访吉首大学时,无不动情地称吉首大学是“板车推出来的大学”。
改名
吉首大学生不逢时,她诞生于“大跃进”当中,建校不久,即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湖南省先后两次对全省57所高校进行调整,吉首大学不在保留之列,方案送到国务院,吉首大学却有幸被保留下来。但改为师专、保留校名。以后的岁月大家可想而知,十年内乱。即使是身处偏远山区的吉首大学也难以幸免,教师有的被下放,有的被打成牛鬼蛇神,学生有的被解散,有的卷入政治斗争漩涡。学校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扩建
“十年内乱”结束后,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4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恢复吉首大学的请示》,同年8月,国务院同意恢复吉首大学并改建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生存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拓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正常轨道。“好事多磨”在吉首大学再次得到应验,“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依然在作祟,校舍、土地被占用难以清还,校园周边已无发展空间,加之在是将学校办成综合性大学还是继续办师专、就地扩建还是迁往中心城市等问题上存在着两派针锋相对的意见,以致于在此后的几年里出现省里下达的基建经费都如数退回的怪现象!就这样东折腾、西折腾,一晃6年过去了。6年,多么宝贵的时光!这种现象惊动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984年9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的焦林义专程来学校视察,现场办公,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意见,与省教育厅、州委州政府及学校领导共商学校建设大计。会后形成了《关于吉首大学建设几个问题的座谈纪要》,明确了学校是综合性大学,不能当做师专来办。同时还确定学校在吉首市南郊砂子坳征地扩建。征地一帆风顺,但建设却十分艰难,原定四年之内完成满足4000学生教学生活需要的建设目标,十年之后还未完成一半。学校领导跑上跑下,跑来的结果是省有关部门领导前后一致的答复:建好了师大建吉大。建好了师大后,又是建好了湘大建吉大……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后来,学校师生时常自嘲地说:吉大在省内高校的地位很高,永远排在第二。
艰苦奋斗
但是,吉首大学的师生并未有太多的抱怨,他们深知,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财政穷,省属高校多,全省几十所高校每年基建经费仅2200万元,多年未见增长,僧多粥少,他们理解上级的难处。他们在等待和企盼中奋斗,在奋斗中期盼,但更多的却是在自我奋斗。说到艰苦奋斗,可能也是吉首大学的一道独特风景。新校区建设,数千师生轮流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建校之初的石磙又出现在新的建设工地上,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可以看到师生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传统教育、劳动锻炼和学校建设在这所大学里完美地结合。新区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就主要依靠师生义务劳动建起来的,校园内的绝大部分树木也是师生动手栽种的。1997年以前,学校领导、教职工到长沙出差,当时省检察院招待所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是他们固定的住宿之所。后来,学校在长沙建了办事处,条件虽然简陋,但在长沙出差的教职工有了自己的家,吃住都在办事处,为的是给学校节省开支。多年来,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教职员工总是能出奇招解决问题。有机会的话,你不妨到生物系的动植物标本室去看一看,那里收藏了12000余份动物标本、11000余份植物标本,种类之多、制作之精细,外地专家看了个个惊叹不已。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标本都是老师们利用节假日和组织学生见习的机会,顶烈日、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串寨采集和制作出来的。学校动植物标本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据说,在国内被该组织收录的不超过三家。1995-1997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全校师生员工义务加班2.5万个劳动日。到1997年,新区建设包括800亩土地征用与拆迁,国家累计投入还不到7000万元,但却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校舍。当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评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为震惊。专家组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刘花元教授说:这点钱在许多大学连一栋楼都建不起来!俗话说:钱不是*,但无钱是万万不能的。可在吉首大学,少花钱多办事。花少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事。这一点,对了解吉首大学的无论是领导还是非领导,都不得不折服。多年来,吉首大学都是把一个钱当作几个钱来用。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员工,他们深知办学经费来之不易。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仍然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因为:艰苦奋斗是吉首大学的立校之本、传校之宝,是学校几代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吉首大学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肩上扛出来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背上背出来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手上创造出来的!

院系设置/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吉首大学商学院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吉首大学医学院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吉首大学城乡资源规划学院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吉首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科研精神/吉首大学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所学校的科研也一样。湖南吉首大学的科研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探求真理,经世致用服务地方”。
长期以来,吉首大学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模仿重点大学的科研模式,坚持按二级学科组建学术队伍,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探索符合自身条件和服务区域特性的科研路子,从服务地方出发形成了民族学、生态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一批特色鲜明,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优势学科。其中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等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资金设备缺少的情况下艰难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
吉首大学的外部环境、经济水平比西部整体还低,人均GDP不足西部地区人平水平的一半。从这个实际出发,他们始终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扶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当作科研目标,在投入少设备缺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20多年前由石泽亮、裴昌俊、刘弘等开始的野生猕猴桃的研究,艰辛培育出了味美个大高产的优种猕猴桃“米良一号”,并早已普及到湘西苍莽的十万大山的田间地头。“米良一号”的“甜”凝聚了该校科研人员几十年的“苦”。
张永康教授偶然发现猕猴桃芝麻粒大小的果仁里富含油脂,里面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亚麻酸。他带领科研集体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设备,研制的猕猴桃“果王素”被专家鉴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五部委列为科技新产品。1998年,吉首大学与中国乡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把猕猴桃这一当地的资源优势引入规模生产、深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轨道,用高科技有力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为湘西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湘西州一项龙头产业,种植面积5万多亩,也带动10多万农户脱贫致富。
同样,烤烟优良品种“富硒晒红烟”,已在湘西和怀化地区推广种植15万亩,年增效益亿元以上。目前,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还正进行着优种果树的研究和药业开发研究等产业化项目;经济系的学者进行的民族地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已为湘泉集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吉首大学对湘西州旅游开发的研究和农村山寨经济的研究,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扶贫开发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等许多成果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参考……
多年来,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成为湘西以及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一个巨大的科技支点,吉首大学也已成为四省(市)边区科学技术的孵化基地。湖南省委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吉首大学解除了省委省政府的后顾之忧。
吉首大学所处的武陵山区是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把这里的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走遍湘西莽原,深入民间,躬身田野调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第二批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定中,吉首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被评为全国惟一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于1998年成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填补了湖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空白。
沈从文这位文学大师是湘西飞出去的“金凤凰”,他笔下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湘西。吉首大学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依托建立沈从文研究所,以向成国教授为带头人的研究群体,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沈从文别集》,并编辑了《沈从文全集》中的部分文学作品,一系列的沈从文研究专著先后问世。吉首大学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权威性的沈从文研究基地。
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填补省内空白的重要学科,民族学研究基地成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吉首大学的土家语研究也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成为中国土家语研究中心。
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吉首大学学报》的社科版两次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目前,吉首大学承担*项目共计22项。特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取得较大突破,2001年获4项,2002年获6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3%;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亿元。

师资力量/吉首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63人,其中专任教师986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60人,副高职称400人,博士280人(含在读)、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9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05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有*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吉大名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兆峰,钟海平,李克纲,张永康,白晋湘,张文炳 ,石泽亮,徐东翔,刘光运,李鹄鸣,刘国钧,严斧。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白晋湘。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白晋湘,易小明。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首批:2005年,*层次:白晋湘 第三层次:王兆峰,罗康隆。
第二批:2008年,*层次:李克纲 第二层次:王兆峰 第三层次:冷志明,袁正新 ,刘炜,彭密军。
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李克纲,钟海平。
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白晋湘,易小明。
省学科带头人:白晋湘,罗康隆,李国民,游俊,赵鹤平,易小明,曹庸,王兆峰,陈正英,彭密军,吴文平 。

学校建设/吉首大学

提高教学质量吉首大学始终把学科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该校现有各类本专科学生19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8300余人。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建设和加大对教学设备投入等措施,先后有22项教学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自1998年以来,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重大调整,使课程设置更加优化。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向综合性大学的要求跨越,本科专业由1997年的9个增加到51个,涵盖了11大学科门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投入的加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建设中逐步凸现出来。2001年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进行新专业建设评审,均达到优秀;计算机一级和二级通过率在湖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艺术及音乐专业在200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银奖;舞蹈专业在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获专业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数学与统计学院多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特别是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近5年来获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湖南省一、二、三等奖二十余项。吉首大学较好的专业相对来说是音乐舞蹈学院的专业,舞蹈是国家重点专业。
构筑学科、人才梯队为了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加大培训的力度,近几年,选送近10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做访问学者,绝大多数受培训的教师学业有成,成了各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吉首大学还积极创立了人才引进机制,近几年学校先后引进和聘请近100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他们成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同时,吉首大学的学科建设还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省厅从省城长沙各高校抽调一批教学科研骨干作为吉首大学的特聘教授,先后有近20名执教于吉首大学。
现有专任教师9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
改革优化学校在1998年进行了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理顺系统,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采取了个人申报岗位,公开竞争竞聘,组织考核,中层干部学校党委审批、公布聘任结果等运作方式,使学校*轮、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地进行。
在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吉首大学又积极稳妥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运用分配杠杆,坚持普遍提高,尽量拉开差距,鼓励先进向教学科研*线倾斜。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教师科研人员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轮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机构一步到位,建立了学校后勤产业集团总公司,下设11个分公司,人员整体与学校剥离,建立健全了学校后勤服务机制,在学校每年扩招3000多人的情况下,后勤服务保障到位,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机制正常、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保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教学科研的发展。
重中之重吉首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教学科研的投入,以改革为动力,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1997年国家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以来,吉首大学累计投入1个多亿,直接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及教学设施建设,2002年就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科研经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教学现代化等方面学校投资高达2500万元,占学校财政预算资金的1/4。学科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建有11个研究所、43个实验室。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沈从文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沈从文研究的中心。科学研究成就显著,1997年至2002年,吉首大学共获得17项*科研课题立项,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2001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同时,获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0多部,统编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1612篇,其中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的有400多篇,被SCI、EI、ISIP发表和收录20多篇,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在建省级重点学科6个。

学院简介/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是195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在湖南西部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分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校本部设在湘鄂渝黔交汇处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校园面积268公顷,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在籍学生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8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80人,专任教师905人,副高职称以上387人,其中教授81人,支边教授13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生态学、文艺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汉语言文字学、专门史、产业经济学、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凝集态物理、分析化学、应用化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企业管理等十八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旅游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张家界学院(独立二级学校)、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美术学院、法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公共外语教学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部等25个二级教学院、部。现有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15个研究所、50个实验室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1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藏书117万册,中外期刊3267种。 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1988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课43项,承担省级以上课题400项,其他项目180多项。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 办学47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四万余人,为湖南及四省市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4月和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分别视察了吉首大学,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肯定学校具有“特殊价值”。
详述

吉首大学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1988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课43项,承担省级以上课题400项,其他项目180多项。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

“十五”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4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课题3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10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已经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带动了湘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办学47年来,吉首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四万余人,为湖南及四省市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4月和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分别视察了吉首大学,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肯定学校具有“特殊价值”。

校院标识/吉首大学

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的高度概括和哲学提炼,是学校风貌的长期而集中的体现和全体师生员工稳定的行为取向,具有模塑、引导、规范和传播作用。
校风:高校校风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经过不断涵濡、积累、充实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是员工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
校风校风:自律、勤勉、和谐、创新
自律是道德、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否自律,是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根本分野。吉大人秉承湘西人淳朴厚实的本性,安分守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重视自律,善于自律,并实现自律。
勤勉是吃苦耐劳、勤恳求实、诚朴勇毅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从基层做起、勇于超越自我、不甘落后的精神实践方式的有机结合。勤以养德,勤能补拙,勤为成功之本。为师者,传道授业,兢兢业业;求学者,焚膏继晷,孜孜不倦。
和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素质。讲求和谐是一个坚强团队的重要保障。吉首大学极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可以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充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自律、勤勉、和谐、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勤勉”是品格、“和谐”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四者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该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 和办学特色。
校训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直观表达。
以人名校:与“以校名人”相对,指通过全校师生员工、所有校友努力奋斗获得声誉和影响来提高学校的名声。以人名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自身的努力为本,以自身的贡献为本,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校内,学生要发奋成才,品德兼优,为校争光;管理和服务人员要爱岗敬业,为校争名;教师要教书育人,成为名师,为校增辉。在校外,要奋发自强,立业有为,回报社会,做到人在哪里,学校的作用在哪里;人在哪里,学校的声誉在哪里。
以业报国:吉首大学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紧紧相联。学校以振兴民族、富强国家为己任,她的学生更以回报社会和国家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吉大人将永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爱校热情升华为民族荣辱观念。以此为训,旨在激发每一位吉大人的爱校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使每一个吉大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校徽此标志的主题图形为两只展翅飞翔的凤与凰,表现了“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吉大精神,以及招才集贤 的办学宗旨。
标志包含了“吉大”、“张家界”的拼音缩写“JD”、“ZJJ”,增强了标志的可读性。
标志主题分为两部分,他们围绕中心相互盘绕呼应,象征着吉大各校区紧密团结、相互协作,共建吉大的精神面貌。
标志为圆形向心式旋转构图,外形趋向于中国传统的“太极图”,象征吉大和谐、团结、浑融的整体状态。
标志色彩使用蓝色,庄重、完整、统一,有深渊广博的感觉,突出高等学府的特性。
校歌校歌由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炳章作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作曲。校歌歌美词好、琅琅上口。歌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学校为着远大的目标,勤奋求学,忘我耕耘,不畏艰难,奋然前行的英姿与精神风貌。曲谱旋律优美感人,富有深情,节奏流畅明快,带有憧憬色彩,流露出莘莘学子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激情,体现出师生员工激奋昂扬、朝气蓬勃的气概,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校园色彩。
校歌的创作成功和广为传唱对于加深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激励广大师生以教学拼搏和科研创新的实际行动诠释“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成为一届又一届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以彰显“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
附录:
吉首大学校歌
武陵秀,千峰翠,我们风雨兼程。
读书破万卷,铁肩担重任。
漫漫人生路,长啸凯歌行。
啊,以人名校,奋勇攀登。
望前方,凤飞千仞,万里鹏程。
望前方,凤飞千仞,万里鹏程。
沅江碧,澧水清,我们与时俱进。
传中华文化,播现代文明。
成就高尚人格,弘扬科学精神。
啊,以业报国,求实创新。
看明朝,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看明朝,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成就高尚人格,弘扬科学精神。
啊,以业报国,求实创新。
看明朝,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华夏振兴。

 知名校友/吉首大学

一、政界代表
杨正午——原湖南省委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至十六届中央委员。
吴运昌——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伟民——港澳办国际交流司副司长。
印仕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郭树人——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县(市)委书记”。
田福德——中共湖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杨盛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刘绍建——张家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国家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挂职)。
沈远新——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一处处长。
何曼青——博士,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部主任。
徐克勤——湖南省民委书记、主任。
刘宗林——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刘家欣——上海市闵行区环保局局长。
周杏武——长沙市雨花区区委书记。
蒋善生——湖南省永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
姚兵——湖南省娄底市正厅级干部、市政协党组副书记。
张雄——湖南省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二、文化媒体界代表
彭学明——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多次任茅盾文学奖评委和鲁迅文学奖评委。代表作长篇纪实散文《娘》。
龙博——潇湘晨报董事长,兼潇湘晨报社党委书记。
龚曙光——湖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彭益——湖南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姚子珩——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何旭——星辰在线总经理、总编辑,著名媒体评论员。
杨山青——三湘都市报总编辑。
王静——国家一级导演、教授。导演作品有《湘西往事》、《借问英雄何处》等各类题材电视剧600余部(集)。他所执导的《窗口》与谢晋的《芙蓉镇》、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 》一同被选入北京广播学院编导专业教材。
肖仁福——湖南省邵阳市文联副主席,作家,被誉为“21世纪机关小说*人”。小说集《箫声曼》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黄海忠——著名诗人。
刘 赛——《星光大道》2011年度总冠军。
三、企业界代表朱光葵——湖南时代阳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刘文武——文化实业家,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走向共和》、《军人机密》等多部大型影视剧总制片人。韩宗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审计部)主任。
余慧——上海英翼传媒创始人、总裁。
刘斌——金通天下黄金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金生金黄金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彭先图——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谷歌高级工程师。
汪良忠——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广东将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黎明——香港招商局广州招商国际旅游公司亚太部经理、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CCAI)驻华南总代理。
罗沐——湖南宏梦卡通集团副总裁、副总导演。
田儒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
向卫国——湖南正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四、教育界代表黄先开——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哈佛大学经济系高级访问学者,全国考研数学领军人物。
曹显兵——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誉满全国的著名数学考研辅导专家。
江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张跃——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嵌入式系统与技术实验室主任。
宋守根——中南大学“勘探地球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系访问科学家,加西科瑞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德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唐宗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博士后、江苏省特聘教授,南京中医大学博士生导师。
姚俊——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教授;德国赫姆霍兹国家研究委员会UFZ环境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北京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与发展部副部长、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爱骅——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传感器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宋先发——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康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财政学系主任,财税研究所所长。
彭真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民育——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首席博士生导师、中国均匀设计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北省统计学会副理事长。
邱格屏——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访问教授。
祝方明——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化学研究专家。
李晶泽——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授及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宋开军——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博士后,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研究员(Research Fellow)从事微波毫米波电路、MMIC设计以及THz技术研究。
肖绍球——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电子学院院长助理、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曾六川——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十佳青年”。
郑小林——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西湖学者”。
余国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心血管专家。韩景泉——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吴立广——暨南大学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系高级访问研究员,广东国际经贸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王金祥——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正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米立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西州民中教师。
赵新华——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汤小虎——湖南优秀化学教师。
刘 姗——湖南优秀历史教师。叶为——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学校精神/吉首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拜一种鸟——凤凰。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她:“凤鸣千仞,鹏搏万里”。凤凰,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凤鸟的形象。在后来的不断演义中,凤凰成了祥瑞的代名词,也是智者贤人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被尊称为凤凰。
在湘西,有以“凤凰”命名的凤凰古城.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县城之一”。在吉首大学,也有一座以“凤凰”命名的办公楼——凤凰楼。由此看来,湘西人对凤凰的崇拜可能比其它地方更甚。把吉首大学与“凤凰”连在一起,绝没有包装粉饰之意,更没有攀高之奢望,因为吉首大学本身就是从湘西的武陵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校园精神
“凤飞千仞,薪传八方”,是吉大的精神和精髓。“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吉大之宗旨。所谓“凤飞千仞”,是吉首大学取凤凰那种志向高远、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展翅飞翔、昂扬进取之气概以自励:所谓“薪传八方”,是指吉大人经过“风飞千仞”的磨砺后,形成了特有的精神、气质、内涵和修养,而且桃李芬芳、声名远播,学子遍布三湘四水、五洲大地,薪传文明之火。无论是现在在校的二万多学子,还是已经走出去的近九万多毕业生,都是从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正如宋玉在《九辩》中所称颂的:“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五十年来,吉首大学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克服各种困难,薪传文明之火,把希望之光,不仅烛照在茫茫武陵山区的广袤大地,更要将吉大的精神传播至五湖四海。吉大学子更是为强国而奋发进步,把吉大的光辉洒满九州,为国建业。

历史沿革/吉首大学

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1960年,湖南省内高校进行调整,吉首大学保留校名,建立师专。1978年8月,学校复升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同时将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西分院和湘潭大学湘西分校并入该校。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8月,吉首卫生学校并入吉大。2002年10月,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吉首大学。
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6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成为吉首大学*附属医院。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0年,在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1年,成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重点支持大学。
2012年,吉首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30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
2013年,吉首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