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生态保护与农村环境为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保护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致力于前瞻性、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基础性及应用性环境课题的研究。战略性、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始建于1978年。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现任领导。研究所简介。
现有科技人员两百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46人,享受政府特贴14人;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研究员(院士和外籍专家)8人。
主要工作业绩
1978年建所以来共完成大、中型项目80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奖40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700余篇。本所编辑出版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条件
科研场所占地2.12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数万册,中、外文期刊288种;大型仪器40余台套;所内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连通;拥有RS.GIS设备和软件等。
国际合作
300多人次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访国外学者300余人,培训外国学员100余人,与十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与组织以及联合国环境开发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环境保护部科技创新的重要学科之一,实验室以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的国家需要,开展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相关的应用理论与实用技术研究,为国家环保总局加强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土壤学科是本所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本所早在1982年就开始从事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安全评价与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编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006年以来参与了《全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并在其前期准备工作中作为技术负责单位为本次土壤环境现状调查编制了大量技术文件,为本次全国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该实验室现有在编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中级职称5人,另有其他辅助人员5人。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是环境保护部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最主要的技术依托机构,是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技术牵头单位,设有3个一级学科: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学科,自然保护区学科,生物安全学科。20世纪90年代初就较早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研究,在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生物安全、生物物种资源、外来入侵物种、可持续旅游、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原始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长期战略方案”、“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影响监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等国家973、科技攻关、高技术应用和国家环保总局重大项目,以及UNEP/GEF资助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化能力建设”、“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机制能力建设”、“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项目”等40余项,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所采用,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科研人员16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6名,中级研究人员7人;博士5人,硕士8人。客座研究员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3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贴,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次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篇(参编)专著20余部,主编地图1幅。在国内核心期刊和SCI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建有生物多样性信息网1个,主编国外生物安全刊物1种。
每年有近10人次赴多国开展学术交流。与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部拥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环保专项工程乙级设计证书、营运证书。部内设工程技术研究及工程模拟实验室、工程设计室。可以承担环保工程的模拟试验、设计、调试、安装直至工程总承包。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部成立以来,承接的工程项目涉及染料、化工、印染、毛纺、洗毛、电镀、制药、农药、食品、罐头、酿造、医院、宾馆等各个领域。
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实用技术。如:催化臭氧化预处理+厌氧水解+生化处理难降解高浓度化工、医药中间体有机废水组合实用技术、滚筒(活动床)微电解废水处理技术、桔子水果罐头果胶废水处理组合技术、高氨氮赖氨酸废水处理技术等。上述废水处理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相关行业数十项废水处理工程,并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并多次受到企业及各级环保部门的表扬。
南京环科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第四届学会委员会组成人选经由科技人员推荐,所领导研究决定,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如下:名誉主任:金鉴明
主 任:蔡道基
副主任:张永春、周泽江
秘 书:缪旭波
委 员:金鉴明、蔡道基、高振宁、尹改、庄国泰、赵挺、鞠华、刘志全、张永春、赵克强、周泽江、沈渭寿、徐海根、林玉锁、江希流、钱兴福、肖兴基、李德波、王长永、缪旭波
蔡道基,农药环境毒理学家。男,浙江温岭人,1935年6月出生,汉族。1957年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1978年调入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任研究员。江苏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蔡道基长期从事环境毒理学特别是农药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为我国新农药开发、农药安全使用、防治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职 务: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持研究所党政全面工作
姓 名:张永春职 务:副所长、研究员
协助所长分管科研业务。具体分管科技处、生态保护研究室、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研究室、农村环境保护研究室。
姓 名:谢德瑶职 务:副所长、高工
协助所长分管组织、人事、保密、技术职称、劳资、福利。具体分管办公室、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编辑部、图书馆。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系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协会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期刊,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并被CA、CAB、AGRIS、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刊库收录。欢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研究以及农林、自然资源开发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踊跃投稿。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