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南昌工程学院

介绍:

南昌工程学院

首页www.nit.edu.cn

南工新闻。南工概况,南昌工程学院。

教育网站,江西高校。高校大学。

科学研究/南昌工程学院

学校拥有*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教学团队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近年来,学校取得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奖励10余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被评为全国“AA级优秀调查站点”。

学校连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

2013年06月18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13年度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该校获得2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经济贸易学院赖永剑老师申报的《特质性资本扭曲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获得经济学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信息工程学院王晖老师申报的《基于GPU的大规模生产调度的优化方法研究》获得交叉学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历史沿革/南昌工程学院

1958年,伴随着中国水利电力建设的高潮,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创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58年江西省人民委员会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技术革命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经1958年6月28日省人民委员会*次会议通过决定由江西省水利厅负责筹办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同时任命副省长邓洪兼任江西水利电力学院院长。1958年10月,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经过*届院务委员会讨论,正式提出本科生培养。1958年至1961年的四年中学院共招收本科生和专科生563名。1962年,因国家出现了暂时的经济困难,一度停办。

江西工学院

1965年江西水利水电学院改建为江西水利水电学校 , 1978年恢复专科层次办学,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创建(合署) 。后1980年学校(大专部)更名为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

江西水利水电学校
1985年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水电学校升格为江西水利专科学校。1985年学校(部分资源)改建为江西水利水电学校,与江西水利技工学校合署。

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1987年江西水利专科学校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成为水利电力部直属院校。1992年学校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是国家教育部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开始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现南昌航空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南昌工程学院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更名升格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协议实现省部共建。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同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5月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4年9月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西省继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之后第三家拥有*大学科技园的高校。2014年10月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学理念/南昌工程学院

校训

自强不息 格物致知

自强不息
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体现了几代南工人为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格物致知
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校训【26】:“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的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绝不糊涂。

“格物致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期望南工学子努力追求真理、获取真知、脚踏实地、学以致用。


校徽

 

校徽该标识以汉字“工”为主体设计元素,表明学校的工程特征,由六条造型类似水的曲线构成,代表学校以工为主,经、管、文、农、艺六个学科协调发展。而水的造型,寓意学校是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水利特色鲜明的大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主体造型顶部圆形象征初升的太阳,结合主体造型,犹如一个向前奔跑的南昌工程学院的学子,热情、活泼、充满朝气,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象征学校与时俱进、奋发向上、蓬勃发展和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美好前景。

校风

开拓 勤奋 求实 文明


发展定位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兼顾水利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科教育为辅,开展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以工科教育为主,
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把学校建成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



师资力量/南昌工程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0人,占31%;具有博、硕士学位745人,占77%。拥有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省教学名师6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3人,省二级教授 7人,特聘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

金志农

金志农,男,1963年2月生,江西浮梁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农学硕士和公共政策硕士。现任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兼任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国际生态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南昌市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批次人选。

李水弟

李水弟,男,1954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江西南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南昌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江西省统一战线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高校两课指导委员会副会长、江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江西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刘谟炎
刘谟炎,男,1956年11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南昌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研究,连续多年主持起草中共江西省委1号文件,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5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传统农村经济的现代转变》(获江西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农村政策指南》、《农民长久合作》(获第五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并代表全国获奖作者发表感言)、《农业现代化》等。

学院简介/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此后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签署协议实现省部共建。2011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4年9月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大学科技园。2014年10月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0万余平方米,是全国*批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和“文明单位”,拥有各类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4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00人,占31%;具有博、硕士学位745人,占77%。拥有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省教学名师6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3人,省二级教授 7人,特聘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人。

   学校拥有*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各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教学团队5个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

学校现有水利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11个。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学校现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200多人、本专科生18000多人,士官生500余人,国际教育学生1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建校5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输送各类人才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设施建设/南昌工程学院

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0万余平方米。

学校各类教学与生活设施齐备。教学固定资产1.42亿元,建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工电子、通讯工程、自动化、材料、音乐、理学、现代传媒、生物技术、车辆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艺术、控制工程、动力与电气工程、网络技术、测绘工程、工商管理、财经、3S工程中心、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   其中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为“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实验室、土壤与植物生态实验室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校内建有基于千兆光纤网基础上的数字化校园。建有英语教学调频发射台,有语音室15个(820座),多媒体教室95个(14801座),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500余台。图书馆藏书126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中外期刊1700余种。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网球场、体育馆等学生活动设施。

大学科技园

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是继南昌大学大学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科技园之后的江西省第三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依托南昌工程学院,实行南昌工程学院和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主园区座落在中国水都、红色摇篮南昌市的北京东路南昌工程学院风景秀丽的彭桥校区,西临八一广场,东伴艾溪湖,南面玉带河,北靠高能金玉名都。2010年初筹建,占地面积8.6亩,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在瑶湖校区还有30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2012年经江西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成立。2013年初成立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大学科技园运营。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南昌工程学院工科类优势,以现代水利工程技术为特色,以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团队为龙头,以科研机构、各类中介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为平台,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孵化高新技术成果与企业,打造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科技园“立足水特色、服务大社会”,努力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已形成以现代水利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水利经济、水利信息化等为代表的大水利产业集群,目前园区水利环境类企业14家,占园内企业的19.2%。



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以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服务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围绕江西省2大国家战略、10大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积极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学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根据科技园发展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已初步建成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齐全、科技支撑有力、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的,以孵化器为主体的现代大学科技园,已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辐射的基地。

图书馆南昌工程学院建于1958年,原称为江西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1992年更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04年5月升格为本科院校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2007年3月更名为段锡明图书馆。

段锡明图书馆西连教学楼,北连学生宿舍,内装中央空调,建筑风格与全校建筑群体协调统一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并融汇于小溪流水之间,为读者造就了一个幽雅、清新、明快、舒畅的学习环境。截至2013年6月,图书馆现有面积36000平方米,另各教学(院系部)资料室共13个,阅览室座位3800个,书架2000多个,6人阅览桌600多张,磁盘阵列18TB,电子阅览室等计算机500台,其它辅助设备基本齐全。    段锡明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特色鲜明、管理科学、文献资料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能较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


现任领导/南昌工程学院

校党委书记、教授:刘谟炎
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志农
校党委副书记、教授:张立青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研究馆员:梁钢
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晨曙、吴泽俊、汪胜前、李明、樊后保、汪荣有、胡敏

学科建设/南昌工程学院

    学校以“特色学科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优先发展”为指导,逐步构建起以省、校两级重点学科为主体的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发展渐趋成熟,尤其是省重点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变化。目前,我校共有6个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校级“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校重点学科的培育建设呈现出立体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今后,学校将继续突出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按照“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有高水平学科团队,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有比较齐备的实验设备,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的“五有”建设标准,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奠定基础。

    学校现有水利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本科专业48个、专科专业11个,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三个专业在江西省、河北省等列入一本批次招生,7个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专业列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际合作教育本科专业。学校设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军事教学部、瑶湖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文学、经济学、理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水利特色院校。

教学交流

    学校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先后与荷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开展教育合作项目,2014年已有在校生近1000人。学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函授站,函授生5300余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远程教育。学校形成了包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与远程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格局。


院系设置
 院系 本科 专科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测绘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地质工程、风景园林;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方向)、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技术、
工程管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建筑学(五年)、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经济贸易学院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审计学;

 会计
人文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
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广告设计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翻译(工程翻译);

 商务英语
国际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中荷合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韩合作):
 建筑工程技术(中荷合作)、旅游管理(中韩合作)、
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加合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军事教学部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瑶湖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热能动力工程、艺术设计、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公路工程管理、建筑装璜与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乡镇供水及用水管理、水利水电经营管理、水政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力工程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水电站动力设备、供用电技术、水电站运行管理、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算化

特色专业国家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省部重点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市场营销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校级“十二五”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英语语言文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设计艺术学、产业经济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招考信息

 院系所名称专业代码名称 研究方向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2)水土保持
  (001)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3)水利水电工程
  (002)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085214)(专业学位)水利工程  (04)岩土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1)水电动力工程
  (00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2)水利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
  (004)信息工程学院  (085206)(专业学位)动力工程  (03)水电站综合自动化
 科研机构
 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鄱阳湖研究院 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水文化研究中心
  岩土工程研究所  江西省高等学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
  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江西省精密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微纳驱动与控制研究所  江西省水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  南昌市水信息智能感知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  南昌市微纳驱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水利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所(社会发展与水文化研究中心)
  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 


学术团体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