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招生,社会科学,国际交流,师范。
高校大学,江苏高校。教育网站。
学院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三大学科均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其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科为*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8个博士学位点和14个硕士学位点,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0年学院顺利进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院众多的博硕士点和强有力的学科建设、实验室为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社会发展学院拥有*史、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世界史、社会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还有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社会保障硕士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社会发展学院的考古学、社会学、*史、世界史等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列第16、23、29、38名。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三个系,设有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五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特聘教授1人,教师中70%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530人,硕士研究生284人,博士研究生23人。本科生历年保送或考取研究生比例达30 %。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是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目前社会发展学院正为建成国内一流学院而奋斗。
设有学院22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7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2人,副高级职称790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544人,*科学院院士2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各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202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670人,硕士研究生5739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9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10198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72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98900平方米。
随园校区位于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的私立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建筑群是民国教育建筑遗存。金陵女子大学于1915年9月17日在南京绣花巷正式开学。1921年在陶谷购地10.6公顷(即10.6万平方米),聘美国建筑师墨菲与*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新校舍,由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动工,1923年建成100~600号楼。1924年建成700号楼。1934年建成图书馆、大礼堂。校园按东西轴向布置,平面对称,中心为大草坪。*宫殿式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100号楼又名中大楼,主体2层,下为接待厅,上为室内运动场,另有地下室,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现用途不变;200号楼为科学馆,主体2层,建筑面积1541平方米,现为国际交流学院;300号楼为文学馆,兼作行政楼,主体2层,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现为办公楼。400~700号楼为学生宿舍,主体2层,建筑面积皆为1151平方米,现400号为数学、计算机科学院,500号为外语学院,其余为办公楼。图书馆建筑面积1397平方米,现为华夏图书馆楼。大礼堂建筑面积1444平方米,兼作音乐教室,主体2层,现为教工活动中心。200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文化传统校训
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校歌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三江创业,校史峥嵘,薪火相继,前景恢宏!严谨朴实,唯真理是从,奋发奉献,青春永无穷!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培育英才,师范光荣,振兴中华,道远任重!展翅翱翱,向万里碧空,桃李芬芳,清誉满寰中!
姓名 | 经历 | 事迹 |
---|---|---|
郭秉文 | 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 *近代教育家。1896 年毕业于上海清心书院。1908 年赴美国留学,获伍斯特大学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1915 年起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校长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主要著作:《The Chinese 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 |
江 谦 | 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 *近代著名教育家,*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代表作:《绕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今《南京大学校歌》)。 |
李瑞清 | 任教 | 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家。*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
陶行知 | 任教 | *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 |
张大千 | 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 | 二十世纪*画坛较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
徐悲鸿 | 任教 | *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
陈之佛 | 任教 | *画家,工艺美术家。 |
吴宓 | 任教 | *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诗人,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研究大家。 |
陈鹤琴 | 任教 | *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
陈邦杰 | 任教 | 世界著名苔藓植物学家,*苔藓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藓类植物属志》。李旭旦*地理学家。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 |
高觉敷 | 任教 | *现代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主要著作:《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史讲义》、《心理学史》、《现代心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名人传》、《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心之发展》、《格式塔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心理学史》、《高觉敷心理学论文选》、《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
罗炳之 | 任教 | 著名现代教育家。1931年获硕士学位后,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返国任该校教育学院副教授,翌年升为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包括附中、附小)校长。1933年改任湖北教育学院院长。 |
李剑阁 | 1981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 *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洪银兴 | 1976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 | 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
刘明康 | 外国语学院 | *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1987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张近东 |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开创了“1200工程”、“3C模式”、“5315工程”、“3C+模式”、“旗舰店战略”、“后台战略”等系列经营管理创新模式,领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SAP/ERP系统。 |
朱成山 | 南京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班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抗日战争史学会、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南京好市民”等荣誉。 |
孟非 | 1992年9月就读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 | 江苏卫视著名主持人, 主持过节目《南京零距离》《*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2003年被评为“*十大新锐主持人”、“*百优电视节目主持人。2007、2008、2009年 主持江苏卫视《*唱响》、《名师高徒》,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
门类 | 部门 | ||
---|---|---|---|
综合 | 金陵女子学院 | 强化培养学院 | |
文科 | 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院 | 商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教育科学学院 | |
文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社会发展学院 | |
教师教育学院 | 心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理科 | 数学科学学院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生命科学学院 |
地理科学学院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
工科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艺体 | 音乐学院 | 美术学院 | 体育科学学院 |
独立学院 | 泰州学院 | 中北学院 |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门类 | 所在学院 | 审批时间 |
---|---|---|---|---|---|
1 | 0301 | 法学 | 法学 | 法学院 | 2006.01 |
2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公管院 | 2006.01 |
3 | 0401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科院 | 2000.11 |
4 | 0501 | *语言文学 | 文学 | 文学院 | 2000.11 |
5 | 0701 | 数学 | 理学 | 数科院 | 2006.01 |
6 | 0705 | 地理学 | 理学 | 地科院 | 2000.11 |
7 | 0710 | 生物学 | 理学 | 生科院 | 2006.01 |
8 | 0101 | 哲学 | 哲学 | 公管院 | 2010 |
9 | 0402 | 心理学 | 教育学 | 教科院 | 2010 |
10 | 0403 | 体育学 | 教育学 | 体科院 | 2010 |
11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外院 | 2010 |
12 | 0702 | 物理学 | 理学 | 物科院 | 2010 |
13 | 0703 | 化学 | 理学 | 化科院 | 2010 |
14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 管理学 | 商学院 | 2010 |
15 | 0601 | 考古学 | 历史学 | 社发院 | 201108 |
16 | 0602 | *史 | 历史学 | 社发院 | 201108 |
17 | 0713 | 生态学 | 理学 | 生科院 | 201108 |
18 | 0714 | 统计学 | 理学 | 数科院 | 201108 |
19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艺术学 | 音乐学院 | 201108 |
20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艺术学 | 文学院 | 201108 |
21 | 1304 | 美术学 | 艺术学 | 美术学院 | 201108 |
22 | 1305 | 设计学 | 艺术学 | 美术学院 | 201108 |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门类 | 所在学院 | 审批时间 |
---|---|---|---|---|---|
1 | 0301 | 法学 | 法学 | 法学院 | 2006.01 |
2 | 0302 | 政治学 | 法学 | 公管院 | 2006.01 |
3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法学 | 公管院 | 2006.01 |
4 | 0401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科院 | 2000.11 |
5 | 0402 | 心理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院 | 2006.01 |
6 | 0403 | 体育学 | 教育学 | 体科院 | 2006.01 |
7 | 0501 | *语言文学 | 文学 | 文学院 | 2000.11 |
8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文学 | 外院 | 2006.01 |
9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文学 | 新传院 | 2006.01 |
10 | 0701 | 数学 | 理学 | 数科院 | 2006.01 |
11 | 0702 | 物理学 | 理学 | 物科院 | 2006.01 |
12 | 0703 | 化学 | 理学 | 化科院 | 2006.01 |
13 | 0704 | 地理学 | 理学 | 地科院 | 2000.11 |
14 | 0710 | 生物学 | 理学 | 生科院 | 2006.01 |
15 | 0803 | 光学工程 | 工学 | 物科院 | 2006.01 |
16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物科院 | 2006.01 |
17 | 0908 | 水产 | 农学 | 生科院 | 2006.01 |
18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 | 计科院等 | 2006.01 |
19 | 1204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 | 公管院 | 2006.01 |
20 | 0101 | 哲学 | 哲学 | 公管院 | 2011.03 |
21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 | 商学院 | 2011.03 |
22 | 0303 | 社会学 | 法学 | 社发院 | 2011.03 |
23 | 0807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工学 | 能源学院 | 2011.03 |
24 | 0808 | 电气工程 | 工学 | 电院 | 2011.03 |
25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计科院 | 2011.03 |
26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地科院 | 2011.03 |
27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地科院 | 2011.03 |
28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金女院 | 2011.03 |
29 | 0601 | 考古学 | 历史学 | 社发院 | 2011.08 |
30 | 0602 | *史 | 历史学 | 社发院 | 2011.08 |
31 | 0603 | 世界史 | 历史学 | 社发院 | 2011.08 |
32 | 0713 | 生态学 | 理学 | 生科院 | 2011.08 |
33 | 0714 | 统计学 | 理学 | 数科院 | 2011.08 |
34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艺术学 | 音乐学院 | 2011.08 |
35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艺术学 | 文学院 | 2011.08 |
36 | 1304 | 美术学 | 艺术学 | 美术学院 | 2011.08 |
37 | 1305 | 设计学 | 艺术学 | 美术学院 | 2011.08 |
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法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Y)、马克思主义理论(Y)、教育学、*语言文学、数学(Y)、地理学、生物学(Y)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内机构和人事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及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先进高校” 、“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 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两江师范学堂【2】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民国时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成立
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8个传教会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划,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3年夏,由美国北长老会,北浸礼会,南、北卫理公会,基督会等各选3人,组成校董会,是年11月13日,校董会公推北长老会代表德本康夫人为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校长。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创建初校内设文、理两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国筹集建校基金,于1921年在陶谷(宁海路南端西侧)购地建校(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4年秋,校内设英文、历史、社会学、数理、化学、生物、体育、医预科等9个系科。同时添设附属实验中学,作为毕业生实习教学场所。1927年增设国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校董会推选金女大首届毕业生、留美获博士学位的吴贻芳为校长。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分散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办学。1938年1月集中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39年添设家政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开学。至1950年,全校设系科为:中文系、外文系、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
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为儿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儿工作专修科、医预科、护预科。在校生达
223人。金女院累计毕业生达994人。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国立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国立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较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国立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成立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抗日救国运动中的解散与整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大进步师生在南京地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抗日救国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国各地来南京学生近万人联合举行总示威游行,中大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遭到残酷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1932年,中大数次发生更易校长遭到学生强烈反对甚至驱逐校长的风波;同时,由于政府拖欠学校教工三个多月工资,引起教工强烈不满,中大教师组织"中大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这些事件触怒了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国民党中央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底,训令中央大学暂行解散,学生全部离校,听候甄别。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员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学整理委员会,整理校务。8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罗家伦为中大校长。9月10日中大举行甄别学生考试,开除学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学生全部返校上课。
重建中大后的教育学院
罗家伦就任中大校长后,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针是"安定、充实、发展"。他认定这三个目标去开展各项工作,使中大在国难深重之际有所发展。
根据中大整理委员会议决,将教育学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会4个系改并为教育学系。自1933年起另设师资专修科,凡各学院毕业学生有志中等学校教员者,得在教育学系肄业一年,修习特定科目后,由学校给予证明。原有艺术教育科、艺术专修科改并为艺术科。体育专修科并入体育科。卫生教育专修科改为卫生教育科,学制由二年改为四年。理学院心理系与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合并为心理学系,隶属教育学院。
1933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彻底修建中央大学最旧之建筑南高院,为教育学院加建教室及实验室;同年6月,又经校务会议决定,改建梅庵,为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1934年2月25日,校务会议议决,核准教育学院试办教育实验所。5月,开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1936年6月,教育学院教育实验所主持中学英语测验结束,历时4年,遍及10余省。接着,又开始研究高中数理化测试问题。其时教育学院的师资实力较强。有专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专任讲师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计教员60人。此外,教育学院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实验学校也有了扩充,有教员76人,助教4人。
抗战期间西迁重庆后的师范学院
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学连续四次遭敌机轰炸,学校损失惨重。为此,中大决定西迁重庆,附属实验学校迁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此时,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体育科、卫生教育科、艺术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由安徽屯溪迁至贵阳。至1941年8月师范学院接受重庆青木关第十四中学为中大附中,原附属实验学校归贵阳。
教育学院更名为师范学院后,除保留原教育学院系科外,增设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训育7个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中大,提出要师范学院筹建童子军专修科。至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4年9月。师范学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学部外,增设教育学部。1945年7月14日,增设艺术学部。
1945年8月1日,为了在课程开设和师资上,节省人力、物力,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对师范学院一部分系科进行改并。
公民训育系并入教育系;童子军专修科并入体育系;国文系并入文学院*文学系;英语系并入文学院外国语文系;史地系分别并入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数学系并入理学院数学系;理化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物理、化学系;博物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师范学院只保留教育、艺术、体育三系和附设体育专修科,此一体制一直延续到复员南京后。
师范学院从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届毕业生,输送中等教育人才约500人,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在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规模等方面都有了
较快的的发展。
抗战胜利复员南京后的师范学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较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在10月中旬陆续返回。10月,原附属实验学校由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学复员就绪,开学上课。师范学院设3个系、1个专修科。教育学系主任徐则陵(养秋);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分绘画、音乐组;体育专修科主任由江良规兼任;师范学院院长为罗廷光(炳之)。师范学院各系,除体育系在体育馆,艺术系的音乐组在梅庵外,其余各教研室、教室、绘画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师范学院设置管训部。聘教育系教授赵冕为主任。但因管训部之具体办法教育部迄未颁布,遂先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代替管训部之组织。同年,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炳之)辞职,由徐养秋(则陵)继任。
建国以后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公立金陵大学诞生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在美国的资金。与此同时,*政府下令冻结美国在*的财产,并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据政务院决定,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开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高校会议。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托事部电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与托事部代表商谈津贴费事宜。金大师生通过决议,不予回复,表示与美国教会断绝一切关系。会后,金大与金女院进行酝酿协商,决定由政府接管,两校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1年5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金大与金女院两校合并筹委会委员名单。1951年6月8日,华东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筹委会关于系科调整及招生计划。在两校合并后,仍设文、理、农三院共23个系、6个专修科、2个部。1951年8月6日,华东教育部批准金大与金女院合并方案,合并后仍名金陵大学。文学院设在原金女院校址,称金大宁部(宁海路);理、农学院设在原金大校址,称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华东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学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以及其他教师、学生代表共1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两校合并后,教职工为397人,在校学生为716人。公立金陵大学至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结束。
南京师范学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别于11、12月任命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吴贻芳、纵翰民为副院长;任命高觉敷为教务长,胡颜立为总务长,熊子容为图书馆长。设立政治辅导处,白沙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产为基础,拥有土地191亩,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办公用房为9448平方米,学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职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实验室4个,仪器700余件。图书馆藏书及资料11.7万余册。到1956年,教学、办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温室、洗衣房和浴室。图书馆藏书及资料25万余册。1955年,根据中央教育部指示,为集中领导力量办好几个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则,南京师院与江苏师院相关系科进行调整。江苏师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术系科并入南京师院,南京师院的数学、物理系科并入江苏师院。调整后,南京师院设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八个系,中文、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等五个专修科,并开办高师函授教育。
改革中继续发展
1960年南京师院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必须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文化科学知识质量要迅速赶上综合性大学水平的指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校学生数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达3000人,还创办了多科性业余大学招生842人,举办了农业高中师训班等。1965年,在句容设立南京师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学生在句容分部进行半耕半读。
1969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教卫办决定,江苏教育学院及江苏函授大学部分系科并入南师。南师的音乐 美术两系于1969年11月并入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原南京艺术学院)
1972年,两系又重新归属于南京师范学院,1976年,南京体院部分教职员调入南师体训组,不久与公体室合并建立体育系。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从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3755人,学制为三年,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师资。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属“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院系调整前教育(师范)科历任负责人 李瑞清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兼长教育 1905- 江谦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兼长教育 1914- 陶行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17-1923 徐养秋 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3-1927 郑宗海 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27-1928 韦悫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28-1929 孟宪承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0-1931 程其保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1-1932 黄建中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2-1933 艾伟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3-1934 常导之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5-1936 艾伟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7-1938 邵鹤亭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1938-1939 孙本文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 1939-1946 罗炳之 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1946-1947 徐养秋 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1947-1949 陈鹤琴 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1949-1952 |
党委书记、校长 | 宋永忠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林慧 |
党委副书记 | 王建 |
副校长、党委常委 | 华桂宏、 潘百齐、陈国祥、田立新、傅康生、唐万宏 |
副校长 | 朱晓进 、缪建东 |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