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陕西高校。教育网站。
领导致辞,学校章程,校长信箱,在校生,旧版网站。
学院 | 专业号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农学院 | 090101 | 农学 | 农学 |
090106W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农学 | |
090107W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
植保学院 | 090103 | 植物保护 | 农学 |
081102 | 制药工程 | 工学 | |
园艺学院 | 090102 | 园艺 | 农学 |
090109W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农学 | |
动物医学院 | 090601 | 动物医学 | 农学 |
动物科学学院 | 090201 | 草业科学 | 农学 |
090501 | 动物科学 | 农学 | |
090701 | 水产养殖 | 农学 | |
林学院 | 090301 | 林学 | 农学 |
090302 |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 管理学 | |
090401 | 园林 | 农学 | |
082002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082003 | 林产化工 | 工学 | |
050408 | 艺术设计 | 文学 | |
资源环境学院 | 070702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理学 |
071403W | 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 理学 | |
090402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农学 | |
071401 | 环境科学 | 理学 | |
070703 | 地理信息系统 | 理学 | |
水建学院 | 080802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工学 |
081904 | 农业水利工程 | 工学 | |
080501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工学 | |
081903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工学 | |
080801 | 水利水电工程 | 工学 | |
080703 | 土木工程 | 工学 |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080702 | 城市规划 | 工学 | |
机电学院 | 080603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080307W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
08030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081901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081902 |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 工学 | |
081403 | 包装工程 | 工学 | |
080303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信息工程学院 | 08060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11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
080611W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食品工程学院 | 08140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081407W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工学 | |
葡萄酒学院 | 081409W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2002批) | 工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070402 | 生物技术 | 理学 |
081801 | 生物工程 | 工学 | |
070401 | 生物科学 | 理学 | |
理学院 | 070302 | 应用化学 | 理学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02010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110203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020104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110304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020101 | 经济学 | 经济学 | |
110401 | 农林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
110201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110209W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
110206 | 旅游管理 | 管理学 | |
110202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020116 | 保险 | 经济学 | |
人文学院 | 030101 | 法学 | 法学 |
030301 | 社会学 | 法学 | |
110302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
030401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法学 | |
外语系 | 050201 | 英语 | 文学 |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分布在16个学院(系),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等7大学科门类。其中本硕连读专业5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专业2个,省级名牌专业9个。现有本科生17000多名。学校建校70年来,先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及农村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研究生教育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41年,至今已有近64年的历史。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国家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培养单位,2003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学校现有*重点学科4个和部省级重点学科24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和硕士点105个,研究生学位授权学科覆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历史学、哲学和文学等11个学科门类。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个专业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目前学校在读学历研究生4086人,其中博士生982人。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由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在职业教育中有高职专科、职教师资本科、职教研究生3个学历教育层次;在成人教育中有脱产、函授、自考等形式的专科、本科教育;继续教育有全国农业管理干部培训、林业管理干部培训、企业家培训、国外农业政府官员培训、陕西省农业领导干部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中高级农林技术人员培训等非学历教育。
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高职花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高职园林、花卉),开设职教研究生专业3个(农经管理、动物营养、果树);成人教育类专业53个(本科14个,专科39个);职业教育类专业33个(本科7个,专科26个)。
留学生教育学校目前已与美、英、日、德、加、澳、法等4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1999年以来,先后接待来校访问的国外学者和国际友人1800多人(次),共派出800多人(次)出国留学、短期培训、合作研究和考察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1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外国学生来校学习、实习,完成论文;另外多次举办暑期交流学习班。2002年,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取得了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合校以来先后有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及日本的学生50余名来校学习。
DNA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小麦种植业而闻名于世,两条螺旋向上并排的遗传物质DNA链,构成闻名于世的小麦,体现了学校(业和养殖业)农业的特点,表达由教学和科研院所合并组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传承农业文明的重任,肩负解决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的历史使命。
图案构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树木,代表林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上下翻动的水波,是多向调节水资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写照。
一颗金装包裹的绿色种子是在校学生的形象。金色年华的学生,明天就是绿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圆环、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内圆环种子构形及内部两排上升的螺旋图案构成。
校训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做人处事诚实。也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修齐治平。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体魄涵义。
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又结合学校“农”的特色,同时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校 长 | 于右任 | 1934-1935 |
校,长 | 辛树帜 | 1936,7,1938 |
院,长 | 辛树帜 | 1938,1939 |
院,长 | 周伯敏 | 1939,1944 |
院,长 | 邹树林 | 1944,1945 |
院,长 | 田培林 | 1945,9,1945,12 |
院,长 | 章文才 | 1945,1947 |
院,长 | 唐得源 | 1947.3 |
院,长 | 王,纲 | 1949.5 |
院,长 | 邵敬勋 | 1949.6 |
院,长 | 李赋都 | 1949.8 |
院,长 | 辛树帜 | 1950.4 |
革委会主任 | 吴景洲 | 1967.7 |
革委会主任 | 崔,健 | 1970.10 |
革委会主任 | 张益增 | 1972.2 |
革委会主任 | 刘敬修 | 1975.3 |
院,长 | 康,迪 | 1979.3 |
院,长 | 万建中 | 1982.1 |
院,长 | 张,岳 | 1985.6 |
校,长 | 张,岳 | 1985.10 |
校,长 | 荆家海 | 1991.11 |
校,长 | 张宝文 | 1996.1 |
校,长 | 李,靖 | 1999,1,1999,1 |
校,长校,长校,长 | 陈宗兴,(兼)孙武学,孙其信 | 1999,9,2003,82003,8,2011,12011,1- |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院,长 | 彭尔宁 | 1980,11,1982,12 |
院,长 | 刘于鹤 | 1983,12,1986,7 |
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 | 王性炎 | 1986,7,1987,31987,3,1991,12 |
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 | 李广毅 | 1991,12,1993,121993,12 |
院,长 | 陈存根 | 1997,11,1999,9 |
实验室名称 | 主管部门 | 依托单位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水保所 |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水建学院 |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植保学院 |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林学院 |
农业部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业部 | 水建学院 |
农业部家畜生殖内分泌及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业部 | 动物医学院 |
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业部 | 植保学院 |
农业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园艺学院 |
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 林业局 | 林学院 |
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植保学院 |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农学院 |
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林学院 |
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林学院 |
陕西省植物遗传育种工程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农学院 |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植保学院 |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 | 植保学院 |
中 心 名 称 | 来源 | 依托单位 |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水保所 |
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 | 科技部 | 农学院 |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农学院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 农业部 | 农学院 |
西部资源与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水保所 |
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农业部 | 植保学院 |
陕西省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动物医学院 |
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植保学院 |
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食品学院 |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葡萄酒学院 |
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动物医学院 |
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园艺学院 |
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与天然产物库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生命学院 |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杨凌)分中心 | 农业部 | 食品学院 |
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园艺学院 |
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机电学院 |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利部 | 水保所 |
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农学院 |
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 | 农业部 | 动科学院 |
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 | 林学院 |
陕西省现代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水保所 |
基地名称 | 所在地 | 依托单位 |
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台站 | 陕西长武 | 水保所 |
国家安塞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台 | 陕西安塞 | 水保所 |
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陕西宁陕 | 林学院 |
国家黄土肥力与肥力效益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 陕西杨凌 | 资环学院 |
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 |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动物遗传育种与胚胎工程研究中心 |
农业与环境信息研究中心 | 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中心 |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研究中心 |
节水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 西北林业研究中心 | 生物信息研究中心 |
*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 | 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苹果研究中心 |
茶叶研究所 | 蚕桑丝绸研究所 | 农村金融研究所 |
数学模型与数据分析研究中心 | 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中心 | 微生物研究中心 |
农业法与环境法研究中心 | 草食动物研究中心 | 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 |
西北农业大学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
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西北地区*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门
1938 年7 月, 奉教育部令, 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
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科学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 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李振声*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先后当选为*共产党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八届全 国政协常务委员,2006年获得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
周尧昆虫分类学家、教授,圣马利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山仑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学家,*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岐字兴周,博士生导师,*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于天仁山东省郫城县人,著名土壤学家。*土壤电化学研究的创始人,*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科学院院士。
赵洪璋小麦育种学家,*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朱显谟,*科学院院士(地学部),我国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专家,国际土壤学会会员。
盛彤笙(1911—1987)江西永新人。*著名的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兽医学教育家,*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侯光炯(1905~1996)上海市金山县人,土壤学家,*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曾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
涂治(1901~1976) 字策三,湖北黄陂县人,*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农业科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教育家。
林容(1903-1981) 字君范,江苏省丹阳县人,*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植物学学科的先驱者之一,*菌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原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
王光远 *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1924年3月生,河南温县人,194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195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 院名誉院长,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刊物《工程优化》编委,国际结构安全 与可 靠性协会委员,曾任*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 组成员。
李佩成 院士,1935年元月生于陕西省乾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系并 留校任教。曾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在原西北农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原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 程学院任教,并任西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等职,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兼任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专家、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计划委员会专家组专家、陕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生态学会理事等。
虞宏正,1956年加入*共产党,并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科学文化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科学院陕西分院副院长。1959年当选陕西省科协*届委员会委员。
魏江春,院士,1931年11月11日生于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62年毕业于苏联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先后获苏联科学副博士(Ph.D.),1955年获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学位。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