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石膏山景区。
石膏山景区。
2012年4月,时任山西省灵石县县委书记杨洪欲改石膏山为“仕高山”,寓意“凡到仕高山者,无官者可以入仕,居位者可以升迁”。电视等媒体上关于石膏山的广告宣传也变成了“仕高山”,并加注了“又名石膏山”。但随后,杨洪于同年6月被上级纪检部门带走的,是因为涉嫌经济犯罪。
石膏山是一座历史名山,它不仅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更有着弥足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山上林木繁茂,满目苍翠,林间松柏相映,林下奇花异草,更有奇峰峭岩兀立,大小溶洞天成。故石膏山之景观有雄、奇、青、秀、巧之说。
雄指石膏山山势雄伟,气势磅薄;奇指石膏山奇洞怪石,琳琅满目;青指石膏山松柏浓郁,四季长青;秀指石膏山天河旖旎,泉秀水丽;巧指石膏山洞中藏寺,巧夺天工。
石膏山古十景石膏山景观的较大特色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高度交融,并且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石膏山最丰富的人文景观即西峰罗汉顶上、中、下三岩洞内的佛寺建筑,相传其最早建于1500馀年前的北齐,有据可查的历史可追溯至600馀年前的明初。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石膏山上的佛寺,始终建筑于三岩溶洞之内,雨淋不着,风吹不到,远观之但见林莽苍苍,近视之方现寺宇楼台。如此独特景观,为石膏山所仅见,称之为“梵音洞天”。在“梵音洞天”周围,分布有石膏山古十景,大多选自自然景观。
这十景在旧《石膏山志》中的记叙是:
膏石叠翠:膏石者,即上岩抱佛真身之石膏也,在洞内白衣殿后。相传白衣大士涅处,感神下流石液,干结坚石,抱裹真身,中留一口,大如碗,垂千馀年,至乾隆时,口尚未闭,今已闭塞不见真身。细察此物,似石非石,似膏非膏,层层结起。盖是崆洞石精,色泽鲜美,蓊翠可观,形与海鸟无异。人登其上,恍若徐福游蓬莱也。山因之以得名。此石为神石,人若诚心拜祷菩萨,将此石取回以炭火煅炼纯熟,研为细末,用红白糖冲服,可治一切寒火杂症。然非若湖省之石膏,可作出产变卖。
莲池净泉:在罗汉顶东下里许,一名莲华池,又名净身窑。相传白衣大士修成后来此洁净身体。大小水池二十四个,象春夏秋冬二十四气。池内光滑,池外石质为鳞片形,似莲花初蕊,池池皆然,等次不乱。自下而上,一层高一层,又象莲台,池内有水,四时泓然,不涸不溢,真仙境也。
:龙潭在上岩龙王洞内之旁,四面皆石,其形似潭。其水不见来处,时常湛清,旱不涸,雨亦不溢,味甘美,饮之爽人心目。每逢雨泽愆期,村民多来此祈雨,有求皆应,故曰神泉。
茅庵洞天:茅庵在罗汉顶东北,为白衣菩萨修道所也。洞口向东,名曰朝阳洞,又曰天然洞。洞内有石泉,深尺馀,名菩提泉。泉水四时不竭,昔日菩萨饮之得道,因此菩提得名。人若常饮此水,能明心见性。后一窑,名曰禅定窑,口小内宽,可容数人坐功于内,人莫知之。
罗顶松涛:罗顶在抱拂洞之东,名曰罗汉顶,当本山之正脉,顶中耸立,名为耸翠。相传此山有僧成四果罗汉,涅此地,因此得名。乔松林立,株有数千,松色苍苍,蔚然深秀,而怒风常号,松声不息,远听之若海涛,故曰松涛。
钟泉澄澈:钟泉在铁佛岩下里许,系地内铁钟一口,钟口仰上,口径可三尺,深可四尺馀。水在钟内,不见来去,四时泓然,旱不涸,雨亦不溢。水色湛清,味甘美。昔有一僧至此,言说此水与西方八德池中水味相同,必是佛由西方运来,故又名曰:“八德钟泉。”何为八德?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妙根。此钟可容水十担,若连汲数十担,泉不竭;数日不汲,泉亦不溢。即来者有百馀口人,也是足用,诚神钟也。钟之来历,年久失考。相传有二兔抬钟上山献神,至此遇人冲破,二兔丢下就跑。此话虽然不经,然按此钟之重量,此山之崎路,非得神助,人力万难运上也。
树塔玲珑:中岩之前有地亩馀,中有古杄一树,粗可两围,高可十二丈,横无大枝,从下往上二十馀蓬,一蓬小似一蓬,层层收缩,形同宝塔。入目透澈,仿佛玲珑,树当梵音洞前,俨然一座天然宝塔也。故风雅之士临止,多有题咏。
云路横空:云路者,中岩至上岩之石梯也。峭壁之中,一线鸟道,昔时以木栏边,临斯境者,无不胆战心寒。同治元年,菩萨显异,用火开凿,外又砌砖为栏,从此危险既无,人可上下。栏共五十三垛,系按五十三参,每值元宵佳节,出灯五十三盏,远视俨若火龙,诚仙境也。
回顾柏龙:柏龙在梵音洞天竺寺山门上高约五、六丈之峭壁间。系古柏二本,横于岩空,外一本大如斗,宛如龙头;内一本二枝歧分,屈曲蜿蜒,俨若龙尾。二本相距丈馀,仰之又似藏于壁中。诚美观也,因名之曰柏龙。
天门壮观:视云路西南而下数十武,为天门,名曰南天门。右倚峭壁,仰可百仞;左临高岩,下视千丈。而且楼阁高立,颇壮观瞻。凡屣兹山仙境者,舍此则莫可通也,诚山之关隘矣。
此十景,都是很具体,很典型化的景观,且都集中在西峰主景“梵音洞天”周围。这是因为古时石膏山未曾开发,游人眼见之石膏山,也即唯此而已。
今石膏山十大景区今日之石膏山,规划有五大景区,分别是:天竺景区、红叶景区、卧龙景区、龙吟谷景区、客服中心景区、水库景区、天河景区、花石岩景区、干龙观景区和白杨河野营探险区。在观光度假核心区内,又有若干分景区,其中心仍是天造地设的梵音洞天。上、中、下三岩洞内建筑金碧辉煌,巧夺天工,洞外步步有景,景景不同。高山流水度假区内,天河之水长流不息,滴水冰瀑以静制动,人工建筑巧借山势,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花石岩主峰观光区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更兼有膏山红叶媲美香山,山顶草甸波浪起伏,岂不令人飘飘欲仙,作出世之思!山林野趣探险区和白杨河野营探险区都突出探险主题,让人们沿着灵沁古道,潜进幽林深处,去寻访历史中尘封的故事,去体会世人称奇的山林野趣……
石膏山景观的宝贵之处,关键在于它能提供给人们赏心悦目,陶情冶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展现都市没有、乡间罕见的自然景色,实现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追求,提供体验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1985年,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在认真考察石膏山之后,曾对这里的风景资源作过如此评价:“这里山势崎岖,沟谷幽深,飞瀑流泉,林海云雾,且分布比较集中,是山西为数不多的自然风光优美地区。”
旅游时机
若以海拔高度排列,石膏山就将成为仅次于五台山、关帝山和芦芽山的山西第4座高山旅游风景地,连本省同部著名的历山舜王坪也将逊它一筹。
秋季是去晋中旅游的较佳时间,此时的晋中气温适宜、阳光明媚。既可以去绵山登高远眺、寻访古迹,也可以尽情游览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体会那段辉煌灿烂的历史,还可以参观左权森林公园、麻田八路军总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气候:属晋中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季风干燥, 夏季温度 偏高,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相对寒冷,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昼夜温差大。
较佳旅游时间:夏季、秋季。
交通
市内乘出租车或专线巴士可达
门票
60元
相邻景点
王家大院 渠家大院常家大院平遥古城 乔家大院 城隍庙大寨村革命圣地麻田 *大铁陨石 方山福祥寺后土庙何家大院洪山源泉介子推庙 光化寺白塔太谷孔祥熙宅院猫儿岭古墓群 绵山 禅山寺兵宪牌坊清凉寺清虚阁三多堂石膏山 净信寺曹家大院袄神楼 文峰塔乌金山左权庙田风景区响堂寺石窟资福寺张壁古堡 资寿寺 云龙山懿济圣母庙师家大院黄庵垴风景区 天宁寺静升镇度量衡博物馆 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 榆次老城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崇安寺 昔阳大寨村生态农业园邓小平太行山旧居
石膏山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的太岳山中,地处灵石、霍州、沁源三县交界处,北接绵山,南望霍州,西临汾河,东靠灵空山。石膏山由花岗岩、灰岩、片麻岩等组成,为太古代。远视石间岩溶似石膏,故名。其制高点牛角鞍海拔2532米,在全省高峰中排名第四,石膏山为山西*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
太岳山即古霍太山,或曰霍山,是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隆起,又经过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改造形成的山地,距今已有一亿馀年的历史。有关太岳山的记载最早见于《禹贡》,较详尽的为《汉书·地理志》,道是:“河内曰冀州,其山曰霍,薮有杨纡,川日漳,浸有汾、潞;其利松柏,民三男五女,畜宜牛羊,谷宜黍稷”。
石膏山风景区现已开发的游览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在主峰海拔1500至1800馀米处,天工削出一块高约三四百米,宽约二三百米的断崖绝壁,绝壁面向南,东西两翼延伸回抱,其形势就象一只横躺着的巨大金元宝。在元宝腹内,即断崖间,自下而上分布着三层石灰岩溶洞,下岩和中岩尤大,长宽高均在数十米之间,石膏山的寺庙便全部建筑在这些天然的溶洞中。有诗赞云:“千年古寺洞中藏,半崖松柏依云栽”。 石膏山的上、中、下三大岩洞中,下洞较大,惜洞内寺院毁于战火。中洞内有“天竺石刹”,因风雨不至,殿宇佛像色彩鲜艳,金碧辉煌。寺旁有龙洞、钟泉,淙淙有声。上洞塑有白衣观音石像,旁有溶岩石钟乳,石笋等景。
石膏山之松塔玲珑、龙柏空悬、石膏叠翠、罗顶松涛、养性茅庵、莲池争泉、云路横空、神飞壁蜂、石猴望月、蘑菇岩崖等景致也都互相映衬,熠熠生辉。还有南天门、舍身崖、乌龟石、石棋盘、桃花岭、猴王峰、香炉山、尖阳山、孝文山、王墓寨等胜景静待游人品鉴。
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项目,由灵石通宇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以休闲、佛教、探险、服务为主题,分为十大景区,分别为天河景区、客服中心景区、卧龙景区、红叶景区、干龙观景区、龙吟谷景区、花石岩景区、天竺景区、水库景区和白杨河野营探险区。项目分三期进行,项目总投资66亿元,并于2007年10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为景点景观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8亿元。截止2012年9月,卧龙景区、红叶景区、天竺景区、龙吟谷景区等四大景区、70多个景点已完成建设。4100米的市政道路、桥梁、停车场、卧龙广场、管理楼、公寓楼等已投入使用,初步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并于2011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为滑雪场项目,总投资10亿元,总长75平方公里,已获省发改委投资项目备案。三期工程为风力发电为主的工业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7.44亿元。已与大唐国际新能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正在省发改委立项备案。
石膏山之名,弗取矿物质石膏之意。《春秋玄命苞》曰:“膏者,神之液也。”故石膏之意乃指石中流出之乳白色汁水,遇空气凝而成钟乳石者也。盖因古人不解石灰岩层渗水形成钟乳石之谜,致有“膏山活石”之说,并演绎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的白衣大士在此山坐化归真,“感石滴乳,抱裹真身”的一段美丽传说。 石膏山知名于世,始自汉唐,盛于明清。汉唐时期,石膏山之知名实因灵沁古道而起。石膏山上的灵沁古道,西自灵石县仁义村秦晋古道上起首,东接古上党(今长治)盆地。秦晋古道早在汉初即为晋地南北要冲,韩信伐赵、刘邦征代均取道于此。灵沁古道接通秦晋古道与上党盆地,其重要性自是非比寻常。《灵石县志》(明·万历本)记曰:“孝文山,在石膏山东十馀里,相传孝文帝寓此,故名。”说的就是汉文帝刘恒从代邸迎归长安即皇帝位时,经过灵沁古道的事迹。在民间,还流传着唐初刘武周、北魏孝文帝元宏、宋太祖赵匡胤等路经灵沁古道的种种说法。《直隶霍州志》(道光五年本)记曰:“鱼儿川(今名鱼儿泉),东一百二十里,接沁源界。路通霍州、岳阳、武乡、赵城诸地。旧志谓:山险林密,尝为寇集。万历四年,议修堡寨,置巡检司,不果。今则太平日久,居民稠密,山路平坦,非复昔时之险恶矣。”由此可知,直至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起),灵沁古道仍不失为一条交通要道。
历史发展明清两代,石膏山上佛教兴盛,石膏山之名遂日盛。自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五台山僧道正云游石膏山,见此山岩峭洞邃,群山环抱,奇峰耸翠,赞曰:“此真蓬莱仙境也”。于是便在自衣大士像前立下誓愿,要在石膏山创建寺宇,弘扬佛法。四易寒暑之后,下岩白衣庵落成。道正和尚又请赵姓山主布施山地于佛门,并立下契约,从此佛家落脚石膏山。此后,佛寺几经增扩复修,香火有衰有旺,据旧《石膏山志》记载,石膏山佛教活动最盛时,“全寺扬板敲典,过堂上殿者四十馀僧,朝夕功课精进不厌”。每有朝山、祭拜等大型活动,香客往往在百人以上。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先生亦曾于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秋携子傅眉慕名游览石膏山。逗留期间,还为石膏山留下珍贵墨宝:计有后寨门“义峰壁”石刻一处,五言律诗《义峰》一首,见收于傅山诗文集《霜红龛集》中,还为天竺寺题额“山林埜趣”,后人将此制成木匾,悬于天竺寺钟楼门额。
石膏山上的佛教寺宇,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寺宇本身几乎全部建筑在岩洞之内,风雨不侵,冬暧夏凉,岩洞天成,美景巧藏;二是其中供奉人物佛教占*优势,其它仅“殿阶两侧左为关帝小殿,右为山神小殿,阶下正中设一神龛,供奉皇天上帝。”( 任重远《四游石膏山记》) ,而不似别处寺宇般释、儒、道三教呈明显合一之势。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曾一度占领石膏山并在天竺寺设立据点。其后石膏山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太岳区游击队的粮据地,当时的灵东县抗日政府常在石膏山上活动,石膏山成为日军占领区通向太岳根据地的一个枢纽。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