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音、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今天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前身为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这是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社会学学科后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学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前身为上海复旦大学分校)恢复重建社会学系。袁缉辉教授任第一任系主任,庞树奇、国家教育部同意,沈关宝、1980年3月,吴圣苓、邓伟志、仇立平等教授先后担任过系主任职务。1981年,社会学系创办《社会》杂志。2011年7月,社会学系独立建院,成立社会学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2015年增设),张文宏教授任院长。
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授予权,2008年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996年获得社会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人类学、2005年获得人类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包括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李友梅教授领衔的社会学基础教学团队先后被遴选为上海市级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并跻身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阵营。 民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于建系之初就设立了社会学本科专业,2000年获得社会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社会学上海大学·历史沿革
1923年,国共合作建立的上海大学设立了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着力于劳动问题、农民问题、妇女问题的研究。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国共合作破裂后,社会学系随上海大学的解散而终结。
1980年4月,经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大学文学院恢复重建了社会学系(前身为上海复旦大学分校社会学系),这是1979年社会学学科恢复后内地高校成立的*社会学系。
首任系主任袁辑辉教授。袁华音、沈关宝、庞树奇、吴圣苓、邓伟志等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现任系主任仇立平教授。
2001年以来,社会学系先后从海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引进19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学历层次高、富有事业心与创新能力、视野宽阔、团结合作的学术团队。本学科于1986年被列为上海市教委*期重点学科,从1996年起被连续列为教育部“211工程”*、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都市社会研究”被遴选为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2007年,社会学二级学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国家重点学科行列,现为全国社会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现设有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政党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所、妇女问题研究中心、族群研究中心、移民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中,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是2007年上海市教委设置的首批10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是2003年上海市教委设置的首批6个高校E-研究院之一,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是上海大学成立的跨学科调查基地,2009年,上海市政府挂靠该中心成立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
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青年课题13项,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课题6项,上海市哲社、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2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总计46项;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浦江人才6人、曙光人才2人、晨光人才1人,总计13人次。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SSCI期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1篇。
在历届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5项,三等奖和网络宣传奖7项;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有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
2011年9月正式挂牌公示,成立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目前社会学院实际在编在岗人员34人,其中专业人员31人,东方学者1人,教辅人员4人另有特聘教授2人。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接近65%,教授占42%,55岁及以下教师除1人为硕士外,其余均获博士学位。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