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沈阳体育学院
首页:
www.syty.edu.cn
沈阳体育学院主页。
信息公开。迎评在线,沈阳体育学院。
学校领导/沈阳体育学院
姓名 | 职位 | 职称职务 |
于晓光 | 党委书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钰清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教授,硕士生导师 |
武国栋 | 党委副书记 | 研究员 |
李凤威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教授 |
李杰凯 | 副院长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马毅 | 副院长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兴 | 副院长 | 教授、国际级裁判 |
唐广宁 | 副院长 | 研究员 |
(资料来源于2014年7月学校官网)
历史沿革/沈阳体育学院
1954年
,东北体育学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东北人民政府举办;校址确定在沈阳北陵原东北大学体育场旧址周围区域。
1955年竞技指导科(原东北体训班)划出学院建制。
1956年,更名沈阳体育学院。
1960年,设立体育系和运动系;不久运动系划出学院建制,但保留运动系(或沈阳体育学院分院)名义至1984年,成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的前身。
1963年,由辽宁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体委业务指导。同年省属沈阳市体育学校中专并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迁往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农场,次年陆续迁回沈阳原址。
1980年01月,隶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附属竞技体校。
2001年03月,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政府共建、以辽宁省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由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共管、以体育局为主。
2004年09月,学院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学院迁入新校区。
文化传统/沈阳体育学院
校徽造形是一枚红色印章,上面用阴文大篆体篆刻
现代汉字——“体”。其含义是:
1、“体”字:体现我院“以人为本,以体为本”的办学理念。
2、用大篆体篆刻现代汉字: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显示我院的国别归属,还含有推陈出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意义。
3、右上半部状若健美运动员形象:既标志出我院的办学特点,也象征着师生员工对尽善尽美的追求。
4、印章图形:传达出承诺、诚信、责任等意味。
5、主色调:国旗红。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拼搏进取、激扬向上的体育精神。
校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厚德:语源自《易经》:"地势坤,君予以厚德载物",意为像地形的走势那样柔顺自然,以宽厚博大的德行容纳万物。用于校训,意在反映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博学:语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视之,慎思之,明辨之",意为广泛学习,详细询问,认真思考,辨析是非。用于校训,意在倡导拓宽知识基础,广泛学习,追求新知。
弘毅:语源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有志者不能不使自己目光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需要长期奋斗。用于校训,意在介导一种具有使命感的坚强人格的塑造。
致强:在校训中意为追求*,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致,求得、达到、尽力,如"宁静致远"(诸葛亮)。强,除原始含义的身体健壮(与"弱"相对)之外,还有好、优越、优势的意义,如"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
办学条件/沈阳体育学院
师资力量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专任教师503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60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4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21人;具有国际级裁判员资格教师11人、*裁判33人。
院系设置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设有二级院系(部)10个,附属学校2个,开设本科专业17个。
沈阳体育学院二级院系 |
体育教育学院 | 运动训练学院 |
社会体育学院 |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人文科学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体育信息技术系 |
研究生部 | 成人教育部 |
附属学校 |
附属竞技体校 | 附属体育学校 |
附属运动中心 |
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 | |
本科类专业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休闲体育 |
文学 | 英语、新闻学 |
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艺术学 |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
教学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特色专业、12个省级精品课程,14个校级精品课程。
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人体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田径教研室、体育教育学教研室、篮球教学团队等。
*特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足球、排球、乒乓球、管理学、健美操、体育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学、野外生存、微观经济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大学英语、教育学、体育统计、运动创伤、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冰雪运动、体育旅游导论、大众传播学、保健推拿。
学科建设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1门、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门,专业硕士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
省级高水平重点学科:体育学。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硕士授权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二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传播学。
对外交流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乌克兰、越南、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许多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举办3+2本硕两段式教学班。有美、日、韩等国数十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术研究/沈阳体育学院
科研机构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研中心1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运动技术诊断和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
校级科研中心: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截至2010年,中心成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等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等7部,出版教材2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辽宁省社科项目、省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80余项;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30余项;研究成果被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辽宁省及沈阳市体育局等采用1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图书馆馆藏图书69.955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62.3551万册,电子图书7.6万册。【16】
学术期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经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审批,由沈阳体育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期刊、*高校特色期刊、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还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核心库(CSA)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期刊网》《*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群的收录期刊。
学院概况/沈阳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始建于1954年,是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大体院之一,2001年6月划转到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政府共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体为本”的办学理念,发扬“厚德博学,弘毅致强”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现已成为以体育学科为主,教、管、文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并承担国家奥运战略任务的教学型行业骨干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包括王魁、叶乔波、刘洪波、王义夫、韩晓鹏、徐囡囡、薛瑞红、李妮娜、王盛春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内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3万余人。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与日本岛根大学、韩国启明大学、美国圣荷塞大学等校际关系的基础上,又与英国的班戈大学、诺森比亚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新的校际关系。与法国里尔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006年有20名学生赴法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党委,学校获辽宁省文明单位,沈阳市先进单位、民主办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