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清华大学

介绍:

清华大学

首页www.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学校概况。清华新闻。

高校大学,北京高校。教育网站。

校园环境/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位于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大学校园基本为一个整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此外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属医院以及少量疗养所、教工住宅位于校本部之外。

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一、二、三期工程)、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碑”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是当年的国学研究院师生为了纪念王国维而立的,碑铭上陈寅恪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名人校友/清华大学

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在国家表彰的20位“国家较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有8位是清华校友。在清华102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协和)当选为*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约有1/4的*科学院院士,1/5的*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位。
政治界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任*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
吴邦国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王汉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
曾培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启立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
宋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乔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纪委书记李锡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吴阶平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费孝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钱学森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彭佩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钱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丁石孙全国政协副主席
孙孚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光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科协名誉主席
朱光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华建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秘书长
叶选平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李蒙全国政协副主席
林文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贾春旺原较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
罗隆基*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乔冠华外交部副部长
何东昌教育部长林宗棠航天工业部部长
艾知生国务院副秘书长、广播电视电影部部长李绪鄂航天工业部部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张皓若四川省省长伍绍祖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陈士能贵州省省长、*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叶如棠建设部部长
汪恕诚水利部部长张福森司法部长、全国政协社会委员会主任
田成平山西省委书记周济教育部长、*工程院院长
解振华国家环保局局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周小川*人民银行行长
人文社会科学李济*现代考古学家姜亮夫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
赵元任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季羡林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陈岱孙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吴晗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闻一多*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梁实秋*近代著名文学家张荫麟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李健吾著名作家、戏剧家。何炳棣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鼐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李学勤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许国璋*语言学家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王铁崖*当代国际法学家
潘光旦社会学家,优生学家英若诚表演艺术家、翻译家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胡乔木*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
高亨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乔冠华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
王力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
自然科学竺可桢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姜立夫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创始人
段学复*群表示论的奠基人张子高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杨石先*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叶企孙物理学家、教育家
周培源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钱三强核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
王淦昌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两弹”元勋
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梁思成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
杨廷宝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钱伟长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吴仲华*工程热物理学家周光召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林宗棠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科长熊庆来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吴有训*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林家翘美国应用数学家、物理学家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录取情况/清华大学

录取分数线
年份较高分平均分较低分录取批次
2014-642-三批
2014-681-一批
2013675665655一批
2012702686670一批
2011672664657一批
2010659654650一批
2009670666663一批
2008672638636一批
2007684664644一批
2006680661642一批
2006662649636提前批
2005-690-一批
各专业分数线
具体专业平均分较高分录取批次
建筑学661665*批
工业工程644649*批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645645*批
航空航天工程655655*批
工程物理653661*批
环境工程651651*批
自动化645659*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59666*批
软件工程649653*批
土木工程656668*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54654*批
水利水电工程661661*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55672*批
测控技术与仪器663669*批
材料科学与工程647656*批
能源与动力工程644648*批
经济与金融671677*批
法学660660*批
生物科学654654*批
机械工程655659*批
车辆工程636638*批

招生就业/清华大学

清华生源年至2006年,录取的各省状元分别为38、39、39、28、28、33、32、31人,总计268人(全国75%的理科状元进了清华),清华各省市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文科招生的绝大多数省份分数线均是*或者第二,历年国家理科实验班学生,国际数、理、化、生和信息等国际竞赛奖牌得主也多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2009年高考招生中,清华大学的文理科生源质量继续保持优势。除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理科前10名考生中,有210余人被清华录取,占前10名总数的70%,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省份的理科*名。如江苏理科前10名(共14人)中的11人,内蒙古、河北、天津、辽宁等省市理科前10名中的9名,吉林、甘肃、广西、山东、四川、湖南、海南等省的理科前10名中的8名均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大学约八成省份的理科较低录取分数线居全国高校之首。
清华大学2009年300余人的文科招生规模共录取了50余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文科前10名,其中包括超过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名,如吉林省前10名中的5名,江西、山东前10名中的4名,浙江、江苏、四川、湖南前10名中的3名,其他省份也均有1~2名前10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大学约七成省份的文科较低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在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2005~2010年本科生源质量排名中,清华大学位居榜首。就业前景

清华大学学生拥有良好的毕业前景。清华“通识教育”与“专业训练”并重的培养特点,使清华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清华本科毕业生约有70%选择在国内国外名校中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大部分是免试推荐),其余的选择高质量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清华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旺盛。招聘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重要社会影响力,大量名列世界500强的中外企业,联想、华为等国内高科技创新企业,汇丰银行、摩根斯坦利、高盛、工商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在内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是清华毕业生的重要雇主,清华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毕业生薪水被权威机构评为国内*。

朱镕基学长以“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来表达自己的母校的感情,许多清华校友在取得事业的成功后,回味清华时光时,都衷心的感谢在清华得到的高质量的教育。清华是学生腾飞的起点、精神的家园。

学校事件/清华大学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时许,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楼一实验室爆炸起火。清华大学官微发布通报,事故现场发现一博士后实验人员死亡。该名博士后名为孟祥见,32岁,安徽萧县人,2014年6月刚入校。12月18日晚6时,孟祥见的家人已赶到学校处理后续事宜。

办学条件/清华大学

院系设置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在66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院下属系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技术学系、景观学系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系、建设管理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环境规划与管理系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热能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汽车工程系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软件学院、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
清华大学理学院数学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系、会计系
经济系、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市场营销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药学系
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经济与金融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环境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金属材料系、复合材料系
其他独立院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CMI医院管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体育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止2014年,清华大学拥有2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首位;此外,学校还拥有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加上一级重点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共计115个*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药学建筑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麻醉学肿瘤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外科学(骨外胸心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免疫学环境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分析化学专门史设计艺术学数量经济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信息艺术设计生物信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学历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伦理学金融学民商法学社会学
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英语语言文学有机化学生物信息学信息艺术设计
学位授予

截止2014年,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7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史、世界史 、数学、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史、心理学、世界史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哲学、艺术学、公共管理、法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体育学、理论经济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教育学、生态学、*史、世界史、政治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

学科评估

在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清华大学14个一级学科全国*,32个学科进入前五名。

在2014年9月16日发布2014—2015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清华大学世界排第47位。

学科得分名次学科得分名次
力学901法学827
机械工程912理论经济学7316
仪器科学与技术892应用经济学826
材料科学与工程941哲学7810
动力及工程热物理971政治学7611
电气工程911社会学805
电子科学与技术854马克思主义理论872
信息与通信工程853教育学7612
控制科学与工程941*语言文学7620
计算机学科与技术951外国语言文学7610
建筑学951新闻传播学815
土木工程863*史819
水利工程902世界史7219
化学工程与技术864数学815
核科学与技术941物理872
环境科学与工程971化学876
生物医学工程872生物学961
城乡规划学911统计学7320
风景园林学802管理科学与工程921
软件工程881工商管理873
艺术学理论853公共管理882
美术学814设计学921
师资力量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29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6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25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429人。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科学院院士43名,*工程院院士34名,15名教授荣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24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5人入选讲座教授,17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87人,*教学团队14个。
*工程院院士
尤 政王玉明王思敬龙驭球
关肇邺孙家广安继刚朱永
江 亿吴佑寿吴良镛吴 澄
张尧学李三立李龙土李恒德
李焯芬李道增沈德忠陈丙珍(女)
陈肇元岳光溪范维澄金国藩
金 涌柳百成郝吉明倪维斗
聂建国钱 易(女)程 京蒋洪德
韩英铎雷志栋

*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王光谦王志新王补宣
王崇愚丘成桐卢 强邝宇平
朱邦芬朱 静(女)过增元吴良镛
张 希张首晟张 钹张楚汉
李亚栋李衍达李家明李惕碚
杨 卫杨振宁邱 勇陈难先
周炳琨孟安明范守善南策文
姚期智施一公柳百新费维扬
赵玉芬(女)饶子和顾秉林隋森芳
黄克智温诗铸程津培雒建斌
潘际銮薛其坤Michael S.Waterman
*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艾四林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申永胜
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袁驷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李俊峰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郝吉明理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肖杰
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傅水根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朱邦芬
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柳冠中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文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孙宏斌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华成英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朱颖心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黄天佑
教学建设截至2013年,清华大学累计荣获教学名师奖人数(*15人、北京市67人)、精品课程数(*90门、北京市101门)和优秀博士论文总数(117篇,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12)都高居全国高校榜首,在已经进行的4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评选中,清华共有18位教师当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
*教学名师
      范钦珊    李砚祖      申永胜吴庆余袁驷
郝吉明傅水根      胡洪营钱易华成英
       柳冠中       陈信义李艳梅孙宏斌李俊峰
国家精品课程
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学数学实验
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基础物理实验
土力学水力学电子显微分析
水工建筑学水文学原理与应用微积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代数与几何
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化工热力学
工程材料材料加工弹性力学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1)
机械原理制造工程基础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传热学燃烧理论大学物理
汽车理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仪器分析
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量子力学
高电压工程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有机化学及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量经济学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金融工程
计算机系统结构电子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
模式识别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创业管理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现代生物学导论
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文物精品与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统陶艺室内设计
*古代礼仪文明中西文化关系史外国工艺美术史
国际关系分析英语写作(1~4级水平)动画设计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民事诉讼法
综合造型基础*工艺美术史大学体育
刑法学机械制造实习民法学
实验室科研探究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电子商务概论土木工程CAD传统染织艺术
水处理工程通信电路*新闻传播史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物理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内蒙古*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空空导弹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清华大学-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清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人人公司新闻传播学类文科实践教育基地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教学模式

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在多门课程上采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与世界名校共同组织课程、联合培养等重要措施,都旨在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视野。清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全面而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每学期,清华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近两千门课程,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学科领域。这两千多门课程,除个别专业很强的课程以外,都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同学们可以在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兴趣,各取所需。这一在国内领先的选课制度,打破了国内传统的各院系之间层层封闭、学生选课自由度小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综合性大学的魅力。

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是清华的重要特色,清华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学生艺术团(800名成员中大部分都是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这里更有全国综合性大学最丰富的艺术课程,涵艺术史论、美学、赏析、艺术表演与艺术创作等,年均选修学生达7000人以上。

清华大学开设有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最丰富的体育课程,年均选修学生超过25000人次,其中定向越野、射击、跳水、艺术体操等都是深受同学欢迎的特色课程。

教学成果

2000年至2012年,在每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清华大学共获得69项奖励,其中:2001年共获得*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作为*完成单位的成果20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2005年共获得*教学成果奖26项,其中作为*完成单位的成果19项,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9年共获得*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作为*完成单位的成果12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
学业评价体系
2015年5月15日,清华大学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为等级制形式,将不再出现百分制。
根据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其中获A+(非常优秀)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5%。获得F(不通过)的学生比例则不设要求。
按照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等级评价细则。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异议,学校行政部门会请老师给出解释和说明,不作最终判断,最终由院系的教学委员会作出裁决。
这项改革历经5年,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较后综合形成这一改革方案。
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后,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学校不提供逐次排名的名单,而只提供前10%、20%、40%、80%等段位的名单。后期通过面试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科研潜力、素质等方面的考察。

人事制度/清华大学

1993年清华大学开始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提出“非升即走”实施方案,意在通过末位淘汰制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人才流通。
1994年“非升即走”方案正式实行。其中规定:初级职务在达到任职年限后三年内升不了中级;中级职务达到任职年限五年内升不了副高级者,“非升即转或非升即走”。
1999年清华大学实行有限期与长期聘用相结合的聘用制度,将“非升即走”制度化。新制度强调:对新聘人员实行连续合同聘用,规定初级职务最多两个聘期,中级职务最多三个聘期,如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则不再续聘;副教授以上经过一至两个聘期后可长期聘任。
1999年清华又取消了新聘教师的任职资格证书,代之以具备明确聘期的教师职务聘书,聘任年限与合同聘用期限同步。(1998年至2002年,聘用合同没有续聘〈含未满合同〉的教师占签聘人数的10.8%。至此,合同制逐步占领“铁饭碗”意识,在清华推广开来)。清华大学前任校长顾秉林院士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对当时的人事改革制度的设想进行了通俗阐释:“经过两个周期也就是6年,如果你还没有升职,那就应该离开。”由于现实“执行难度太大”,迄今为止清华的改革措施依然“相对平稳”。
1940年美国高校实施“不升即离”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非升即走”并非清华原创。
1940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美国大学协会联合通过了《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提出广为人知的“Tenure-Track”制度(又称“up-or-out”,“不升即离”制)。为了获得终身教职,美国大学专职教师往往要经历获取博士学位、博士后研究(2-3年)、助理教授(至少5年)、副教授(3-4年)和正教授的发展“流水线”。在助理教授试用期内,若无职位晋升,则必须走人;若达到评定标准,则有永久或继续任职的资格,除非某些不可抗因素干扰。

学校领导/清华大学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校 长邱勇
副校长康克军, 张凤昌,谢维和,程建平,袁驷,邱勇,姜胜耀,施一公、尤政(2015年9月上任)
党委书记陈旭、李一兵(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校长程建平
党委常委康克军,程建平,张凤昌,谢维和,袁驷,邱勇。
历任领导
姓 名职 务任 期(新*)姓名职 务任 期(新*前)
陈旭党委书记2013~至今彭佩云党总支书记1949.3~1950.3
陈吉宁校长2012.1~至今冯友兰校务会议主席1948.12-1949.5
胡和平党委书记2008.12~至今梅贻琦校长1946.10~1948.12
顾秉林校长2003.4~2012.1常务会主席1946.10~1948.12
陈希党委书记2002.2~2008.12梅贻琦清华校长1938.5~1946.5
王大中校长1994.1~2003.4梅贻琦校长1931.12~1937.8
贺美英党委书记1995.9~2002.2吴南轩校长1931.4~1931.6
方惠坚党委书记1988.9~1995.9罗家伦校长1928.8~1930.5
张孝文校长1988.10~1994.1温应星校长1928.4~1928.6
李传信党委书记1984.2~1988.9曹云祥校长1922.4~1927.12
高景德校长1983.5~1988.10金邦正校长1920.9~1921.10
林克党委书记1982.7~1984.2张煜全校长1918.7~1920.1
刘达党委书记1977.4~1982.7周诒春校长1913.10~1918.1
校长1978.6~1983.5唐国安校长1912.10~1913.8
蒋南翔校长1952.11~1966.6唐国安监督1912.4~1912.10
党委书记1956.5~1966.6周自齐监督1911.2~1912.4
袁永熙党委书记1953.9~1956.5------------------------------
刘仙洲院系委会主任1952.6~1952.9------------------------------
何东昌党委书记1950.3~1953.9------------------------------
叶企孙校务任委员1949.5~1952.6------------------------------

校友总会/清华大学

清华校友总会的前身是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和清华同学会。清华学校留美同学会是1913 年夏天发起成立,以振作校风,联络情谊为宗旨。在总会执行部下分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两支会,到1920年回国的同学逐渐增多,在国内设立上海支会、北京支会。编制同学录,联络会员,募集捐款,赞助该校,将校中情况时常报告诸同学等等。1927年由华北支会发起,募捐购屋于骑河楼39号,创办北京清华同学会会所。清华同学会总会于1933年10月29 日在北平骑河楼清华同学会会所成立。校长梅贻琦为会长兼总干事。总会以增进该校利益,联络会员友谊,提倡互助精神为宗旨。1934年01月01日,《清华同学会总会校友通讯》创刊,后改名为《清华校友通讯》。

学术研究/清华大学

科研建设清华大学形成了由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而设立的重大专项和由国家财政稳定持续支持,以提供公共科技产品为主的基本计划组成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是该校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十一五”以来,该校每年通过上述渠道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合同额超过15亿元。未来几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学校从上述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也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2010年,该校文科新开课题77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5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后期资助、专项)立项2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6项。

该校在部分学科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科学前沿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和Cell等著名杂志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如吴德海课题组在Science(2002年)、范守善和李亚栋两个课题组分别在Nature(2002,2005年)上发表了有关纳米材料方面的学术论文,施一公、颜宁领导的研究团队2009年以来在Science、Nature和Cell等上连续发表了多篇结构生物学方面的高水平论文。

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工作中,部分项目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如“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生物芯片”、“下一代互联网”、“应急平台”等分别在解决海关打击走私、抗击“非典”、维护公共安全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推广项目:《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是由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和科技开发部在对学校科技成果广泛征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写的年刊,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较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较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较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科研成果

成果奖励:该校在战略高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方面,组织全校优势力量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至2010年,学校累计获得*科学技术奖励419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92项。

专利技术:学校专利工作紧密围绕“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与质量,专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高水平专利的支持和技术转移”这样的宗旨开展工作。将知识产权特别是将专利权的保护贯彻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在学校承担的重大、重点项目中,以一些重要专利技术为主形成了以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相结合的专利群。国内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持续增长,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增长幅度显著,在全国高校中名列*,仅2009-2010两年申请数为872项,占1985年以来申请总数的约46%,授权数为332项,占授权总数的约62%。

从1985年至2010年,学校累计申请专利11578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940项;授权专利数为6744余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为5247项;申请国外专利总数1915余项;国外专利授权总数536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约为838项。

论文著作:根据*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连续17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技术会议索引 》(ISTP)收录论文数,连续22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9年度国际论文被引用3766篇,共计13314次,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2758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3431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1377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83篇。

2009年该校共发表各类学术著作165部,2010年该校共发表各类学术著作138部。2009年该校共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268部,2010年该校共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261部。

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截至2012年5月31日,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学校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及双边学术会议,使全校师生了解国际前沿学术信息和较新学术成果,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高层次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召开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呈现出数量多,级别高、领域广、促进后续合作的特点。根据清华大学官网资料显示:学校每年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80个,会议参会总人数近万人次,其中境外代表近5000人次。一大批水平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大国际会议先后在清华召开,如:国际碳纳米管2009会议、第三十六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第八届共轭高分子与有机纳米结构光探测国际会议、第十届放射与核医学成像的全三维图象重建国际会议、2009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第15届层间化合物国际会议、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第33届国际燃烧会议、国际互联网工程组织第79次会议等。这些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会议在清华的召开有力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清华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声誉。

清华论坛

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高水平、成系列的学术论坛。论坛主题覆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讲,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举办四十二讲。

世界经济论坛

2009年10月17日,首届清华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的*与世界经济新格局”,。2010年,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主题分别为“2010年*经济结构调整与世界经济风险”、“风云是否突变: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与第二轮金融危机等”。

国际安全论坛

2010年4月3日,首届清华大学国际安全论坛举办,主题为“建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论坛发布了题为《建设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的研究报告。6月19日举办第二届,主题为“金融安全与东亚合作”,发布《构建A3货币联盟》研究报告,探讨A3货币联盟可行性、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与面临的困难、人民币升值压力、*金融改革难点等议题。

社会发展论坛

2010年4月,首届清华大学社会发展论坛举办,发布题为《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研究报告。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世界建筑》: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装饰》:作为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清华法学》:《清华法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编辑,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

文化传统/清华大学

校徽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它们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这两句话较先是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到清华演讲时勉励清华学子时提出的,而校徽的原型来自清华兵操营的军旗,其后又经历多次更改。该校徽于2003年12月学校以“清华老校徽图案”申请注册教育服务类商标,并于2006年4月获批。
校歌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最终采用了汪鸾翔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歌词,并由何林一夫人张慧珍(也做张慧真)女士谱曲。于1924年03月18日全体练习试唱,03月20日在大礼堂正式合唱,刊载于1924年03月27日《清华周刊》。为帮助学生理解,汪鸾翔于1925年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将校歌逐段作了解析。歌词(汪鸾翔词 何林一夫人曲)
(一)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校庆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04月26日由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但是,这一准确日期还是存在争议的,另外为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于是学校定为每年四月的较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校花清华以紫荆和丁香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组成,以紫色为主。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的国色,蓝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亦蕴含着中西文化的会通,亦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儒家经典《周易》“乾”、“坤”二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此后,学校即以此八字尊为校训,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礼堂即以巨徽嵌于正额,以壮观瞻,同时期产生的校徽中也已有此八字。
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在纪念90周年校庆期间,全校开展了整整一年的“清华精神”大讨论,一般认为清华精神包括“爱国奉献”、“严谨求实”、“勇于求新”、“追求*”、“团队精神”、“世界眼光”等方面。清华校长顾秉林在2003年任职致词中正式提到清华精神为“爱国奉献、追求*”。
校风行胜于言
该四字来源于1920级毕业纪念物——位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的铭言。
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办学特色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校名题写伴随着新*的诞生,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欣然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如今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特色专业/清华大学

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科历史悠久,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的,学制5年。回顾过去,在教育部组织的多次专业教育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本科多次以优秀的成绩首批通过评估,而且该专业至今还一直保持着全国一级重点专业学科的地位。该专业一直秉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而且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上各大建筑类比赛,并在众多的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屡获殊荣,使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好评。
水利水电工程大学生风采水利水电工程系是清华大学较具优势和历史传统的工科系之一,历史可追溯至成立于1929年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万里长江*坝——葛洲坝、世界较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都有该系师生的参与。从1958年全系师生设计的当时华北地区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到近十多年来自主设计建成的福建溪炳和新疆石门子两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碾压混凝土拱坝,都凝结着全系师生的智慧和创造。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程系科之一,也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科系之一。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系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机械工程系本着严谨求实、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为国家的科技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电气工程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隶属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简称电机系)。至今已经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其中还包括我们熟悉的朱?基、黄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能和这些国家领导人成为校友,也不失为一种荣幸。在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评估中,电机系电气工程学科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不仅整体水平获得全国*,并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所有四个单项中均名列全国*。

清华风物/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东临地铁13号线,西临北大、圆明园,是*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清华园原为皇家园林,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54.8%,拥有树木1152种,其中乔木4.5万株,灌木18.8万株,百岁以上古树240棵;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45万平方米,1.39万间。
校园内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群落,为师生创造了适宜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清华园大礼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风雨中挺立数十载,上面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 清华校园按照南门主路(学堂路)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同方部、西体育馆及理学院等建筑分布其间,原王府庭园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则展示了*传统的园林风格;东区则以1950年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以及建筑馆、明理楼、经管学院、逸夫科技馆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 在清华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一块被清华校友称为“清华*碑”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为当年国学研究院师生为纪念王国维而立,碑铭上陈寅恪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

历史沿革/清华大学

清末民国清华学校
1909年,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同时开始筹建附设肄业馆,总办周自齐,招考*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梅贻琦等。

1910年,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竺可桢、赵元任等。1911年,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并首次开学,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裁撤游美学务处;唐国安担任首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在校生约500人,教员30余人,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领袖人才”。

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丹纳为学校指定校园规划,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早期建筑。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城内十多所学校示威游行。清华学生组织演讲、会见公使、致电巴黎和会;9日,校内挂半旗,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并焚烧校内日货。

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清华学术得到空前发展。

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始创四年制本科教育,分文、理、法三院。
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罗家伦为校长,易名“国立清华大学”,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延请了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张子高等几十位著名教授。

1929年4月,罗家伦因查出清华基金帐目亏空,要求改革,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提出辞职。

1930年5月20日,学生代表大会驱逐罗家伦校长,后阎锡山所任乔万选遭学生护校纠察队阻挡。

1931年,教育部所任校长吴南轩独揽大权、蔑视教授人格,携印入城,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学生护校委员会和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10月14日,任命梅贻琦为校长,其在任17年中,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

1932年,设工学院。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西南联合大学
1936年春,清华大学决定在湖南筹设分校。2月,梅贻琦与工学院院长顾毓琇等赴湖南,与湖南省主席何健商洽。何健对清华在湘设分校表示欢迎,并希望首先筹设农学院。清华大学为稳妥起见,表示拟先设农业研究所,然后逐步改为农学院。关于校址,原拟购圣经大学旧址,后因索价60万,清华无力承担,而由何健拨长沙岳麓山空地100余亩赠与清华作为建校之用,何健与梅贻琦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1936年冬,清华秘密运送一批图书、仪器到汉口,每批10列车,每车约40箱。这些设备、图书,成为以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非常重要的教学设备,为保证联大正常的教学以及有限的科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25日,临大开学,11月1日开始上课。临大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4个学院17个学系。截止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114人、借读生218人;教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

临大初期,清华计划利用原来在长沙岳麓山南为特种研究所修的建筑,做暂时驻扎的打算。但1937年底,南京沦陷,武汉危急,战火逼近长沙,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校至昆明;正如西南联大校歌中吟唱的“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学期结束后,师生启程奔赴云南昆明。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还有男同学二百余人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栉风沫雨,行程全程3200多里,其中徒步26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罕见的一次“长征”。时年40多岁的教授闻一多不顾体弱,毅然参加步行团;由临大抵昆明入学的学生有993人,其中清华学生481人,清华教职员共达200多人。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以命令转知:奉行政院命令,并经国防较高会议通过,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6月8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关防”到校,7月1日正式启用。校名中去掉“临时”二字,表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性和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农学院。

建国初期

清华大学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后以新竹清华大学之名于台“复校”。清华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

1949年1月10日,北平市军管会接管清华,5月4日,成立以叶企孙为主席的校务委员会,主持校务。7月,新政协筹委会征求国旗、国徽、国歌,次年6月,营建系主任梁思成召集组建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设计方案最终被采用。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该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

1952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

1957年至1958年春的反右斗争中,清华571人被划右派。清华逐渐形成了“又红又专”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色,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至今。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文革十年

文革时期,清华大学作为文革红卫兵运动的重要摇篮,始终处于漩涡中心,在此期间学校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66年12月19日,经“无产阶级司令部”授意,一统清华“文革”的井冈山兵团成立,蒯大富为*把手。12月25日,5000多师生开展“反刘少奇、邓小平”游行,即“一二·二五大行动”。1967年4月10日,召开旨在揭露刘少奇的“批斗王光美万人大会”。
1967年4月14日,因对文革一系列重大问题存在分歧,井冈山兵团分裂为“兵团总部”(“团派”)和“四一四串联队”(“414派”或“四派”),矛盾日益激烈。5月29日晚,“414派”成立“清华大学井冈山四一四总部”,与“团派”正式对立。

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两派矛盾膨胀。4月23日至7月27日,两派之间爆发“百日大武斗”,动用棍棒、土枪、土炮、剧毒弓箭、地雷、手榴弹、半自动步枪、燃烧瓶、土坦克等,针对大礼堂、东区浴室楼、科学馆等进行抢占与争夺;致使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身残疾。

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派出工宣队进驻清华。“团派”袭击工宣队工人,导致5人被杀、731人受伤,震动北京城,史称“七二七事件”,直接导致毛泽东终止全国群众武斗。

1970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迟群、谢静宜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刘达任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取消革委会。

改革开放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清华大学逐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招收研究生,恢复教学、科研能力,到1982年,在校学生数量超过8800人。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并逐步恢复了文理、经管、社科等学科。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 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同年,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中心(National CI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大学领先奖。

1996年,列入首批”211工程“,同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恢复建立法学院。同年,学校被列入首批985工程。

2000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 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成立医学院。

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4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成立“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两岸清华(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动。

2012年,*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并入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2013年,成立材料学院。

2015年6月18日,为探索解决全球性挑战,由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GIX)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正式启动。这是*高校*次到美国办学,也标志着*高校在美国设立的*实体校区和综合性教育科研平台正式建立。

2016年2月,清华大学药学院成立。

校园设施/清华大学

截至2009年,校园总占地面积392.4公顷(校本部306.0公顷,不含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98.1万平方米,为*大陆高校较大的校园之一。校园绿化率54.8%,拥有树木1152种,其中乔木4.5万株,灌木18.8万株,百岁以上古树240棵。公共教室面积5.3万平方米,教室276间。学生公寓共45万平方米,1.39万间。

学生文化活动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设有音乐、美术及舞蹈教室,展览厅、报告厅、表演厅,以及40多间琴房,各种文艺社团都在此活动。

综合体育中心面积约12600平方米,可容纳约5000观众,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并为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学生日常锻炼提供场所。

游泳馆面积约9700平方米,具备国际标准长度泳道和标准高度的跳台、跳板及陆上训练场地,是一所符合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
2009年11月,清华大学新射击馆“维学馆”落成启用。新射击馆坐落在东大操场东侧,与东体育馆共同组成东操场的东、西看台。新射击馆建筑面积10700多平方米,建有10米靶56个,25米靶两组,50米靶10个。

2003年,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美术学院大楼、紫荆学生公寓等工程项目陆续竣工。相继竣工的项目还包括紫荆学生公寓区的研究生、留学生公寓和高级培训学员公寓、理化楼、公管学院大楼、老年学研究中心等。

学校兴建的主要项目有射击馆、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这些项目在2011年百年校庆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截至2010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约有396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除中外文图书外,馆藏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册;期刊合订本约有53万册;年订购印刷型期刊3268余种;本校博、硕士论文9.2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459个;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5.7万余种;中外文电子书超过238.5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约有105.9万篇。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