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
教学教研。学生风采,学校招生,教师风采,查看更多新闻。
2006年,是温州中学激情振奋、鼓舞人心的一年,是温州中学办学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在这一年,喜事连连,年末的系列喜讯把这一年我校的工作推向了高潮。
盘点这一年,温州中学的师生有理由骄傲,但更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这一年,我校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重点上线人数突破500;这一年,我校成功举办国际城市数学邀请赛;这一年,我校共有6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又有5位年轻教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这一年年末我校在全国奥赛中全面开花,共获得36个一等奖,60个二等奖,58个三等奖,在浙江省名列首位。
回眸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写下的“英奇匡国,作圣启蒙”,提升了多少温中学子的梦想,他所写下的“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温中学子在追求理想之路上前行。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无愧于前辈的重托。
21世纪需要大批既有全面基础素质,又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创设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使各种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从中诞生。
2015年高考,浙江省温州中学学生参考人数为595人,*批上线共计510人(其中艺术、体育27人)。
学生出版的《中国文学》曾被中科院列为学术期刊论文索引篇目。
2003年创刊的《籀园春草》多次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社刊。
2011年高考,浙江省温州中学上一本线人数为515人,其中一名同学为浙江省理科状元。
2013年高考,浙江省温州中学上一本线人数为563人,22人上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
2013年7月,温州中学一名学生在第24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上摘得金牌。
2013年,浙江省温州中学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于9月12日-15日在同济大学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中荣获T恤设计二等奖、土力学赛三等奖,团体三等奖。
2014“七大名校”自主招生,温州中学居浙江省第二位;并在2014年高考中,两个班级学生几乎全部上一本线,被称为最牛高考班。
2006年,共有6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有5位年轻教师被评为省教坛新秀。
2013年,邵庆对老师喜获浙江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2013年,吴时月老师获浙江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2013年,汤丽明老师喜获浙江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名。
2013年,浙江省温州中学九个课题在温州市六类课题评审中获奖。
2013年,浙江省温州中学立项的浙江省教研课题优秀结题3项。
2014年,王宝䶮老师获浙江省劳模荣誉称号。
2014年,浙江省温州中学教师开发的三门课程入选“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清华大学2013年、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学校
北京大学2013年、2014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学校
浙江省文明单位
浙江省先进学校
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学校
全国群体先进单位
温州市十大现代化名校之一
在浙江省温州中学的百年校史中,培养出众多的学术大师、治国栋梁。
据现有材料统计,至少有260名校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革命和建设中,有40多人成为革命烈士。学生参加革命队伍、在校入党及成为革命烈士人数之多,均居浙南各校之首。
此外,校友中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9人,评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的约500人。数学家中担任过国内外知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的不下30位,因而浙江省温州中学被称为“数学家的摇蓝”。
郑振铎,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苏步青,数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邱清泉,国军第二兵团司令,中将军衔。
夏鼐,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
徐贤修,中研院院士,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杨忠道,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教授,中研院院士。
夏承焘,中国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张肇骞,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
谷超豪,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获2009年度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
张淑仪,声学家,中科院院士。
施立明,遗传学家,中国分子进化生物学先驱,中科院院士。
李启虎,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专家,中科院院士。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王克明,材料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陈功甫, 民国时期著名教授、学者、历史学家、中国史学史、近代史学科教研先驱。
温州中学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有百年历史,知名校友中以数学家居多,其中担任过国内外知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的有30多位,因而温州中学也被称为“数学家的摇篮”。
温州三次沦陷,温州中学三度迁校,是抗战年代温州校园几度搬迁的典型:初迁青田水南、村头,再迁北山、白岩,三迁泰顺江口(因建造珊溪水库,江口现在已经被淹)、南田三滩,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秋才全部迁回温州城区。
现在坐在舒适、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校舍中的莘莘学子,很难想象战争年代求学的那份额外艰苦。
截至2010年,浙江省温州中学共有48个班级,学生近2400名,教职工227人。
截至2010年,浙江省温州中学占地338亩(其中水域约占30%,绿化占地面的40%),校舍建筑面积共7.67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学馆(内有天文气象台)、实验楼、图书馆(含学生电子阅览室)、体育馆、艺术楼(内含校史馆)、学生宿舍、教师休息楼、食堂、行政办公楼、英语岛、生物岛。同时还建有标准的田径场、网球场和室内太阳能游泳池,校园内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广播系统、监控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
浙江省温州中学电教、实验、劳技设备、体育器材配备,均按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的Ⅰ类标准配置。学校建设有教育信息中心、校园网络系统、CATV系统、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图书馆藏书共计99713册,杂志225种,报纸55种。
师资力量
截至2010年,浙江省温州中学共有在职教职工227人,其中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82名,省、市级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三十人以上, 市“551”人才工程5人,市“221”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12人,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7人。
学会做人和张扬个性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充分自治、自立,把自己纳入文明的轨道。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必备的知识、能力、品格,更要重视促进学生个人特有的心理特征的发展,重视每个有活力的生命体的个性张扬,学校教育的环境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闪光点的舞台。为此,学校打破了单层的、封闭的课程框架,建立了必修选修、社会实践和兴趣并存的、开放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增添了劳动技能和体育选修课,成立了文学、影视评论、音乐美术、书法、武术、科技等20多个兴趣小组。
学生不但学业优秀,他们的全面发展足实令人鼓舞。周辰同学,初中以数学满分进入温州中学,他的英语成绩非常突出,口语会话能力好,参加全国“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得市第2名,决赛第8名;2005年温州市高一英语听读能力初赛、决赛一等奖;还获得了PETS(全国英语等级考试)4级口试合格证。在学校艺术节的英语演讲比赛中更是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并在学校英语课本剧《威尼斯商人》的表演中担任主要角色,表现突出。成绩优异,高中三年在各次考试中总成绩名列全年级段的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特别是在2005年获得“校长嘉奖”。他各学科综合实力强,平时非常注重各科均衡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曾经担任过班长、生活委员,工作能力强,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三年的中学生活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等,兴趣爱好广泛,爱好打篮球、乒乓球和科技制作小发明等。高二的钱之舟,是温州中学文学社的社长,有多篇文章在*比赛中获奖(包括《在森林的外面》获第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及第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二等奖,《曲线回归》获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等),演讲能力极强;孙楠毕业于少艺校,专长于手风琴,黑管琴,在学校艺术节上获独凑第五名;李颖洲多次获机器人比赛大奖,曾获温州市*名,浙江省第二名,全国“广茂达”杯一等奖。陈思思在学生会担任“权益部”部长,非常活跃,工作十分积极,组织演讲能力较好。高二和高三连续两届获全国化学一等奖的李果同学曾获浙江省教育厅西画特长B级;进入化学冬令营的吕绳涛曾获中国—美国少年儿童书法摄影绘图比赛优秀奖,全国小百花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三等奖,其作品曾入选安徽省书法新人作品展,还曾获蚌埠市“沁雅花园杯”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进入大学后我们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再次得到体现。仅以参加信息学奥赛同学为例,舒春平老师通过跟踪调查发现,他们都是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佼佼者。例如02年的银牌选手盛城同学,当年他在读高二,就直接被保送到复旦,后来成为复旦大学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的主攻手之一,并取得国际总决赛的第5名的好成绩。04年保送到复旦的沈震同学,也参加了“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目前为止已取得国际总决赛第32名的佳绩。在复旦大学目前有3个在读学生,都得到了吴永辉等教授的赞赏,吴老师曾说,温州中学的学生他放心,肯吃苦,诚实听话。
在学校的新五年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努力构筑同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校文化新体系,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把温州中学办成一所走在国内中学教育前沿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学校,使之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验示范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学校”的发展目标,为每一位学生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更有机会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校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意为“英才匡扶国家,作圣贤的启蒙者”。来源于温州中学校歌。“英奇匡国”回答了“温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作圣启蒙”则可理解为做一个为民智的启蒙做贡献,并且道德高尚的“圣人”。
浙江省温州中学校歌
词:朱自清 曲:弘一法师
雁山云影,瓯海潮淙。
看钟灵毓秀,桃李葱茏。
怀籀亭边勤讲诵,中山精舍坐春风。
英奇匡国,作圣启蒙。
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
浙江省温州中学重视第二课堂,学校共有社团24个:青协、魔方社、科技制作社、青卒画社COS组、棋社、文学社、数学社、英语社、舞社等,活动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社团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
温中剧团成立于1939年9月21日,同年秋,首场公演吴祖光的著名四幕话剧《凤凰城》,导演颜景文,演员有颜景文、王学仁、管鹤鸣、沙桂芳等。10月至11月,又先后为募集寒衣、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等演出多场。同时还演出《反正》、《炸药》、《死里求生》、《三江好》、《杀敌有功》、《旧怨新仇》等独幕剧。
1940年秋,先后在青田、丽水、温州公演宋之的名剧《鞭》,导演陈翰,演员有徐章、陈超元、蔡韶箫等。期间,为响应“剧人号献机运动”,在青田补习中学举行国防戏剧公演,剧目有《伤兵之友》、《游击之爱》等独幕剧,所得之款如数汇往重庆全国剧人协会献机之用,以示爱国热忱。翌年4月初,为救济贫民并筹募剧团基金,在中央大戏院隆重公演阳翰笙的四幕名剧《塞上风云》,导演吴联英,演员有黄冠秋、马伊丽、樊祖鼎等。1942年至1946年,温中剧团相继演出《夜光杯》、《天长地久》、《蜕变》、《孔雀胆》、《大地回春》、《大雷雨》、《春雷》等剧。
温中剧团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校园剧团,历史悠久、业绩辉煌,从成立到解放初期(1939—1949)的10年中,演出过不少著名话剧,为温州进步戏剧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商请温处道童兆蓉和温州知府王琛,将温州府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温州地方当局决定以旧校士馆为址创建温州师范学堂。
1908年学堂建成。师范学堂后易名温州师范学校、浙江第十师范学校。
1923年(民国十二年),教育部新学制(壬戌学制)要求将各地省立师范学校并入当地省立中学。于是十师和十中合并,校名仍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
1933年学校改名浙江省立温州中学。
1939-1945年间,温州三次沦陷,学校数度迁址,先后在青田水南、村头、南田和泰顺江口等地办学。
1946年,浙江省浙东第三临时中学归并浙江省立温州中学。
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全省14所重点中学之一。
1954年8月,校名改为浙江省温州*中学。学校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
1959年,浙江省调整重点中学,温州一中为全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
1963年,浙江省教育厅挑选基础较好的17所中学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以与高一级学校形成“小宝塔”,该校名列其中。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学校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1978年,学校重新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中学。
1981年被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5年,学校复名“浙江省温州中学”,并再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高级中学。
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2002年秋,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整体迁移到占地338亩、投资约2亿元的梧埏新校舍。
2006年起,由中央拨款千万元资助学校创建新疆班,筹建中的新疆班为温州中学民族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址在温州中学现校址的南部。
2007年,温州中学新疆部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
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能成功;有了先进办学理念,才能把教师引领到较高境界,才能把学校引领到较高境界。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2002年10月,在市政府支持下,市教育局正式启动“数学家摇篮”工程,设立工程理事会,并在我校设立了工程活动主基地。迄今为止,我市先后向摇篮工程注入活动资金400余万元,并根据设立宗旨相继设立了温中数学实验室、小数学家活动中心,成功承办了首届东南三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第七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开展了温中数学特长班教学实验研究,举办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修班、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练员培训班,邀请国家奥林匹克高中数学竞赛原总领队裘宗沪等十余位数学名家来温讲学,举办一年一度的温州市“摇篮杯”高中数学竞赛、初中学生数学小论文评比等活动,将数学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这一切为我校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以此为契机和鼓舞,我校在各学科都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尝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我校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我们特别着意于形成一支有学科特长的教师队伍。近年来,胡海帆校长多次带领各科老师外出考察,省内省外、南下北上,学习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嘉兴中学、湖州中学、效实中学、镇海中学都曾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湖南师大附中、湖北武钢三中都有我们探访的身影,为的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打造富有温中特色的教师队伍;学校多次举办国际和国内的大型竞赛活动,并多次邀请国内的一流专家、教授来校做好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这些工作让教练员在交流中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校制定了《学科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成立了学科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教研处、教务处、年级段、教研组有关负责人参加。各教研组成立了学科竞赛研究小组,设总教练一名,负责组织本学科教练研究学科竞赛教学,审批竞赛活动计划。
在素质教育之路上,我们的脚印日渐清晰:2004年,王超同学在高手如林的对决中,以国内测试*名的成绩,被世界前五位的*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录取;2005年,周传凯进入国家集训队,同时保送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自主招生面试中,我校毕业生高挺然以敏捷的才思、广阔的知识面征服了评委,表情严肃、要求苛刻的专家们也禁不住为他鼓掌;今年,从已知的消息,倪良福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还有六位同学进入冬令营。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国内一流大学的欢迎。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向来以审核程序严格著称,临时增加名额的情况极少出现。2006年,北京大学原拟分配我校一名保送生和自主招生考试名额。年底,获悉我校在素质教育实施方面的成绩之后,北大派出相关人员到我校核实调查并组织学生座谈;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富于创造精神的温中学子赢得了教授的青睐。最终北京大学毫不吝惜地将11个追加名额给予我校。
文化作为反映人们共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还为人们创造了发展环境和方式。六七百年以前,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抨击儒学重义轻利、重本轻末,注重经世致用。这是温州人的精神财富,这是历史的传承,文脉的延绵,也奠定了温州人重实际、讲实利、求实效的思想文化基础。这一思想文化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努力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教师文化的哲学基础。
人才资源是*资源,学校管理人才的道德化、职业化、专业化和创新化事关教师文化建设的“高度”和“深度”,名特教师的人文关怀、道德情感、学术水准和专业水平事关教师文化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以下一个个朴实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事业的明天。
这是金长林老师竞赛心得中一个很具代表性的片段:“搞数学竞赛本来就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自从我到温州中学以来,我一直担任奥数教练,6年多以来,从没度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从五一长假、国庆长假、寒假、暑假到周末都一样,对于家庭我一直很内疚,我对不起妻子和孩子!几年来几乎不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到现在为止只参加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记得孩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那天下雨,老婆有事,只能让我去给孩子送雨伞,接到任务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忐忑不安,因为我还不知道孩子在哪个教室呢?果然不出所料,等到我找到孩子的教室时,孩子已经冒雨回家了,老婆一回家,等待我的是一顿臭骂!”而他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呢?“作为竞赛教导员,还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及时做好学生的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也会跟他们一起高兴、疯狂,我始终认为学生选定了数学,那就选定了我,我必须关心他们,帮他们提高成绩,教他们如何做人。”这就是我们老师的价值观和职业精神。这也正如陈相友老师所说“竞赛如同创业,创业者更多时候是快乐的,因为一个人在黑暗中走路是寂寞的,那么多人手拉着手走的时候那是快乐、那是勇往直前。我拥有自己的团队,他们几经沙场,冲锋陷阵,他们中有埋头苦学,用功得让你心疼的;他们中有博学睿智,精灵得令你汗颜的;他们中有临危不乱、力排众议的;他们中有淡看成败、知恩图报的……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成为我迷惘之际快慰的源泉,无论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一往无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进步,逐步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研究也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
朱金军老师的体会便是很好的代表:“授课力争做到‘一题多法’、‘一法多题’、‘一题多变’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力求将相应物理模型,基本思路,题中的重、难点凸现出来。在典型题、竞赛训练中的‘好题’的讲解中,我力求‘一题多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学生中征集而来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更多的思考方向,体会物理的灵活性。知道一种思路在解题中行不通时能及时调整思路。‘一法多题’:及时归纳,建立模型,题型变化后应用,在应用中理解掌握,达到熟练地解决一类问题。‘一题多变’:一道题可不可以变化,可以如何变化,包括形式上的,包括已知与未知的交换等等,鼓励同学们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题中的重点、难点及时给总结,提出如何应对的学法指导,讲题尽量讲透彻。对学生,允许质疑,允许对权威解答提出相反的结论,允许出错。在许多权威资料中,有的解答也难免出错,只有在质疑、争论中才能辨析清楚,争论不下的问题,鼓励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老师的前瞻性也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的发展,在这方面,施春平老师有很好的总结,“当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某种内容符合学生素质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时,必然会带来良好的育人效果”。他举例说,高三的周辰写道:“我庆幸三年前的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信息学,我相信我的这段学习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它将一直伴随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高三的张俊写道:“我深深地被程序设计的精妙所吸引,钻研算法,攻克难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冥冥之中,我觉得我要飞得更远。”高三的戴鑫通在高二时与省队擦肩而过,他觉得学习计算机是其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人生片段,他在自己的感言里写道:“用广搜学习更多的知识,用深搜学习更深的知识”。高二的文学社社长钱之舟说:“0与1的世界构筑起我的梦想舞台,助我飞翔。”有资格参加07年首届亚太地区信息学竞赛的高二选手陈章义说:“学习信息学一年以来,有欢乐,有苦涩,有成功,有失败。对信息学的热爱使我坚持走了下来,朝着梦想,前进。”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自然也势必和我们同学的努力分不开;也和我们很多默默工作的班主任老师分不开。在此,我一并表示我的敬意和谢意。这是新时代的温中精神。
潘建中:校长
徐坚:党委书记
金长林:副校长
吴长青:副校长
马玉斌:副校长
徐兆丰:副校长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