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西宁市
首页:
www.xining.gov.cn
青海要闻,西宁新闻。西宁。
。西宁。
政治/西宁市
西宁市主要政府领导(截至2014年)市委书记:王建军
市长:王予波
副市长:闫树江、张永军、刘天海、王平、许国成、金九辰、王彤
秘书长:汪彦明
友好城市/西宁市
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市
斯里兰卡:卡卢特勒市
城市荣誉/西宁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中国十大避暑城市 | 中国十大安静城市 | 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 世界旅游名城 | 2011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 全球避暑名城榜 |
中国休闲城市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中国最幸福城市 |
国家森林城市 | | |
|
历史沿革/西宁市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
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
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
1962年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
1966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1985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7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管辖。
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
2003年底,辖23个街道、26个镇、24个乡、6个民族乡,934个村(牧)委会、165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7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由4个调整为3个:撤销三其街道办事处,并入马坊街道办事处。
2006年8月,西宁市:新增1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56个(26镇30乡)调整为50个(27镇23乡)。
社会/西宁市
教育截至2013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在校学生63918人;普通中学136所,在校学生118739人;中等职业学校19所,在校学生40425人;小学181所,在校学生153021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553人;幼儿园359所,在园幼儿7039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0%。其中,国家重点建设性211工程大学一所——青海大学,全国重点中学3所青海湟川中学、西宁市第五中学、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科技截至2012年,西宁地区有独立的科研院所33个,非独立院所2个,其中两所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院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有科学技术学会88个,会员43500人;科技人员21885人,其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93人,中级6524人。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共获*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95项,市级433项。先后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9人次来宁进行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和合作攻关。组织214人次前往美、英、德、日等8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及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先后争取到日本、联合国undp组织的科技援助项目4项,资助经费50多万美元。还组团参加了全国性星火、高新技术、"双新"等成果展览交流。
体育西宁市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150次左右。全市各主要公共场所有近80个健身辅导站点,每天参加晨练的人达3万多人次。
截至2012年,全市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10所、少儿足球俱乐部6所、乒乓球俱乐部4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受训人数近3000人。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在省内竞赛成绩处于领先地位。
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在西宁市家牧区,除了传统的赛马、拔腰、拉巴牛、摔跤、武术等农牧民喜爱的乡土型项目外,足球、篮球、自行车、棋类、田径等项目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农牧区的体育活动有声有色。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赛事,也是世界上*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
卫生以高原医学、民族医药和地方病为重点,开展了各项科研活动,加强高原动植物及中藏药资源的开发力度。已整理出版藏医名著11部,许多藏医学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有些藏医药已走向国际市场。现全市共有藏医院1个,病床150多张,卫生技术人员和职工238人。
2013年末,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550所,其中:医院52所;卫生技术人员170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32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4120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55人。
人口民族/西宁市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是青藏高原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26.76万人,较上年增长0.9%。全市出生人口2.26万人,死亡人口1.02万人,出生率10.02‰,死亡率4.53‰,自然增长率为5.49‰。全市城镇人口为153.7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7.8%;乡村人口为73.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2.2%。全市暂住人口为45.36万人。
青海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58.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9%,其中:回族人口36.87万人,占16.3%;藏族人口为12.45万人,占5.5%;土族5.86万人,占2.6%。
文化/西宁市
概况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截至2012年,西宁现有专业文艺团体5个,演职人员585人,其中省级剧团5个,演职人员362人;市级剧团3个,演职人员223人。全市共有图书馆6个,博物馆7个。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86%和99.5%,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出版各类报纸15种,10345万份;杂志49种,417万册;图书788种,1114万册。
曲艺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
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
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
民歌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象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文物截至2012年,西宁省级文物管理机构1个,省级博物馆1个,市、县文物管理机构3个,市、县博物馆3个,专业文博人员28人。青海境内已发现的文物点有4300余处(西宁为7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塔尔寺和隆务寺、瞿昙寺、马厂垣遗址、西海郡故城、热水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4处(西宁6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9处(西宁77处);馆藏文物1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05件(西宁14件)。西宁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中国最早的一件绘有舞蹈图形的彩陶。
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中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自然资源/西宁市
水资源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较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较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矿产资源截至2012年,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
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是全国*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亿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经济/西宁市
概况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8.53亿元,增长14.1%。其中:*产业增加值36.1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0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427.93亿元,增长9.7%。*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2%,拉动经济增长0.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9.3%,拉动经济增长9.7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8.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9.5%,拉动经济增长4.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3.7:51.6:44.7调整为2013年的3.7:52.6:43.7。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11亿元,增长22.5%,其中:完成税收收入59.68亿元,增长24.0%。
*产业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2.9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5.48万亩,下降1.9%;油料播种面积48.54万亩,下降5.1%;蔬菜播种面积32.32万亩,增长0.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0万亩,增长43.0%;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5.31万亩,增长31.96%;油料、蚕豆、马铃薯、蔬菜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1.8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6.6%。
第二产业西宁工业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技术力量雄厚,机床、工程机械及各种工具等产品的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纺织工业从纺纱、织造、后整理到服装制品;轻工以灯泡、塑料制品等为主,品种不断增加;化学工业已形成以化肥、制药、氟化盐、硫酸、红矾钠、润滑油等为拳头产品的支柱行业;建材工业在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已形成水泥、沥青、保温材料、PVC低发泡板、舒乐舍板、石膏及其制品等系列产品;冶金工业拥有全国*电解铝厂——青海铝厂和列入全国500强的西宁特钢及生产硅铁出名的青海山川铁合金厂,成为冶金工业龙头;食品工业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乳制品系列、三刺系列、虫草系列等保健、营养食品,多数产品已蜚声国内外。
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40.75亿元,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38亿元,增长18.3%。从轻重工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7.21亿元,增长25.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13.17亿元,增长17.1%。
第三产业西宁是青海省*商品集散地和商业贸易中心,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近2万个,从业人员6万人。
201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44亿元,增长32.1%。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700.79亿元,增长28.1%。2013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07亿元,增长15.0%。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06.83万人次,增长15.9%。旅游总收入100.76亿元,增长34.0%。
201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22.47亿元,比年初增加456.91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99.69亿元,增长20.9%。
西宁已拥有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四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行政区划/西宁市
西宁市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另外设有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属城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海湖新区。
旅游/西宁市
西宁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汉后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
西宁八景西宁八景,即古湟中八景,旧时西宁府称为湟中,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他们是: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是由清末湟中人张思宪所写《题湟中八景》诗而来,八景分叙述如下:
石峡清风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公里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通途。
金蛾晓日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文峰耸翠提及这一景点,必然提及西宁南山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人们曾经在南山修建一座阁楼,便有凤凰落到这儿,当地人视为祥瑞之兆。后来,也是为了企盼当地文风繁盛,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阁。
凤台留云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较高,所以凤台上经常云雾缭绕,自成景致。
龙池夜月所谓“龙池”,指的是位于西宁西郊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由于这里曾经修建过不少庙宇,所以,历史上,这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地方。这里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后来屡建屡废,清末称作“五龙宫”,曾经盛极一时。
湟流春涨所谓湟水,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水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
五峰飞瀑五峰飞瀑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沟脑,因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故名五峰山。五峰山有三奇,即林、泉、洞。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同乐亭。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迩。
北山烟雨北山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北山的古迹不少,有佛寺、道观、砖塔、洞窟、壁画和露天大佛。经历代的扩建增修,在峭壁断崖间凿成洞窟,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九窟十八洞”。北山顶上那座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
老爷山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公里,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步芳公馆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 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
地理环境/西宁市
位置境域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地处在湟水及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1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
气候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气温34.6℃,*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水文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交通/西宁市
公路以西宁为中心辐射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
公路
| 京藏高速公路 | 兰西高速公路 | 平西高速公路 | 西湟一级公路 |
湟倒一级公路 | 西塔高速公路 | 宁大高速公路 | 西宁过境高速公路 |
国道 | 109国道 | 214国道 | 227国道 | 315国道
|
铁路铁道线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
火车站:西宁站、西宁西站
航空西宁曹家堡机场是青海省*二级机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已开通了直通北京、上海、西安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航班。
光缆拥有“兰一西一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