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
公积金查询,购买汽车票,渝快办,购买火车票。公开信箱。
永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气温39℃,*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042.2毫米,平均日照1298.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辖区内云雾山、黄瓜山、阴山、箕山等5条低山山脉呈东西-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
矿产资源
永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7种。煤炭储量1.56亿吨,是全国超百万吨产煤大县(市),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5.3亿立方米,是全国稀有金属镓三大富集矿地区之一。
农业资源
永川现有耕地面积4980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92亩。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3.7亿元,增长25.3%;农业增加值实现21.9亿元,增长10.7%。全力抗旱抗灾促春耕,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达到50.0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出栏生猪95.2万头,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出栏小家畜禽2677万只,是重庆市农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系市。各种水产养殖20万亩,名特优产品有南方大口鲶、江团等,盛产各种农副产品。建成全国、重庆商品粮、瘦肉型猪、永川梨、大河龙眼、蚕级、茶叶、楠竹、柑桔等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有近30个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地方特产有永川豆豉、松花皮蛋、来苏豆干、来苏香肠、永川梨和露华浓、百年好合系列低度白酒,其中,永川豆豉、松花皮蛋为全国特产。永川梨酥脆香甜、畅销西南。
森林植被
永川现有森林面积64万余亩,森林复盖率达24.63%。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共有101科,268种,其中种子植物74科,225种,孢子植物27科,43种。植物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山岭上的常绿针阔混交林区,多属松科、杉科、忍冬科等组成,山中部的针阔叶林区,多属栎类、桦木、野樱桃、山胡椒等组成。阴山、箕山、巴岳山尚有原生植被、生物活化石--桫椤(树蕨),三条筋、光皮桦、山枇杷等也在一定范围零星分布。全区的森林资源以马尾松最多最广,占现有森林资源的67.2%。
水利资源
境内小安溪、临江河、大陆溪、九龙河、圣水河和龙溪河等六条河域横贯南北,长江干流在我区南部通过,过境全长21.5公里,全区水资源总量5885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73立方米。截至2007年,全区共有各类水利工程30419处,其中水库136座,微型水利工程9349处,山坪塘10923口,石河堰517道,引水工程46处,提水工程655处,机井32处,人工浅井8763处,总蓄引提水量26140.4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4.4%。
旅游资源
永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昔有桂山秋月、竹溪夜雨、铁岭夏莲、八角攒青、石松百尺、圣水双青、龙洞朝霞等昌州八景,为游人游览留连之地。今北有风光旖旎的茶山竹海,南有山青水秀的卫星糊、四季飘香的国家农业生态示范园--百里水果长廊和野趣十足的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有全国首例发现的恐龙化石——上游永川龙;有全国著名金石微刻艺术家刘声道的作品——三教镇石龙山摩崖石刻;有杜甫所书的“万年松化石”;有奇山怪石组成的男、女石笋山,有大文豪苏东坡留连之地——来苏梳妆台,以及宋代石刻——佛岩寺等风景名胜。其中以“茶、竹、石”三大特色旅文化游资源尤为引人注目。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区。
永川桂花糕
永川桂花糕属于地方传统美食,1984年评为重庆市名特小吃。
永川皮蛋
永川皮蛋也称为永川松花蛋,是一种传统的风味蛋制品。
永川秀芽
永川秀芽创制于1964年,标准为一芽一叶,要求芽叶完整,获得过“国际名茶金奖”等奖项。
永川豆豉
永川豆豉属毛霉型豆豉。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永川豆豉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止到2013年底,永川区辖7个街道、16个镇,为:
中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安街道、卫星湖街道、陈食街道、茶山竹海街道;青峰镇、金龙镇、临江镇、何埂镇、松溉镇、仙龙镇、吉安镇、五间镇、来苏镇、宝峰镇、双石镇、红炉镇、永荣镇、三教镇、板桥镇、朱沱镇。
2013年,永川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4.73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为渝西地区之最。
2014年,新增建成区绿化复盖面积2388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40.4%,绿化复盖率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全年新建车行道6.9万平方米,新建人行道3.9万平方米;全年改造车行道3.5万平方米。
教育截止到2014年末,全区小学87所,普通中学34所,中职7所,大专5所,大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永川区境内主要学校有: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永川中学、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学校等。
文化2014年末,全区有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39.9万册;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案卷13万卷;专业档案馆3个,文化馆1个;报社1家,出版报纸373.5万份;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区级播控中心1个,镇街广播站22个,村级播控室164个;有线电视用户27.4万户,有线电视综合人口复盖率94.6%。
科学技术2014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家。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个。科技项目投入资金7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年申请专利1817个,比上年增长64.0%,授权434件,比上年增长102.8%。登记科技成果75件,比上年增长127.3%。获得市科技奖项4项。
卫生2014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530个。其中:三级医疗机构2个,二级医疗机构4个,一级医疗机构2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疗诊所105个,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和医务室50个;村卫生室337个。
2014年末,全区有医疗机构床位数6030张,比上年增加240张;卫生技术人员5274人,比上年增加298人;执业医师1891人,比上年增加112人;注册护师和护士2240人,比上年增加235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5‰。
体育2014年,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50.6%。举办国际性赛事1次,重庆市级比赛4次,永川区级大型赛事18场次,镇(街)、区级各部门和体育协会举办体育赛事93场次,参与人次6万人。完成全国20-60岁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指标1280人,获重庆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31枚。政府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28.6万平方米,社会公共体育设施面积4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1.6平方米。
永川区矿产资源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8种。煤炭储量3亿吨,为高发热量、低硫、低灰分的煤焦用煤;玻璃用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5.3亿立方米。
生物永川区野生植物有101科,268种,其中种子植物74科,225种,孢子植物27科,43种。植物主要有松科、杉科、忍冬科、栎类、桦木、野樱桃、山胡椒等;野生动物资源较为匮乏。
水能永川区境内主要有小安溪、临江河、大陆溪、九龙河、圣水河和龙溪河等六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永川区水资源总量58852万立方米。
(以上,是截止于2013年底的资料)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部职工平均工资20240元,比上年增长27.6%。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44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664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523元,比上年增长22.8%。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7.1平方米。
劳动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帮助597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1893名,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7%。启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3501人;开设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保险复盖面继续扩大,参保人数达36.2万人,社保基金规范安全运行。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城镇低保稳步推进,全年发放低保金1663万元,救助1.57万人;率先在重庆开展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新增低保人员1.1万人,发放低保金300万元。改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取消了大病医疗病种限制,发放救助金340万元,救助1.4万人次。加快五保供养救助制度。全年新改扩建敬老院4所、村级五保家园38所、白日托老所10所,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2%。救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妥善解决1.4万户、4.4万灾民生活问题。改造残疾人危房112户,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1234名,创建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2个。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募集善款物资333.7万元,建立了镇街稻草援助服务中心,圆了72名贫困大学新生的大学梦,为100名孤残儿童和3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救助金。
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办理申报审批建设项目224个,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86人次,检查企业1682家(次)。对其中58家情节较为严重的环境违法企业实施了行政罚款,处罚金额52.8万元。加大城区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督促181家未达到环保要求的*所进行整改,噪声污染投诉同比减少30%以上。加强城镇饮用水源管理,城区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8.5%和68%。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临江河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小安溪河水质保持轻度污染,水质达到Ⅳ类标准,丰水期水质可达Ⅲ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二级标准,茶山竹海旅游风景区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混合区标准。
唐朝,大历十一年(776年),分璧山县地置县,隶属于昌州。
北宋时,永川县属昌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永川县隶梓州路;宋征宗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昌州永川县隶属之。南宋时,至元二十年(1283年),昌州废,永川县辖地并入合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隶重庆路合州。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永川县并入大足县。
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永川县,属重庆路。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省璧山县入永川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璧山县,永川仍专治;嘉庆时,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3月渝川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设重庆镇抚府,永川属之;6月,重庆镇抚府撤销,永川县直属四川都督府;民国2年(1913年),废府设道,永川县属四川省川东道行政公署;民国3年(1914年)6月,改为东川道行政公署,后更名为东川道道尹公署,永川均属之;民国18年(1929年)撤道,永川县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川县;民国30年(1941年),专员公署迁巴县,永川县仍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永川县属巴县区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12月20日,专署迁璧山县,改名璧山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1年4月,专署迁江津县,更名江津区行政专员公署,永川县属之;1952年9月,江津专署迁永川县;1969年9月,成立四川省江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5月,改为四川省江津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7月更名四川省永川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3日,国务院【国函字26号】批复撤销永川地区行政公署。将原永川地区的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8县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2年3月9日,民政部【民行批25号】批复撤销永川县,设立永川市(县级),以原永川县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市的行政区域。
2006年10月22日,国函110号批准:撤销永川市,设立重庆市永川区。以原永川市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区的行政区域,永川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街道。
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6584元,比上年增加2906元,比上年增长16.6%。在生产总值中,*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工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40.5:45.6调整为14.3:41.5:44.2。
一、农业
切实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兑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区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2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农业资金7003万元,发放各类财政直补资金3055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得到切实加强。2007年全年硬化(油化)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农村短途客运线路13条,新建、改造人行便道525公里;孙家口水库建成清库,松溉长江提水工程顺利推进,整治销号病险水库6座,修复整治电灌站306座,打机井4185口,解决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完成“一池三改”3490户;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万亩,新建森林生物防火阻隔带110公里,发展速丰林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新建设水果、蔬菜、茶园基地共1.53万亩,改建桑园1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扎实推进,建成渔业病害、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8个、“三品”认证69个。农业产业化工程迈上新台阶,新增重庆市级龙头企业5个、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40个。气象预警中心和区域观测网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3.7亿元,增长25.3%;农业增加值实现21.9亿元,增长10.7%。全力抗旱抗灾促春耕,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达到50.0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出栏生猪95.2万头,永川区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出栏小家畜禽2677万只。
按现行价计算,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农业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17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林业实现产值55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养殖业实现产值151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6.9%。
二、工业
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制造、能源化工、轻纺食品、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有效增强,2007年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7家,达到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5.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1%。全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21.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实现利税11.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4。
工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7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1亿元。园区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1.2%。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集中度快速提高,中山组团、大安组团、港口组团分别被确定为重庆市电子信息(元器件)产业园、市级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重庆啤酒、松填汇钽电容、紫光化工甲醛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竣工,理文纸业、大功率柴油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供气指标1500万立方米;建成500千伏板桥输变电工程,电力供应总量达8.2亿千瓦时;煤炭产量达300万吨。
三、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2007年永川区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达1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建设与改造完成投资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各类投资中,全年完成国有投资12.6亿元,增长30.2%。工业生产带动投资,投资促进生产的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1.5亿元,增长50%,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加大。渝隆路永川过境段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永(川)吉(安)公路黄瓜山至吉安段道路硬化工程全面贯通,永寒路来苏至青峰段和重庆港永川港区朱沱作业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区域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按照“竞争发展、突破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新区建设。全年建成项目20个,新增城市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消防特勤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或投入使用。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启动高速路口迁建工程,动工建设新区6.2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体育公园。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围绕“开放建城,建开放城”的思路,通过打造宜居城市,强化形象塑造,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价值,汇聚了人气,积聚了商机,促进了全区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全年商品房在建及销售项目117个,商品房开发建设面积达到344.2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99.1万平方米。天秀锦地二期、金域蓝湾一期、锦绣花园大酒店、康安尚都等在建项目35个,在建工程面积125.9万平方米;新批项目34个,拟建项目用地1743.5亩,拟建设规模约200万平方米。
四、城市建设
现代大城市加速拓展,城市形象显着提升。新建化工路西段、荫山路、中河坝滨河南路,开工建设内环东路、外贸校段道路改造工程。5.8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新建人民南路、红河中路,完成红河南路东段、昌州大道东段等道路改造工程,体育中心、消防特勤分中心投入使用;东部拓展区启动建设,成渝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迁建工程开工。城区面积拓展到3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4.7万人。城镇化率达5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城区主干道5700米沥青砼路面翻修整治工程,改造沥青罩面13万平方米、人行道板砖9万余块、公交站亭18个、过街公共管沟23道、交通信号13组。完成了环北路、汇龙大道、高速路口等道路绿化,新植行道树4万余株,打造萱花北干道、南大街铁桥等5处17000余平方米的“茶竹”景观,实施绿化景观改造2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公园、广场、道路和城郊绿化、山头绿化为重点的连线、连片、成景的园林绿化体系。在红河河道两侧投资1.44亿元分别规划了20米宽的景观长廊,将永川古八景融入其中,打造园林式绿色景观长廊,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随着城市规模的拓展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全面提升,全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183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3212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7%。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218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固定电话用户31.4万户(含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宽带网用户2.9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8.5%、24.2%和26.1%。
六、旅游和招商引资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特色旅游亮点纷呈。茶山竹海核心景区打造全面展开,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加快改造,中华梨村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茶竹文化旅游节活动。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7.5%。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2007年全区利用内资总额达到22.25亿元,位居重庆市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第1位。全年引进渝琥玻璃、白雪电器等项目112个,实际到位资金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1.5倍。实际利用外资3915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2489万美元。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开放促发展,发展共繁荣,消费品市场供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为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为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培育大市场,引进大商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吸纳与辐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人民广场商圈商业载体建设基本完成,全年新增商业设施面积5万平方米,商业载体总量达到21万平方米。华创商业中心、“十里棠香”、帝琴58号大街、同航置业等重点商业载体建设相继完成,并陆续实现招商入驻。经营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红河农贸超市全面建成,于2008年1月正式营业。新世纪百货、国美电器等大型商业企业,德庄、君之薇等20余家重庆知名餐饮企业正式落户新区。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市场物价小幅上扬,主要商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在以食品价格为主的市场价格结构性上涨影响下,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6%,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8%,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
公共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支运行基本平稳。2007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688万元,比上年增长60.9%。从构成看,一般预算收入69240万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工商各税37202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86644万元,比上年增长49.9%,其中,一般财政支出150272万元,比上年增长43.4%。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截止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8.2亿元,比年初增加16.9亿元,增长1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2.9亿元,增长18%。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增长31%。
截止2008年底,2008年全区出生人口16435人,出生率14.96‰,人口自然增长率5.2‰。年末总户数356855户,总人口1101814人,增长0.62%,其中非农业人口297158人,增长4.19%,农业人口804656人,下降0.64%。非农业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05%上升到26.97%。在总人口中,男性为570107人,女性为531707人,人口性别比为107.2比100(女性为100)。平均每户家庭人口3.15人。2008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93.09万人,城镇人口为50.83万人。全区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54.6%。
全区有散居少数民族2413人,其中人数较多的民族有土家族603人、苗族567人、回族164人。担任区政协委员的4人、区人大代表的1人,主要分布在中山路办事处、双竹镇、朱沱镇、金龙镇等地。
茶山竹海
茶山竹海由桂山茶园、青龙茶园、大山坪茶园和犀牛竹海、金盆竹海、扇子湾竹海、白云湾竹海、大岚垭竹海组成,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为国家森林公园。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建于宋朝,是南宋经济学家陈少南故乡,是影星陈冲祖籍地,也是重庆长江上游**历史文化名镇。
永川凤凰湖
永川凤凰湖位于永川区城市新区,公园规划占地1200多亩,其中凤凰湖水体约248亩。
神女湖
神女湖位于茶山竹海脚下,是一座集山、水、林、石、亭、廊、茶山神女雕像等元素于一园,融清新雅致的自然景观的人文大观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式生态文化公园。
2010年06月,重庆市召开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09年度考核情况通报电视电话会议,永川区获2009年度重庆市先进领导集体称号。
2012年07月,在国务院举行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永川区喜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2013年12月,在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永川区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2014年01月,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39个试点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永川区榜上有名。
永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东邻江津区,东北靠璧山区,北界铜梁区,西接荣昌区,南与四川合江县、泸县接壤。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之间。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6个镇、7个街道,45个社区、210个行政村。
地质地貌永川区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重庆地台向斜的一部分,为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川东南弧形褶皱带华莹山带状褶皱永川帚状褶皱束;境内云雾山、巴岳山、黄瓜山、阴山、箕山5 条低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成川字排列。
气候特征永川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雨量1015.0毫米,平均日照1218.7小时,年平均无霜期317天。
供电
目前,永川区供电单位有3个,分别是: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局、重庆永川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永荣矿业公司发电厂。现有发电企业2户,分别是:重庆渝永电力公司和重庆永荣矿业公司永川发电分厂。2户企业共有4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85万千瓦,2006年发电量为2.26亿度。其中:重庆渝永电力公司有三台发电机组(1台1.35万千瓦机组、2台0.6万千瓦机组),2006年发电量2亿度;重庆永荣矿业公司永川发电分厂有1台3000千瓦的发电机组,2006年发电量0.26亿度。
正在建设的发电企业1户—永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即火电三期),建设规模为:2台13.5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发电16亿度。境内共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8座(含正在建设的500千伏板桥变电站、220千伏茶店变电站和110千伏汇龙变电站)。其中: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有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5条,全长442公里。其中:220千伏输电线路9条,全长151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12条,全长148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4条,全长143公里。全区现有用电客户312525户,其中:工业用户4985户。目前维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的用电负荷为18万千瓦,2006年用电量达7.5亿度,比2005年增长12.3%。预计今年全年用电量将达到8.13亿度,比去年增长8.4%。
供气
永川现有供气单位7个,分别是:蜀南气矿渝西采气作业区、西部天然气销售公司渝西分公司、泸州华油浅层油气公司、永川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永康燃气公司、永川石油天然气安装有限公司、西部天然气销售公司永川CNG站。渝西采气作业区目前日产量在35万方左右、泸州华油浅层油气公司日产气量为15万方左右,两单位日产气量共50万方左右。其中:永川区境内现有气井24口,探明储量为20.79亿方,目前剩余储量仅5.6亿方,日产气量16万方。现有居民、商业等城市天然气用户5.1万户、工业用户29户。
2006年永川区实际用气量为10743万m3,比上年增长22.5%,比西油司下达给永川区用气指标9185万m3多1558万m3,其中:民用气1723万m3,比上年增长6.2%,比计划量1623万m3多100万m3;工业及CNG用气量9020万m3,比上年增长26.2%,比计划量7562万m3多1458万m3。预计2007全区天然气需求量16000万m3(不包括新增用户),比2006年增长48.9%,其中:民用气2120万m3,比2006年增长23%;工业用气量达13880万m3,比上年增长80.6%,今年我区新增工业用气高达6116万m3,占用气量的86.2%左右。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