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鹰潭市

介绍:

鹰潭市

首页www.yingtan.gov.cn

重点领域,档案,保障性住房。政务咨询,财政信息。

鹰潭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基础设施/鹰潭市

交通运输

境内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等三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5251.9万人次,货运总量5449.1万吨。

浙赣、皖赣、鹰厦3条铁路干线过境,其中鹰厦线境内长48.0千米,为电气化铁路,境内设鹰潭、鹰潭南站、余家站、肖家站、上清站、圳上站、富庶岭站等7个站,由江西省的鹰潭、资溪站,通往福建省的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漳平至厦门站;鹰潭站为特等客运站,日均有140余列客车停靠,动车有D91、D92、D93、D94、D95、D96、D97、D98、D107/D106、D109共10次,特快列车有T169、T170、T211、T212、Z59/Z58、Z60/Z57共6次,快车有K135/K138、K807、K253/K252、K326/K327、K111、K470、K68/K69、K760、K1209、K181、K537、K30/K31、K752/K753、K137/K136、K759、K534/K535、K859、K427/K426、K422/K423、K1210、K469、K26、K351/K354、K328/K325、K271、K576、K25、K8706/K8707、K79、K124/K121、K804/K805、K182、K321/K320、K808、K73/K72、K210/K211、K155、K11/K14、K112、K46、K530/K531、K352/K353、K529/K532、K8718/K8715、K739、K32/K29、K224/K221、K254/K251、K287、K942/K943、K740、K307/K306、K540、K538、K860、K244/K241、K8722、K398/K395、K336/K333、K806/K803、K8730、K944/K941、K476/K477、K782/K783、K45、K527、K308/K305、K8721、K784/K781、K833、K1076/K1077、K1078/K1075、K242/K243、K666/K667、K8729、K425/K428、K795/K794、K584/K581、K390/K391、K149、K511、K335/K334、K793/K796、K397/K396、K846/K847、K478/K475、K848/K845、K533/K536、K8708/K8705、K528、K539、K80、K392/K389、K582/K583、K668/K665、K512、K831/K834、K150、K212/K209、K751/K754、K8716/K8717、K222/K223、K71/K74、K123/K122、K288、K424/K421、K524/K525、K156、K13/K12、K575、K322/K319、K70/K67、K523/K526、K272等114次。日客运量12300人次,年货物发送436.90余万吨。

沪(上海)昆(明)高速、济(南)广(州)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沪昆高速公路境内长56千米,双向四车道,全立交,全封闭,有鹰潭西、鹰潭东、余江、贵溪等四个出口,通往弋阳、东乡;济广高速公路境内长42千米,双向四车道,全立交,全封闭,有鹰潭南、龙虎山等两个出口,通往余干和金溪。320、206国道过境,其中320国道境内长60.5千米,双向四车道,通往弋阳、东乡;206国道境内长50.0千米,双向四车道,通往余干和金溪。S207、S208省道过境,其中S207省道境内长30.1千米,双向四车道,通往万年;S208省道境内长4.9千米,双向四车道,通往东乡和余干。有县道11条,总长490千米。有乡道128条,总长890千米。鹰潭公路站为境内中心汽车运输站,日均发送165班客车,日客运量191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4632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15102辆,201491吨位;客运汽车438辆、10256座位;货运量4632万吨,货运周转量1162731万吨·千米,客运量475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5748万人·千米。

境内通航河道2条,总长140千米。信江河流口至浮水滩64千米,其中红卫坝至界牌段33千米为5级航道,*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其余31千米航道为7级,*通航能力为50吨级。白塔河长度76千米,只能距间通航,为等外级航道,*通航能力为10吨。2011年客运量4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3.8万人·千米;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船舶101艘,总吨位3417吨,货运量380.2万吨,货运周转量3566.6万吨·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60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064千米,投递点3955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62.1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0.8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21.2万件,征订报纸7.8万份、杂志32900册,业务收入13171.0万元。

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6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3.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8万户,比上年减少10500户;移动电话用户82000户,比上年增加24900户,光缆线路总长达2390千米,主干电缆总长达513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3.8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81100个,宽带接入用户81100户,比上年增加7718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640.4万元。

能源境内有发电企业59家,2011年发电34.5亿千瓦时。高压输电线路10条,总长度286.7千米,用电负荷45.3万千瓦,鹰潭供电公司是江西省电力公司重点枢纽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6.7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9%。

历史沿革/鹰潭市

鹰潭早在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基地(月湖区童家镇角山窑址群的发掘曾在中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反响);市境西周以前属《尚书·禹贡》中的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秦时属九江郡。西汉至唐代一直由余汗县(今余干县)管辖(中间曾一度划入晋兴县管辖),唐代称鹰潭坊。唐永泰元年(765年)置贵溪县,鹰潭划为贵溪县辖地。明万历初在鹰潭设巡检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鹰潭设司,同治三年(1864年)改设鹰潭镇,直至1956年。1957年1月升格为上饶地区直辖县级镇,1958年4月又降格为贵溪辖县级镇;1960年7月再次升格为上饶地区县级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饶地区所辖的县级鹰潭市。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为市辖月湖区,同时辖贵溪县(1996年撤县设市)、余江县。

西周以前属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越后属楚。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境属余汗县域地。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属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属鄱阳郡。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余汗县晋兴乡划出设晋兴县,辖今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境地。怀帝永嘉七年(313年),晋兴县更名兴安县,不久即废,恢复余汗县晋兴乡。南朝文帝天嘉年间(560~566年),余汗县晋兴乡划出设安仁县,属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安仁县,恢复余汗县晋兴乡;余汗县更名余干县,属饶州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余干县晋兴乡划出设长城县,属饶州郡;武德七年(624年),玉亭县并入长城县;武德八年(625年),撤长城县恢复余干县晋兴乡;永泰元年(765年),划弋阳县西境及余干县东北境设贵溪县,隶属信州,辖鹰潭坊(今月湖区);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余干晋兴乡更名兴安镇。宋开宝八年(975年),兴安镇更名安仁场。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安仁场升置安仁县,隶属江东路饶州。至元元年(1264年),安仁县隶属江浙行省饶州路总管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信州为信州路,辖贵溪,隶属江浙行省。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胡大海取信州,改信州为广信府。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安仁县隶属江南行省鄱阳府。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安仁县隶属饶州府。清顺治四年(1647年),贵溪县鹰潭坊隶属江西省广信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安仁隶属江西省饶州府。乾隆三十年(1765年),鹰潭坊设司;同治三年(1864年),鹰潭改设镇,为建镇之始。此后,为贵溪县所辖镇沿至民国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因安仁县与湖南省安仁县同名,而更名余江县。是年江西省分4道,贵溪、余江同属豫章道。

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溪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地辖贵溪县信江以北大部分地区。1930年,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在象鼻湾(今高公寨营林场象湾村)成立,下辖3个区12个乡。1932年,全省分为13个行政区,贵溪、余江县同属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署治临川县;同年,在余江县成立河南县(今平定乡石背村)苏维埃政府,下辖2个区。1933年,贵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辖冷水、茶山、洞源、麻地等乡一带。同年冬,贵南苏区失陷。次年冬,贵北苏区失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减为8个行政区;二十八年(1939年),又增至11个行政区;三十一年(1942年)8月,又改划为9个行政区。贵溪、余江县属第六行政区,署治今上饶市。

1949年5月4日,贵溪、余江、鹰潭相继解放。7日成立贵溪专员公署,鹰潭为专署所在地,辖贵溪、余江、弋阳、东乡、进贤、金溪、资溪等8县;8月13日,贵溪专员公署撤销,贵溪、余江县改属上饶专署,鹰潭仍为贵溪县所辖。1957年1月,鹰潭镇从贵溪县划出,升格为县级镇,隶属上饶专署。1958年4月,鹰潭镇复归贵溪县管辖。1960年7月,鹰潭镇再次从贵溪县划出,隶属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镇设市,隶属上饶地区。1983年7月,鹰潭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月湖区、贵溪县、余江县;月湖区政区范围为原县级鹰潭市区域;分辖3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4个乡。1988年1月,月湖区增设梅园街道办事处。1993年3月,贵溪县志光、冷水、鸿塘、泗沥、河潭、文坊6个乡撤乡设镇;余江县画桥、潢溪、中童、马荃4个乡撤乡设镇。1995年3月,贵溪县撤销盛源、高公、罗河、周坊乡,改设流口、金屯、罗河、周坊镇;月湖区白露、童家乡,撤乡设镇。1996年5月,贵溪县撤县设市。1998年8月,月湖区四青乡撤乡设镇。2001年11月,贵溪市撤销雄石镇,分设雄石、东门、花园3个街道办事处;金沙乡划归滨江乡、塔桥镇划归鸿塘镇、古港乡划归周坊镇、双圳乡(黄思村民委员会除外)划归樟坪畲族乡、文坊镇太源村委会划归樟坪畲族乡、西窑乡与双圳乡黄思村民委员会划归文坊镇管辖;余江县高公寨乡划归画桥镇、石港乡划归锦江镇、坞桥乡划归春涛乡;月湖区四青镇撤镇改设街道办事处。2003年11月,月湖区白露镇撤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文化艺术/鹰潭市

文化传承

为传承中国道教文化,体现中国道教发源地,2002年5月鹰潭市路监局对月湖区交通街至中心广场内环街区更名上清宫路、仙岩路、正一观路,总长约2公里。

在龙虎山禾觚岩与金钟峰之间,隐藏着一个仙女岩。仙女岩的其他美称:“仙女现花”、“思源壁”、“大地之母”。
仙女岩就是个庞大的岩壁,酷似一个裸体女子的下身,是那样逼真自然,出神入化,很难想象,这会是天然形成的。然而,它的的确确是天设地造的,没有丝豪人工雕凿的痕迹。而且,在它的前面大自然还安排了另一座山岩为它遮风避雨,防止邪恶力量的伤害。
在江西省鹰潭市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人文环境

鹰潭市地处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有*风景区龙虎山、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象山森林公园、上山修竹山庄、白鹤湖、鬼谷洞、香炉峰、三阳硐府等自然景观;还有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书院、赣东北红色根据地遗址、畲族风情、四大古镇、明清建筑群等人文景观。

文化遗址

经过20年发掘的鹰潭角山窑址是中国商代大型窑场,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贸易化性质的专业性陶器生产基地。继1983年、1986年的两次试掘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大规模挖掘。截至2003年6月,共发掘各类遗迹22处,确定规模面积3万余平方米。找到了陈腐池、炼泥池、蓄泥池、蓄水池、排水沟、工棚、炼成坑和灰坑等,再现了陶器制作的一系列过程。在出土文物方面,除三足盘、钵、罐、杯、器盖、豆、纺轮、网坠、陶拍、陶支座、陶垫等外,还有一些新的器型,如提梁罐、捏流带把罐、平底盏、圆柱形拍面陶拍、制陶工具杯形器、鸟首四乳钉器盖等,完整器物和复原器物已达120余件。另外还有相当数量尚未修复的和在遗迹中已暴露未提取的完整器物。

角山窑址是截至2014年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因交换而造就的窑场,是一批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手工业者经营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窑场,记数符号的发现也证明这里生产和交换的规模已经非常宏大。由于角山窑址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它的发掘为这些地区商代遗址陶器的烧造提供了确切的窑口依据。作坊区的进一步发掘,将为研究中国早期窑业生产和陶器制作工艺状况提供宝贵资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以“新其第”。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它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属兼得山光水色型。

鹰潭人口/鹰潭市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13.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1万人,城镇化率49.4%。总人口中,男性59.5万人,占52.5%;女性53.9万人,占47.5%;14岁以下24.5万人,占21.6%;15~64岁80.5万人,占71.0%;65岁以上8.4万人,占7.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2.9万人,占99.6%;有畲、哈萨克、回、蒙古、藏、苗、壮、朝鲜、满、侗、土家、僳僳、俄罗斯族等33个少数民族,共4632人,占0.4%;超过200人的有畲族、哈萨克族、回族3个民族,其中畲族25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0%;哈萨克族303人,占6.5%;回族290人,占6.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7.5‰。

教育/鹰潭市

2005年,鹰潭市有小学359所,教学点84个,小学在校生100016名,教职工5295名,其中专任教师4942名;普通中学74所(完全中学12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其中民办12所,少数民族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25124名,初中在校生44899名,教职工4911名,其中专任教师4369名;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其中民办6所),在校生27524名,教职工1389名,其中专任教师867名;高等院校(鹰潭职业技术学院)1所,在校生5272名(其中大专生4144名,中专生628名,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500名),教职工228名,其中专任教师182名;成人高校(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鹰潭分校)1所,注册学生2026名,教职工45名,其中专任教师36名;幼儿园97所(其中民办80所),在园幼儿27472名,教职工1225名,其中专任教师791名。

幼儿教育
截至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65所(其中民办52所),在园幼儿156万人,教职工839人,其中专任教师525人。另据统计,全市还有未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182所,在园幼儿近万人。全市3—6岁幼儿入园率为53.35%,县城以上3—6岁儿童入园率为80.06%,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为65.58%。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7所,占全省的十二分之一,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二级幼儿园8所。

职业教育
2005年全年鹰潭市职业学校招生在2004年7617人的基础上,多招1658人,达9275人;职校生中级工平均达标率达85%,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全市12所职业类学校中,国家重点示范校1所(市应用工程学校)、省级重点3所,在校生达2.2万人。

高等教育
2013年底,鹰潭市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了34个专业,建有10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计算机500多台,藏书12.88万册,设有国家考试站(测试点)4个、市级师资培训中心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个,同时还建立了青岛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鹰潭市高等教育基本具备了向本科教育过渡的条件。

行政区划/鹰潭市

鹰潭市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信江新区,共44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

少数民族有畲、回、蒙、满、侗、壮、苗等民族,以畲族人口最多,设有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是江西省七个畲族乡之一。
2011年末辖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共3个县级政区;下设9个街道办事处、22个镇、11个乡,共42个乡级政区;分辖93个居民委员会、33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28个居民小组、3587个村民小组。

旅游景点/鹰潭市

鹰潭是新兴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丹峰夹碧水、密林藏怪石、苍山挂飞瀑、候鸟映湖光,道佛儒文化兼容并蓄,民俗风情熠熠生辉”。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和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中国道都”。它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龙虎山200多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包括正一观、仙水岩、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六大景区,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

鹰潭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华夏道都”。它集*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宫观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冷水大峡谷

龙虎山冷水大峡谷生态旅游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位于江西鹰潭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龙虎山泸溪河的上游,源于武夷山脉。
大峡谷全长20公里,相对落差120米,漂流全程8公里,用时约90分钟,漂流区内水凝碧翠,空气清新,顺水而下,妙不可言。惊险处激流叠水,浪竭飞舟;舒缓处平湖揽月,温馨浪漫。主要景点有:卓玛滩、寨上滩、喜来滩、玉枕滩、鹰嘴岩及壮观的鹰厦铁路等。是击滔搏浪、挑战自我、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大峡谷生态游览区内生态原始自然,一望无际的竹海,飞虫鸟语,山花烂漫,珍禽野兽,隐现山中,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主要景点有观竹海、看千年白果树、游横坑古村、亚洲*银矿、鬼谷洞等。

道都仙山

“中国道都”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它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批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2012年),又是国务院确定的二十一处重点对外开放宫观之一(198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丹霞”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西龙虎山和龟峰作为“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成为江西*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双冠”景区。

血防纪念馆

该馆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县城中心区域。全馆占地面积6483平方米,建筑面积2345平方米,为四舍院式结构,1998年,被鹰潭市命名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2001年,被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韬奋塑像

为纪念韬奋先生,1985年,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在纪念邹韬奋诞生90周年之际,韬奋先生塑像落成于余江县城镇街心花园。

兜率宫

在仙岩极顶上有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叫“兜率宫”。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

豚瀑布

河豚堡虽然是一座玉壁凌空的石山,据说当年在此修身养性的高道和在山避乱的乡民就是饮用这些飞瀑,所以,至今当地人的寿命都比较长。

巨猩望月

有两座酷似一只大猩猩领着一只小猩猩企盼着,望着远方,这叫“巨猩望月”。传说这只大猩猩是只母猩,它的老伴每天都要外出很远寻找食物养活母子,由于路途遥远,它们约定,每当月亮升起时,一定回家。可是有一天,雄猩再也没回来,母猩领着孩子一直等着月亮升起,年复一年,月起月落,也不见雄猩影子,天长日久,猩猩母子就变成这座满腹惆怅的山峰。

三阳洞府

位地于城南距市区5公里的雷溪乡南山村附近。洞府四周环山,山与山交错环绕,山下水道相通,使洞府处于山山水水之中。洞府高距水面约30米,登临府内,其内宽11米、深8米,洞顶如覆盖巨石,距地面3-6米。洞府东有蜈蚣岭、鸡公岭、牛车岭;南有狮子岭、川岩;北有思岩,岩下石壁扣之如鼓声,又称鼓石。因洞府面朝东南,四季中洞府均能临受日光、月光、星光照射,因之改旧名山杨寺为三阳洞府。

云台山

东汉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云台山修道练功,采药炼丹,在山顶建立供用练功、住宿的庙宇。

吉泉峰

又名打帚岭,又叫脊剑峰。位于县北的黄庄乡峨门村边。海拔310米,面积4.5平方公里,东西走向。这里山峦叠翠,景色优美,号称“江南第二峰”。

韬奋故居

余江县是继鲁迅之后著名文化旗手邹韬奋的故乡。邹韬奋原名邹恩润,在福建永安出生。1908年11月,13岁的韬奋随父亲*次回老家余江,在家乡四个多月里,韬奋居住在余江县锦江福庆巷(现东风街)祖宅,并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韬奋故居一直由邹氏后人居住,至今仍保存完好。

香炉峰

位于马祖岩北十公里,平顶圆体,形似香炉而得名。香炉峰巍然屹立,四周被水库所环绕,山腰有岩洞,洞内为春秋战国岩墓,这里有仙人洞、仙人庙、千丈坡、试胆壁、仙女池、黄牛岭、棋盘石,上面有泉水、小竹林、古寺遗址。

特产美食/鹰潭市

贵溪捺菜

“龙虎山道菜”,是江西*特色的菜干。酸、甜、脆、咸、辣皆备,色、香、味俱全。
贵溪灯芯糕

“龙兴铺”,江西省鹰潭市贵溪老字号,始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由当时在贵溪做生意的抚州商人薛应龙创立的。
余江茄干
茄干是当地民间的风味特产,具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主要原料有茄干、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种辅助原料。产品获得1997年江西省新产品新成果金奖

历史名人/鹰潭市

鹰潭市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宜人,名胜古迹众多,革命胜迹遍布,更兼山水之胜,艺术遗产独特,是道教文化的生成地。先后涌现出战国“诸子百家”之一鬼谷子,唐代宗大历观察使高仁,唐朝元和二年进士、翰林大学士吴武陵,宋孝宗乾道八年进士、一代理学宗师陆九渊,明朝武宗正德十二年进士、明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言,杰出政治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邹韬奋等,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永和六年(141年)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张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授民取盐之法,后人称“陵井”(用咸井水熬盐)。百姓得其益,奉之为天师,弟子户达数万。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流出米绢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书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不得复犯罪,以生死为约。

张陵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并著《老子想尔注》,宣扬人君按“道意”治国,则太平;循“道意”治民。民即寿考。
陵死,传子衡,称嗣师。衡死,传子鲁,称系师。张鲁字公棋(?一216),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益州牧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修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执行政教合一。“张鲁少膺祖训”,在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以靖舍为民思过之处,增饰“三官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著于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并依月令执行春夏禁杀;又禁酒,史称“民夷便乐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汉中,张鲁避走巴中,后封存库藏以降。曹操嘉奖张鲁的善意,“遣使致慰”,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迁还中原。张鲁诸子皆封为侯,其中第兰子张盛“克志精修”封为都亭侯不就。张鲁便命其嗣教,将经策印剑传给张盛,嘱托说:“龙虎山祖师玄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应,地气冲凝,神人所都,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汝宜住宣吾化”。由是龙虎山道教绵延干百年。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于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曾任隆兴府(今南昌)靖安县主簿和建宁府崇安县(今属福建)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国子正改删定官,修订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2一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
象山书院遗址仍在贵溪市南三峰山下之徐岩,今已辟为贵溪市*中学,校园内塑有陆象山先生遗像,三峰山石壁上遗有明武宗诏赐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亭旁立有一碑,记袁甫迁学院之事。

吴武陵:约784一835,初名侃。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注:唐时贵溪建县,属信州,明清时属广信府,府治在今上饶,但1983年后贵溪市划归鹰潭市管辖,故说是信州人没错,但如今仍说是上饶人则不妥当)。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新唐书·吴武陵传》)。元和七年,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不在赦归之列。他们在永相聚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来往甚密。吴武陵北归长安后,曾主持北边盐务,太和初(828)入为太学博士。太和中出任韶州刺史,后遭权贵构陷,贬为潘州司户参军。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今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桂洲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摧兵科给事中,机敏善论,廷辩刚直,明嘉靖内阁首辅大臣,嘉靖朝宰相。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奸臣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高仁:字宽仁,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唐广德二年(764年)举明经。大历年间任福建观察使,额真卿为其送行时著文说:“江西贵溪高君宽仁,举明经,历任中外,克谨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所以尽职者,无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予与宽仁交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2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兹行是望,于是乎书。”高仁逝后,葬于县南乡江头坪。

邹韬奋:(1895一1944)原名恩润,今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他5岁启蒙读古典经籍.18岁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民国10年(1921)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11年,由黄炎培介绍,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及《职业教育丛书》,先后有《民主主义与教育》、《职业心理学》等多种著作问世。15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于编辑方针正确,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额自8万份骤增至12万份。邹韬奋遗著主要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韬奋文集))1-3卷等。
鹰潭市余江县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于1985年11月在县城中心建立他的全身塑像,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经济概况/鹰潭市

鹰潭是中国新兴的铜业、能源和化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铜都”。坐落于我市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跻身世界五强、亚洲*铜冶炼基地,其年产电解铜45万吨、黄金12吨、白银220吨、硫酸110万吨;贵溪火力发电厂是中力投资的主要电厂之一,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目前正在实施2台30万千瓦技改扩建工程;贵溪化肥厂是中国四大磷铵复合肥生产厂家之一,年产高效磷铵复合肥45万吨;果喜集团生产的木雕、铜雕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三川水表销量位于全国同行业*位,另有海利化工、南方照明、天施康药业等一批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地方骨干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矛。鹰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冶金、电力、化工、机械等在内的门类繁多的工业体系。

2012年,鹰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2.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增幅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产业增加值41.4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05.9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134.7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9:64.6:26.5调整为8.6:63.4:28.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9.1%,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70.5%和26.3%。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37.42亿元,增长14.4%,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49.2%,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2449元,增长11.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753美元。

*产业

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截至2014年初,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
2012年,鹰潭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24.62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3.65亿元,增长5.8%;牧业产值28.35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7.77亿元,增长7.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006公顷,增长0.4%。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突破68万吨,达68.36万吨,增长4.4%。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全年肉类总产量12.36万吨,增长1.2%,其中猪牛羊肉10.70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2.08万吨,增长4.9%。生猪出栏128.6万头,增长0.9%。年末生猪存栏67.86万头,增长4.9%。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水产养殖面积8274公顷,增长2.7%,水产品总产量4.79万吨,增长4.7%,其中养殖业产量4.37万吨,增长5.8%。

第二产业

鹰潭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2.46亿元,增长15.5%。其中分类型看,国有企业144.84亿元,增长9.1%,集体企业0.06亿元,下降4.0%,股份制企业86.45亿元,增长3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67亿元,下降12.1%。分轻重看,轻工业26.09亿元,增长63.6%,重工业256.37亿元,增长13.5%。分产业看,铜产业229.23亿元,增长14.5%;非铜产业53.23亿元,增长27.8%。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4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3亿元,增长0.6%;医药制造业2.12亿元,增长2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38亿元,增长85.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2.07亿元,增长13.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46亿元,增长3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79亿元,增长3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7亿元,增长46.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电解铜103.31万吨,增长9.9%;铜材加工133.27万吨,增长23.2%;中成药1981.68吨,增长34.3%;化学农药9531.72吨,增长12.6%;水泥113.32万吨,增长140.0%;节能灯管3.60亿只,增长56.6%;皮革鞋靴379.4万双,下降0.1%;针织袜15031万双,增长2.8%;发电量58.51亿度,增长83.0%。

201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08.42亿元,增长22.7%,其中铜产业实现收入2184.36亿元,增长22.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0.81亿元,增长4.5%,实现利润97.9亿元,增长2.6%,其中铜产业实现利润81.46亿元,下降8.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45.44%,下降7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65.3亿元,增长7.8%,产销率达99.9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6.87亿元,增长21.6%;实现增加值241.11亿元,增长0.5%;实现利税114.47亿元,下降7.8%。

第三产业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5亿元,增长14.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1.50亿元,增长16.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75亿元,增长1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0.7%。分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2.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9.73亿元,增长17.2%。从主要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活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8.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37.9%,化妆品类增长36.5%,金银珠宝类增长41.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5.3%。2013年鹰潭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3.24亿美元,增长0.4%,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其中,进口总额35.15亿美元,下降4.9%,总量位居全省*;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8.09亿美元,增长32.7%。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4.29亿美元,下降17.3%,加工贸易2.74亿美元,增长325.9%,其他贸易1.06亿美元,增长298.3%。民营出口继续占据主体地位,完成出口额5.12亿美元,增长16.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3%。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中机械产品出口0.67亿美元,增长39.3%,光电产品出口0.5亿美元,增长42.8%。贸易市场遍及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主体发展到97家。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资源特色/鹰潭市

鹰潭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不仅宜农,而且宜牧、宜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盛产稻谷、大豆、花生、黄麻、柑桔等。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9.18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3.65千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0.7%,旱地5.53千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3%。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农业科技管理,积极开展了科普活动,引进、示范和推广了农牧渔业良种,大力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8亿元。全市林业用地302.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6.7%,林地面积25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建立了用材林基地50万亩,防护林基地40万亩,经济林基地15万亩,毛竹、竹笋两用林基地2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82.9万立方米,毛竹蓄积4441万根,林业逐步走上了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双增长”的轨道,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的原木原竹销售走向现代的加工增值方式,由单一的*产业走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市林业产值已逾5亿元(山地产值)。

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横穿而过,水利设施星罗棋布,灌排渠系纵横交错。全市有各类水利工程11.7万座,其中小型水库(含塘坝)10705座,总库容量达45461万立方米;中型水库10座;小(一)型水库39座,水(二)型水库366座;提水工程589座,水闸44座。全市总蓄、引、提、排能力达到了9亿立方米。兴建小型水电站112座,总装机13022KW,年发电量3411万千瓦时。水利经济突破了亿元大关。

鹰潭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30余种,其中已部分探明储量的有15种,包括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建材矿8种,及铀矿、矿泉水等。
金属矿床有金、银、铜、铅锌、铁、稀土等。其中银、铅锌是本市优势金属矿种。
非金属矿床种类多、分布广,尤以瓷土、硅石、耐火粘土、石膏等矿种,规模较大。
建材、石材矿资源丰富。主要有花岗石、红石、片石、建筑用沙、砖瓦粘土及陶釉土等。
能源矿产主要有铀矿。根据近年石油普查表明,本市处于中国南方陆上石油天然气找矿最有希望的地区。
矿泉水已探明2个矿点,并建厂开发。

地理概况/鹰潭市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北纬27°35ˊ~28°41ˊ、东经116°41ˊ~117°30ˊ,面向珠江、长江、闽南三个“三角洲”,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辖区东接弋阳县、铅山县,西连东乡县,南临金溪县、资溪县,北靠万年县、余干县,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毗邻。境域南北长约81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距省会南昌市143千米(铁路里程)。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15%。市委、市政府坐落在市区梅园新区。

辖区属南岭准地槽边缘的信江凹陷带,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边崇山峻岭与武夷山脉相连,*点为贵溪樟坪乡的浪港山阳际坑峰,海拔1541米;北端系怀玉山脉绵延之丘陵。中部为信江中游丘陵盆地,是良好的农业区,盛产稻谷,素有“赣东粮仓”之称。*点为信江河谷,海拔16米。地表以酸性红壤为主,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基土承受力每平方米为20吨至50吨。

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瑞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民族宗教/鹰潭市

鹰潭市少数民族总人口4600余人,以畲族为主。现有1个畲族乡,2个畲族村委会,9个畲族村小组,分布在贵溪市和余江县。樟坪畲族乡创造了“金山银山垒园区,绿水青山留畲乡”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并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鹰潭市创作的以樟坪畲族乡为原型的大型现代畲歌戏《七彩畲乡》曾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奖项。鹰潭市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以及少数伊斯兰教穆斯林,有市道教协会、市佛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两会”4个全市性的爱国宗教团体,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253个,宗教教职人员105人。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中国道教的祖庭。余江县锦江镇曾是江西天主教的主教区,如今仍在我省天主教界有较大影响。

自然气候/鹰潭市

鹰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较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温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现在鹰潭),年极端*温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一日*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气候特点适合亚热带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生长和繁衍。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