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旅游。佛教,云冈。
冀、其学术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游客了解云冈石窟及其周边旅游信息的重要服务平台,商务性与旅游服务均已达到一流水平,是目前覆盖晋、技术性、蒙三角地区*的网站。国家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云冈石窟官方网站由云冈石窟研究院主办。
云冈石窟现存(2012年)主要洞窟45个,其中1—20窟为开凿较早,内容最丰富,最有价值,也是开放时间最长的石窟:
*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
第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2012年)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2012年)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迦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长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
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2002年1月,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
2002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2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04年2月,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02~2003年度山西省文明景区;
2005年被大同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工作单位;
2006年3月,云冈石窟研究院被山西省人事局、山西省档案局评为“十五”期间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5月,被中国新闻社评价中心评为“中国*人气十大风景名胜区”;
2006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模范单位”;
2006年8月,*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2006年9月,被首届中国旅游胜地品牌推广峰会评为“中国*吸引力的地方”;
2006年10月,被中国旅游电视协会评为“2006年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2006年,大同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为云冈石窟记消防安全“集体一等功”;
2007年1月,被亚太旅游协会等多家单位评为“中国魅力景区”;
2007年4月,被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组委会评为“2006年度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五十强”;
2007年5月8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7年6月11日,被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报社等多家单位评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首位;
2007年11月,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旅游景区”。
2008年中国*旅游品牌景区、中国*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六成,有望于6月全部完工。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截至2011年),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尊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几厘米高。*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云冈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云冈石窟于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经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下面一首诗展现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云冈石窟
处女座
石窟凿进山崖
石像刻入石壁
或雕于石窟的中央
佛门洞开,万众祈福
前世五百年的修为
换得一次云冈的相遇、相约
人与人擦肩而过
人与佛擦肩而过
佛像万千,有佛缘的人
能看见群佛起舞、歌唱
能体验众佛的寂静
旅行是一次生命的穿越
穿越是一次心灵的参悟
存在的穿越者不问佛的身世
不辨佛的外相
只求佛的本心
佛像下,善男信女双臂侧伸
摊开双手优美地托福
佛微笑不语
佛的深邃就是能看穿世界
佛的慈悲就是让众生慈悲
佛的福音就是让众生造福
人在做,佛在看
人在做,佛也在做
云冈,云中或云上的山冈
高于尘世的庙堂
山川与草木都是佛的心境
众生膜拜
在云冈石窟结下佛缘
就会与佛同在,与自然同在
佛与自然都是心灵的归依
也归依我们的心灵
开放时间
夏季:4月15日-10月27日,8:30-17:20;冬季:10月28日-4月14日,8:30-17:00;节假日适当延长开、闭馆。
行程线路
昙曜广场——佛光大道——礼佛浮雕墙——灵岩寺(山堂水殿)——写经院——石窟群——周总理纪念室——云冈北魏皮影、木偶馆——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食货街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
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之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融汇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1、佛像本身的材质:当年为了雕刻的便利性,选在石头硬度相对较低的云冈,使得佛像较不耐风吹雨打。
2、盗窃。
3、不适当的维护:清朝时为了保护佛像,曾大规模的重新泥塑。工匠将木桩打入佛像并绕上绳子,以类似今日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方式进行维修。但当泥层脱落时,木桩就外露,使得佛像千疮百孔。
针对以上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采取了多种方法维护,包括降低水位法、化学材料灌浆加固及黏结加固等。
自2012年6月以来,窟檐建设及岩体抢救性加固保护工程有序展开。2013年3月18日,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主任闫宏彬表示,岩体加固工程已完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