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重庆晚报

介绍:

重庆晚报

首页:http://www.cqwb.com.cn(随时间推移、准确性敬请分辨)

抗疫,重庆生活,双城。重庆新闻,重庆晚报。

全方位全时段滚动播报重庆新闻及国内国际重大事件。重庆晚报网是重庆*影响力媒体,重庆晚报官方网站。

媒体理念/《重庆晚报》

秉承“责任”,重庆晚报努力奉献社会。

由重庆晚报发起的“重庆青年歌手大赛”目前已经成为重庆每年一次的官方大文化赛;

由重庆晚报倡议的“重庆争光贡献奖”已经成为政府每年一次最隆重的大奖;

希望小学、希望工程、助学行动、春蕾计划等慈善事业,重庆晚报也走在前面

媒体简介/《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创刊于1985年5月,现隶属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每日彩印,国际流行瘦身版式,重庆晚报期发行量超过30万份,是重庆地区发行量*、广告收入*报纸并持续多年保持"双领先"地位。以较大优势领军于重庆报业传媒,其发行量、影响力、平均阅读率首屈一指。新闻版面注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新闻,地方新闻则一贯保持亲近市民、关心市民、积极为市民排忧解难的特色。重庆晚报采用国际流行对开瘦身版,气势大,容量大,2004年扩大到24版以上,大幅增加《投诉调查》、《目击新闻》等与市民关系密切的地方新闻。实行邮发、自办发行并举的双轨发行方针。著名栏目有:《少科在暗访》、《记者陪你走》、《都市万花筒》、《七色较场》、《重庆环保世纪行》、《晚报时评》、《消夜谈》、《较场论剑》、《舆论援助热线》等。重庆晚报,品牌影响力超越本市,比肩全国,打造覆盖全球的媒体联盟:是以主城九区为核心,*覆盖40个区县的都市报,每期的阅读人口达百万人,真正实现了全覆盖和大影响;是新浪网、网易、中国住交会、中国汽车总评榜、央视十佳雇主评选等战略合作联盟。是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执委、中国晚报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华慈善先进机构;是重庆*先后荣登全国都市报“文化状元媒”榜首、荣获“2007中国*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30强”、“2008广告主、广告商亲睐的中国报刊”、“品牌贡献奖 影响中国十大晚报”、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影响中国60年 中国地标大报”、“2009中国十大晚报”等奖项的媒体。 
重庆晚报以每日*流量近100万人次的桌面报为发展平台,成为拥有五位一体(报纸、数字报、网站、桌面报、手机短信)传播平台的现代传媒。

采编队伍/《重庆晚报》

记者进了社区是否就算贴近生活?到了现场是否就算深入实际?为什么很多记者天天泡在社区,写出的新闻仍旧缺乏血肉和情感?为解决这些问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将重庆晚报作为进一步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试点,从2007年年初开始着力打造一支"巷子记者"队伍。通过记者到社区当"编外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等做法,探索出了一条实践"三贴近"的新路子。

深入社区,真情树立"巷子记者"良好形象

重庆晚报社区新闻部实行片区责任制,每个记者分到一个城区,这个区域的每条街道、每个社区都是他的"责任地"。社区新闻部记者平均年龄27岁,很多是进报社不久的大学生。由于年轻和社会阅历不足,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负面报道的增多,不少社区干部对与记者打交道心存顾虑等原因,一些记者的稿件题材比较单一,容易流于表面化,无法做到真正"沉下去"。

为改变现状,报社要求记者亲身参与社区生活实践,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树立"巷子记者"良好形象。社区擦皮鞋的婆婆三个月没吃肉了,记者就自掏腰包买肉送去;农村来卖草药的老人到下午了还没吃饭,记者主动掏钱"请客";高考学子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学费发愁,记者向报社申请慈善基金……时间一久,社区干部和居民逐渐认识到,和自己接触的记者不是只顾写稿赚钱的机器,而是一个讲感情、有良知、有责任心、可以深交的朋友。慢慢地,他们开始主动给记者提供素材,收集信息。

参与事务,真心当好社区"编外干部"

为方便联系,一些社区特意为记者安排了办公室。"巷子记者"们也把自己当成街道的"编外干部",每天按时到社区上下班,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街串巷了解民情;和居民一起到市场买菜,感受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狭窄的房间里和居民聊住房紧张、申请廉租房的话题,感受房价上涨给居民带来的压力……同时还经常利用自己的方法和渠道协助社区干部处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驻弹子石街道的记者向成,长期泡在这个拥有4.4平方公里面积,5.6万常住人口,35个主要社会单位,8个社区居委会的"责任区"内,对"责任区"的各方面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以至于街道负责宣传和妇联工作的干部,每次搞活动都要先找向成商量,请他帮忙出主意。

记者们在每日走街串巷的采访实践中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把自己的名片挨家挨户散发,并且制作了一批写有自己名字和电话的牌子挂在居委会信息墙和部分居民家中,让居民"有事找巷子记者"。很多居民都把"巷子记者"当作贴心朋友,除了积极提供新闻线索,遇到烦心事甚至家长里短的琐事也习惯找记者倾诉。而"巷子记者"们从不推辞,能写新闻的就写新闻,能解决问题的就帮助解决问题。

在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支持下,记者的信息渠道畅通了,新闻素材也不愁了。重庆晚报推出的《初二男孩带着疯妈妈生活》、《五口人挤在二十五平米房尴尬的家》、《就是爬,我也要上学》等鲜活的社区新闻,都是从社区街巷获得的。社区群众也被这些鲜活、亲切的新闻所吸引,每天都关心重庆晚报上有没有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闻,有没有驻本社区记者的稿件。

互结对子,真爱传递社区和谐之音

做和谐社会的构建者,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打造"巷子记者"的又一主题。记者在用心了解百姓苦乐、努力采写百姓关心的新闻的同时,也经常用爱心行动传递着和谐之音。今年年初,"巷子记者"贺怀湘在采访时结识了一个双手残疾的人,在了解到他独自一人艰难养育着一个正上小学的儿子后,贺怀湘便经常给孩子买吃的,并到他家为孩子辅导功课。不久后他又接触到一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于是经常利用周末到老人家里为他读报,陪老人说话解闷。记者孟祥伟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位因车祸高位截肢的居民带着12岁的女儿艰难生活的情况后,多次到居民家里帮助做家务,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周边一些学生也定期到这户人家开展送温暖行动。

记者们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通过新闻报道传递互助友爱的理念、宣传社会良好风尚的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于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向全体社区记者发出倡议,与一个自己"责任区"内的困难家庭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帮扶内容包括经常性慰问,随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要定期将自己的部分稿费捐助给该家庭。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全体记者在两个星期内就确定了各自的帮扶家庭,而"巷子记者爱人民"的事迹也在重庆各个社区中广为流传。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着力打造"巷子记者"以来,社区新闻有了明显改观,重庆晚报社区部采写的新闻《山村教师挖煤资助贫困生》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不论同行还是读者都认为,社区新闻更鲜活、更好读了。记者们也感慨:"生活就像海洋,表面看来风平浪静,只有游进去了才知道里面有多深邃。"

媒体特色/《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每日出版对开32-64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要闻、都市社区新闻、经济新闻、娱体新闻、服务信息和经济专刊六大版块,以大容量、高密度的新闻信息资讯和以晚报独特眼光和方式报道的大量深度新闻,向读者*时间解读重庆的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追求“一报在手别无它求”的市场目标。
重庆晚报有一个年轻、锐气十足的团队。现有采编人员193人,平均年龄29.5岁,绝大多数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其中硕士12人。记者余次、江涛、张少科分别获得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重庆十佳新闻工作者、重庆五四奖章。
重庆晚报20年来一直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革进取,在创新新闻理念、坚持大众路线等方面都与国内新闻发展步伐同步,并领先于同城媒体——1998年,重庆晚报由四开报改为对开报,日出版12版,是当时重庆版面最多的对开大报;1993年,重庆晚报成为西南地区*份彩色大报;2002年,重庆晚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份瘦报并率先引入CI系统。
在新闻报道、社会责任与回报社会之间,重庆晚报做到了统一协调发展,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由此,重庆晚报被中国晚报协会评为“晚报20强”,并被2004中国报业蓝皮书列为“中国报业50强”,名列第21位、重庆*位。重庆发行量*报纸
·日均发行量30万份,广告收入1.5亿,占重庆都市类报纸发行量的30%。
·覆盖地区:以重庆主城九区为核心重点,强势覆盖全重庆其他31个区市县。
·重庆*影响力的报纸
·重庆晚报在重庆以56.9%的平均阅读率遥遥领先于重庆地区其他报纸,*也相差8.3%。
·重庆晚报读者的忠诚度特别高。
·重庆晚报有极高的传阅率,主动性自费阅读的读者比例也高于同城媒体。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