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二、因上涨而赎回—— 一些客户在定投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上涨,担心市场反转而选择了中途赎回,这样的做法也是与其当初进行基金定投的初衷相违背的。
事实上,许多人参加基金定投的原因是由于个人没有能力判断市场涨跌,因此必须借助定投来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而一旦因净值上涨而赎回,实际上就是人为对股市涨跌进行了判断,从而再次陷入了“短视投资”的陷阱。基金定投如同财富之旅上的长途列车,只有坐到终点 (通常坚持5年以上),才能有最大机会完成财富之旅。
误区三:选错定投品种—— 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类型和风险收益特征缺乏了解,以为所有类型的基金都能够定投,从而选择了错误的基金进行定投。
事实上定投平均成本、控制风险的功能不是对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是收益一般较稳定,波动不大,定投没有优势。而股票型基金长期收益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更加适合基金定投。
误区四、对未来现金需求估计不足——许多投资者对自己未来的财务缺乏规划,尤其是对未来现金的需求估计不足,或者将过高比例的资金进行房地产、实业等投资,一旦现金流出现紧张,可能中断基金定投的投资。
由于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中途下车可能离目标还有很远,尤其是股市有涨有跌,如果在股市低潮时急需用钱,就可能“被迫下车”而遭遇损失。
原则二:目标清晰,避免资金混合
虽然年轻夫妻制订了适合他们特点的集中长期投资计划,但是理财目标却不能混淆在一起。比如由于小张和小杨父母在将来五至十年后可能需要子女履行一定的赡养义务,因此在理财规划上也需要这对年轻夫妻有这方面的打算。而且置换房产、购置家庭适用轿车等理财目标实现时间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投资原则明确后,再针对不同时间段的理财目标进行调整。
好在目前小张和小杨的投资目标离现在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因此建议他们以五年为一个投资周期的话,可以在第一个五年过后,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投资目标进行评估,并将资金进行有效拆分。
原则三:规划保障,规避小概率风险
虽然我国解决国家90%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二次医改)即将展开,看病难将逐步得到改善。但作为独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未雨绸缪还很必要。小张和小杨与许许多多正在打拼的年轻人一样,都没有自己购买健康医疗保险,一旦这个小家庭的任何一员身患重疾或者有其他意外,都将对这个家庭及其父母带来极大的打击。因此,强烈建议类似的年轻人都需要购买一定的商业保险。page#
考虑到经济负担情况,建议小张和小杨首先购买定期个人寿(601628,股吧)险。其自身低价高保障的特性已经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财务规划的第一步是保障规划
□中国平安(601318)杨春光
对于这对年轻小夫妻来说,目前正处于家庭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家庭一般具有三大特点:
储蓄率低、家庭资产低、家庭负债率高。本案例中的客户家庭也是如此,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要用于房屋贷款的偿还,除去家庭正常开销以后可用于储蓄的资金并不多;
在家庭资产方面除去自用房产以后仅有2万元的存款和3万元市值的股票;目前的家庭负债主要由房屋贷款构成,总额达到25万元,相对家庭资产而言比值是很高的,而且随着未来子女养育、父母赡养等义务的接踵而来,隐性的“负债”也将产生。
所以,对于处于家庭成长期的这对小夫妻而言,保险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用比较低的保费获取足够高的寿险保额,建立起基本的个人人身保障体系,这也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基础建设。
针对客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建议依照如下顺序依次规划个人保障计划:
首先要考虑的是重大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每人配置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建立起各自的重疾医疗准备金。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小张和小杨各自是否拥有社会医疗保障适当增加医疗费用类的保险。
随后要考虑的是家庭的负债,两个人的寿险保额应该要覆盖到整个家庭的负债。目前家庭负债方面还有25万元的房屋贷款,所以两个人的寿险保额总计应该达到25万以上。由于两人目前的收入几乎相当,所以建议每人配置10万-20万元保额的定期寿险,保障期限至少和房屋贷款等长。
上述两项保险配置还可以合二为一,每人买一份万能寿险,基本保额定为20万元,附加10万元保额的重大疾病提前给付保险即可。
基金的特点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往往能够获得与大盘同步甚至超越大盘平均水平收益。据资料,从1983年到2003年这二十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的冲击,但美国股票型基金仍然取得较为理想的长期收益,年均收益率达到10.3%,远远高出年均约5.6%的通货膨胀率,为投资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因此,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工具。但是,当市场出现暂时下跌时,基金往往也会暂时地缩水,许多投资者因恐惧停止了定投(甚至赎回基金)。其实,投资者只要坚持定投,就有机会在低位买到更多基金份额;长期下来,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下来,从而无惧市场涨跌,最终获得不错的收益。
误区一、因恐惧而暂停——基金投资首先必须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由于基金定投固有的优点,非常适合有远期财务规划的人,但仅知道基金定投“三大优势”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基金定投“四大误区”,以免定投操作不当遭受损失。
选择基金定投也是操作简单又能分散风险的策略之一。基金定投就是投资者定期(通常是每个月)投入固定金额购买指定基金的投资方式,具有“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定时扣款省心省力”这三大独特优势。虽然每月定期购买基金的资金一般不多,但如果选择业绩良好的基金长期坚持下来,累加的本金投入和复利效应可以造就可观的财富积累。
80后小白领怎样走出生活“蜗居”迎宝宝张鑫、杨韵家庭拥有长期投资的年龄资本,投资股票型基金,将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笔者建议购买封闭式股票基金或者指数基金。 page#
虽然国内资本市场这几年大起大落,但是,理性地长期投资会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并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体,以五年作为一个投资周期,股指的阶段性增长都将磨平短期内波动的不确定性,而且给投资者带来不菲的回报!
原则一:集中资金坚持长期投资
3、适度做好保障规划,规避小概率风险。
2、目标清晰,防止资金混合。
投资理财,80后小白领怎样走出生活“蜗居”迎宝宝1、集中资金坚持进行长期投资。
因为年轻,投资周期较长,小张夫妇未来收入可能大幅增长,他们的投资理财计划因而具备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年轻等于更大的风险承受能力”这句投资名言在小张和小杨身上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小夫妻应抓住年轻无负担,承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制订如下投资原则:
[保险规划]
豪言也罢,叹息也罢,消费也罢,积攒也罢,买房也罢,租房也罢,我只想说,坚持自己当初迈出第一步时的梦想,坚持下去就了不起。作为个体,他们是每一个家族兴起的第一根尖桩;作为群体,他们是实实在在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出力者。他们在以自己的生命青春书写新的历史,为此,我们不禁要为这些坚韧的“蜗居”者鼓掌!
与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们一样,小张和小杨都在闯荡大城市,在没有父辈积累的条件下,他们时时刻刻经受着上代人可能都不曾体验过的压力。
80后小白领怎样走出生活“蜗居”迎宝宝近期有个电视剧《蜗居》收视率非常高,高到素以探讨时尚流行的办公室年轻男女也开始谈论。我想除故事情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外,内容背景与目前现实的高度贴近也是其成功的一大主要因素。
为坚韧的“蜗居”者鼓掌
■家庭资产分析[理财师手记]
五年内购买一辆车,大约10万元左右。
考虑在适当时候置换一套更舒适的房子。
投资理财,80后小白领怎样走出生活“蜗居”迎宝宝由于彼此父母都身处乡下,在目前农村养老制度尚未全面完整建立的情况下,为父母提供养老保障是小夫妻的重任之一。
张鑫和杨韵明年准备迎接小宝宝。除身体、思想上的准备外,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是需要的。
■理财目标
张鑫和杨韵夫妇都是80后白领一族,张鑫税后月收入4200元,杨韵月收入4750元。由于小夫妻俩目前正值职场打拼的起步阶段,未来收入会有一定上升潜力。他们自住的小房子目前价值50万元左右,但每月需还按揭款2800元,此外,还有存款2万元,股票市值目前3万元。
家庭情况
80后小白领怎样走出生活“蜗居”迎宝宝生活最终是公平的。不放弃自我,不放弃努力的人,会赢得真正的幸福。
姐妹俩不同的人生道路,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有人把这两种生活道路比喻为两种理财方式,海萍是做投资,靠自己奋斗,用心打理,认真踏实,开始很艰辛,但持之以恒,前景光明;海藻则是做投机,借助别人的恩赐,青云直上,表面风光,但其实早已迷失自我,一旦遇到变故,命运全然不能自己掌控。
人生的路是如此不同,一条艰辛,一条轻松,但结果却也大相径庭。宋思明因贪污受贿被捕,妹妹海藻落得人财两空,她的生活绕了一圈,重新回到起点,爱情没有了,奢华没有了,她成为生活的乞儿,从天堂到地狱;而姐姐海萍,和丈夫一起,经过不懈努力,慢慢积累着属于自己的财富,一点一点接近自己的目标,她们过得踏实而幸福。
姐姐海萍希望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奋斗,实现自己的买房愿望,但房价涨得太快了,令海萍感到生活的压力。每天清晨醒来,她开始计算多少房租、多少水电煤气、多少菜金,必须每天干出几百元的钱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她走得很辛苦很劳累。妹妹海藻,是个美貌的爱慕虚荣的女孩,看到姐姐姐夫如此辛苦地生活,便走起了捷径。她傍上了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宋思明,于是,她轻而易举地住进了豪宅。
电视据“蜗居”有一段故事是讲述了一对姐妹在人生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