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latzhen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P2P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新平台层出不穷,老平台屹立不倒,但是年末大考的席卷而来,倒闭平台的不胜枚举,监管政策的尚未落地,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行业仍然存在着不少黑色风险。尽管如此,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P2P行业还是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领域最被看好的一片蓝海。
P2P在兴起之初,常常被戏称为草根金融、屌丝金融,这个说法在最初看来还真不为过,一是从从业者角度看,由于监管的空白,P2P行业缺少相关规章约束,成立一个P2P平台的成本远低于其他金融机构;
二是从投资人层面来说,P2P属于低门槛投资,不像信托、股票、银行等理财产品,需要较大数额的起投本金。另外,也有说法认为,P2P就是80%的屌丝服务80%的屌丝。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认可的,因为P2P再怎么屌丝、接地气,它的核心还是金融。做金融的前提就是有钱可玩;另一方面,国内目前的P2P形态,基本上就是是民间借贷的线上化,做互联网的企业几乎没有一个是不烧钱的。
2014年伊始,就有人人贷高调宣布获得1.3亿美元融资,创下的P2P风投最大金额记录,迄今还没有平台能够打破。随后,拍拍贷、积木盒子、有利网纷纷完成B轮,翼龙贷也成功榜上了联想,投哪网认了广发证券做干爹,以往出身微寒的P2P平台,都成功镀金,完成了从杂牌军到正规军的完美转身。除了各类风投系P2P平台,还有诸如具备国家开发银行背景的开鑫贷、背靠平安的陆金所等,不少上市公司、国开行、国资、银行也纷纷入市,竞相圈地以期日后分羹。
大资本的抢滩布局,让众多草根平台面临着巨大挑战。
第一,资本。草根平台大多出身于传统的民间借贷行业,创始人具备一定的传统金融背景,拥有较为丰富的民间借贷经验,熟悉借贷业务。但是资本实力往往较为薄弱,在业务控制上要比大平台更加小心谨慎,一旦出现逾期、坏账,平台需要动用资金兜底的时候,平台极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也显现出了平台资本大小对于平台生存的重要性。
第二,流量。P2P作为一个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新兴产业,既不能抛弃金融的严谨性,更加不能忽视互联网的流动性、创造性、兼容性。P2P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线下转线上的平台,平台在过去是传统的线下小贷公司,积累了一定的用户群,无需过于依赖线上获客,在线上推广上不用过多投入。另一种则是几乎没有经过线下市场沉淀的,获客要完全依靠线上推广(百度竞价、广点通、SEO、邮件等),这种类型的平台在整个行业中占据多数。出于P2P的这种互联网特性,所以流量对于一个平台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烧钱式的线上推广竞争也在日趋白热化,拦截流量、购买他人关键词等“流氓手段”更是频频出现。烧钱烧不过大平台,大多数草根平台很有可能死在流量这一关。
第三,风控。风控是金融的核心,P2P再怎么互联网化,核心依旧离不开传统金融。从资料采集、贷前审查、实地考察,到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等环节,平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去实现。但是现状并非如此,部分草根平台一来缺乏相关的业务资源,也不具备强劲的风控实力,二来也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会将风险通过业务合作的模式,转嫁给一些小贷机构。这种过于依赖合作机构筛选项目的方式,本身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性。另外,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乏是目前P2P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草根平台要想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则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甚至要与大资本平台竞争。这就导致了草根平台在风控体系的完善上,在风控队伍的建设上,难以与大平台抗衡。
2014年是P2P行业野蛮生长的一年,也因为监管的空白、从业门槛过低,所以大小平台都能同台竞技;但是进入2015年后,随着政策的日趋明朗,监管也会最终落地,到了那个时候,市场规则清晰,壁垒树立完成,准入门槛提高,草根平台将更加难以进入。但是,只要监管一日未落,大浪淘沙的局面就不会有所改变,所以草根平台还有出路:一是“傍干爹”,通过引进风投资金,来增强自身实力,加强队伍建设;二是进行模式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开发被巨头遗漏的细分市场,清晰平台定位,专注“小而美”,则依旧有机会争取一席之地。
但是未来P2P的主流市场,一定是属于大资本的。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