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具体的监管措施仍在研究中。目前,P2P监管细则的银监会的内部征求意见稿仍未出台,正式的征求意见稿尚需时日。不过,业内人士对于落地时间的判断依然是今年底或明年初。
P2P监管细则趋严 牌照制或成选择不过,如果P2P监管标准趋严,则政策的出台将更谨慎。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13年年报中也道出P2P监管的难点所在,“P2P借贷平台从事金融业务,但现有法律规则难以明确界定其金融属性并进行有效规范”。
王思聪表示,监管措施最终的底线还是将P2P行业引导回归至信息中介的角色,严守四条红线,包括不提供担保、不设资金池等。
据业内人士预测,这些措施很可能还包括,禁止债权拆分、设立募集资金限额、控制借放贷人数等多种限制控制。同时,对于现在第三方支付托管也会出台限制,明确哪些第三方支付可以托管,甚至全部都由银行托管。
不过,在综合考量之下,监管思路或有所调整。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银监会正在制定的P2P监管细则的严厉程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据记者了解,在几次座谈会上,迫于采用牌照制的压力,多种监管方案曾被提起讨论,其中包括对有担保的平台进行牌照管理;对没有担保、纯粹信息撮合的平台进行备案制管理。
P2P,P2P监管细则趋严 牌照制或成选择此前,P2P业内人士对监管政策落地的愿望已经相当迫切,但呼吁监管要注重“度”,不能监管过度,影响市场活力,让创新者没有空间。牌照制则被认为由于会扼杀多数P2P平台而不会被采用,一些人士认为牌照制会引发新的垄断和权力寻租。
一些业内观点认为,可把P2P分为两类,第一类要获得银监会的许可;第二类只进行备案登记。前者的标准较高,按类金融机构的标准进行监管,对平台资本金和风控措施都有要求,但不限制平台融资总额;后者的标准宽松,但平台仅限于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
“我个人判断,前期可能会为资质不错的P2P平台发牌照,从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背景、风险控制、IT系统等方面设定门槛;资质较差的P2P平台则要整改,进行登记制,未来逐步过渡到牌照制。”王思聪说。
同时,牌照制也有利于对P2P业务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作出明确划分,避免以P2P名义从事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6月19日人民网[微博](40.52, 2.50, 6.58%)创新金融论坛上,监管层相关人士的表态就颇有此番意味。该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不能混业,“要有严格的分界,因为牵涉到法律主体的问题,做销售就是销售,做融资就是融资,不能混业。”
除了风险隐患外,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P2P多采取“多对点”的模式,借款方的借贷需求被拆分为多份,现有各类P2P平台都涉及资金归集。另外,P2P资金来源于广大理财投资人,并非平台自己的资金。这从本质上决定了现有P2P平台并非纯粹的信息中介,而是类金融机构。实际上,这也是P2P平台监管采用牌照制的考量之一。
P2P监管细则趋严 牌照制或成选择“因为在政策即将落地,行业整合以及市场继续恶化等多重因素下,‘跑路’会越来越多。”王思聪对记者表示,P2P的风险已经进入爆发期,有些P2P平台已经成立一年多,进入还款高峰期。而且随着平台交易额的逐渐增加,存量贷款在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贷款展期,风险也就随之加大。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表示,如果采取登记制,则监管模式将更市场化;而如果采取牌照制,则未来P2P更类似金融机构,监管会从严。从目前情况来看,牌照制的可能性很大。
密集召开的座谈会表明风险压力之下,P2P行业监管政策出台已经进入关键期。自去年监管层对P2P行业进行摸底和调研以来,市场翘首以待,不过监管的形式依然存在争议,尤其是市场准入是采用登记制还是采用牌照制。此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P2P行业发展等方面来看,牌照制或不被采用。
今年以来,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监管层多次召集国内P2P公司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讨论P2P监管方式等问题。5月下旬,监管部门两度召集P2P公司,进行行业情况摸底。
进入6月,“融信宝”法人突然失去联系,涉及总金额近8000万元,这也是北京第二家“跑路”的P2P公司。6月24日,又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家P2P平台“创鑫贷”也加入“跑路”大军。不少业内人士调侃,P2P“跑路”已成为一种“时尚”。
P2P,P2P监管细则趋严 牌照制或成选择网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增29家P2P网贷平台,当月有8家平台“跑路”或关闭,包括马上有钱、日升财富、信誉财富、中信创投、股民贷、仁信贷、威泰创投等。
这番话引来监管层将对P2P平台实行牌照制管理的猜测。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认为,P2P规模发展迅速,但问题越来越大,或倒逼监管趋严。
近日,监管机构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表示,P2P平台应该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这种中介机构应该持牌经营,如没有牌照,就会产生其他问题。
P2P“跑路”潮愈演愈烈,再次敲响P2P行业警钟。面对风险形势的变化,监管思路也随之改变。有迹象表明,对P2P的监管将比料想的更加严格,此前业内传闻已被放弃的牌照准入制度有可能被再次采用。
面对风险形势的变化,监管思路也随之改变。专家认为,前期可能会为资质不错的P2P平台发牌照,从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背景、风险控制、IT系统等方面设定门槛;资质较差的P2P平台则要整改,进行登记制,未来逐步过渡到牌照制。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