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足够信息支持,相信大部分投资人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大师”开光理财产品的情况也能少一些。
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信息不充分。无论是众筹之类的直接投资还是各类信贷产品,无不如此。平台不能甄别和评估出资人和投资项目的风险,也无法分类管理,更无法实现组合管理,相比传统银行业和股市,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便捷,或者说交易成本低,但也正是这一优势也带来了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劣势:信息真空。金融业交易成本并不是体现在各种手续上,而是体现在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上。交易成本低是因为这些环节省略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拥趸而言,家庭可参与其中,风险自负,似乎符合物竞天择的原理。可千万别忽略了,无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也会诱发庞氏骗局,而家庭轻易上当并不完全来自无知,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缺失有关。所以,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育,不仅需吸取传统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监管经验,设置准入门槛及信息披露要求,更要强制平台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P2P,大师给理财产品开光 互联网金融该怎么玩?悖论的产生在于认知偏差。股市风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股价的波动中,大家印象深刻,而互联网金融看不见摸不着,风险在哪完全没有显示,所谓眼不见为净,自然也就无法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具体印象。当需要金融决策时,家庭首先想到的都是股市的风险,这在认知心理学上被称作启发式的框架会左右家庭的决策天平,使之向互联网金融倾斜。问题在于,股市上的信息要比互联网金融充分得多,更有利于我们管理风险。而在互联网金融中,参与投资几乎靠天吃饭。即便一些平台推出了资深投资人领衔组团的机制,也无法克服信息匮乏带来决策失误的本质难题。资深投资人通常财力充盈,可通过多个项目组合实现风险管理。而普通家庭资金有限,无法实现这种风险管理。所以,由资深投资人牵头组团的机制,对一般家庭而言实际上是无法管理风险的。
信息越不充分,骗局成功的概率越大。游离于市场之外的骗局容易成功,就在于家庭所能得到的信息非常少,并缺乏必要的渠道和手段甄别已有的信息。每个人都可能会受到高收益的诱惑,如果信息披露充分时,这种诱惑就有可能得以克制。而在信息严重匮乏时,诱惑就可能成为激励决策的主要因素。相较于相对成型和成熟的传统商业银行系统和股市系统,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家庭直接参与投资的机会,家庭可通过信贷或直接投资。由此,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家庭金融决策的悖论。很多家庭不愿意投资股票,觉得风险大,但他们又愿意参与互联网金融。从这些家庭的逻辑上推测,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比股市小?
银行借助大师销售理财产品,本质上暴露了投资者认知的局限。银行的这种做法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祸,因为银行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受到严格监管。假如把银行换成某个不受监管的机构或个人,会出现什么情形?各种庞氏骗局必然会流行起来。个人或机构通过高收益诱惑家庭参与其中,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骗局破灭,参与其中的家庭损失惨重。可能一些读者会说,股市不也存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么?的确,所有这些游戏本质上都类似,但是股市受到监管,对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有严格管制,各种媒体、机构分析师及投资爱好者会做各种视角的讨论和分析,家庭可避免上当,庞氏骗局容易被戳破。而在不受监管的场合,由于缺乏决策所需的必要信息,家庭纯粹依赖直觉,骗局所带来的危害也就大很多。
大师替代了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意味着什么?断定该银行不专业么?恰恰相反,该银行是营销高手,抓住了客户的心理。行为金融学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大数据研究发现,普通人都厌恶风险,有规避损失的倾向,偏向确定性的收益,缺乏远见,容易情绪化。在缺乏金融学常识的前提下,普通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为对未来既充满恐惧,又充满期许。这种游移不定自然会影响理财产品的销售。而此时银行适时推出大师,等于起到稳定客户心理的作用,激励客户下决心购买。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可以看出,许多家庭并不去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匹配问题,而是只看收益,至于风险,就交给大师来判定。大师给这款理财产品开光,也就意味着驱散了风险,大家安心等待收益就成了。
笔者所住小区对面有几家银行的营业部,无一例外都在建筑物顶端LED屏上播放理财产品。某银行的广告说:本理财产品经过了某大师的开光……从常识来说,理财产品依赖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合理设计,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匹配,而客户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来选择。因此,理财产品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水平。可现在,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银行却依赖某些大师。这些大师是否经过经济学、金融学的专业训练不得而知,银行让大师给理财产品开光,无非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该大师能预知未来,或该大师能带来幸运。无论哪种可能性,这些信息都在强烈暗示客户,购买被开光的产品,低风险高收益。
大师给理财产品开光 互联网金融该怎么玩?庞氏骗局可以在实体经济中存在,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存在。这既不意味着布局的人聪明,也不意味着入局的人愚蠢,仅仅因为很多人内心中的那一丝贪念。但凡具有金融学常识的人都明白,收益和风险必须匹配,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想要低风险,就得忍受低收益。假如哪天看到风险和收益有不匹配了,那就该警惕了。不过这道理说易行难。一方面在于金融学常识普及程度较低,二来在于人性的弱点。金融学常识可通过大众通识教育来完成,而人性的弱点则难以克服。
无监管的互联网金融也会诱发庞氏骗局,而家庭轻易上当并不完全来自无知,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缺失有关。所以,互联网金融要健康发育,不仅要吸取传统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监管经验,设置准入门槛及信息披露要求,还要强制平台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有些投资者在理财时偶尔会上当受骗,并不完全因为贪小便宜,而是因为信息缺失。为了给产品增信,有的银行甚至引入“大师”为理财产品开光。在互联网上,监管者可以通过设置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及信息披露要求,改善信息真空的情况,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