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泛亚兑付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反思

同时,泛亚还喜欢将自己的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战略的高度,大谈什么虚头巴脑的定价权,借着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诱导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其背书。同时,与民族利益、国家战略挂钩的东西,容易产生眩晕美化的效应,让一部分人失去理性的经济判断,这大大有利于其产品的销售。而一旦出了问题,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等说辞又可以成为打压别人保护自己的有用工具。笔者认为,扯民族利益旗号、向权力渗透是泛亚能做得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策略早已是部分“精明”商人的杀手锏,不单指泛亚。对于这种行为的迷惑性和危害性,人们要有充分认识。

第四,要提防资本向权力渗透,影响政策制定。从媒体报道看,泛亚非常善于抓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急切心理,也非常善于利用与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由于有色金属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上一些人笼统地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政府部门对这一行业进行管理和规划的动机特别强烈。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相关主体利益当然应该尊重,但如果被其左右,政策决策失去中立性,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泛亚作为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对影响政策决策的兴趣非常浓厚,对此,决策部门自己要有所防范,社会各界也要高度警惕。

最近几年,流动性较宽松,加上房价物价大幅上涨,老百姓希望通过理财获取稍高的收益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市场上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就算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准确识别其风险,何况是一般的老百姓。再加上这些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往往陷阱重重,合同也搞得极其复杂,老百姓似乎只能在“地雷阵”中前行,太容易踩雷了。几乎所有的金融欺诈事件中,都出现过产品复杂、销售误导等类似问题。在今天的金融环境下,投资者如何自我保护,监管当局又如何保护投资者,这是一个未解的老大难问题。

第三,保护投资者和投资者自我保护问题。泛亚给出的回报率是年化10%~14%,客观地讲,在2011年,也就是泛亚开展业务的时候,这个收益率是比较高的,但还不算离谱,并未达到一眼就可看出是骗局的程度,因此,仅凭这个收益率就断言投资者是因贪婪招祸,有失公允。

P2P,泛亚兑付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反思

从泛亚的交易模式看,这套游戏要能持续玩下去,就必须以铟的价格持续上涨和新增资金不断流入为前提。那么,在设计这套交易模式之初,交易所是否已经了解到它的必然结果呢?或者说,它是否早已作好了系统崩塌之后出现法律风险的准备呢?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法轻易下判断,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只要其行为触犯了法律都应该受到严惩。但是,对于监管者来说,提前预判交易所是否存在恶意动机是进行监管评估的前提;对投资者来说,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步。

其次要反思交易所的动机问题。以盈利为目的的交易所,其根本动机肯定是活跃交易,并从中获取利润。要想突出特色,吸引投资者参与,新设立那些地方交易所不可能复制那些成熟的、已证明是风险可控的交易方式,因此,大多数都是在边缘地带进行一些“创新”,这些“创新”必须提出一种全新的规则,而新的规则未经检验,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一些交易规则一开始就具有庞氏骗局的特征。

但是,这些交易所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地方承担监管职责先天存在几大问题:一是现有监管法规不完善,容易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确,造成监管真空;二是监管者的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形势的发展。地方交易所大多以 “创新”求存、求发展,往往打着创新的招牌,怪招频出,开发出各种新型交易方式和销售新型金融产品,甚至不排除刻意将交易方式和产品搞得异常复杂,缺乏评估其风险能力的监管者,很容易被迷惑。

首先要反思的是地方政府角色和金融监管的责任问题。2009年起,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交易所的潮流,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本地交易市场动机不言自明,因为这些交易所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能吸引巨大的资金流,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仓储、物流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符合地方利益。

泛亚设计的产品收益较高,但还不算离谱,最终却将投资者置于巨大风险之中。它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的一套看上去颇为严密的交易体系,并通过其吸引了巨大的资金流,在营造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无以为继,发生挤兑。大风暴必是多个环节小风险的叠加和放大,要防范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就必须以泛亚为典型,从多个角度加以反思。

泛亚兑付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反思

四角度反思泛亚风险事件

在世纪金元前研究员肖磊看来,现在不是单方面宣布解决方案的时候,这个事情现在可能比较大,涉及到的众多投资者现在已经不太理智,当下最重要的是泛亚和投资者双方进行有效对话,最后由监管层加入,才能妥善解决。泛亚就此提出,拟定于9月29日召开“委托受托业务债务重组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工作会议将邀请监管部门参加。

王红英认为,目前泛亚发布的这份应对危机兑付方案,虽然表明了泛亚处置问题的意向,但是这种单方面通过商品退市或者增发股票的行为,在当前的局面下不能够解决问题。王红英还表示,泛亚在香港购买的股票所属的公司基本上属于空壳公司,基本无多大意义。

在推出退市构想的同时,泛亚还拟将铟、APT、锗、铋、锑锭和镓6个品种原委托受托业务中买入(委托)方无法按时还款回收货品构成的实质性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债务重组,为了最终达到债务重组的目的,泛亚还推了三个方案。其中,第三个方案指出,委托方与受托方协商一致,将代持货物注入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由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置换信托计划的货物,由委托方代持上市公司股票,指定受托方为股票惟一受益人,由受益人(受托方)事先确定股票转让的条件,通过资本市场预期升值回收资金。通俗地说,通过打包成信托计划,置换股票,也就是说把投资者的资金置换为股票。对此,有投资者质疑,股票增发要经过证监会同意,泛亚的这个办法能够实施起来吗?

对此,光大期货高级研究员王红英表示,商品上市起码能够公开地表示价值,一旦退市,泛亚拥有了对退市商品的处置权,在透明性不高的情况下,价格虚高的商品容易“变质”。

P2P,泛亚兑付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反思

最新制定的应对兑付危机的方案提及“部分品种退市了结”,指的就是泛亚拟与交易商(会员)企业或产业相关企业协商,通过收购盘面部分品种货物,尽快了结或回购钴、铑、五氧化二钒、白银、氧化镝、氧化铽相关委托受托业务货物,并逐步安排此6个交易商品退市。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相当于机构性赎回操作,对于泛亚而言,在目前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局面下,有一定的资金回流作用。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后能够赎回变现的金额还是要根据投资比例来定。最终出现的情况可能是赎回来的资金仅有一半。

显然,泛亚这次再次挤牙膏推出应对方案,是迫于投资者和监管的压力而为。

7月12日,泛亚发布公告称,自8月31日起终止原有的现货委托受托业务,同时收益按年提取,不再进行价格溢短处理,意味着投资人的收益将直接受到交易价格的影响而减少。7月15日,泛亚再发公告,称受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层面等影响,泛亚出现资金赎回困难。但这种应对并没有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因此投资者维权不断发酵。9月21日,投资者再次要求清算泛亚。

据了解,作为一家稀有金属交易所,泛亚自2011年开盘以来,投资热浪令市场震惊。泛亚曾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然而,仅仅四年之后泛亚资金链便断裂。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泛亚涉及到的20多个省份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

泛亚昨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委托受托业务债券债务重组征求意见的公告》,拟向监管部门备案,通过部分品种退市了结和债务重组这两种措施。这也是日前兑付危机升级后,泛亚再次提出应对方案。

泛亚兑付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反思

泛亚兑付危机事件”又有新进展,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以下简称“泛亚”)再出应对措施,昨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泛亚拟通过部分品种退市了结和债务重组这两种措施,化解泛亚目前存在的流动性危机。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挤牙膏式的应对方案并不能彻底化解对付危机。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