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理财产品极度泛滥的年代,对银行业务员的说法千万别全信。理财,并不是只把钱交给银行业务员那么简单。
银行当然不会白忙活,他们可能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基金应给客户的收益中留给自己几个点,或者直接从基金公司收取销售提成。客户并不知道,其实银行就卖货币基金,而且比所谓的理财计划收益更高,银行只是打着理财旗号的“皮包商”。
而有一些理财计划则让熟悉内情的人“嘿嘿”直笑。一些银行会向客户推荐他们的“月月红”、“季度结”等短期理财计划,而这些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基金公司发行的“货币基金”。银行利用自己的良好信誉把自己的客户打包卖给基金公司,但却省去了基金公司的风险预示。
理财不是掏钱给银行那么简单让长期趴在银行的钱“活”起来没有错,但投资者是不是真的需要、适合呢?很多老年读者打电话咨询后才知道,原来去银行办储蓄业务时被说服购买的理财品竟是有风险的,“他们只告诉我一年有多少收益……”很多老年人就是这样成为“投资者”的。
但可能还真有点问题。按照中国人的行事规律,没有无风不起浪的“十项要求”。银监会一定是看到了问题才“对症下药”,商业银行一些理财产品的信用,并没有与老百姓想象中的银行信用相匹配。
大约半个月前,银监会发布了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十项要求”,但这并没有引起习惯于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的注意,银行的业务还有不让人放心的吗?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