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偿还贷款时,应先还利率高的商业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消费贷款,再还利率较低的公积金贷款等。另外,在借贷消费中,要尽量避免纯消费型的负债,降低纯消费型负债在总负债中的比例。
因此,在确定负债时,要充分比较各种负债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如果能用公积金贷款就不要用商业贷款,或者在用足公积金贷款后,差额部分再用商业贷款,以降低利息支出。
最后,负债的结构要合理。家庭负债有多种,如信用卡额度贷款、住房贷款、车贷、消费贷款、公积金贷款以及私人或者民间借贷等,这些负债的成本及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公积金贷款利率较低,商业贷款利率较高,而私人借款可能没有成本,但属于人们常说的“人情债”。
因此,建议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过度扩张信用,从而将负债保持在合理的、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样,既能较好地帮助自己实现理财目标,又不影响原有的生活水平,进而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同时,在规划贷款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并坚持节约、实用的原则,如购买住房时,有的人喜欢“大房子”,本来按照家庭成员等实际情况,购买100平方的房子就可以,却非要买150平方的,结果使购房支出大大增加,最终加大了负债总额。
最终,许多人都成了“月光族”,甚至虽然工资收入较高,但由于缺乏计划性,却经常需要靠借贷度日。根据上面所说的某银行的调查报告,在受访者中,有33%属于节余比例低于10%的“月光族”。 page#
第三,要合理规划收入支出,实现收入与支出的良好匹配。除了购房购车等大额支出外,日常的其他支出,也应该做好规划,做到量入为出。有的人缺乏强制储蓄的观念,对每月工资收入的支出缺乏计划性,花钱凭感觉和喜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而不是凭是否有用、是否需要,往往是买回家以后才发现这种东西对自己可能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支出却已成现实。
但据调查,在国内贷款购房者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收入的50%以上,这使得不少家庭生活压力骤增,有的甚至因为贷款而使生活由富裕变成了贫穷。
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的资产负债率(即)在30%左右为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比例较难把握,因为许多家庭的资产都是以固定资产或者中长期的金融资产为主,而贷款的偿还则需要流动资金,是每月都必须偿还的,所以通常在贷款时要考虑个人或者家庭的月收入,以每月月供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一定比例为佳,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银行在审批贷款时都对此比例做了明确规定的原因。
普通家庭如何理财合理规划好负债由此,负债后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合理负债的一个标准。当然,通常负债还是有一个标准的,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当负债在家庭总资产中占的比例过高,那么每个月为此付出的利息费用就会相应地上升,从而直接影响到每个月的现金流出,进而侵蚀家庭的资产,特别是当家庭出现意外等突发事故时,将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其次,负债的数量要适度。怎样才算适度?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家庭结构、收入水平、个人偏好等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标准好像很难界定。但常听有人说,买房买车后,不能降低原有的生活品质,因为买房买车本身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因为买车买房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显然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所以,为了拥有自己的房子或者其他一些必需的大额支出,可以采取贷款方式来筹集资金。随着国人理财观念的发展,这种方式也确实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采用,近年来快速增长的住房贷款总量就是一个明证。
首先,我们认为用负债的方式来实现一些理财目标是可行的。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高得有点儿离谱的房价,让许许多多的普通老百姓一愁莫展,攒几十年才能买一套房甚至还买不到一套房的情况很常见,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直是许多中国老百姓的梦想,但仅靠个人收入和积蓄又难以买到房,因此贷款买房就成了许多家庭的唯一办法。
根据上面的案例,那么,普通家庭应该如何管理好家庭负债呢?以下给大家谈四点:
投资理财,普通家庭如何理财合理规划好负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居民都觉得负债不是理财,其实,理财不只是对资产的管理,也包括对负债的管理,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负债,能够更好地提升家庭生活品质,但是如果规划不好,不但难以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反而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家庭生活的稳定。
据某银行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显示,接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于40%。显然,这些居民对自己的家庭负债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没有合理地规划好负债方面的理财。
在我们的周围,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许多家庭为了追求生活高品质,或者赶潮流、撵时尚,都背负了较大额度的贷款或者私人借款,结果使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眼看这个月的还贷日也快到了,可还款资金还没有着落,怎么办呢,便抱着向银行再贷点钱先把贷款还上的想法。
某网友属于工薪阶层,每月工资也不算高,但他们贷款购买了面积较大的房子,然后又贷款购买了家用轿车。一开始,他们很是高兴,但“新鲜劲”一过去他们才发现,每月两笔供款,再加上各项生活支出,以及赡养老人的支出,压得他们夫妻二人终日愁眉苦脸,“超前”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带来快乐,反而带来了不少烦恼。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