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社会保险改革应先清欠旧账

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堪称世界难题,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宣称自己的体系是完美的。不同于欧洲的社会福利过剩,亚洲等地的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社会福利不足的缺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来说,福利陷阱固然需要警惕,但是,当务之急是加快社保改革步伐,以可承受、可持续的福利体系,兑现政府对国民的承诺。

当前人口红利犹存之时,中国政府必须做出果敢而审慎的选择。权衡远忧与近虑,显然以尽早偿清欠账为优。应该指出,此次转移接续方案的直接动因是促进城市化,加快劳动力流动,是对以往制度缺陷的修补,而非根本性改革,且操作复杂,不公正问题依旧突出。长远来看,还应从源头上解决制度割裂和公平等问题。

鉴于此,中国应尽早制定处理历史遗留养老负担的战略,将历史债务与现实养老成本分开,通过长期安排为历史遗留养老负担筹集资金。有国际机构和国内研究机构提出建议,主张使用现行养老金保险收入外的渠道,包括发行政府债券、利用全国社保基金等。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则主张,划拨30%到50%的国有资产进入社保基金。还有学者建议以国企分红支持社保,以弥补降低缴费费率后的支付缺口。凡此,均是可考虑并研究的对策。

如今,年轻一代参保人及其企业将工资额度中超过28%的比例都投入对上一代的赡养中,少有企业和个人有能力购买企业年金、养老商业保险。国民养老缺乏多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机制分散风险,中国庞大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将未来老龄化的支付压力集合于政府一己之身。

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根本原因是政府责任的长期悬置。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职工,遵循低工资、高福利的制度安排,未有其他养老准备。其养老费用,均由企业承担。当待遇的支付责任从企业转移到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最初的责任承诺者政府及国有企业,也应将相应的资金注入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但是,这一笔历史债务迟迟未被偿清。

保险,社会保险改革应先清欠旧账

最需要社会保障的人,也最受制度排斥。这种制度的扭曲,严重干扰着中国福利制度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有限的参保面将极大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降低费率,让更多人进入社会保险网络中,早已在学界达成共识。然而,缴费的大头——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降费从未提上改革日程。直接的原因是养老金支付不时传出险情。

倘若此次转移接续新方案能够顺利出台,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农民工。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农民工能够更为广泛地被城市社会保险体系所吸纳?答案是否定的。对他们来说,城市的社会保险计划仍然过于昂贵。中国按职工工资收入计征的社会保险费的水平相当高,平均而言大约相当于工资的45%;由于最低缴费标准根据平均工资的60%来确定,对低工资的职工来说,隐含税率要高得多。有些企业避免雇佣正式职工,许多雇主和雇员不参加社保。大多数农民工在因工受伤时难以索赔,失业时缺乏基本兜底,生病时支付高昂费用,年老时没有充足退休金保障。

相应的解决之道在于,在偿还旧账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应根据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切实调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部分的替代率及缴费水平,让更多人进入保障体系,并建立起多元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而个人账户部分则实行充分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的制度本意。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过往十年,加快完善社保体系,被列为中国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推进不可谓不勤勉。中共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不可谓不远大,而现实依然严峻。除历史欠账多、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以外,中国社保体系还存在严重的碎片化弊端,不同人群适用不同社会保险制度。当一个人在几种就业身份间转换时,不同的保险体系之间没有转接通道,早已是阻碍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的一大痼疾。

中国社会安全网有望编织得更为密实完整。近日,一项有关三大养老保险制度之间转移接续的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广受诟病的社会保险网络中地区、身份纵横割据的状态将有所改观。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