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电信系还是在坚持保守与传统的路上做着互联网金融的梦,要论“解放思想”,电商系的“白条”、“票据宝”足足可以甩开电信系几条街了。电信系的互联网金融梦到底应该做什么?个人觉得他们是守着金矿吃了馊饭,看看被VC捧起来的“号码薄”们也能看出,以电话号码为基础的用户数据潜力还有待挖掘,而电信系的同学们这么多年在电商大潮里顺带当了垃圾短信的帮凶却毫无其他作为。但也许现在醒来还不迟,对官方客服号码与个人号码如何能更好地设计出其中的金融关系?微信号称“转账就是发消息”,手机号码能不能“转账就是发短信”呢?对不起,我只能说这么多了。中国电信的“添翼宝”、广东联通的“沃百富”,你们说呢?
但是,问题同时出现了。在城市WIFI摧枯拉朽的覆盖推动下,“话费”作为2G时代的代名词真的还那么重要么?重要到人们真的会有意识地定期存话费来理财?至少我最多是电话打不通了流量用完了又没有wifi才想起充话费,作为格外讲究互动与流动性的互联网理财应用,和聚宝的逻辑真的成立么?难道是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搞一个充值返利享优惠的平台?而按照电信系“话费与流量当月使用过期作废”的龟公服务逻辑,想清楚了“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但是想清楚前缀“互联网”了么?我看未必。和聚宝最根本的问题是,其“转存”和“缴费”的功能仅限于手机话费服务,相比第三方支付的延展性,和聚宝的想象力已经被阉割了,单一的体验将使它更为机械刻板地成为一款小众化的理财产品,而无法成为更多场景和更多用户的互联网金融的大众化应用。虽然风险是可控的,但没有风险几乎就没有未来。
表面上看,和聚宝与余额宝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同样能获取一定收益外,作为一个话费副账户,和聚宝资金自动缴话费,余额宝的功能也颇有类似,在支付宝付款账户资金不足时会提醒你是否采用余额宝支付。而从中国移动的延伸服务来看,和聚宝又有理财之外的功能,更像一个充值优惠卡,根据用户充值多少来决定优惠内容,就像去一个餐馆,充值200的会员卡送一个小炒肉,充值2000的会员卡就送一盘猪蹄。这其实为其他行业的公司进入互联网金融做了一个示范:如何充分利用你的用户资源与业务特征定制合适的金融或金融相关的服务。
据说中国移动推出了旗下第一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聚宝,该产品与汇添富和聚宝货币基金合作,可让用于预存的话费成为理财产品。和聚宝账户中的资金可签约绑定自动充话费,当手机话费账户余额不足时,和聚宝可自动将定额话费转入手机话费账户,相当于是一个资金增值的话费副账户。后续中国移动将结合市场及用户需求为和聚宝用户带去更多优惠,诸如,0元购机、信用购机、流量特惠等。
司马钱特邀主笔:唐崖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