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要治更要管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这样看待群租现象:在申城这样高居住成本的城市,群租有一定的必然性。上海人才流动频繁,外来务工人员扩张迅速,一些经济基础较差者,必然会以多人合租方式来降低居住成本。事实上,群租全世界都有。“群租”和“拼车”有相似之处,这些行为,都是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最大化利用的一种表现。因此,在界定群租是否合法的同时,更应对合法群租进行管理。
专家建议,对于是否“违法群租”,除了人数、房屋结构外,很多问题也应以规范形式确定下来。比如,什么样的房子可以拿来群租、什么样的房子不能被用来群租;物业、居委会、派出所对于外来人口如何管理;群租中,哪些行为应该明令禁止;租客一旦扰民,房东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连带责任等等。只有规范得更具体,有关部门按规管理,群租之“扰”才能降到最低。
专家意见
事实上,苏老伯的烦恼,就是在居委会的不断协调下,得到了暂时解决。假如,有关部门能够提前按“兵分两路”的思路处理,或许,苏老伯的痛苦不会持续半年之久。
从这个角度看,“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否可多发一份工单给公安部门,或所属区县街道,让这些部门上门调解、劝说。如果居委会、派出所协调工作做足了,租客应该能够减少扰民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整治效果。
投诉群租上海的这个“结”真的难解吗?一个思路是,可以将“群租”和“扰民”分开管,将其视为两起投诉,分别解决。尤其是在群租整治认定复杂、耗时、取证与执法难等等现实状况下,扰民应提高为“优先级”,作为首要投诉先行解决。
应该指出的是,违法群租和群租扰民其实是两个概念。既然非同一概念,那么,把解决群租作为解决扰民的唯一手段,就欠全面;而且,面对租户用减少人数、“腾挪”手段来规避“违法”时,现有法规的力量就略显苍白。
群租,未必都违法。比如100平方米的房子,住进19人,就不能被界定为“违法群租”。可一套房里住19个人,不“打扰”邻居几乎不可能。怎么办?
“群租”难解“扰民”可先解
记者思考
投资理财,投诉群租上海的这个“结”真的难解吗?“搬那边去,不会吵着那边的居民吗? ”居委会房屋协管员笑答:“只要别在我们小区就行。 ”“那边呆不下去,再搬回来呢? ”房屋协管员哑然……
但“新租户”说出来的“搬离”真相,让人有些瞠目:饭店在附近租有好几套房做员工宿舍,人员在这些“宿舍”间来回换。此番201室“动静”闹大了,惊动了有关部门,于是老板将凯旋路“宿舍”的司机一家3口换了过来,4张高低床与8名员工则搬去了那边。一个“大挪移”,便逃避了法规的制裁,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事实上,约束员工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夜深人静时,一丁点的声音都会被放大,更何况有11个人在楼上陆续洗漱。幸好在居委会的反复努力下,“滋味轩”终于承诺7月底前“搬离”。7月30日,记者再次来到201室,看见大房间内的4张高低床换成了一张席梦思。
因为“走流程”尚需时日,苏一居委会本着解决矛盾的目的,上门反复协调。居委会张书记称,“少说也有四、五次了”。5月底,居委会甚至带着苏老伯找到了“滋味轩”老板,对方承诺管好员工,解决苏老伯的烦恼。
困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投诉群租上海的这个“结”真的难解吗?究竟卡在了何处?记者致电房管部门。房管部门称,整治群租有“程序”:联系产权人、取证、约谈、做笔录、出具整改通知书,若产权人拒不整改,才能进入行政处罚这一步。整个流程下来,需数月至半年时间。执法过程,通常也需房管部门、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因为程序漫长,所以让投诉人误解为“没了下文”。
文汇小区物业告诉记者,今年5月,长宁区房管局曾委托物业调查过201室的群租现象,弄清楚了面积、住多少人、产权人等基本信息,信息上报后,却没等来执法和整治。居委会和物业对此均颇有微词,“怎么没见有措施? ”
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系统里,记者看到,仅7月,苏老伯就为楼上夜半噪声投诉了3次,且每次投诉均在半夜2点左右。记录的字里行间里,满是老人无法入眠的无奈与心酸。翻看处理记录,工单被派至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最终由长宁区房管局处理。
说法:“群租”整治流程漫长
显然,201室的情况,已属违法。
投资理财,投诉群租上海的这个“结”真的难解吗?201室的情况是否属于法规明令禁止的“群租”?记者咨询了“962121”物业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解释说,“群租”是一种房屋租赁方式,只有在违反了住建部和上海市政府的相关规定时,才属于违法群租。而《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居住面积是指房子的使用面积”。
在苏老伯陪同下,记者进入201室 “探视”。 201室面积约50平方米,两个房间中,稍大一间约16平方米,里面“塞”了4张高低床,住8个人;另一间12平方米的屋子锁着门,据称里面住着主管一家3口。环顾房间乱七八糟,个人物品到处都是,过道里脸盆、水桶乱堆,行走十分困难。一名女租客承认,“可能是有点吵,打搅了楼下老伯。 ”
现场:50平方米租住11人
记者随访
从实际生活以及一系列的投诉中,我们不难发现,“群租”与“扰民”总是如影相随。因此,面对“群租整治”的“死结”,我们能否转换一下思路,分两步走——先解“扰民”,再解“群租”。这样的话,那个难解的“结”,也许就不那么难以解开了。
投诉群租上海的这个“结”真的难解吗?整治群租,不是个新鲜话题。虽然《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对群租是否合法已有明确界定,可对于一些游走在“界线”之间的群租,似乎缺乏可操作层面的有效整治手段,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即属此例。
编者按
半年来,我多方投诉。找过物业、找过居委,打过“12345”、“962121”;物业上门做过工作,居委会组织过面对面协调……不能说有关部门不努力,可情形总是时好时坏。现在,楼上租户对居住人员暂做了调整,噪声算是减少了些。可我担心,啥时候那些调整出去的人又再调整回来。
市民苏老伯反映:我是一名八旬老人,住汇川路300弄“文汇小区”558号101室。半年前,楼上201室被“滋味轩”饭店租下作为服务员宿舍,从此生活便没了安宁。每天半夜1点多,饭店职工陆续返回“宿舍”,走路声、洗澡声,烧饭、讲话,甚至打牌、喝酒……噪声萦绕,甚至持续到黎明,让我根本无法睡觉,心力交瘁。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