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广东此次试点,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迈出了我国养老金入市的第一步,但毕竟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还是首次,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不足或滞后也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在相关法律法规、运营管理、信息披露、监督制度等方面与现实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完全处于空白状态,需要迅速补课。另外,有关专家还指出,养老金入市、拓宽融资渠道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安全第一,要慎之又慎,适度增值。养老金长线进入资本市场,主体应进入债券相关市场,这是养老金获取稳定收益的根本,股票部分应该是提升收益及增值的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老金入市虽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法律制度建设、市场化投资运营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养老金进入风险较大的股市,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便是股市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长期投资机会。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属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各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虽然都曾有过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尝试,但最终大多还是选择了趋势性投资。这意味着,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即使有盈利,也并非来自上市公司的直接回报,或者企业的成长,而是从别的投资者口袋里赚的钱。如果让养老金也参与这种财富再分配,与其他投资者“争利,其长期稳定回报的目标恐怕就难以实现。因此,加快股市各项制度的完善,回归其投资市场的原貌,让长期价值投资能够在股市上有真正的有用武之地,是养老金进入股市的前提和关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在股市上损失惨重,遭受了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国内近年来一直受到严厉监管的公募基金,“老鼠仓事件等仍有发生。这些都为我国的养老金入市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国养老金入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完善监管、防范道德风险的问题。对于我国养老金入市的运营模式、投资债券和股票的比例等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以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只有将各项工作准备充分,养老金入市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
客观而言,养老金毕竟不是一般的资金,而是百姓的保命钱,对安全性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资金。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可见,我国养老金入市投资的前提的是:资金安全,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获取更好的收益。
保险,完善入市制度 保障养老金安全入市后需要加快完善制度建设
今后几年,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金的支出只会逐年增加而不会减少,而我国物价极有可能长期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在这样的形势下,养老金保值增值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任务。由此从长远来看,养老金进入股市已是必然趋势。就养老金自身发展来看,与通胀水平相比过低的收益率,使得保值增值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实要求养老金不断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股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场所,在规模和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自然是应当优先考虑的渠道之一;而养老金这种追求稳健投资的长期资金的入市,对股市的健康发展也将有着长远积极效应。
随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对此表示了积极支持,并提供了事实依据。他指出,近年来,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在证券市场已有投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00-2010年在资本市场上的年均收益率为9.17%。这不仅远高于当期的物价指数,还高于国债、定期存款等收益水平,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他认为养老金投资股票应该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投资比例应该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高于商业养老基金。
事实上,去年底,刚刚履新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在财经年会上提出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进行投资。他表示,2012年将迎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的机遇,要积极推动这些长期资金入市,这将有利于作为中介机构的国内证券行业的发展。他指出,可以将全国的养老保险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组织起来或者委托给一个机构,这对市场和居民都有好处。
由此可见,我国养老金正面临资产价值缩水和缺口放大的双重风险,其保值增值问题已上升为保障民生的紧迫课题。养老金入市应该早些启动,从长远来看,养老金长线进入资本市场,主体应进入债券、股票相关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这是养老金获取稳定收益的根本。实际上,将养老金放入财政专库、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未必是安全的做法,在通胀压力下,这些做法将使养老金损失更为严重,不能实现有效地保值增值。而投入到股市中未必是不安全的做法。
完善入市制度 保障养老金安全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0年底,近半省份(14省)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当年财政补贴1954亿元才填补上缺口并实现结余。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0年的各省养老金结余排名上,位居首位的广东高达2471.4亿元;其后的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养老金结余也均在千亿元以上,养老金金额如此庞大,却不能入市实现自身增值。从整体来看近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获得的收益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2001-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14%,面临巨大支付压力的社保基金资产实际处于不断缩水中。
在我国人口红利减弱、老龄化社会加剧的大趋势下,存在较多历史欠账的我国养老金不仅需要做实账户,还在物价、通胀等形势下,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由于目前我国养老金的管理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存银行和买国债,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核心是养老金)结余自2010年来实际缩水达100亿—300亿元。另外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各省社会保险基金积累很不平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在劳动力流入较多的省份,其社保基金积累规模大,增长也较快;而在经济落后或者劳动力流出较多的地区,其社保基金积累规模就较小,甚至经常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我国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甚至到了难以离开财政补贴的程度。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地方社保基金缺口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长,“未富先老的状况将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剧增。而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介绍,2010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特点是收大于支,但是支的增长速度大于收。2001年以来,在覆盖的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张茉楠认为,养老金收慢于支的状况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全国养老保险收支出现赤字并非是遥远的事。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已有13个省陆续开始了“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对个人缴费账户做实,现在养老金收支就有缺口,并不能彻底解决“空账可能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据专家估计,由此形成规模庞大的“空账,这一数字据估算约有1.3万亿元。对此,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是三个人工作缴钱,养一个退休人员。这就是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超低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了给现有退休职工发养老金,不得不挪用在职人员账户资金,寅吃卯粮,结果又造成新的巨额空账,窟窿越来越大。
保险,完善入市制度 保障养老金安全目前,我国施行的是上世纪90年代确立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其产权属于个人所有,原则上不能调剂借用,个人账户实行的是长期封闭积累、产权个人所有的“完全积累制。从理论上讲,个人账户的积累更具有长期性、储备性,有保值增值的巨大需求。但由于当时政府对企业社保历史欠账久拖不还.对社会保障投入又严重不足,致使统筹基金总额严重不足,“亏欠了个人账户太多的资金,造成当前一些企退老人“视同缴费账户长期空白、企业养老金水平低下、个人账户的资金被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的状况。
据人保部2012年1月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92万亿元,大致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目前讨论入市的主要指由各地政府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在养老金中所占比例最大。由中国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持滚存,至2011年的结余或逾1.8万亿元。我国的养老金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总量巨大,但是与甚为庞大的养老人员数量相比,却面临着明显的历史欠账。
我国养老金面临历史欠账
从呼吁,到争论、到否认,再到如今的广东试点,养老金上市历程一波三折,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我国当前的养老金整体情况而言,面临着总额巨大,却又严重不足的供需矛盾。不论从解决供需矛盾上来看,还是从自身保值增值的需要上来看,养老金入市都是大势所趋。但在入市之后,当务之急便是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障养老金的安全运营,从而使之成为老百姓“靠得住的保命钱。
近段时间,养老金入市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各方面关于养老金入市的呼吁密集传出,似乎已是箭在弦上。然而有关部门“养老金暂时没有入市计划的表态,又让事态变得渺茫起来。而就在两会刚刚闭幕后的3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宣布,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自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养老金入市终于迈出了市场化投资的第一步。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