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明确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宏观质量理论和应用研究。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质量保证能力,争创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争创品牌产品知名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两提高、两争创活动;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重要工业产品、工程建设项目、食品、药品、农产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四是全面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标准提升质量行动,加快制定与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及社区服务标准,做好国家级试点项目的推广,建立和完善全市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以农业示范区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五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昆明名牌产品,昆明市知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和出口商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昆明制造名牌名品;六是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为主、社会评价的原则,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加快制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方法与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七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围绕“四环十七射工程、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项目规划到勘察设计,从材料使用到施工建造,从工程监理到竣工验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八是大力提升服务业质量。围绕提高经济发展、增加城乡就业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目标,以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全市服务业;九是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以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为重点,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四全工作,实施城市水源区生态恢复工程,重点开展生态防护林种植、河岸生态湿地恢复、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等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创新适用低碳技术。全面推进“七彩云南保护昆明行动计划。2011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抓“质量兴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开展质量兴省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各市级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质量兴市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项工作取得了突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实现了“十二五的开门红。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兴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策部署,在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各市级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质量兴市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项工作取得了突破进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市政府对荣获2011年度“质量兴市先进单位称号的17家单位及获得“质量兴市先进个人称号的46位同志给予了通报表彰;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和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获昆明市“市长质量奖殊荣。
为深入推动“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2011年,全市开展了“创建质量兴市(县、区)示范单位、打造质量走廊主题活动,共创建质量兴市(县、区)示范单位342个,涵盖工业产品、农产品、食品、医药、旅游服务、工程、环境等各个领域,为各地、各行业树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的标杆和示范,昆明质量走廊建设已初具雏形。随着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使“质量兴市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将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积极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活动,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强化食品、药品等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和诚信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为新昆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不断跨越——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很突出,但我们必须看到,昆明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桥头堡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昆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将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昆明建设成为最具魅力,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安全感的宜居宜人新都市。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抓好名牌培育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的起点上,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达到15%以上,突破3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以上,完成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减排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全市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强化投资拉动,全面抓好项目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四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五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繁荣都市经济;六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打造品质春城;七是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八是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宜居环境;九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十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共进。
我们要在“创建特色品质春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经济建设中贴近市民生活、创新市民生活,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活科技含量和较高的产业特色,全方位提升昆明经济发展质量;在文化建设上要坚持融入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生活,着重在特色“品质春城上加大建设力度,形成雅俗共赏、融会于经济、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提高城市质量文化品位;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立足市民生活、引导市民生活,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形成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形式多样、市民参与广泛,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丰富市民民主生活;在社会建设上要坚持围绕生活、保障市民生活,建设现代化的美好幸福新昆明,形成全体市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社会的创造力与和谐度;在城市建设上要坚持服务市民生活、展示市民生活,形成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形象优美、生态良好的市域网络化的国际大都市,全面提升“品质春城的质量品位。
品质春城——已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发展前景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为全面提升全市质量总体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新昆明和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的建设,促进昆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在全市掀起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新高潮。其目的,就是全面提升昆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特别是昆明市质监局作为全市“质量兴市活动的牵头部门,在“质量兴市、“名牌培育、“市长质量奖、“标准化、“安全监管等方面,为新昆明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具体工作。
保险,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提升品质——质量安全的新昆明
认真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民主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主动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954件,办复率100%。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公示重要事项7846项,组织完成听证事项334项,限时办结率、首问首办率和投诉回复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坚持市政府领导接听群众来电和办理结果公示制度,建成以“96128与“12345合并运行、互为补充的综合政务电话服务平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招投标市场的监管,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查询和监察系统进一步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不断加强。
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昆明深入推进,持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网上逃犯专项督察清网行动和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滚动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和谐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区服务、凝聚、管理和维稳四大功能明显提升,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加强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口和计生工作扎实有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国家安全、消防、人防、防震减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老龄、残疾人、气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深入推进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开展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工作。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闭合贯通,配套的8个污水处理厂建成6座,老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及调蓄池建设工程动工,城中村污水收集处理工作进展顺利。主城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吨。洛龙河、捞鱼河、护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湖滨生态“四退三还由建设向管理转变,搬迁安置45家企事业单位和3家省属单位,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2个搬迁居民安置点,完成投资16.7亿元。实施滇池外海及主要入湖河口污染淤泥疏浚工程。建成49座城市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全面启动雨水、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阳宗海水质和牛栏江出境断面达到Ⅲ类水标准。松华坝、云龙水库等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植树造林37.16万亩。主城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建成昆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及寻甸县、嵩明县、西山区、东川区垃圾处理设施。完成377个村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国家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行列。轿子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开发提供就业岗位19.38万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36.97万人,转移输出37.6万人。大学生创业园达34个。“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清零状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5.5%、95%、95%、97.2%、93.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59.79万人。新农保试点县(市)区9个,参保人数135.56万人。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0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49%,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
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9.95亿元,市级筹措资金134.17亿元,开工建设11.29万套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112.3万平方米。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460.36亩。改造城市棚户区及国有工矿棚户区5.98万套。启动12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6个项目的回迁房交付使用,4032户村民回迁入住。解决4.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发放租赁补贴2.4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8万户。
物价调控措施取得实效。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启动4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建成3万亩保障本市蔬菜供应的生产基地,增设粮油平价销售点145个。各级财政投入标准化菜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资金达7300万元。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保障了粮油菜和肉蛋禽等主要农副产品的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生保障投入明显增加。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47.2%。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1亿元。加大对困难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市级财政拨付城市、农村低保补助金2.8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10元、167元,21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提高到950元。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2.45亿元,稳定解决4.9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聂耳故居、华罗庚旧居、梁思成和林徽因旧居、东寺塔等21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程,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分别达15个、110个、15个。文化下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1233个行政村实现数字电影全覆盖。建成810个农家书屋、41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55个文体活动广场。成功举办第四届市运会、环滇自行车邀请赛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文体活动。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儿童医院南市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等8个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居民总体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启动建设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深入开展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饮食用药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保险,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云药’特色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积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设立市长质量奖,有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提升。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两基国检整改任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班)率达90.2%,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9.5%和99%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比例达68.1%。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0.1万人。投入1399万元奖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民办学校在校生达31.4万人。建成91所农村标准化学校,81个D级危房校安工程新建项目加快推进,昆三中和中华小学呈贡新校区建成招生。
服务民生——和谐平安的新昆明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00亿元,增长15.75%。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8.84%。设立海外招商分局,成立香港、台湾、东盟南亚三个招商分支机构。加大对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工业、新能源、环保、商贸、金融等领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汇丰银行设立驻昆分支机构。南车城市轨道装备基地、国电清水海风电场等8个“央企入昆项目开工建设。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0亿美元,增长20%。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2个,完成项目投资总额816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8项,合同金额2.17亿美元。与省内15个州市签订了区域发展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川滇黔十地州市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化友城合作,与老挝万象市、柬埔寨金边市、斯里兰卡波隆纳鲁沃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国际友城达15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5位。
全市各项改革稳步实施。积极打造具有实体产业盈利模式和现金流支撑的投融资主体,市属投融资平台项目融资到位资金达464.92亿元。成立环境、橡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村产权等专业交易所,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公共预算管理改革,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13个省级工业园区实行实体化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0万亩,林地经营权流转5.13万亩。民办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改革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民营医院发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创两争再创佳绩,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乡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启动智能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进入全国出租车信息化服务试点城市行列。园林城市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新增城市绿地137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06%。
全市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563条,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3%。清水海引水工程顺利实施,预计今年3月底完工。新建、续建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源工程10件,27件小(一)型和40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推进,536件抗旱应急工程启动实施。解决8.1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湖公路实现闭合通车,一批城市骨干路网建成,盘龙江跨江桥梁开工建设,空港1号线、黄马高速、西北绕城高速、南连接线、昆武高速、轿子山旅游专线积极推进,禄大公路、宜九公路完工试通车。长水国际机场即将投入使用,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试通车,1、2、3号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昆明铁路枢纽扩能改造、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昆明南新客站站场工程、安宁至嵩明市域铁路开工建设。实施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140个。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67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线路33条,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0%。
城乡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昆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等一批重大规划编制完成,《昆明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与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全市交通行业规划、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建设新片区39个、新型集中居住区46个。县城总规模扩大42.34平方公里。保护坝区耕地,园区上山稳步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65.4%。
协调推进——包容开放的新昆明
保险,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1200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亿元,增长19%。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启动建设。呈贡华夏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村镇银行实现零的突破。14个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完成47个批发市场搬迁改造提升,建成310个社区生鲜超市。“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70个、配送中心6个。文化产业园、传媒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14.5亿元,增长18.6%。石林旅游区、阳宗海风景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67.25亿元,增长28.95%。昆交会、旅交会、农博会、厨师节等20多项重要国际会展成功举办。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90亿元,增长17%。园区实际收储土地3.75万亩。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竣工51个。中缅油气管道暨炼化项目积极推进,昆烟技改、昆钢草铺、云天化“450选矿等重大项目投产。云南白药整体搬迁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73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申报成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均已完成。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克服连续三年干旱的影响,实现农业增加值133.8亿元,增长6.1%。粮食总产量达110.2万吨,烤烟收购总量170万担,鲜切花产量40.1亿枝,蔬菜产量208万吨,畜牧业产值85.4亿元。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斗南花卉产业园、寻甸国家级小麦油菜夏繁基地等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0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21户、市级63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30户。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和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与挑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增长14%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46.6∶4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69亿元,增长2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0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00元,实际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00元,实际增长10%。与此同时,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再创佳绩,环境保护成果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在现代新昆明建设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科学发展——奋进中的新昆明
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抓好新昆明的城市发展工作,事关科学发展,事关民生幸福,事关桥头堡战略大计。一座高品质城市的建设,立足点要新,要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要有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要有这座城市自身的特色,要牢固树立“以城市质量提升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创新理念。强化“科学发展、以质取胜,统筹规划、综合推进的意识,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通过一流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流的城市功能、品质、魅力,来吸引优秀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从而以高水平的城市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城市;明确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着力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质量新提升;全力打造“实力之城、魅力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幸福新昆明;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市长质量奖、名牌培育、打造“质量走廊为发展契机,全面推进新昆明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化城市特色的品质春城。把昆明建设成为一座“和谐文明、大度包容、生态秀美、安居乐业、美好幸福,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极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新昆明而奋斗
创建特色品质春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