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股权众筹大多采用“领投+跟投”的模式。在未来,股权众筹的专业性将会增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参与到服务中来。
股权众筹平台在企业融资的环节中引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来弥补现在股权投融资的缺陷。第一,最大限度打破渠道的限制;第二,降低时间的成本;第三,通过弥补专业匮乏,降低隐性成本。此外,初创团队往往在面对天使投资人和VC时话语权较弱。借助股权众筹,能使企业为众人所知,并挖掘出潜在支持者,甚至可以减少VC条款中的不平等条款以及陷阱合约。
近年来,股权众筹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股权众筹规模总量达到9个亿左右。今年全国股权众筹的规模有望突破30亿元,我认为2016年能够超过200亿元的规模。总体来看,现阶段股权众筹市场基数较小,但增长迅速。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众筹投资将达到960亿美元,中国甚至有望突破460亿-500亿美元大关。
从融资端、创投端、投资人三方看股权众筹需求
从融资端来看,截至2013年底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获得的金融机构贷款却仅有13万亿元, 大部分创新型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来满足其发展需要。长而久之形成了“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长期以来困扰着企业的艰难局面。
从创投端来看,虽然通过了20年的发展,但创投每年投入企业的资金仍不超过1000亿,与小微企业每年2万亿左右的融资需求相距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人这端,截至2013年底我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92万亿元,这部分高净值人士的投资方向逐渐从传统房地产、理财等渠道转移到新兴产业。这一转变,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权众筹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3-5年时间里,股权众筹业完全可以达到创投业几倍规模,甚至更多。
未来存活下来的股权众筹平台不会超过10家
虽说股权众筹的发展蓝图是一片大好,但总体来说,目前股权众筹的市场规模偏小,不适合大玩家进入,而且我认为股权众筹是类似创投的O2O和投行的P2P,不是单纯依靠网站流量能够得到解决的,线下服务同样至关重要。从这点来说我不太看好巨头进入股权众筹行业。现在全国大约有几十家股权众筹平台,一年内有可能超过100家平台,但未来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10家甚至更少,我们已经看到有些平台甚至连获取项目都较为困难,更别谈及发展了。
中国首部监管法规出台使股权众筹逐渐规范化
股权众筹想要谋求突破,政府的监管和扶持不可或缺。2014年12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监管层首次对股权众筹进行规范,征求意见。其中对于投资人、筹资人、股权众筹平台的业务范围及权利义务等进行了全面规范的要求。监管办法的出台从很大程度上让股权众筹的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具有深远意义。现在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认为股权众筹正好迎合了这个需求,将极大的促进投资和创业。
首部监管法律法规出台使股权众筹逐渐规范化,有望推动股权众筹发展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股权众筹只是融资方式,不会减少项目本身的风险。因此,对股权众筹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是有必要的,我们也希望有一定行业背景和投资能力的高净值人群参与进来,一方面通过资本汇这样的股权众筹平台投资优秀的创业项目,另一方面,也利用自身的背景资源,帮助他们做成项目。
平台要坚持项目信息批露真实,并做好充分的风险揭示,对投资者则要坚持买者自负原则。P2P行业出现群体事件的很大原因是平台把标的包装成完全无风险的产品骗取信任,实际却存在极大风险。如果平台对风险做出充分揭示,那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人自然会做出适合的选择。
工商等配套制度需跟上
股权众筹行业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何时跟上监管法的改革步伐仍值得关注。项目众筹能够成功,往往需要汇聚很大数的相关投资人,这是成立合伙企业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工商制度不够完善,过程比较繁琐。例如工商核名时需要投资人亲笔签名,但股权众筹的投资人遍布全国各地,获取签名的过程不光耗时长,还有可能因为快递寄丢造成阻断。如果能够在网上解决企业工商的问题一切都引刃而解了。甚至日后管理层要推出公开募集的股权众筹,可以突破股东200人的限制,尤其需要工商或者股权众筹项目的股权中央托管制度。如果直接打通A股股东账户,那股权众筹才能真正意义上普及到广大投资人,这就很接近 “人人皆可投资,人人皆可创业”的使命了。
未来众筹拼的是资源和服务
整个众筹产业已经起飞,巨头的进入也会带动产业上升,市场体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不会是一家或几家独享的状态,中小平台将能带来更多的创新与活力,胜在差异化竞争。接下来,平台之间比拼的重点将是资源和服务。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