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江汉大学

介绍:

江汉大学

首页www.jhun.edu.cn

高校大学,湖北高校。教育网站。

专题网站。院系设置,邮件系统,信息门户,校友会。

 办学规模/江汉大学

院系设置

商学院 

于2002年6月成立。建院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不断探索一条“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服务兴院”的有特色的建设与发展道路,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努力使学院成为地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探索解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基地。

学院下设五系、一中心、三所、三办。五系: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旅游管理系、信息管理系;一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6个专业实验室:经济与管理科学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信息管理基础实验室、旅游管理模拟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三所:江汉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江汉大学旅游管理与发展研究所、武汉市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武汉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办: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37人,讲师56人,助教6人,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为42.1%。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66人,二者所占比例为70.1%;另有在读博士17人,在读硕士6人,他们将在三年内完成学业,届时学院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可达88人,所占比例将达82.2%。专任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43人,所占比例为40.2%。学院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并在全国性学术机构兼职的教师25人,逐步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人才梯队。学院正在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逐渐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开设有八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它们分别是经济类的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管理类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在校学生1400多人。学院于2002年开始举办湖北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工商管理类试验班,该班是江汉大学五个试验班之一(湖北省五所高校取得举办资格)。学院的“企业管理”学科被列为市级重点学科,同时被列为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会计学科列为江汉大学重点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被列为江汉大学品牌专业。学院目前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金融学》、 《管理信息系统》 ,校级立项精品课程6门:《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 《旅游学概论》 、《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已有4位教授与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着力营造“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先后有43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8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建院以来,商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续三年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管理目标,2006年被评为校级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建院以来,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01篇,其中权威及核心期刊218篇,ISTP收录2篇,EI收录2篇。主编出版著作、规划教材18本(含2本实验教学教材),参编规划教材22本,主持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65项(含实验教学课题23项),有21名教师的18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奖8项。

政法学院

学科较多,涉及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和秘书、法律2个专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近30年,师资力量雄厚,学生每年报考研究生录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法学专业由法律专科专业发展而来,是湖北省高校创办最早的三个法学专业之一(另两个为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创办于1997年,适应面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社会工作专业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于2003年创办的新专业,起点高,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秘书专业为市属高校重点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秘书专业之一,对全国秘书专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学院还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6人,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比较合理。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平均年龄48岁)、副教授44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46%)、博士研究生7人(含博士后2人),另有13人博士在读。具有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70人,占专任教师的66%。35岁以下的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的57.6%。相当一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

学院有武汉市学科带头人6人,享受政府专项津贴者6人,3位青年教师先后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多人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江汉大学“教学名师”,1人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人分别被学校聘为学科责任教授、学科骨干教师。学院还聘请了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柱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进教授,武汉市委副书记程康彦同志等全国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学院设有地方法治与社会工作研究所、秘书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建有模拟法庭、电子政务实训室、秘书实训室等个实训室。近5年来,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600余篇,60余篇被转载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参与*课题5项,主持省市级课题30余项;9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学生740余人。学生学风端正,曾有两个班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近年每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0%。

教育学院  

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专业组成的教育科学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及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有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和心理学实验室, 现有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教师教育研究所和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江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全院教职工有43人,学生424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仅38岁的专任教师队伍,在编教师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助教9人,获硕士学位者1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0人。教师政治合格,业务素质较高,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有数人次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校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质量奖等奖励。有多名教师在武汉市教育学会、湖北省心理学会、湖北省教育技术学学会、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几年来,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5部,完成科研课题6项。目前学院在研课题16项,省级以上课题6项,市级课题8项。学院教师主持的课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获2003年武汉市科学进步二等奖;论文《中美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获武汉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与结构调整的比较研究》获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院初步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在教师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和明显的学科专业特色,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专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在湖北省武汉地区有较强的实力。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前提下,重新制定和修订了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建设承担有省级优质课程1门, 《教育学》 。校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和《心理测量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大课程研究力度,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搞好知识更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衔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大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份量,扩大知识面,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提高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不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备、教、改、导、考等教学过程,通过评估评价加强量化与目标管理,建立教与学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完善计算机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认真做到:⑴不断规范与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试题库及其教学管理规章等教学文件建设;⑵确立教学工作职责,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以促进其规范化与科学化;⑶建立完善教学及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如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等;⑷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

近年来,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三等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获省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活动,获省优秀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DV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获三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优秀个人1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26人,有9名学生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1人获校十佳青年,5人获校园之星,有3名毕业生被组织部门选调。学生毕业论文中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一次性就业率为92.11%。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活跃,有 “NAME心理学社”、“燃点DV社”、“晨曦漫画社”、“日研社”等5个学生社团,创办了《半亩方塘》、《心理健康报》等学生刊物。

人文学院   

是在原江汉大学中文系、政法系历史学专业,原武汉教育学院中文系、政史系历史学专业,原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社科部的基础上于2000年组建而成。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3个系,并设有党政综合、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三个办公室和《学语文报》报社和普通话测评中心等五个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

人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并有新闻学、广告学两个专科专业。建院以来,人文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载道”的为办学兴院理念,以把人文学院办成“江大一流,武汉著名,湖北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强院为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人文学院形成了以下特色:
1.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
人文学院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水平等在江汉大学处于领先地位。学院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6人,高级职称者占到教师总人数的58%。学院还拥有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科研实力强,并获得包括各类政府津贴在内的多项奖励与肯定。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武汉市管优秀专家3人,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武汉市“213人才”1人,等等。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已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人文学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学习,并提供相应的物质与精神支持,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拥有较为合理的学术和学科梯队。学院40岁以下的年轻副教授已占学院副教授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有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30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绝大多数,学院的科研后劲足。

2.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硕。

人文学院的传统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积淀,已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科和专业。中文系教授多,各学科都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汉语言文学为武汉市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文艺学为武汉市重点学科、湖北省硕士学位点建设立项学科,语言学为校重点学科、省硕士学位点建设立项学科。历史系和新闻系则以教师年轻、博士和硕士多而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学院还设置有生态文艺学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所、黄兴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主办的《学语文报》是全省发行量较大的专业性报纸。

人文学院以科研立项多、论著多、获奖多、质量高而著称。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文化部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市、校级科研项目21项;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已有成果中,有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有16项获得市级奖励。 《新华文摘》 、《语言文字应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史学理论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刊物经常可以见到人文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

3.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学有所长。

“九五”期间,人文学院教师人均发表论文在5篇以上。学院的教学科研奖励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积极性的普遍调动提高了学院教学科研的整体氛围。学院教师竞相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积极申报各类科研立项。目前,学院的“现代汉语”为湖北省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世界现代化进程”、“文艺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广告学概论”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

学院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科研方向,构造了独特而出色的研究领域。如中文系周建民教授的广告语言学研究、皇甫积庆教授的鲁迅研究、王立教授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刘超班教授的中国敬语研究、王仁铭教授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吴艳副教授的文学评论、吕幼安副教授的文学创作、彭松乔副教授的生态文艺学研究等在学术界都有较大影响;历史系邓正兵教授的民国时期地方主义研究、宋传银博士的历史地理研究、程洪副教授的拉美史研究、赵炎才副教授的中国近代伦理研究、张克兰副教授的史学理论研究等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新闻系阮卫副教授等人的广告艺术研究还吸引了传媒的注意。
4.学生思维活跃,素质及成材率高。

人文学院着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学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汉语言文学和历史专业实行3+1模式,即前3学年学习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4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再分流设置师范专业培养方向,学习高等师范教育必备的专业课程。各专业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院还开办了“人文大讲堂”等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文体活动。学院在校生思维敏捷,勤奋好学,勇于开拓,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并获多种奖项。
人文学院现有学生近1200人,两年来不断有韩国、泰国留学生前来就学。多年来,人文学院的学生以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敬业奉献等素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学校居于前列。新闻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5.教师奋发努力,前景更为光明。
学院现有在读博士18人,在读硕士6人,教师均在积极为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而努力。学院也在大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大力加强本科教育,巩固优势专业,积极申办新兴专业,不断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同时,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

现代艺术学院   

是江汉大学新开设的一所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开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三个专业和七个专业方向:绘画、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规划与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动画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通俗音乐。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突出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学院预计到2007年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
现代艺术学院建筑面积二万四千七百平方米。半岛上的艺术学院楼群设计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现代的教学设施,为开放式的艺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师生之间、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思维之间,在开放式的建筑空间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灵感与火花。
学院建筑群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北区为综合教学楼,东区为行政管理中心,南区自东向西依次为音乐系教学楼和美术馆。以院长、教授、著名画家王心耀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富有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学院同时还聘请在艺术设计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为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刘大为先生和著名画家、理论家周韶华先生为学院题写了院名和美术馆馆名。现代艺术学院将以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文化视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

历史沿革/江汉大学

校名题写1986年6月25日,江汉大学(老江汉大学)以校党委、校行政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名义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汇报了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并恳请他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书信由当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曾任胡耀邦同志秘书的陈维仁同志转呈。胡耀邦同志看到书信后非常高兴,并且欣然接受江汉大学的恳请,亲笔为江汉大学题写校名。
1986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将胡耀邦同志8月15日题写的“江汉大学”校名,连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致江汉大学的函,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转交到江汉大学。
胡耀邦同志题写的校名书写在一张长4.03尺(约1.34米),宽1.9尺(约0.63米)的宣纸上,“江汉大学”四个字从左至右横排,并在四个字后从上至下竖排签上了他的名字——“胡耀邦”。创办历史1912年民国肇建,黄兴、宋教仁等在武汉筹建江汉大学,学校经费由国民党党部及湖南、安徽、江西、广东都督团分认。1912年底,江汉大学理事长宋教仁、校长石瑛等联名致书当时的副总统黎元洪, 1912年12月24日,宋教仁在《民立报》公开发表《江汉大学之前途》一文提出:“藉江汉之炳灵,留中华之纪念,范围取其宽宏,教育期以普遍,合教蒙满回藏,陶熔一致,不问东西南朔,畛域胥泯”。 从《江汉大学之前途》文中的内容看,江汉大学当时从全国十五个省区招收学生600多名,学校共分大学预科、政治科、经济科、法律科四个专业,并积极筹办农工商矿等专业。校址在湖南会馆,宋教仁、蒋翊武、石瑛分任总理、协理和校长,张知本继任校长,两湖大都督府王麟任名誉校长。赣宁之役后取缔。【3】
当时的江大,仅有湖南都督谭延闿提供开办费和常年费各一万元,难以为继。当时,在全国划定大学区域,规定北京、武昌(武汉)、江宁(南京)、广州四地都必须设立大学的情况下,石瑛等人恳请 教育部:酌情给予一部分办校津贴,在“省垣旧署书院学校及各栈之中,择一阔大壮丽之处,作为校舍”。 【4】
江汉大学成立后不久(即民国二年(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为扼杀中华民国而遭到强行解散,直至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复校。 1999年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职工医学院组建为江汉大学。 2001年10月,上述4所院校合并,办学地点集中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为新的江汉大学。从前江汉大学官方认定学校于1978年成立,由于全国各高校都尽力将自己的校史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因此江汉大学虽未明确承认学校于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但官方的介绍中已经出现“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积淀”的字样,说明校方已经默认1978年不是建校年。校名更替原江汉大学
1980年 武汉大学(汉口分校)、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汉口分院、武汉工学院(汉口分院)合并组建原江汉大学。
1978年 武汉大学(汉口分校)创建
1978年 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创建
1978年 湖北财经学院(汉口分院)创建
1978年 武汉工学院(汉口分院)创建
武汉大学(汉口分校)并入原江汉大学。
1951年 武汉*师范学校创建
1978年 武汉*师范学校改建为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
1982年 武汉市财贸干部学校并入原江汉大学【5】 。
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1981年 武汉市机械工业学校、武汉市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自动化仪表和固体电子学)合并组建华中工学院(汉口分院)
1988年 华中工学院(汉口分校)更名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
武汉教育学院
1952年 武汉教师学院创建
武汉教师学院更名为武汉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 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武汉教育学院。
武汉职工医学院
1956年 孝感医学专科学校创建
1958年 武汉第二医学院创建
1958年 武汉市中医学校并入武汉中医学院
1958年 武汉中医学院创建
1960年 武汉第二医学院、武汉中医学院、武汉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孝感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武汉市医学专科学校
1963年 武汉市医学专科学校改建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
1982年 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湖北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1984年 湖北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武汉职工医学院。
1999年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职工医学院组建为新的江汉大学。
2000年 武汉卫生学校并入原江汉大学。
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
1949年 湖北省立武昌师范学校、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湖北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湖北童子军师范学校并入湖北教育学院
1951 年湖北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部分)分建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
1962 年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更名湖北省实验高中
1965年 湖北省实验高中、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
1972年 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更名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
2003年 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并入江汉大学。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2009年3月30日,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与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优势,在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建立起紧密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建学科基地、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硕士学位点等。

学校概况/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

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1个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66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0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106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91人。有双聘院士1人,“楚天学者”12人,二级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5人。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6人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学校设有武汉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等54个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5亿元。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图书馆藏书206万余册,电子图书52万册,中外文期刊22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5个。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立足武汉,服务社会,力争早日建成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水平相适应、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现任领导/江汉大学

姓 名

职 务

姓 名

职 务

谭仁杰

  党委书记

张  英

  副校长

杨卫东

  校长

张晓玲

  副校长

李进才

  名誉校长

代  飚

  纪委书记

桑建平

  副校长

邓传德

  副巡视员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